文/贵州省公路局
都匀市毛尖镇烂麦山至毛竹冲农村“组组通”公路 韦志胜 摄
2017年以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始终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服务贵州全省决战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重点部署,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呈现出建设速度最快、支撑保障最优、发展成效最好的态势,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群众出行难、运输难的问题,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为贵州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为高位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谋划小康路、县乡路、通村路、通组路建设,贵州省政府先后印发《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贵州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贵州省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贵州省农村公路绩效管理考核办法》《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州)、示范县创建方案》《贵州省美丽农村路建设指导手册》《贵州省农村公路养护指导手册》等文件和指南,强化政策设计,加速构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政策技术体系,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交通主力、部门联动、多方监督、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在高位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同时,贵州省委、省政府还构建了农村公路绩效管理考核、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路长制等“2+N”政策体系,在明确养护资金标准的同时,充分考虑市、县两级财政支出困难实际,明确省市县三级财政共同筹集且省财政承担50%日常养护资金的筹资方式,提出以“十四五”全面建立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体系。
有了省级层面的政策作为指引,贵州各市州也纷纷出台地方政策,铜仁市印发《铜仁市加快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铜仁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创建实施方案》《铜仁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铜仁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开展政府绩效考核,建立三级“路长制”,管理养护100%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黔南州出台《黔南州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黔南州“四好农村路”示范州创建工作方案》《黔南州农村公路绩效管理考核办法》等文件,明确目标、压实责任、细化措施,开展政府绩效考核,加大问效力度;按照“养护为先,建养并重”的原则,仁怀市制定了《仁怀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考核实施细则》,建立养护长效机制,推进建、管、养分离,县道实现专业化养护等,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四好农村路”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修好“大马路”,幸福“抄小路”。贵州省人民政府连续18年将农村公路纳入全省民生实事,高位推动,压茬实施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路行动计划、农村公路建设三年会战、农村“组组通”硬化路三年大决战、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基础设施“路网会战”县乡公路路面改善提升工程等决战攻坚行动,5年来,共计完成投资1095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5.17万公里,建成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7.87万公里,于2017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运目标,提前两年完成交通脱贫攻坚兜底性任务。
2019年,贵州省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30户以上较大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惠及农村人口1200万人,其中贫困人口183万人,快速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先一公里”,连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破解畅通了“中间一公里”。
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通村公路 燕春 摄
贵州省黔东南州锦屏县农村公路
其中,黔南州瓮安县永和镇红岩村依托便利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探索了“1+N”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通过温泉度假旅游带动特色农家乐、流水养鱼、精品水果等产业发展,生动演绎了因路而兴、因路而变的脱贫故事;铜仁市德江县荆角乡白果村村民罗贤奎在山间产业路沿线修建牛棚,依托周边草地发展起生态黄牛养殖业;遵义市播州区境内大大小小的农业种养殖基地,散落在群山环抱之中,被一条条农村公路串联起来,犹如彩线穿珍珠一般,将一头的农业产业连接上另一头的消费市场……贵州省美丽农村交通路网的加速完善,为当地群众铺下了产业发展的致富路、子孙后代的幸福路。
贵州省承担了国家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改革试点、高质量发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等任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探索信息技术新路。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建成“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省、市、县三级实现工作调度“一张图”、数据应用“一个库”、过程监管“一条线”、建管养运“一盘棋”,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第四届大数据与公路智能养护管理技术论坛与会嘉宾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全省推广“通村村”农村出行服务平台,贯通农村客运、物流运输、农村电商等领域管理,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出行难、运输经营难、物流进出难、安全监管难等问题,让农村群众享受改革发展红利。
盘州县道214线石桥至梓木嘎段
在探索诚信发展新路的过程中,贵州省印发《贵州省农村公路建设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开发农村公路“信用评价”模块,聚焦信用信息归集、评价、共享、奖惩等关键环节,以项目建设结果为导向,以正负面清单为抓手,构建简便实用的农村公路信用评价体系;分片区组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参建企业约750人进行培训,指导全省各地扎实有序开展好农村公路信用监管工作;依托贵州省“四好农村路”综合管理系统,完成2020年度信用评价工作,全省687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和111家参与农村公路的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企业全部纳入信用评价。2021年,共采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信用信息1653条,涉及农村公路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企业165家。“失信无路可走、诚信一片坦途”理念已深入人心,诚实守信的农村公路市场体系加速构建。
仁怀鲁班镇琵琶村农村旅游公路 刘叶琳 摄
贵州省始终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抓手,推动“美丽农村路+特色产业+全域旅游+新农村建设+‘三变’改革+电商”等多元融合发展,目前,全省累计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市域创建突出单位3个,省级示范市6个,全国示范县17个,省级示范县66个。以“七化建设”(建设精致化、管理规范化、养护精细化、绿化和美化、公路有文化、城乡一体化、服务最大化)为指引,贵州全省累计打造“美丽农村路”3.2万公里。创新规划了六盘水市“一带两翼”、遵义市“一环九带”、铜仁市“一带四环”、黔南州“一路三带三环”、黔东南州“一路三带五环”等涵盖全省的极具乡域特色的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1.2万公里,已建成3000公里,美丽农村路将产业园区、乡村旅游点、美丽新农村、传统保护村落等串珠成链、成环成网。
其中,铜仁市“一带四环”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的第三环“梵天苗疆”生态旅游环线穿越江口县195.8公里,为旅游产业化提供了基础支撑;黔东南州“一路三带五环”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中的第二带“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三环“雷公山苗疆圣地旅游”环线分别穿越麻江县60公里、10公里,美丽农村路为蓝莓农旅产业、林下经济、康享养生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黔南州“一路三带三环”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中的第三环“农旅产业”环线穿越长顺县93.6公里,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支撑;遵义市“一环九带”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中,“红色旅游”示范带、“酱酒原梁”示范带分别穿越仁怀市67.9公里、169.9公里,为旅游产业化、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交通支撑。这些美丽农村路经济示范走廊的建成,点缀了美丽风景上的贵州、美丽乡村上的贵州、美丽风情上的贵州、美丽风俗上的贵州、美丽流通上的贵州。
遵义市金沙县安底农村公路带动当地水产养殖、猕猴桃产业发展。张祥兵 摄
贵州省严格执行农村公路“八公开”“三合同”“五监督”等质量安全管控制度,聘请党员、群众、人大代表等作为义务监督员,参与农村公路工作。其中,播州区的党建引领农村公路“路长制”,以及“三级包保”(党委包支部,支部包党员,党员包公路)促进“四个全面提升”(全面提升党员的带头服务意识,全面提升群众爱路护路的意识,全面提升公路的管养水平,全面提升公路通行能力)等经验突出,得到交通运输部肯定;六盘水市设立了市、县、乡三级公路管理机构和村级护路办,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维护队伍,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路长制。
同时,贵州省创新并严格执行混凝土路肩、排水系统、安保工程、错车道、公路绿化、管理养护与农村公路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六个同步实施”要求,有效促进了农村公路项目规范、有序、高效推进。
此外,贵州省将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危桥改造纳入全省民生实事及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为群众办实事重要内容,2017年以来,共处治农村公路安全隐患路段9万余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桥梁1591座。
针对城乡客运点多、线长、面广等实际,贵州省将农村公路运营作为山区公路建设运营风险管控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重要内容。按照“准军事化管理”要求,研究制定了城乡客运安全“五条军规”,压紧压实县级交通部门和客运企业“一把手”安全责任。以此为基础,福泉市实现城镇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行率100%、乡(镇)客运站覆盖率100%、建制村候车亭覆盖率100%、50户及以上村民组通客运率100%,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长顺县7个乡(镇、街道)实现城市公交全覆盖,88个建制村100%通客运,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德江县11个乡(镇、街道)实现城市公交全覆盖,344个建制村100%通客车,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人民群众对交通便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