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开三胎政策对当下社会经济的影响

2022-11-04 06:55:14龚彦铭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总和生育率生育

张 晶,龚彦铭,陈 慧

(长安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64)

人口问题一直都是全世界各个国家热点话题。为了应对人口问题,各国政府积极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而且有些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党中央不断随着实际情况变化着人口政策,由放开生育到一胎化,再到单独二胎,最后到全面二胎,从其各个方面来看每项政策都是成功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我国放开三胎政策的原因

中国的人口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二胎政策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的国情,放开三胎生育政策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情况十分有益。

(一)进入低生育率陷阱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人数过快增长的趋势。进入21世纪之初,计划生育政策使中国少生了2.5亿人。因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我国生育率,使其处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但是根据当前社会状况,计划生育政策弊端逐渐突显出来。据统计,2011—2020年,中国人口增加了6 296万。然而,只有2014年和2016年总和生育率明显提升,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分别在这两年实施了单独二孩政策和全面二孩政策。自2016年以后总和生育率逐渐下降,到2020年总和生育率跌至1.3;出生率不足10%,到达近十年最低水平。可以看出,中国人口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长速度已经持续下降。如果不采取措施,未来人口增长的前景不容乐观。

人口学者普遍认为,进入90年代以来,人口普查数据可能存在着一定偏差,远远达不到政策生育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时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分别为1.22、1.18。对于“六普”总和生育率1.18而言,大部分学者认为需要做一些调整,而且大多数估计在1.63以上。因此,无论是人口学者还是政府官员,这两次普查的总和生育率数据较低是一个共识。然而,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总和生育率数据大概不会像“五普”“六普”一样历史重演,1.3的总和生育率可能是历次人口普查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水平。这是因为“七普”全面启用电子化数据收集的方式,并实现普查对象通过扫描二维码进行自主填报。此外,与以往历次普查相比,“七普”通过身份证信息、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对普查数据进行匹配,极大提高了普查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从“七普”数据看到,中国总和生育率达到1.3的历史最低水平,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国际上通常认为,总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低于1.3就是意味着进入了“低生育率陷阱”或者进入“极低生育率”,而如果数据一旦低于1.5,那么生育率好比陷阱,如果出现这种问题,那么实现生育率上升的这一趋势就会很难实现。因此,1.5被公认为是总和生育率的警戒线。最重要的是,“低生育率陷阱”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是不可忽视的。首当其冲的是改变人口结构。而人口结构变化直接体现在人口增长上。何时进入人口负增长?笔者认为,大体时间就是2025年左右。在2019年,我国出现死亡人口998万,人口的死亡率达到7.14‰。并且估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每年死亡人口估计将会达到1 000万左右。这就表明,一旦出生人口低于1 000万,人口的总数量就会下降。如果没有实施二胎政策,那么这个转折点会更快的到来。因此,实施三胎政策迫在眉睫。

(二)老龄化进程加快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许多发达国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也是社会发展必然结果之一。由于疫情导致的全球经济低迷、生产率逐渐降低的重要前提下,人口因素作为影响经济主要的原因,逐渐得到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在党中央领导下,中国用短短几十年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在讨论这个奇迹的原因的时候,大多数人认为“人口红利”的影响是一个主要因素。但“人口红利”也必然带来负面效应,那就是“人口红利”结束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停止和老龄人口比例增加。“目前来说处于我国人口范围最大的部分就是在1962—1973年出生的3亿人,而这些人又不断地开始生育行为。这种情况下本来会迎来下一个生育高潮,但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控制,导致这种情况没有发生,而出现的情况是很多的夫妇都只生育一个孩子,这将会导致出生人口的数量大幅度降低,而在2020年后,这3亿人口将处于老年时期,那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会急剧加快”。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如果趋势没有改善,未来将会造成中国前所未有的财政负担和社会压力。人口老龄化问题是新时代我国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七普”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为2.64亿,老年人口比例高达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为19 064万,其占比已达到13.5%。与“六普”数据相比较,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5.44%,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了4.63%。中国与现今很多发达国家一样,老龄人口将成为限制社会经济进步的主要原因。

(三)人口结构不平衡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一步加快,人口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偏远农村婚育挤压问题明显。尽管目前人口性别比趋于适当,但中国现有女性人数为68 844万,男性人数为72 334万,男性比女性多3 490万,偏远村落适婚年龄段人口的性别比会更大,这将造成男性婚姻竞争加剧,从而引发其他社会问题;二是劳动人口下降。我国自2012年开始,劳动力逐年下降,202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9亿,相比于2010年的9.4亿,年均减少450万,占总人口比例由70.14%下降为63.35%。

如果要更好地改善我国人口结构,那么放开三胎政策无疑是有利的。“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人口数量每年增长的比例将会增加0.06%~0.07%,人口老龄化每年的增长比例将会减少0.15%~0.19%,总体的抚养比例每年将会增加0.080%~0.036%,老年抚养的比例将会每年减少0.17%~0.23%,少儿抚养的比例每年将会增加0.09%~0.18%,男女性别比年均下降率将会降低0.001”。

二、放开三胎政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意义

人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那么人口的变化必然会影响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因此,人口适度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经济增长,适度规模的人口是保持一个国家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条件,而超低速人口增长或负人口增长将会带来经济衰退。可见,人口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情。

保持人口增长是提高经济运行速度的潜在动力。三胎政策的放开,能在一定水平上影响到孕龄妇女总量和生育意向这两个人口生育的重要指标,从而影响新增婴儿数量。尽管三胎政策不能短期改变到我国人口的问题,对经济的增长的影响也不会短期体现出来,但是对于未来经济的长期潜在增长率,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效应。放开三胎政策,不仅在一定层面上能够缓和新生儿出生率不足的问题,而且能为我国未来保持住人才储备优势。

保持人口增长是稳定教育红利的直接利器。我国人口红利进入后期,因此有人担心:我国经济还能否持续高速增长。据统计,在2013—2020年这几年间,处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总数量将会年均减少542.86万,到2020年下降至96 707万。但在2020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2008年的2倍左右。“这种明显的反差意味着我国已经处于成功从人口红利逐渐地向教育红利转变的重要阶段,在教育红利的人口和劳动力素质的逐渐增加的过程中不断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目前,“90后”是生育主力,但是这一代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观念不同于以前上一辈“多子多福”观念,而是秉持着“优生优育”的观念。因此,笔者认为,三胎放开并不会引起爆发式地人口增长,会适当地增加人口。那么,一方面可以有效遏制人口负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在我国保证人民教育情况下,人民群众根据自身受教育情况分工到不同的岗位,这将为我国带来一大批高素质人才,使教育红利可持续发展。纵观当今世界,谁能抓住人才,谁就能赢得未来。人才作为经济建设当中的重要资源、第一要素以及第一推动力,将会是中国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核心动力。

保持人口增长是扩大消费的直接推手。消费、出口、投资是拉动GDP增长的“三驾马车”,而且消费是经济的主要动力。从年龄结构上看,青少年儿童基本在0~18岁都是消费者,如果再接受高等教育,那么就会超过20岁。三胎政策的开放,伴随着一波新的婴儿潮。这波新的婴儿潮随着年龄增长影响着不同产业。更重要的是,如今“90后”是生育主力,她们消费能力很强,看重服务品质,提倡科学育儿。比如这几年,我国母婴市场势头迅猛,产业市场从2010年的1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4.09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5.06%,2022年前景更加广阔。随着三胎政策的逐渐开放,每家可能会出现两个独生子女,照顾四个老人和多个孩子的情况,这种情况就需要海量的家政服务需求。月嫂、育儿师、家政人员、母婴护理员需求不断加大,三胎政策也直接地扩大就业,增加市场活力。

三、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是人的社会。人口因素不仅对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而且影响着社会方方面面。20世纪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中国传统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这就造成了强迫流产、虐待妇女、男女比例失衡等问题,这些问题就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生育政策的放开,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理由是对人权和公民权利的尊重,而且三胎政策能满足绝大多数的家庭生育意愿,体现了我国政策上以人为本。因此,三胎政策在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

在人口快速老龄化、人口生育率已经进入极低水平的背景下,要落实好三胎政策,重点是要构建起与它相配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为三胎政策保驾护航。那么要提高年轻人生育欲望需要做好三方面的事情,即对“一老一小”普惠政策落到实处。

第一,“一老”的难题如何应对?随着三胎放开,我国“4-2-3”的家庭结构也会逐渐出现。年轻人要普遍面对上有四老下有多孩的多重压力,而且这代年轻人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这就需要:一是加强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形成医养护一体化的体系。此外,需要政府随着老龄化水平加大财政支出,为养老服务体系提供资金支持。二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要认识到中老年人不仅在国家发展和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人才资源。开发中老年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中老年人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余热,落实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更加进一步实现中老年的人生价值,不断创造社会财富。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用。三是全社会树立积极养老观。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运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老龄社会以及老年生活”。老年不仅是每个人必要经历的阶段,而且是重要的生命阶段。如何看待这一阶段,是晚年是否幸福的关键。引导社会思想转变,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地、辩证地看待老龄化难题。

第二,“一小”的困难在于如何提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要提高生育意愿,主要面对的问题在于幼儿养育和看护、思想观念、女性职业发展、经济成本。首先,许多年轻人在事业上升期,会推迟要小孩的想法。特别是女性,很多用人单位不会聘用刚结婚的适龄女性。更重要的是如果女性在私企工作,还要生二胎三胎,那么对女性来说可能会面临失业。其次,三胎家庭会对三居、四居甚至更大户型住宅需求量更大。受高房价的影响,这对大部分准备买房的人来说不愿意多生孩子。最后,现在基本生育主力是“90后”,受上一代独生子女观念的影响,他们具有很强的自我意识,担心孩子会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

针对以上两方面问题,提出以下五点参考性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生育观念;二是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生娃没人带、带娃成本太高难题;三是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并对企业里含有休产假的员工减少一定的税收,以减轻企业的压力;四是加快和完善有关生育待遇等政策;五是稳定房价,加强廉租房建设与租房市场规范;六是加强孕前、孕期、产后健康检查服务。

猜你喜欢
总和生育率生育
低生育率:怀疑、再调查与重复验证
江淮论坛(2022年2期)2022-05-29 23:29:08
巧解最大与最小
中国低生育率研究进展:一个文献综述
人口与发展(2021年6期)2021-12-21 07:29:24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0
全球生育率,新加坡最低
环球时报(2017-12-04)2017-12-04 08:25:35
我总和朋友说起你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9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
中国卫生(2016年12期)2016-11-23 01:10:18
不能生育导致家庭破裂
低生育率群体计划生育服务工作的探讨
学习月刊(2015年10期)2015-07-09 03:35:24
医改和生育 两大重点有看头
中国卫生(2014年3期)2014-11-12 13: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