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福建省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农村是脱贫攻坚主战场,公路是乡村振兴助燃剂。近年来,福建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中的系统观念、人民情怀和殷切期望,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工作,建设人民满意的农村公路,实现了“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成效斐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聚焦“提质扩面”,针对农村路网不同阶段存在的短板,加强省级政策引导,先后实施“镇镇通干线”“乡镇便捷通”“百乡千村路网提升”等工程,大幅优化路网结构,实实在在改善了通乡镇、港口、场站、景区公路和通建制村公路的路况水平。截至2021年底,全省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9.4万公里,实现了建制村100%通客车,97%乡镇通达三级及以上公路,80.6%以上的乡镇30分钟上高速,超60%的建制村通达双车道公路。
如今,八闽大地上农村公路不断延伸覆盖,公共基础设施逐步优化,公路技术等级、路面通行能力等等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一幅幅美丽的新福建的农村公路画卷,让群众共享“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红利。
“现在道路交通大变化,山区里的产品也能销往各地,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看着“下乡的味道”茶叶和农副产品一车车运往外地,寿宁县滴水缘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王菊弟喜笑颜开。
自2014年下党乡通乡公路“小高速”通车后,寿宁县把握机遇,提出打造“中国红色旅游新地标”的发展思路和定位,着力提升下党村党性教育基地的层次、挖掘自然人文内涵、优化乡村休闲品位,全力塑造“红色下党”这一旅游金字招牌。从此,通过交通网络、借力乡村旅游,吃上了“旅游饭”的村民不在少数。开办农家乐餐馆、民宿、生态观光农场……旅游业为村民们开辟出了一条增收新途径。
铺下的是路,通达的是富。不断延伸的农村路网与日益完善的公路基础设施,让老区成为了热门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基地,日渐富裕的生活也让老区成为了乡村振兴,书写幸福生活的“先行官”。
饮水思源,不忘老区。像寿宁县这样的革命老区,福建有69个,其中中央苏区51个。福建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进一步创新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的意见》《福建省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全省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与交通运输部签订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加快革命老区交通运输发展共建协议》,为加快推动福建省老区“四好农村路”建设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
聚焦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福建建立了“百乡千村”“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项目库,实施通乡镇公路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通村公路拓宽改造、农村路网安全设施提升、海岛交通运输精准扶贫等5大扶贫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累计完成农村公路投资642亿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2.25万公里,建成以三级及以上公路为主的产业扶贫路1380公里,撤渡建桥项目36个,改造危桥2665座,农村公路危病桥总量由7%降到1.7%。持续提升的路网为广大农村旅游发展和产业落地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保障。
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旧址
老区群众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成为了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各个环节的积极参与者。福建创新出台《关于拓展“四好农村路”建设筹资渠道的指导意见》,鼓励依法依规采取出让公路冠名权、广告权、路林相关资源开发权等方式,发动社会力量和群众积极参与,进一步拓展农村公路建设筹资渠道。同时,印发了《农村公路建设养护“阳光工程”实施意见》,推广理事会、老人会参与项目建设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发挥群众监督力量和民间协调功能,有效提升工程质量。2021年,福建开展的“家乡情·幸福路”四好农村路建设典型事迹发布活动见证了民间和政府的相互支持和信任。
福建不仅有红色的革命土壤,更有绿色的生态山水,是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近年来,福建积极将“四好农村路”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山海自然资源优势,遵循全寿命周期和生态安全理念,以绿色转型提升为关键,因地制宜、因路施策,助推全域生态旅游发展,当好建设“生态美”新福建的“开路先锋”。
平潭北部湾生态廊道,坚持生态优先理念,灵活运用技术指标,保持土方平衡,避免了大开挖及水土流失,避开沿线生态脆弱的敏感点。全线22公里将长江澳、石牌洋景区等丰富的滨海山地自然景观和沿途遗迹及人文资源“串珠成链、连线成片”,精心打造沿线观景平台,充分展现“山、海、城、岛”秀美风光,提升了平潭国际旅游形象。
漫步霞浦“东海1号”上,大海、蓝天、滩涂、光影、礁石、渔船......和谐相融,好一幅生态山水画卷。自6月份通车以来,“东海1号”就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观光。这条风景观光道设有风格各异的观景台、滨海步行道、运动慢道等慢行系统,游客在这里自在“漫游”,静心观赏滨海生态美景。
走进武平梁野山,山清境幽、云雾缭绕。骑行在梁野山上的最美骑游线路,远眺张畲梯田,偶见牛羊成群,欣赏田园风光;近观梁野飞瀑,登高巍巍古母,体验客家风情。武平是纯客家县,中国生态旅游县、全国林改第一县,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氧吧”等一大批国字号荣誉。以“四好农村路”为抓手,武平大力实施环梁野山五村互通公路,将位于梁野山周边的云寨、尧禄、东云、东岗和园丁5个村,建设美丽生态的五村互通公路,把这个乡村旅游“五朵金花”串点成链、互联互通,辐射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福建因地制宜编制“四好农村路”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标准化指南,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开展为期五年的美丽农村路“串珠成链”提升工程,高标准打造5000公里“路衍经济”显著、“畅安舒美”的美丽农村公路,每年择优推选一批最美乡村“福”路,推动农村公路从规模速度型向生态效益型转变,实现“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
创新是福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着眼农村公路管养长效机制建设,“路长制”、乡村道专管员制度等多项全国首创的机制获得成功并被大力推广,进一步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构建起上下贯通、各方联动的全链条、多层次、广覆盖的治理体系。
9月2日一大早,南平市顺昌先大干镇的生态巡查员高聚发如往常一样,开始一整天的农村公路巡查工作。当他巡查到余富村乡道上时,发现一处路面集满黄土造成了排水沟淤塞,他熟练的拿出手机打开路长APP拍照、上传。生态巡查中心接到问题后,将信息发送至县农村公路服务中心,再由养护单位进行清理。
这是顺昌县全国首创的“六位一体”、“四方共治”的农村公路管护创新机制。即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施公路、河流、森林保护、国土资源、环境监管、万人保洁的“六位一体”生态共治巡查监管新机制。同时,成立了全国首个生态巡查管理中心,建立综合巡查监管平台,形成巡查单位、生态巡查管理中心、政府职能部门、各乡镇街道“四方共治”的良好局面。自开展农村公路智慧巡查以来,共发现问题9140条,其中安全隐患类3249处、设施缺损类1076处、环境问题3954处、非法开道问题共164处、占道问题共697处,确保了农村公路运行质量。
福安市不断探索新思路,将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纳入路长制范围,创新实行“五道五长”共管模式,建立路长联席会议制、动态清单管理、联合执法、定期检查和通报五项基本制度,构建起了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奖惩有力的组织体系。
市长任总路长,18个挂乡镇的处级领导作为市级路长,交通、住建、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农业农村、林业等18个市直政府部门作为部门路长,福安市形成“总路长、市级路长、部门路长、乡镇路长、村路长”的架构管理模式,变“行业主导”为“政府主导”,路长体系高效运转。同时,将乡镇“路长制”考评结果与市直联系部门挂钩,考评成效作为评定乡镇和联系部门年度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评得分的依据,进行奖优惩劣,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主动性,形成各乡镇你争我赶的良好局面。
农村公路智慧巡查、“五道五长”共管等创新模式为福建省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增添动力。福建同步建立了“531”路长运行保障体系(五项路长工作制度,分级管理、处置、考核三个运行机制,一个“路长制”管理平台)、“211”考核监督体系(两项绩效考核制度,一项激励制度,一项社会监督制度)。“路长制”、乡村道路专管员制度实施以来,部门联动更为顺畅,乡级管理力量进一步充实,尤其是偏远的乡、村道的问题发现和解决的时效性显著提升,有效解决了乡镇一级管理“挂空挡”问题。
解决了农村公路“有人养”的问题,如何让农村公路“有钱养”“养到位”,福建找到了答案:实行养护资金投入挂钩考核机制、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为有效调动设区市、县(市、区)两级的养护资金足额落实到位,福建将农村公路县、乡、村道养护资金省、地标准提高到每年每公里30000元、14000元和4000元。建立了省补增量资金与市、县财政配套到位挂钩机制,对地方养护资金未列入财政预算科目、财政资金安排不到位、养护成效差的县(市、区),省级通过挂钩制度,取消或扣减当年增加的养护补助资金。
福建山地、丘陵众多,台风、暴雨、山洪等频繁的自然灾害往往给农村公路造成重大损失。自2010年在龙岩上杭县开启试点以来,福建在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工作上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17年起更是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做法。10多年时间,福建经过地方自行摸索、省政府部署推广,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工作日趋完善,全省农村公路参加灾毁保险在95%以上,较好地发挥了保险“以丰不欠”作用,切实提升了水毁抢修效率,缓解了灾毁资金紧缺状况,农村公路防灾体系进一步健全。
寿宁县下党乡村容村貌
随着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线创建活动有力推进,福建编制了《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简本》《农村公路养护常用设施简易设计通用设计图》《农村公路指路系统设置指南》及“四好农村路”标准化指南,指导基层养护工作有效落实,“路面完好、路缘清晰、标识醒目、设施完善、排水通畅、路域洁美”的养护提升梯次开展,农村公路服务品质稳步跃升。全省累计创建1个全国示范市域、9个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33个省级示范县、246个示范乡,实现“市市有示范县、县县有示范乡、乡乡有示范路”
福建还建设了基于全省农村公路数据库的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平台和农村公路管理系统APP应用,实现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计划项目管理、专管员工作落实、日常管护事件处置、年度绩效评价的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四好农村路”管理的信息化、网格化,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路长制”、乡村道专管员、农村公路灾毁保险制度、养护资金投入挂钩考核机制、标准化养护指南、智慧管理平台、“红黑板”制度......通过一系列管养创新机制“组合拳”,福建初步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主管、乡村主体、社会协力、科技助力”的工作格局,农村公路服务品质、路容路貌、运行安全水平显著提升,广大群众真正走上了平安路、放心路。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共实施养护提升工程超3万公里,建成农村公路养护应急基地33个,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4.1万公里。
重峦叠嶂间,福鼎市乡道Y916硖邱线沿着山势起伏,顺利抵达福鼎市硖门畲族乡东稼村。
“原来这条路还是3.5米宽的水泥路,我们村也是硖门畲族乡最偏远、产业最薄弱的一个村。”东稼村党支部书记周桂瑞介绍,该村地处高山,土质肥沃,村民主要以种茶为生,当地盛产优质茶,但因过去交通不便,承载能力不足,好茶囿于深山,难以走出“山门”。
2020年,这条路变了,群山之间响起机器轰鸣声,Y916硖邱线建设如火如荼,提升拓宽至6米路面、双车道四级公路。自此,“山门”大开,干部群众乘着修路的东风,引进多家茶企落户发展,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建设茶园生态基地,并将生态茶产品推广出村,逐渐打响茶叶品牌。
“路宽了,产业活了,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了!接下来,我们还想发展蔬菜基地,融入宁德核电经济圈,持续做强乡村产业,把小康路越走越宽。”周桂瑞满眼憧憬地说,2022年该村将力争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村民可支配收入超过2.6万元。
产业沿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兴。近年来,随着福建“四好农村路”建设扎实推进,一张张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城乡交通网络正不断铺展,内畅外联、四通八达,如同一条条毛细血管,向乡村源源不断地输送养分,路畅业旺的幸福故事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在漳州长泰县,汤青线道路拓宽改造后,青阳村青阳村出产的柚子、茶叶、蜜桔再不需要用小车装载到枋洋镇再换装大车出去销售了,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销售、运输问题。村里通上了公交车,小孩可以坐公交车往返上学,游客也随之而来,许多村民开起了民宿,日子越过越好。在南平松溪县,全长18公里的渭源线开通后,大大降低毛竹、生态米等农副产品的运输费用,帮助这些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在三明泰宁县,梅口乡廖元村猫大线公路升级改造工程有序推进中,将对沿线群众探亲、赶圩、运输等将带来极大方便,也将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串联起4个村旅游产业发展……
人享其行,物畅其流。高品质的乡村公路网,带来了人、货、物的流动,拓展了乡村发展机遇。“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成为现实,“城货下乡、山货进城、电商进村、快递入户”,运输服务通道更加畅通。
走近福建省福安市松罗乡汽车客运站,时不时会看到有“村村通”标志的新能源汽车进进出出,这些车辆往返于各镇、乡、村之间,尤其是在乡镇赶墟的时候,来回的次数相比平常要多一些,极大方便了农村群众的出行。
“路通了,车肯跑了,再也不存在当初回村里,班车进不去,司机不愿跑的现象。”在此坐车的村民张清金说。宁德“村村通出行”智能交通平台的应用,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便利。利用该平台,村民除了可以用智能手机预约叫车外,还可以通过拨打电话“一键呼叫”,方便村中老人使用。
近年来,福建省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建制村通客车,全省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福建通过新能源运营车辆购置、定线任务运营补贴,车载北斗系统监控定线任务监管,使用新能源小型客车实行定点到村班线与任务外时段区域内巡游、电召、代运邮件快件相结合的运行方式,解决偏远建制村村民出行问题。“一村一策”真正打通农村客运“最后一公里”,取得了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服务好”的良好效果。
福建积极拓展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间的中短途接驳运输,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公交延伸发展和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扎实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目前,全省已有18个区(市)实现全域通公交,5333个建制村通公交车。全省县(市、区)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全部达到3A及以上等级。“一站式”城乡客货运服务全面升级,农村公路养护站、农村公路休息区、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港湾式客运站等服务设施,进一步整合。
人流因路而畅,物流因路而兴。武平推行的“交供快”融合发展模式,整合了县域内客货运输场站、快递物流、农村淘宝、邮乐购、供销通世达等农村物流资源,实现“一县一中心、一乡一站点、一村一服务点”,全县物流快递由县城物流园区统一分拣,再统一分拨至乡镇,配送至村。武平还创新研发“乡村运达” App和微信公众号,整合客户、农户、收派件员等信息,通过“抢单派送”方式,提高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同时,在县城城区以外的16个乡镇实施“两员融合”农村物流服务模式,在乡村道专管员“道路巡查”职责中融入村级物流服务员“快件进村”职能,以“低成本”赢得“高效率”。
武平物流品牌是福建推进“交邮”融合的一个生动写照。为稳步融合“客货邮”,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福建以乡镇综合服务站为站点,信息化平台为依托,引导邮政及快递企业入驻客运站、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物流、快递企业入驻邮政网点,打造了9个客货邮样板县、12个客货邮融合综合运输服务站、22条客货邮线路,客货邮融合的规模已初步形成。同时,加大对村级物流节点的支持,县乡物流节点覆盖分别达到100%和91.3%,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进一步畅通。
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农村因路而美,农民因路而富,产业因路而兴,幸福的触角正在蔓延。面向未来,我们将久久为功,持续打造造福人民的“四好农村路”,助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在建设交通强国先行区新征程上展现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