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宇芳 田雨鑫 姚新文
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旧的问题尚未得到解决,新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为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旨在分析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的流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愿望,达到共同富裕,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定义
农村剩余劳动力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特定国家、特定历史条件下和特定的生产力水平而言,即农村劳动力的供给超过需求的现象。
二、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
(一)农民文化素质偏低,转移规模不断扩大
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文化水偏低,在外出的农民工中,初中文化以下的就高达80%,他们只能从事对文化和技术要求不高的体力劳动。由于学历偏低,未经过职业培训,劳动技能缺乏,他们只能靠体力赚钱,从事一些工资水平较低、风险较高的行业,以至于工作缺乏保障、稳定性差。
(二)组织化程度低,以群体转移和季节转移为主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方式以群体性转移为主,多为自发转移,主要靠亲戚朋友之间的带动,在走出农村创业的成功者及进城务工经验丰富的领头人带动之下,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的,所以其行业选择和转移的地区基本相同。与此同时,铜仁市剩余劳动力没有信息平台,铜仁市政府忽略了这方面的建设,农民无法获取就业信息,导致劳动力供求信息严重不对称,中介组织也是少之又少,农民多为自发转移,通过政府部门转移的劳动力只是极少数的。
(三)以省外转移为主,少数民族剩余劳动力存量较多
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数量逐年增加,以外省转移为主,如沿海发达地区和东部地区。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外省转移为主,转移地区不是只局限于最早的珠三角洲地区,也开始向长三角地区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整体上表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性。铜仁市少數民族颇多,经济不发达,相对贫困,随着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大,铜仁市劳动力的转移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由于受到民族传统和生活习惯的限制,所以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粘性较大,转移总量及转移比重较其他地区低,铜仁市农村劳动力剩余的现象将长期存在。
(四)转移前后的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主要的转移行业为采矿、制造、建筑和餐饮住宿,就业单位以私营单位为主。从铜仁市的相关统计资料显示,铜仁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前后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一定程度上而言,转移收入已经成为了农民的主要收入。
三、阻碍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
近几年,虽然铜仁市农民已经开始向城市转移,农民在就业过程中的待遇也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大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时依然困难重重,其主要原因有:
(一)铜仁市政府的关注度不高
当前,铜仁市政府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的关注度不高,缺乏行之有效的相关法规的规定及具体政策的引导,国家制定的《合同法》、《劳动法》等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铜仁市政府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规定还不完善,使得农村劳动力在外务工时各种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从而阻碍了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二)铜仁市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铜仁市政府资金投入有限,也阻碍了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每一个劳动岗位的增加都需要资金,而铜仁市政府每年投入的资金有限,铜仁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其财政来源单一,政府无力承担如此巨额的资金,使得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能妥善安置。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民缺乏归属感
城市和农村的社保形式多种多样,但是城乡之间还不能实现完美衔接,这就导致了农民总有后顾之忧。这不仅仅铜仁市是个例,全国范围内都存在这样的现象,当前每个农民都享受到了农村医保的惠民政策,但是进城务工农民的所属单位并不给他们办理医疗保险;即使他们在城市里办理了医疗保险,一旦失业将无法享受养老保险。诸如此类的问题将他们搁置到了一个真空地带,教育、养老及住房问题更是难以解决,这就使得农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对城市生活产生畏惧和警惕心理,所以社保制度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四)铜仁市企业发展不成熟、政策制度的限制
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经济比较落后,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走向城市成为市民,从事非农业的工作成为工人,才能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内陆省份,没有临海的地理优势,这就加大了贵州省吸引外商投资的难度,铜仁市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难以实现有效转移。
2015年贵州省已经开始实施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取消了非农业户口与农业户口的区分,并且放宽了户口迁移的限制,但是这一改革需要时间,所以一定时间内户籍限制依然存在,导致了其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是临时性的转移。
(五)铜仁市农民文化素质差,缺乏就业技能
劳动力素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劳务收入水平和能够获取就业机会,铜仁市的大部分农民不具备发展性眼光,只顾眼前利益,很多人早早辍学外出打工,或者子承父业,继续从事农业工作,认识不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是实现就业的很好途径。与此同时,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城市生活常识缺乏,既不能维护自己应该享有的权利,也不能适应就业和城市生活的需求,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外出务工的农民没有就业优势,不能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四、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一)铜仁市政府负责为铜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工作指定计划,同时要做到主动与企业联系沟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企业输送高效合适的劳动力。为劳动力转移制定合理的政策支持,提供培训服务,为企业家提供良好的转移培训平台,并密切监控培训效果。
(二)在铜仁市农村剩余拉动力转移培训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经营者角色的作用,政府与企业相互合作。政府和企业的培训要根据农民自身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就是利用其资源从事能为自身获得利益的活动,所以,在农村剩余拉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企业家的积极参与就是为企业盈利。
(三)建立用工信息平台,完善就业服务体系。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铜仁市在开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工作中,可以建立网络用工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同时组织各基层单位对用工信息平台负责深入推广,从而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足不了出户就能了解用工信息。
(四)改善投资环境,加快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铜仁市必须要改善交通状况,制定优惠投资政策。同时加强农村基层教育设施建设和普法学习,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增强农民法律意识。投资环境的改善,必然会加快产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五、结束语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的数量庞大,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量还是很大,尤其是像贵州省铜仁市这样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我国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贵州省相比其他发达省份,铜仁市相比与上海等经济发达的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一个持久战,肩上的担子依然很重。(作者单位:铜仁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