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鑫
(武汉大学,武汉 43000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整体增速较快,社会整体经济发展一片向好,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向型经济冲击较大,在我国宏观经济的调控下,自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已经逐步回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新的阶段,与过去的经济增长速度相比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优化经济发展方向。进入经济新常态意味着政府要简政放权,基于市场经济主体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提升公共服务技能,增加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幸福感。
近几年,受到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增势总体走势比较乏力。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已经基本实现,我国城镇就业环境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我国传统服务业领域的就业机会在减少;另一方面,城镇人口在不断增长导致城镇人员就业压力越发强烈,同时,近几年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许多企业面临着营业收入下降、现金流短缺、资金链断裂等严峻的生存危机,企业为了维持生存,对员工进行了降薪、裁员、缩减招聘计划等手段,导致企业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也在逐步减少。因此,对如何改善当前的就业环境,对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进行研究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大力倡导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俨然已成为我国城镇居民的主要就业领域,自2011年服务业超过第一产业农业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行业,服务业也为城镇居民、农村务农人员、应届毕业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20年中国统计局发布的统计年鉴中显示,2019年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员占服务业就业人员的比例高达40.33%,传统的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就业人员的比例达到27.31%,而近三年因外部特殊环境的变化,受到冲击最直接、最严重的当属于对人群集中和流动有依赖的餐饮文旅行业、物流行业也间接影响着租赁和商务行业。因外部特殊环境变化未能得到有效发展的服务业也导致了城镇原有工作人员的下岗,因城镇化进程加快部分转入城市的农民与大量应届毕业生也加剧了工作岗位的竞争。
自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后,我国的宏观经济不断迅猛增长,生产效率不断提高,造成产能过剩的局面,同时资本的积累存在社会周期性。当经济繁荣时资本能够提供大量就业岗位,雇佣大量的工人。反之,当经济衰退时,资本将率先开始裁员,对劳动力进行排斥反应,导致大量失业人员的产生。因受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大量的中小企业因原材料物价上涨、物资不充分、产品滞销、资金周转等问题无法维持经营,为了企业能够生存,许多中小企业开始进行大量的裁员,更有受外部特殊环境影响比较严重的中小企业直接破产,导致更多的城镇原有工作人员的失业。因产能过剩导致的劳动力失业和受外部特殊环境影响失业的两类剩余劳动力构成了城镇失业劳动力人群,这些失业的人员没有工资就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承担着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重重压力。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化水平即城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20年的63.89%,这也就表示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就业。这部分农村人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学历低没有专业技术技能傍身的农业工作从业者,他们从农村进入城市后大多数人从事的都是服务类型的工作,而近几年受外部特殊环境冲击最直接、最严重的当属于对人群集中和流动有依赖的餐饮文旅行业、物流行业,也间接影响着租赁行业,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加入城镇化建设队伍的农民失业无法再就业,同时城镇化人口的增多也加速了岗位竞争,这也是导致城镇化人员失业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2022年高校毕业生择业洞察报告》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分别为2019年毕业生为834万人、2020年毕业生为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人数将突破千万人创新高为1 076万人,毕业生总数达到2 819万人。而近三年受到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非常严峻。近三年的大学生平均失业率高达10%以上,甚至在2022年4月全国城镇失业调查中指出青年失业率高达18.2%。逐年递增的大学生已经是一个庞大的待就业群体,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与传统的农民不同,他们不愿意再回到农村就业,但是发达城市的工资水平又与大学生们的期望值相差甚远,甚至是难以维持生存,而毕业就失业对这群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打击太大,就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以就业形势严峻为由,不愿意积极参加就业招聘,逃避就业,导致了他们也成为城镇失业人群的主力军。
经济新常态发展下,我国经济结构不断在进行调整优化,鼓励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在当前也为大多数城乡人员提供着大量的就业岗位,但近三年受外部特殊环境的影响,生产所需的人员和物资流动无法正常推进,对制造业、服务业类型的企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由于交通原因致使许多企业的原材料无法及时进行补给,生产的产品没有办法正常运输销售,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就业岗位减少。同时,受全球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导致国际贸易受阻,国际市场的外部需求也持续下降,出口企业的经营也受到很大的冲击,需求减少的同时也导致了就业岗位的减少,加剧了城镇失业人员增加与就业岗位减少之间的矛盾。
从管理学理论上来讲,基层劳动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这样在面临就业时能够有更多的选择,反之,当劳动者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又弱的情况下大部分工作是无法胜任的。市场经济体制决定用人单位在选择员工时优胜劣汰,根据岗位职责匹配个人素质较高、专业技能较强、劳动观念先进的劳动者为企业工作。而因城镇化进程加速进入城市的很大一部分农民他们本身是以务农为生,在他们身上普遍缺乏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而且由于大部分时间务农导致这部分人时间观念不强、自身能力偏弱,这也使得进入城市后很多人从事的是门槛不高的服务业,而服务业近三年受外部特殊环境的冲击又最大,直接导致了他们失业与再就业的困顿。另外,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剧,很大一部分在20世纪90年代下岗潮中下岗的员工也陷入了养老困局,他们也亟须再就业赚取工资以备养老之用,他们也是缺乏专业技能人员的一部分,也加剧了失业人员再就业之间的竞争。
当下,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许多外出就业实习锻炼的机会被叫停,无法正常完成课程期间所修习的实践知识,缺乏对所学专业的职业目标和职业道路的认识,导致大学生再就业的时候没有认清就业形势,同时也因为缺乏实践的锻炼,在个人求职的过程中对简历的准备、理论知识的储备、面试技巧的淬炼等方面有待提升。另一部分原因是随着社会对大学生期望值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后选择了继续提升学历进一步考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毕业后也会同本科生一样竞争就业岗位,而能力稍弱的缺乏额外技能和专业证书的本科生自然受到影响,在本不多的就业岗位上竞争更加被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一份稳定踏实工作的重要性,使得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会选择通过省考或者国考来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稳定工作的向往与选择,也导致了省考国考的难度逐年提升,岗位要求对大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越发严格。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关乎人民安居乐业之基石。近三年受外部特殊环境的影响,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速放缓,许多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各地政府在政策上也出台一些政策帮扶“组合拳”,包括但不限于产业、税收、财政的支持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以帮助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稳定民生之本。但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政府政策对企业的扶持未能够有效达到稳定就业岗位的目的,越来越多的人失业,城镇失业率持续攀高,但是政府针对城镇失业人员在政策上的帮扶明显跟不上,这也是造成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困难的客观因素。
小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许多小微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现金流不足的风险,虽然在国家政策导向下,相关部门从税收减免、租金减免、金融支持等相关方面对小微企业给予了多项支持措施的帮扶。但是,小微企业因其自身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差的特征,在银行融资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向银行贷款存在很大困难,同时在与大企业竞争过程中经常因为资格、技术条件的限制而落选具体的项目。因此,应尽快呼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制度,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发展难的困境,从而提高小微企业发展速度,增强小微企业的经济实力,确保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此来稳定社会民生。
同时,小微企业也要合理规划自身的发展,吸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明确制度要求,健全法人结构形成职责明晰的管理。要随时根据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分析企业优劣势,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为员工提供岗位晋升的渠道,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小微企业也要创立良好的组织文化,秉持诚信为本的原则,恪守信用,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促进自身的良性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更多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
当前,城镇失业人群逐步增多,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难度不断增大,结合当前失业人员再就业过程中面临的严峻形势,政府应该在政策层面给予支持和引导。首先,由政府出面大力宣传培训政策,鼓励更多的城镇失业人员参与再就业的培训,给予参加再就业培训的城镇失业人员一定的补助,调动城镇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其次,由政府发挥其公益服务性质的职能,联系各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及企业,针对再就业困难的城镇失业人员给予就业指导、就业培训;最后政府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企业需要人才类型进行需求调查,进而联合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具有针对性且实用易学的培训,在培训结束后由企业挑选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再就业,从而提高失业再就业人员的就业几率。
同时,城镇失业人员也要与时俱进,转变自身就业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强化自身主体意识与就业竞争意识,积极参与政府为失业人员再就业组织的培训活动。同时,失业人员应结合自身能力水平,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明晰自我定位,科学地对自己再就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寻找适合自身的发展机会。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高校应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合作,对企业所需专业技能人才的类型做好调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高校毕业生,在学生毕业季的时候搭建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高校就业部门的职能,应用大数据工具,积极与招聘企业合作,为招聘企业提供在高校宣讲的场地,增加毕业生就业的选择机会。同时,高校要时刻关注因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毕业生心理的影响。因当前许多企业因自身经营困境的影响,企业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大学毕业生就业找不到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高校应对毕业生做好心理疏导工作,缓解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压力,以正确的心态看待毕业就业、失业和再就业。在高校为毕业生创办就业指导时,二级学院也要针对毕业生积极开展具体形式的就业指导,包含不限于简历制作的指导、笔试内容的辅导、不同形式的面试模拟等,在渲染就业气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面试技能。
大学生作为当前就业的主体,在政府和企业积极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的当下,应意识到就业的严峻压力,进而努力提升自己在就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学习专业课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主动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了解市场需求,提升自身适应能力;积极调整心态,正确合理地看待毕业、就业、失业与再就业,即使在毕业的时候暂时找不到工作,也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自身的软实力和硬实力。
我国失业保险面对的群体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且单位缴纳失业保险金的劳动者,对于一部分打零工、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员以及未找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是不在我国失业保险制度范围内的。当前,随着城镇失业人员逐步增多,建议相关部门充分考虑到这些人群,建立覆盖范围更广的失业保险制度。同时,针对因长期未能找到工作的特殊困难人员提供社会救济,保障这类人群的基本生活。
我国近些年的城镇化进度不断加速,基本实现了城镇化,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涌进,他们没有专业技能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在找工作时只能偏向于简单体力工作的地段服务业。在一些小城市里,这类人群的数量显然已经过剩,因此,政府应适当在政策上提倡向重体力劳动的倾斜,解决城乡就业不均等的就业情况。
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会受到企业的各种歧视和不公平对待。因此,应重视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深化职业教育领域的改革,做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平衡协调工作。同时针对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重视职业教育的实验实训环节,鼓励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实现人才培养,培养符合市场和企业所需的人才,进而提高专科学生的就业率。
自主创业也是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出路,自主创业不仅能够解决自身就业问题,也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要积极主动地针对城镇失业人员举办创业培训班,培养这部分人员对创业基础知识、创业基本能力和创业基本素质的认知,邀请优秀创业者分享创业案例,激发这部分人群的创业潜能。同时,高校也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品质,政府对待大学生创业也要进行大力的支持和鼓励,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资金上的支持,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进而助力更多的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
在经济新常态和全球经济压力下行的影响下,给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同时政府政策层面的支持也给城镇失业人员创业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因此,要把握当前政府给予创业者的机遇,变压力为动力,适应当前的环境,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努力为自己创造新的环境。同时,要切实解决好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问题,提升城镇失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改变他们传统落后的就业观念,培养他们的上进心以及注重拼搏、团结的合作精神,提升他们的软实力和硬实力,从而改善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缺乏竞争力的弱势。要切实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应鼓励高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联动,全方位、多渠道为大学生创造就业条件。此外,大学生也要培养自身能力,丰富理论知识,主动积极地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为切实解决当下城镇高失业率的问题,政府应该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多角度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给予小微企业资金和技术的支持,稳定小微企业的发展,促进小微企业的良性发展,在稳定就业岗位的同时,鼓励小微企业为更多的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