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研究

2022-11-03 11:52陈德胜朱邦森于林巧李旦宜王占坤
浙江体育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事

陈德胜,朱邦森,于林巧,李旦宜,王占坤

(1.宁波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浙江 宁波 315336)

0 前 言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全民健身战略的积极推进,人们健康意识和体育需求的不断增强,马拉松运动凭借其广泛的参与性、运动的潮流性和城市文化的融合性等特点,逐渐成为了国民参与体育锻炼的新趋势。2015年以来,马拉松赛事由一百多场增长到两千多场,呈现出急剧增长的发展趋势。为应对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增长和推动赛事高质量发展,2017年中国田径协会调整了赛事认证方式,采取了A类、B类、C类三个等级认证,其中,A、B类赛事是中国田径协会对马拉松及其相关运动项目的“赛事认证”。通过认证的马拉松赛事属于中国马拉松委员会的赛事会员,中国田径协会对其进行综合指导与管理,赛事的标准与质量也相对更高。

马拉松运动能产生巨大的综合影响力,其附带的经济价值、精神文化价值和健身文化价值对举办城市经济发展转型、城市文化形象建设和全民健身推进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1],体育赛事审批制度的简化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积极筹备体育赛事活动,申办赛事的城市也从新一线、一二线城市走向了四线、五线城市。随着国家“放管服”政策改革的深入,全国马拉松运动总体呈现出稳步、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但在赛事分布上却暴露出“东密西疏,南多北少”的问题[2],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也成为了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内外马拉松赛事的发展概况、马拉松和城市的融合发展以及女子马拉松[3]等方面 ,而涉及马拉松赛事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主要围绕个别省市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4]、全国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空间分布[5,6]等方面,涉及全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相关研究较少。

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马拉松赛事从2020年开始多为延期或取消。2019年成为了中国马拉松运动高质量快速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成为了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方案的基础之年 。因此,通过对2019年全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揭示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与各举办城市之间的关联性,为各大城市举办马拉松认证赛事提供经验参考,为优化马拉松赛事空间布局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以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马拉松赛事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2019年中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共计357场,其相关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田径协会官网和中国马拉松官网,经济、社会、自然和政策因素所涉及的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地方统计局网站等官方网站。

1.2 研究方法

1.2.1 GIS空间分析法。

1.2.1.1 最邻近指数。采用ArcGis10.7对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进行计算分析,最邻近指数可以表明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状态为集聚、随机还是均匀。计算公式为:

(1)

1.2.1.2 地理集中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可以表明马拉松认证赛事的集聚程度。计算公式为:

(2)

式中,G为地理集中指数,数值在0~100的范围内,数值越大,集聚程度越高,反之,离散程度越大;t为全国省(区、市)总数;Xi为第i个省(区、市)马拉松认证赛事的数量;T为全国马拉松认证赛事总数。

1.2.1.3 核密度分析法。核密度分析法可以表明马拉松认证赛事在周围邻近空间的离散或集聚情况以及变化特征。核密度值越大,集聚程度越高。计算公式为:

(3)

式中,f(x)为核密度值,T为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h为带宽,K为核密度函数,x-Xi为估计点x到样本点Xi的距离。

1.2.2 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26.0软件对研究所涉及的经济、人口等数据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通过各指标的数据结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内容对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多角度的讨论与分析。

2 中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

2.1 中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发展趋势

2011—2019年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呈高速增长态势,尤其2015年开始,赛事数量激增,2019年创历史新高,全年举办场数是2011年的16倍之多(图1)。据《2019中国马拉松大数据分析报告》[7]显示,2019全年马拉松赛事共有712万人参加,其中认证赛事参加人数高达423.91万人次,占总参赛规模的59.49%,认证赛事每场人均规模达到11 874人,特别是2017年—2019年,认证赛事规模呈直线上升趋势(图2)。我国马拉松赛事的迅速发展与一系列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有着重要关系,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的出台以及体育产业、体育消费等相关政策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体育赛事的发展。可见,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强不仅加快全民健身进程,而且对我国马拉松赛事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图1 2011-2019年中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发展趋势

图2 2017-2019年中国马拉松认证赛事规模

2.2 马拉松认证赛事的集聚与规模特征

2019年全国357场马拉松认证赛事分布在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除天津市以外的30个省(区、市)(图3)。其中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四川和安徽6省举办的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占全国的45.1%,而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海南和黑龙江6省(区、市)举办的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仅占全国总量的3.92%。运用ArcGIS软件,通过式(1)求出马拉松认证赛事的最邻近指数,以此来对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类型进行验证。研究得出,全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最邻近点指数为0.206 248<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集聚程度,由式(2)计算得出,全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地理集中指数为23.07,假设赛事平均分布于均质平面状态的31省(区、市),平均地理集中指数为17.96,其实际地理集中指数大于平均地理集中指数,这说明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分布不均衡且相对集中。

自然断点法是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在分级数确定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类间的数据断点,使得类内差异最小化,类间差异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中的相似性[8]。为探讨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规模特征,采用ArcGIS软件,将2019年马拉松认证赛事数据与中国的行政区划图进行叠加制图,利用自然断点法将全国30个省(区、市)的赛事数量划分为5个规模等级进行数据分析。

依据自然断点法的分类原理,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在空间规模上的分布差异性较大,赛事主要集中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规模等级。第一规模等级有江苏、浙江和广东3省,共举办99场赛事,占据赛事总规模的27.73%,其中江苏举办赛事数量高达41场。第二规模等级有山东、四川、安徽、湖北和陕西5省,共举办赛事96场,占据赛事总规模的26.89%。第三规模等级有河北、云南、河南、重庆、甘肃、北京、江西和广西8省(区、市),共举办赛事95场,占据总赛事规模的26.61%。除此之外,第四规模等级有上海、福建、山西、辽宁、内蒙古、贵州和湖南7省(区、市),共举办49场赛事,占据赛事总规模的13.73%,第五规模等级有吉林、黑龙江、海南、新疆、宁夏、青海和西藏7省(区、市),共举办18场赛事,占据赛事总规模的5.04%。结果表明,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规模在大部分省(区、市)的分布比较庞大与集中,而部分省(区、市)的赛事规模相对较小,赛事总体规模在全国分布上呈现出不均衡的特征。

2.3 马拉松认证赛事的地域分布特征

由于我国马拉松赛事的发展与主办城市的社会经济实力息息相关[9,10],为揭示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在我国地域上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我国经济区域划分标准,即东部、西部、南部和东北部四大经济区块,其特点能够科学客观地反映我国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为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和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提供重要参考[11]。以此作为赛事地域划分的依据,能够进一步研究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真实特征。

2019年全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在四大经济区域中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特征。其中,东部地区赛事数量遥遥领先,其次是西部和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赛事寥寥无几(表1)。东部地区的赛事数量高达166场,几乎占据了赛事总量的一半,远远超出另外三大经济区,赛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如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且这些省份内的一、二线城市出现了一年内举办多场认证赛事的现象,例如南京、无锡、深圳、苏州和杭州等经济发达城市。西部地区赛事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重庆、甘肃、广西等省份,以成都、西安、兰州和南宁等省会城市为主。中部地区赛事主要分布在安徽、湖北、江西等省份,以合肥、武汉、南昌等省会城市为主。东北部地区仅在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有所分布。据《2019中国产业发展年度分析报告》显示,在四大区域经济增长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效率最高。区域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区域体育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马拉松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表1 2019年马拉松认证赛事在四大经济区域的分布

2.4 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集聚特征

我国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地多以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市为主,为了验证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在空间上的集聚特点,利用ArcGIS软件和式(3)进行核密度分析。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集聚特征与中国城市群的分布格局高度相似,表现为以多点辐射的集聚形态。城市群是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产物,其中心是一座大型或特大城市,基于三个以上大都市圈(区)或大城市,凭借发达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形成了空间组织紧密、经济联系紧密、最终实现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集合体,其成因与自然基础、战略地位、人口与城镇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与发育程度、社会发展、环境污染和减排等因素密切相关[13]。其中赛事在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分布是最密集的,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等地区也出现赛事高度集聚的现象。这些赛事分布的城市群其共同特点在于人口密集、经济、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发达以及城市化水平较高,具有强大的“吸管效应”,能将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流动与扩散。可见,我国城市群的分布特征与发展水平对马拉松认证赛事在城市的空间集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影响因素的选取与分析

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东密西疏,南多北少”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在局部城市群出现的高度集聚现象已经形成,且这一空间格局受多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钻石模型”理论的创造者迈克尔·波特将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归因于四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且这四大要素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同时“政府”和“机遇”这两个辅助要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产业竞争的发展趋势[14]。当前,体育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地方政府间体育发展竞争的重要内容,其中产业资源是竞争的基础,政策支持是竞争的手段[15]。此外,马拉松赛事的基本竞争力与举办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表2 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因此,综合有关学者已有的成熟研究:中国高水平马拉松赛事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5]、中国马拉松等级赛事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6]、我国马拉松赛事发展动力机制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9]、我国体育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关系测度研究[16],并遵循综合性原则、可获取性原则和可定量性原则,选取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政策因素的8个影响指标对赛事主办省(区、市)的数据进行分析(表3),利用Spearman相关性,通过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与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结合相关理论分析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差异的多重并发原因。

数据结果显示(表3),所选取经济、自然、社会和政策的8个影响指标与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均有着正向关系,其中地区生产总值相关系数最高,其次是道路面积和5A景区数量,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与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有着重要关系。同时,客运量、常住人口数量、在校大学生数量、国内旅游收入、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与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均有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由此可见,人口发展水平、社会受教育水平和政策支持水平也影响着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

表3 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3.2 经济因素

3.2.1 经济发展水平是主导因素。一场马拉松赛事的成功组织运作需要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等众多方面的共同配合,其中,雄厚的经济实力是基础条件。目前我国马拉松赛事的经费投入与管理运营由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对于国内和国际上的高水平专业赛事政府会给予小部分的财政预算,而大部分经费则需要各类企业赞助商的支持[17]。在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量越高其举办马拉松赛事的数量也越多[18]。地区生产总值能够有效地反映地区的经济运行情况和发展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地区的体育事业及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协调促进作用,该指标与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相关系数达到0.877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2019年我国地区生产总值排在前列依次是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同时这些省份所举办的认证赛事数量在全国也是排名最靠前的。由此可见,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重要主导因素。

3.2.2 交通发展水平是基础条件。大型体育赛事交通组织的核心目标在于平衡短期高标准交通需求的基础上最大化降低对环境影响和资源耗费[19]。举办大型国际或全国体育赛事,赛事期间场馆周边以及与赛事衔接的要道会出现交通拥堵现象。一场大型马拉松赛事会聚集大量的参赛人员、工作人员以及观众,2019年马拉松认证赛事单场参赛人数最高达到3万余人,其出行方式多为公共交通、自驾等,这种在短时间内流动人口剧增的现象,会给举办城市的交通运输造成很大压力,这就对城市的交通发展与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在马拉松赛事期间,跑者赛道体验会对马拉松赛事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城市交通发展水平对选手、观众的参赛体验和观赛体验也有重要关系。结果显示,交通发展水平指标下的道路面积和客运量与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37和0.735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由此可见,交通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重要基础条件。

3.3 社会因素

3.3.1 人口发展水平是推动因素。马拉松赛事具有规模大、会期短、人群聚集快的特点,除了需要大量的赛事志愿者之外,还需要来自政府、交通、城建、安保、医疗卫生、媒体、环卫等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这就给地区人力资源调配提出了很高要求。同时,在产业集聚、城市人口规模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中,人口规模的增长有助于发挥产业的集聚作用,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0],马拉松作为我国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规模水平对其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关系。结果显示,常住人口数量与马拉松认证赛事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731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2019年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举办数量前三的江苏、浙江和广东,这三个省份都有着极高的人口规模数量;而人口稀疏且分散的西部地区,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就相对较少。由此可见,人口发展水平是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重要推动因素。

3.3.2 社会受教育水平是促进因素。志愿者在体育赛事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志愿服务逐渐成为体育赛事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而志愿者的受教育程度直接影响了赛事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志愿者所产生的价值不仅是降低了体育赛事的成本,而且在宣扬赛事公益性、传播竞技精神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马拉松参赛者类型的研究中,马拉松选手的学历对马拉松赛事的消费支出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高学历的马拉松参赛者的消费支出会明显高于其他群体[2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个体参与体育项目要高于不具有本科学历的[22]。在校大学生作为马拉松赛事志愿者的主要来源之一,其数量不仅能反映该区域的社会教育水平,同时也能反映该区域的人口质量。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数量与马拉松认证赛事之间的相关性达到0.742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通过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在校大学生数量排名前列的有河南、山东、广东、江苏和四川等,且这些省份举办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也是相对较多的。由此可见,社会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空间分布的重要促进因素。

3.4 自然因素

近年来,在国家与地方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逐渐成为体育、旅游、文化产业的热点[23]。马拉松赛事作为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其对游客的吸引还受到举办地旅游资源的影响[24]。一场成功的马拉松是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展示城市特色的最佳途径,大多赛事都会经过城市人文和自然风光最集中的地区。在我国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城市中绝大多数都是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如扬州鉴真国际马拉松凭借其独特的赛事主题和旅游资源,赛事期间能够吸引几万人来扬州参加比赛和进行周边消费,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据2019年《中国马拉松人群与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有50%的跑步爱好者会前往其他城市,年度人均花费为4 598.84元,71%的跑者选择品尝美食和64%的跑者选择进行旅游,马拉松赛事的举办对当地城市的旅游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结果显示,旅游发展水平指标与马拉松认证赛事之间的相关性分别高达0.723和0.824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2019年全国280家5A景区江苏24家、浙江18家、广东14家、河南14家、四川13家,且这些省份国内旅游收入也都破万亿元居于全国前列,同时举办的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也是排名前列。由此可见,旅游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空间分布的重要客观条件。

3.5 政策因素

在全民健身运动逐渐兴起以及体育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国家政策在我国体育产业和居民健康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体育政策更是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其中体育消费、全民健身、体育赛事运动等政策对体育产业发展起到了显著的积极影响[25]。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支持和推动马拉松赛事发展。2014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发展健身休闲项目和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同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积极落实“放管服”政策要求,全面取消对马拉松赛事的审批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来承办马拉松赛事;2017年《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为马拉松认证赛事的产量供给、服务管理、市场潜力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2018年《马拉松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行业规范与发展目标。总体看来,国家相关部门从马拉松赛事的供给、需求和环境三方面进行了政策的推动实施,在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的战略推动下,这一系列政策法规不仅加速了马拉松市场潜力的释放和良好赛事氛围的形成,而且在引导赛事有序发展和扩大赛事人群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政策支持水平为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发展提供了重要前提条件。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本研究以2019年中国田协认证的357场马拉松认证赛事为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4.1.1 近几年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得到快速发展,赛事数量和赛事规模都达到新高度。但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在空间分布上整体呈现出“东密西疏,南多北少”的格局。从规模等级上来看,第一、第二、第三等级的马拉松认证赛事数量占了认证赛事总量的大部分,第四、第五等级的马拉松认证赛事的举办省份占了全国省份数量的大部分,赛事规模在全国整体分布上不均衡。

4.1.2 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在城市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多地辐射的高度集聚现象,并且与我国城市群的分布格局具有高度相似性。赛事主要分布于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川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也出现类似现象,总体分布上不均衡,且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的东部地区。

4.1.3 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展水平、人口发展水平、社会受教育水平、旅游发展水平和政策支持水平的影响。可见,我国马拉松认证赛事的举办大多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交通便利、旅游发达、社会文化繁荣的地区。

4.2 建议

在全民健身与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随着人民健康意识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马拉松赛事持续高速、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美丽中国和体育强国中发挥着重要意义。

4.2.1 地方政府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地方政府要明确马拉松赛事在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意义。要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为举办马拉松认证赛事提供基础条件。

4.2.2 举办赛事城市应提升赛事的市场运作,完善马拉松运营体系。要在体育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以赛事平台为载体,整合各方面力量,大力推进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新型体育赛事发展模式,最大程度释放市场潜力,为马拉松赛事的组织运营提供有效保障。

4.2.3 举办赛事城市要因地制宜,积极培育本土品牌赛事。要充分将城市的优势资源与马拉松赛事相融合,以地域内的城市风貌、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等资源禀赋为特色,围绕“马拉松+旅游”、“马拉松+健康”、“马拉松+休闲”等模式进行多方面的开发运营,培育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马拉松赛事,提高赛事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马拉松赛马拉松赛事
本月赛事
冰上马拉松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学习是一场马拉松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禧玛诺全新一代XTR M9100 为山地越野赛、长距离耐力赛和马拉松赛车手而生
一起来跑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