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2-11-03 11:52杨榕斌
浙江体育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智力维度运动员

杨榕斌

(浙江科技学院 体育部,浙江 杭州 310023)

自我妨碍(self-handicapping)又称自我设阻、自我设限。Berglas和Jones 把自我妨碍定义为:“在表现情境中,个体为了回避或降低负面影响而采取的行动和选择”[1,2]。运动竞赛作为一种高竞争压力的情境,运动员往往会采取一定的自我妨碍策略[3,4]。长此以往会影响个体参加比赛的动力与意愿[5,6]。运动员自我妨碍是指在运动训练或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在面对训练和比赛任务的时候,比如400m×8组,或在本次运动会上取得金牌等任务时,出于保护自尊的目的,为了给将来可能的失败制造借口,而做出的阻碍自己的各种行为和选择。最为常见的运动员自我妨碍行为包括:训练拖沓,准备活动浪费时间,选择不利于训练的环境等。还有一种声称式自我妨碍,强调因生理问题、各种心理问题如焦虑、失眠、情绪失调等不利因素影响了自己的发挥。虽然运动自我妨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运动员的自我价值,减轻了训练和比赛的压力,但是,对于运动员而言,比赛没有那么难,训练任务没有那么重。如果运动员总是给自己预设一个可以逃避的理由,势必打击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丢掉许多能够突破极限的机会,体验不到运动表现的成功,这必然影响运动员自信的建立,不利于运动员的积极进取。因此,从多个角度对运动员的自我妨碍现象展开研究,深入探讨其影响机制,无疑将对运动员健康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应激理论揭示,采用自我妨碍策略将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带来的折磨[7]。在权威自我妨碍量表中,有“如果不让情绪干扰我,我会做得更好”,“我从不让生活中的一部分情绪问题干扰我生活中的其他事情”等题目,这都说明情绪问题对自我妨碍有深刻影响。由此推断,情绪问题与自我妨碍密切相关。陈新(2019)研究指出[8]:“刻板印象导致被污名群体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回避目标和消极的应对策略,从而导致个体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消极学业行为,进而使得被污名群体表现出更差的学业成绩。”郭炜砾研究指出[9]:“自我妨碍有很多表现形式,如焦虑、情绪不佳、恐惧等心理状态。”王帅飞研究指出[10]:“情境因素对自我妨碍的发生有直接作用。”刘小婷,李尚儒,吕世欣等(2016)研究指出[11]:大学生自我妨碍与情绪智力、内外向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在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中有中介作用。甘文斌,周宁,陈佳等(2014)研究发现[12]:情绪智力对自尊和自我妨碍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已有的研究主要的贡献在于:①探讨了青少年学生的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之间存在必然联系;②从完美主义、成就目标、失败恐惧等多个视角揭示了运动员自我妨碍的影响因素和内在联系。上述研究结果丰富和发展了相关心理学理论。但是,优秀运动员的自我妨碍相关研究较为薄弱。优秀运动员这一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与普通的中小学生有巨大的区别,其内心情绪状态必然存在独特的表现,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情绪智力的哪些维度如何预测自我妨碍?尚无定论。

综上,本研究的假设为:

①总体上,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具有因果关系;

②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的各个维度对自我妨碍具有某种直接和间接影响。

本研究旨在剖析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内在本质联系,进一步分析其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机制,以期通过研究为优秀运动员的自我妨碍的消解和解释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1 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山东、河南两省的体育学院的田径、游泳、体操、艺术体操、散打、跆拳道,篮、足、排三大球等项目专业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共计发放问卷900份,有效回收820份,有效回收率约为91%。其中,男性运动员461人(占56%),女性运动员359(占44%);非对抗类项目共计387人(占47%),对抗类项目433人(占53%)。平均年龄为(21.41±1.07)岁,专业训练年限为(13.02±2.7)年;国家健将及以上的运动员205人(占25%),国家一级及以下的运动员615人(占75%)。

1.2 测量工具

1.2.1 情绪智力问卷(EIS)。采用《情绪智力量表》,整个量表包含4个维度:情绪感知、理解他人情绪、理解自我情绪以及情绪利用。量表采用五点计分的方式,其中第5、28、33题为反向计分题,效度为0.87~0.90,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0,整个量表的最终得分越高则代表其情绪智力水平越高。学者王才康将EIS修订成中文版,并且验证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本次研究中的a系数为0.828,四个分量表的a系数分别为0.788、0.709、0.725、0.639。所有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 0.01 显著水平,各个维度间的相关在 0.37~0.75,呈中等以上相关;各个维度与维度总分之间的相关在0.79~0.83,呈较高的相关水平。这表明不同维度所测的内容既有共同之处,又相对独立地测查了情绪智力的不同方面,说明各任务的效度较好。

1.2.2 自我妨碍量表(Self-handicapping Scale)。自我妨碍量表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李晓东对Rhodewalt(1990版)的自我妨碍量表的修订版本,量表包含14个项目(其中6、13项为反向计分),采用李克特6点计分,从一个维度上测量自我妨碍水平,得分越高说明自我妨碍水平越高。该量表内在一致性系数为化0.79,重测信度为0.74。各项目和总量表分的相关在0.48~0.70之间,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 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分析SPSS软件系统。主要采用Pearson 简单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运动员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总体情况

如表1所示,总体上,运动员的情绪智力各维度上的得分都低于3 分( 1~5级评分,中值为3分) 的中等水平,这表明运动员的情绪智力发展较差,情绪智力发展较差说明能其难以清晰感知和有效地调控自己的情绪,能较好地调控他人的情绪并能合理地表达和运用情绪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自我妨碍量表的得分大于3分,说明运动员的自我妨碍程度较高。这折射出运动员的压力大。

表1 运动员的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基本情况

2.2 相关分析结果

表2揭示,自我妨碍与情绪感知、情绪表达呈显著负相关,即情绪感知和情绪表达能力越强,自我妨碍越低。自我妨碍与理解他人情绪呈负相关,没有显著性;自我妨碍与理解自我情绪呈正相关,同样不具显著性。

表2 相关分析结果

将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与自我妨碍的相关系数相加得出结果为-0.493,即可推断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呈负向影响。

2.2 模型构建

2.2.1 回归分析模型。为了验证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将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以自我妨碍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建模。表3结果显示:决定系数为0.170,说明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预测力为17%;情绪感知与情绪表达对自我妨碍有负向预测作用,理解他人情绪和理解自我情绪对自我妨碍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均具有显著意义。依据标准回归系数大小,在情绪智力的不同维度中,情绪感知对自我妨碍的预测力最大,其次是理解自我情绪,余下依次是情绪利用,理解他人情绪。

表3 回归系数

2.2.2 通径分析模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自我妨碍和情绪智力之间的数量关系,可将相关系数分别为直接作用系数和间接作用系数,以揭示情绪智力的各个维度对因变量自我妨碍的相对重要性。因此,建立在通径系数概念上的通径分析,比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更为精确,同时能考虑到两两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使多变量资料的统计更为合理。

例如,X1通过X2对Y 的间接影响系数(间接通径系数)计算为:P12 = R12×P2Y =0.679×0.160=0.108,以此类推得出所有的间接影响系数Pij。

①情绪感知X1对自我妨碍的影响。表3结果显示:X1对自我妨碍的负向影响为-0.249,直接影响为-0.455,间接影响为0.206。其中直接影响为主要影响。通过情绪感知,运动员的自我妨碍行为将减少。

②理解他人情绪X2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理解他人情绪X2对自我妨碍为负向影响,达-0.097。直接影响为0.160,间接影响为-0.257,间接影响为主要影响。具体而言,理解他人情绪通过情绪感知能最大幅度地降低自我妨碍,达-0.309;通过情绪利用,也对自我妨碍产生阻滞作用。

③理解自我情绪X3对自我妨碍的影响。理解自我情绪X3对自我妨碍为正向影响,达0.080,其直接影响系数占主要地位,为0.360,间接影响为-0.280。理解自我情绪通过情绪感知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为-0.275,通过理解他人情绪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为0.076,通过情绪表达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为-0.081。

④情绪表达X4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情绪表达对自我妨碍具有负向影响,达-0.227,其直接影响-0.194,间接影响为-0.033,以间接影响为主。情绪利用通过情绪感知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为-0.282,通过理解他人情绪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为0.098,通过理解自我情绪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为0.151。

3 讨 论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有一个保持人际关系顺畅的秘诀:“你如果要发怒,必须选择正确的对象,把握正确的程度,确定正确的时间,为了正确的目的,并通过正确的方式。”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把这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叫做情绪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E1),并认为情绪智力是一个人能否实现“满意人生”的主要因素。竞赛对于运动员来说,永远都是一种或者积极或者消极的情绪体验。问题不在于情绪本身,而在于运动员要能够恰当地表达情绪并善于表达情绪。不能控制自己情绪的运动员常会发现他们内心在和自己斗争(比如说负罪感),这样会妨碍他们专注于比赛和保持清醒的头脑。

运动比赛以取得胜利、创造优异成绩、攀登技术高峰为主要目的。它要求运动员最大限度地发挥体力的和心理的潜力,其中包括调节情绪,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克服它的消极作用。运动比赛是在特殊情境下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比赛情境的特点使运动员处于高度的激情和紧张的状态之中;运动员的激情和紧张等心理因素又反过来影响他的比赛成绩。而比赛成绩引起观众的情绪变化,这直接牵动着运动员的情绪。运动员的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并不占优势,可以认为是特殊的训练和生活情境因素导致。

3.1 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关系

应付失败的一个更消极的策略称作自我妨碍。运动员会做一些给成功造成难以克服的障碍的事情,某百米运动员最快速度是11.1s,他却将每次冲刺跑训练的速度定为11.1s左右;跳水运动员将最高难度作为训练的手段。如此,当他们经历不可避免的失败时,他们可以将失败归因于障碍,而不是自己缺乏能力。在体能测试之前整夜不睡的学生可以将低分归因于疲劳,而不是他缺乏系统训练;很少练习的高尔夫球手可以把他在树林和沙坑上的糟糕表现归因于缺乏练习,而不是缺乏技能;酗酒者可以把失业归咎于饮酒,而不是绩效差。对于自我妨碍的动机,学术界主要有下面两种解释理论。第一,自尊保护策略。这种理论认为,自我妨碍行为的基本动机就是保护自我价值、保护自尊、维护自我形象,为此,个体会努力避免可能的失败或者改变失败的含义。第二,自我呈现的印象管理策略。这种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在公众面前形象的关心超过对自己实际能力的关心,自我妨碍行为主要是一种保护和提高社会尊严的印象管理策略。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与自我妨碍的呈负相关,验证了相关理论假设。改善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自我妨碍的使用策略。运动员情绪智力的情绪感知、情绪利用与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情绪感知能力只要测查个体的情感知觉能力,一旦某种情绪出现,能够正确认知和接受,无论是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运动员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情绪,是决定采取自我妨碍的关键。运动员无法认知自己的情绪,则很可能逃避现实。另外,情绪表达与自我妨碍呈显著负相关。适度表达情绪是运动员一大技能,对自身情绪有了正确的感知,不能任由不良情绪泛滥,应该适当地引导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才能避免和减少自我妨碍的现象发生。

运动员的理解他人情绪与自我妨碍呈负相关,没有显著性。而其理解自我情绪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同样没有显著性。说明,优秀运动员的理解他人和自我的情绪对其自我妨碍的影响甚微。运动员在自我妨碍的策略选择上,往往蕴含着大量的情感因素,比如恐惧、紧张、焦虑和不确定感。这些不良情绪在运动员的内心涌动,自我妨碍在某种角度可以缓解这些负面情绪,减轻不确定感所带来的折磨的作用。这些潜在的情绪获益也是运动员明明意识到自我妨碍很可能会让自己离期待的成功越来越远,却依然无法割舍这种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优秀的运动员能够很好的控制情绪,抵制负面情绪对自己的消极影响,从而自我妨碍的使用频率上更低。

3.2 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预测

情绪智力的运动员越高,更倾向于采取低的自我妨碍行为。本研究认为, 如果运动员能对管理和监督控制自己的情绪,在面对训练和比赛时的突发事件时,就会具有更加理智和理性的进行自我管理,更倾向采取更为合理合情合法的行为。自我妨碍作为一种欺骗性的行为方式,如果频繁使用其应对训练和比赛中的压力,既不利于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对训练状态和运动表现有更严重的负面影响。情绪智力高的运动员在失利或绝大压力时,鲜有自杀、放弃等想法。情绪感知能力强的运动员,时常伴随着抑郁、无助的倾向愈加明显。

从回归分析模型可知,运动员的情绪感知对自我妨碍的预测能力最强,情绪感知越强,自我妨碍越少。个体迟滞不前、犹豫不决的前提是惧怕后果采取自我妨碍。因此,任何人都应该承认自己的不足。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能清晰地感知到内心的魔鬼——某种不良情绪在作祟,就已经开始在战胜自我妨碍而导致的拖延、放弃。自己可以通过独处或者通过可信的朋友指正出来,了解自我破坏的情感模式。

其次,情绪表达是降低自我妨碍的第二因素。负面情绪堆积太多,不仅会导致个体频繁地使用自我妨碍,对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运动员需要采用合适的渠道发泄不良情绪,通过自己情绪找到限制行为,逐步摆脱恐惧、忧虑和妒忌等不良情绪。运动员在情绪表达上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等级、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以及家庭背景的运动员有不同的情绪表达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面对负面情绪,不少运动员会倾向于采取压抑的方式而不敢表现出来。表面上看起来其情绪似乎已经得到了控制,实则不然,一旦情绪水平逼近或超过了警戒线,就可能因为无法控制而采用极端的方式表现和舒解其情绪,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和痛苦。情绪表达行为作为情绪的突出外在表现,不仅是个体情绪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评价标准之一,还具有适应作用和信号作用等重要功能,情绪表达对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减少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我们看到,理解他人(empathy)和自己情绪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单纯地能够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良情绪无法恰当舒解,在内心堆积过多过久,必定影响身心健康,导致自我妨碍增加,所以,在此意义上理解自我情绪与自我妨碍正相关。另外,理解他人情绪与自我妨碍呈正相关。自我妨碍的动机之一为印象管理。印象管理理论揭示,人们往往试图管理和控制他人对自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为了保持颜面,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不希望别人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于能力不够,采取的自我妨碍行为。这是一种机械地、单纯地理解和控制他人情绪的现象。运动员试图躲避挑战、逃避压力,可能采取一些的消极的行为。面对自己内心汹涌的情绪,运动员要善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不是拒绝,忽视甚至扼杀自己的情绪,在正确的时间、恰当的场合表达自己的情绪,才能真正地成为情绪的主人,如此,才能降低自我妨碍。理解他人和自我情绪与自我妨碍正相关,昭示着单纯使用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信息,比如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或协同影响。情绪稳定性差的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瞬息万变的情境下往往能产生消极的、负面的人格特征,进而产生失败感、紧张、焦虑, 习得性无助感,由此产生出一系列消极的、负面的自我妨碍的行为。镜像神经元理论认为:人之所以有理解他人情绪,是因为在内心模拟他人的体验,无论那体验是痛苦还是快乐,乃至是极端的快乐。尽管听起来出人意料,但是在观看别人比赛时镜像神经元系统会激活,这和神经科学对共情的看法是一致的。

3.3 优秀运动员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通径分析

良好的情绪智力,意味着良好的情绪管理和调节能力,在挫折和矛盾面前,能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有较强的归属感和价值感,做出合理和恰如其分的决议,反之,将会出现越多的自我妨碍行为。在各行各业均是如此。优秀运动员的成功主要归因于其高超的情绪调控能力。比如,在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持不懈等。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社会行为。有较高的情绪管理能力的运动员与队友和教练的关系更好,能得到周围的朋友的理解和支持,相应的自我妨碍的行为更少。在比赛中,情绪智力高的运动员,其共情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也比较高,倾向于使用较好的社交技能,能建立更好的人际协调能力,队友和教练、父母甚至工作人员愿意与其交往,形成亲密的关系。面对生活压力和突发的不良突发变故时,处理他人情绪能力越高的运动员,其放弃的想法往往越少。情绪知觉能力越强的运动员,其情绪敏感度就越强,其焦虑感、失败感以及放弃生命的动机越强。

研究表明,情绪感知和情绪表达能大幅度地降低自我妨碍行为发生。说明情绪的认知能力和情绪表达在自我妨碍方面的关键作用。但是,通过理解他人情绪和自我情绪,情绪感知对自我妨碍的影响却减小了。可见,运动员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

通径分解结果表明,运动员理解他人情绪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主要是间接影响。通过情绪感知和情绪表达,理解他人情绪对自我妨碍的影响为负作用。启示:运动员移情、共情,必须建立在清晰的、正确的情绪感知和表达基础上,不能单纯地感情用事,是非不分,如此能够有效地降低自我妨碍行为。

理解自我情绪对自我妨碍以直接影响为主。说明,理解和控制自我的情绪,将催生运动员的自我妨碍行为。理解和控制自我情绪的效应一方面是正面的,个体能够了解自我的不良情绪,并控制好自我的不良情绪,有助于避免人际关系恶化,形成良好的交往氛围。另一方面却是负面的,过于理解和控制自我情绪容易导致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消失殆尽,于国于家无望。运动员过于理解和控制自我情绪,对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仅从自我的感受出发,生怕万一失利影响个人的前途和面子,而不是站在国家和集体的角度,“人生难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在赛场上,部分运动员已经取得了出线的资格或者预期的比赛成绩,则无视体育道德,让球,打假球,给关系户制造机会;或者为了个人面子,宁可弃赛或故意丢球丢分,宁可输给一个低级选手,而不愿意奋力拼搏,导致球迷和观众大失所望。过多进行自我妨碍行为,会增大失败的可能性,降低自我效能感,减少对训练和比赛的兴趣,继而又会进行自我妨碍行为,陷入恶性循环中。

压力并非是运动员前进的敌人,相反,它是运动员成长的关键。为了增强肌肉的力量,我们会有针对性地抗阻训练,使它超量恢复爆发出更大的力量和速度,偶尔也会造成肌肉纤维的微小撕裂,运动结束后精疲力竭。但只需几个小时的调整,它会变得更强壮,能够更好地应对下一次刺激。这种方式目前广泛应用在体力训练中,亦可用来锻炼生活各个层面的“肌肉”——从理解他人情绪和耐心,到专注力和创造力,还有正直和守信。身体的训练系统同样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简化了我们跨越阻碍的方式,还带来了革命性的理念。

从现有的研究证据来看,自我妨碍短期利益是给人带来舒适。但这些好处无法抵消负面影响。在自我保护方面,自我妨碍行为虽然能使运动员免受暂时的负面评价带来的伤害。从长远来看,频繁的自我妨碍行为会降低运动员的自信心,会增加其焦虑、不安和恐惧等不良情绪。在印象管理方面,与没有自我妨碍的人相比,高度自我妨碍运动员往往会得到队友、教练鄙视、厌恶最终放弃。从长期的角度来看,自动化的自我妨碍行为是一种拙劣的行为模式,他们身心健康低,幸福感稀少,失败感更多。如果运动员发现自己也有这种倾向,可以尝试更加积极主动地直面问题,并转变心态,将失败视为获得反馈信息、改进未来表现的契机,想象中的努力只能用来自我麻醉。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影响中国优秀运动员自我妨碍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感知。

4.1.2 中国优秀运动员情绪感知和理解自我情绪对自我妨碍以直接影响为主,理解他人情绪、情绪表达则是以间接影响为主。

4.1.3 本研究建立的模型能揭示中国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对自我妨碍的影响机制,提升优秀运动员的情绪智力能预防和阻滞其自我妨碍行为。

4.2 建议

4.2.1 针对我国优秀运动员情绪感知是减缓自我妨碍的主要因素以及情绪感知和理解自我情绪是直接影响,今后应加强运动员的情绪感知能力,辨识自我情绪的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4.2.2 提升共情能力,如何恰如其分地表达情绪间接地对运动员自我妨碍有积极的间接影响。

4.2.3 本研究对于运动员的情绪智力和自我妨碍的关系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但由于本研究样本主要集中在山东和河南中原地区,南方各省和东北地区没有涉及,地域气候的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深刻巨大,因此,本研究的结论推广性可能受到限制,未来研究有必要将在这些地区进行拓展。

猜你喜欢
智力维度运动员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