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022-11-04 08:01张振东
少年体育训练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教教育部门部门

高 昊,张振东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校本部,河南 郑州 450001)

2020年9月21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体育与教育部门需推进高水平运动队伍建设工作,加大对竞赛与保障工作和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工作的支持力度,并落实于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计划中。目前,我国青少年体育人才发展面临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需要转变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新的培养路径,以加快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1 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现状

1.1 学理依据不充足,导向模糊

体育包含体育运动、体育教育、竞技体育等多项内容,因此在探究体教结合与体教融合概念时,有学者认为如果在学理层面考虑,则上述2种教学模式均存在争议,教育本身便包含体育分支,因此体育与教育之间是不存在结合与融合说法的。从目前实施体教融合的现实状况分析,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尚未商定出一致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探索体教融合的脚步受到阻碍。由此可见,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的融合是深化体教融合的关键。其中,体教结合更重视操作与实施,而体教融合则更看重青少年培养的全过程。因此,我国在体教融合的背景下,除应借鉴国外的经验外,还需清晰梳理学理层面的问题,即不可将体教融合直接定义为“体育”和“教育”,因为体育本身就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或将体育等同于教育,在概念上“体”“教”两者其实并未分开,融合更是不知从何说起。因此,在体教融合中,“体”与“教”分别指的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只有不断整合2个部门中的优质资源,方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目标。

1.2 顶层设计缺失,价值取向存在差异

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在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时所秉持的价值理念不同,体育部门希望体育人才具备优秀的竞技能力,而教育部门则希望体育人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不同的价值理念下导致2个部门对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总体而言,在体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困难主要来自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所秉持的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式。体育部门通常采取封闭、单一的模式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加之部分制度和体系的出台导致教育部门很难有话语权。而进入体教融合阶段后,由于体教结合阶段并未为体教融合提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仅总结了体教结合失败的原因。体教融合并非单纯的教育、体育二者的融合,实际上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需以体教结合作为发展基础,对于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工作予以高度重视,探索体教融合过程中可推动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路径,以体教融合延伸作为导向,为国家培育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高质量体育人才。

1.3 资源配置低,限制招生

只有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协作、努力,方可为体教融合的实施创造良好条件。体教融合实施时,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需要建立在一致的目标和价值之上。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需要在学校环境中完成,此观点同时也被体育界所认同。但现实情况却是,不论是体教融合还是体教结合阶段,体育部门均将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希望寄托于教育部门的身上,而教育部门则重点放在青少年理论学科能力的培养方面。以高校为例,在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时,虽然我国大部分高校可利用自己口碑的优势为学校吸纳大量的优秀体育生源,但许多高校却没有配置先进的软件资源,导致高校体育运动员的各项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且高校开展体育人才招生工作时,相关部门严格制定体育生在高校中的录取规模,要求高校本年所录取的体育生不能超过上一年度本科生招生计划的1%。如果从教育公平层面出发,此规定毫无争议,但如果从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角度出发,所制定的招生规模不利于高校开展体教融合,甚至可认为严重打乱了教育部门所制定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计划。

1.4 学训矛盾难以缓解,阻碍体教融合

青少年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学训矛盾至今仍为世界难以攻克的问题,产生学训矛盾的根本原因是运动员的教育与训练无法在同一时间内完成,因为教育与训练的过程为动态过程,并且2个过程之间是相互冲突的。体育部门为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提供了主要的监督场所,但是由于当前高校在训练水平、培养理念、竞赛体制等多方面存在不足,导致部分极具潜力的运动员难以被培养成精英运动员。从运动员本身分析,已实现体教融合,但如果从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层面分析,体教融合的水平偏低,因此,不利于我国开展体育强国的建设工作。

2 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策略

2.1 引入特色体教融合理论,明确价值取向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全国会议中明确提出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理论要求,即应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理论中体现中国特色:一是要认识到体教融合模式下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理论的重要性,体教融合是改革体育事业与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同时也是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的两大政治任务。目前体育强国理论中较重要的理论即为中国特色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理论,因此,需要关注此理论下培养青少年人才过程中所出现的矛盾,妥善解决建设体育强国目标中所出现的矛盾。二是应清晰梳理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理论的相关重要议题,即理解体教融合的概念与内涵以及体教融合度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的价值。

2.2 明确思路,加强青少年体育人才顶层设计

体教融合模式下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需基于顶层设计确定方向,明确思路后再实行。世界范围内,大多数体育强国为基于顶层设计实施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工作,此也为我国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提供了借鉴方案。例如,欧盟在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时,除实施相关政策外,还为各个成员国在青少年体育与教育培养方面制定“伊拉斯谟+”计划,以此实现政策资助。实际上,我国体育学界已经探讨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通过《意见》后,《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便组建专门的学术论坛,探讨体教融合的理论含义与实践方式,在论坛上专家学者提出了各自想法,初步形成体教融合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理论智库。考虑到方案可行性,加之我国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过程中所出现的二元对立现象,此时更需要顶层设计打破“僵局”,协调体育部门与教育部门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中所产生的差异化目标和价值,使之融为一体。

2.3 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健全人才培养模式

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工作具有系统性,因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时,除应充分考虑切实可行的短期路径外,还应重视中长期人才培养路径的设计。为确保短期路径切实可行,既不可将原先体教结合模式视作实施体教融合的基础,又不可展开快速、根本性的变革,将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工作均交给教育部门。因此,需深化改革,为体教融合背景下青少年体育人才中长期路径、短期路径的实现创造良好条件。从短期路径视角出发,体育部门需要为教育部门提供更多的具备体育潜能的人才,与高校达成长期合作。从中长期路径视角出发,教育部门需要与体育部门共同完成青少年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将运动员需求作为主要依据,实现体育人才的全面培养。此外,针对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还应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营造良好的体育人才培养氛围。

2.4 解决学训矛盾,全面培养人才

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中,学训矛盾为一项亟须解决的突出矛盾。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深度融合体育部门(主要包括教练员、后勤保障及训练设施等)与教育部门(主要包括教师、学业教育、教育水平等),以尊重青少年人才培养规律、成长规律为基础,清晰认知学训矛盾中不可调和的因素,并认知到人才培养全程中学训矛盾无法避免,以此认知为前提,设定人才培养路径,促使人才可在职业生涯、竞技生涯获得成功。针对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而言,体育部门、教育部门2个部门应加强协商,针对学训计划达成一致,推动人才全面发展。

3 结 语

我国对青少年体育人才的培养,自改革开放之后便处于喜忧参半的状态,体教融合的提出,为培养青少年体育人才、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诸多帮助。因此,我国需要在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施体教融合,通过多种不同模式的整合,创造全新的体教融合时代。

猜你喜欢
体教教育部门部门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
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