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卓林,王 正,智 慧,史 阳,冀 隽
(1. 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2. 北京体育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北京 100084;3. 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4. 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北京 100084)
新冠疫情使全球经济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衰退,我国的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因此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缩减,高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和思想都有了变化,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也就呈现出新特点。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下,体育院校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发挥体育自身资源作用,如何综合利用校内校外资源,如何高效利用信息化手段,如何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打造开放兼容、高效实用的课程体系及提升职业能力的实践平台,为大学生提供“精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已经成为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
我国职业发展教育的起步相对较晚。教育部办公厅于2007年出台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提倡我国所有高等院校从2008年开始,应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作为公共课,作为教学计划的一大组成部分,贯穿于大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全周期。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情况,制订细致的教学计划,建议安排不少于38学时的课程,并设定一定的学分。课程发展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作为高等院校的必修或者选修课开展,3~5年后进入第二个阶段,所有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都将转为必修课。我国高校的职业发展教育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实际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下设教研室,负责课程建设,部分高校的职业教育课程则归口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课程建设归口不明、管理责任不清,导致课程质量把控、教学监督等环节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职业发展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除了应具有大学生工作的经验和基本的心理学知识背景外,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就业工作经验。由于没有专门任课教师,课程通常由辅导员和学院负责大学生工作的书记讲授,人员流动性较大,教学经验和专业学理性不足,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师资不足,常进行合班授课,授课的方式也是传统的课件讲授,很多课程流于形式,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不足。此外,很多课堂是填鸭式教育,只是灌输知识,授课内容缺乏趣味性,很少能开展分组讨论、情景体验式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大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不够高。
由于是大班上课,很难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大学生所学专业不同,专业能力侧重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与未来发展的职业路径更是大相径庭。目前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性不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和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缺乏体验感和深度,导致大学生对未来职业发挥的方向认知模糊,对未来职业方向的能力素质要求不清。
体育院校大学生类型一般分为2类:学科生和术科生。由于招生方式的不同,导致体院院校学科生与术科生在文化素质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术科生主要由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组成,由于前期教育经历的特点及重心,导致部分术科生文化素质较低。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招生对象绝大多数是体校、运动队的运动员,他们通过单独招生考试进入大学学习,在文化素质、学业成绩、教育基础方面相对比较差;而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一般是通过高考和体育加试进入大学的,本科生文化基础相较于学科生也有一定差距。
由于从小在运动队成长,术科生的很多人较早地接触社会,在这过程中培养了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相对于学科生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同时,术科生在体育锻炼、专业训练及竞赛中培养了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沟通、相互鼓励的意识,因此术科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很注意团队精神和与人沟通的方式方法。
由于体育运动本身激烈的对抗性、体育活动的竞赛性,使运动员有很强的争强好胜心理,他们更加独立、更客观,抗压能力更强。同时,体育运动的特点使术科生相较学科生来讲更加乐观,性格更加外向,负面情绪较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我国高等院校应将立德树人作为立身之本与根本任务,牢记传播知识、思想与真理的使命担当,肩负起塑造灵魂、生命与时代新人的历史重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应科学地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特点分门别类地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始终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如何将体育院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和思政教育融合,对新时代体育院校培育一代有理想、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体育是一项重要的人类活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历史的纵深之处,除了其内在的价值外,体育还具有巨大的教育潜能。体育为奥林匹克运动中不同的个体提供了共同的文化,创造了一个和平共处的模式,这个模式不是依赖文明的权威,而是依赖合作,体育体现了机会平等、追求卓越等道德价值观。体育可以有意识地弥合现代教育中身体教育与身心教育分裂问题,这也与东方文化中讲求“身心合一”的理念相契合。而在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发展中不断形成并完善的中华体育精神,不仅仅是对红色基因的一种传承,同时也完全契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是中华民族千年来坚强不屈、百折不挠性格的生动诠释。
价值观指向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也是一套自我激励机制,是人在生活、工作中的重要原则、标准和品质。舒伯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人所追求的、与个人职业相关的目标,也同样是个人的内在需求以及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追求的特质或属性,是人生价值观在本人职业问题上的反馈,人们所希望的通过工作实现人生价值则是在选择职业时的重要因素。因此,价值观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对发展的方向产生非常重要的引导,与之相比,兴趣和性格的影响要排在后面。当人在职业选择中出现矛盾冲突时、妥协与放弃时,常常也是出于价值观的考虑。因此,体育元素就是最好的思政课程资源,通过体育精神的价值引领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通过不同知识点的完美结合可以发挥各专业所长,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引领,实现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统一,达到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在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可以将理论知识宣讲与课堂分小组讨论、大学生校友间人物访谈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最优的职业选择。在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道路选择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科学手段去谨慎细致地进行筛选比对,选择一条最为合理的道路。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的特质和匹配的职业道路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以期实现人职匹配,即大学生的个人气质、兴趣、性格特质、专长等与对应的工作相匹配。与此同时,应该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将个人的发展与国家、民族的梦想相结合,融入祖国发展的大潮,争取能够在社会的大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最大化。
在课堂上讲授“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内容时,通过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融入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政治与经济的发展形势,帮助大学生加深对就业形势理解。大学生目前还在校园中,了解认识社会现实的途径有限。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通过社会背景、经济形势、就业信息的充分梳理与整合,筛选实用信息传递给大学生,帮助大学生开阔眼界、了解社会现实,真正做到“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对“国家、地方的就业政策和就业项目”相关内容的讲授时,可以尝试通过课堂上融入一些分小组专题讨论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于国家和地方就业创业政策的了解,培养正确的就业观,引导更多的大学生树立到基层需要的地方服务、不怕牺牲、敢于奉献社会的精神,促进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就业;用好身边人身边事,讲好他们的精彩故事;充分挖掘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通过介绍优秀参军入伍毕业生,解读时下大学生应征入伍条件与政策,在政策解读的基础上帮助新时代大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介绍前往新疆、西藏等艰苦地区就业优秀校友的事迹,树立起良好的就业榜样,着力展示我国当代大学生与新时代同向同行的崇高追求与优秀精神风貌;与此同时,融入当前我国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大学生村官政策、服务西部基层倡导、“三支一扶”等就业政策的解读,能够更生动、更具体地介绍就业政策,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起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意识,主动为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自己的青春才智。
讲授“求职材料准备”相关内容时,应强调不可以投机取巧,填写方面要着重教导大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通过案例分析等形式,解读诚信在求职和日后工作中的重要性。
讲授“学校历年就业质量报告解读”相关内容时,要做到针对性与实用性强。关于就业质量报告的解读,不能仅在本学校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间比较分析他们的就业领域、地理位置、就业率等基础性信息,还要关注国内外其他普通高等院校、体育院校、院系等的就业基础信息。要深入挖掘我国体育类院校大学生与其他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区别与优劣势,对行业求职者、从业者应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专业能力与大学生进行讨论。与此同时,还应针对近几年就业形势的变化结合内外部环境分析,将我国的大政方针与毕业生就业的选择相结合,将用人单位的反馈与毕业生择业满意度相结合,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在授课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全方位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功能。在空间维度上,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尝试打破物理上的课堂概念,鼓励教师带领大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基地等场所进行现场教学,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践案例和现场职业环境的熏陶,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行业发展、职业现状、企业运行的认识理解,从而引导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少一些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追求,树立更加理性务实、脚踏实地的求职观。同时,也可以邀请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来校讲授相关内容的课程,让大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职业能力要求,为今后的学习指明方向。
广泛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课程教学方式。从社会发展来看,新媒体传播载体新老更替速度较快,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化。新媒体技术也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提供了门类更为齐全、资源更为丰富、获取更为便捷的海量教学资源,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线上课程、互动视频、直播录播课程等形式进行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时,针对课程师资不足、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新媒体教学手段可以丰富教育资源,化枯燥为丰富多彩,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应广泛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不断尝试案例教学、互动研讨等方式方法,构建以师生为双主体的互动教学模式,以增强职业发展规划课程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