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地掷球运动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心理素质提升的影响

2022-11-03 11:52美,陈
浙江体育科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价值观比赛

王 美,陈 艳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3)

0 前 言

新时代的高校已不单单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己任,而是要充分运用各种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平台优势,将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与学生的心理成长、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融于一体,育人育心,立德树人。面对当代学生身体素质和内在行为规范的不足,社会、学校乃至家庭日益注意到体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体育具有特殊的教育功能,它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也能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价值观和心理素质产生良好的影响,并使这些优秀的品质稳定发展。

地掷球运动作为一项集竞技、智力、趣味为一体的体育项目,近十年在全国各省得到蓬勃发展,也成为全国多所高校特色课程开展的首选之一。在高校教育教学和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地掷球发展的政策指引下,全国各高校地掷球项目的专业教师和教练员在日常教学中确立德技兼修的原则,将体育技能、体能素质、身心健康融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的改善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本研究以全国开展地掷球运动的大学必修班学生和校队队员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以三年地掷球教学为时段,研究不同接触(或学习)程度的学生在价值观形成和心理素质方面的变化,为高校合理有效开展地掷球课程教学,培养优秀的大学生运动员提供参考依据。

基于国内地掷球运动的特殊性,有关地掷球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球类运动本身,或者高校有关开展地掷球运动的意义、价值及其发展现状、人才培养等方面,研究深度不够,研究面狭窄,不利于地掷球运动的推广和深入健康发展。而有关地掷球对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和心理素质提升方面的研究更没有受到关注,有鉴于此,本研究文献拓及体育运动关联指标。汲秋宇等(2022)[1]在《冰雪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研究》研究了体育运动在大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尤其是在抗挫折能力、优良的意志品质培养方面具有正向作用;提出体育运动在对抗学生有关抑郁、焦虑、社恐乃至自杀等心理问题方面具有积极作用,并结合教学环境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如团队运动能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与了解,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提升其社会适应能力;方黎明(2020)[2]在《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认知能力和学业成绩的影响》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了体育运动对学生认知能力显著改善的作用。景荣会(2019)[3]在《体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作用的研究》认为体育精神能够增进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发展个性特色,改变不良惯性思维,培养规则意识,体育运动有助于消解不良情绪,缓解压力,能够在比赛的竞争中,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和不畏困难、正确面对竞争成败的心态,有利于完善学生人格和缓减消极心理疾患;李阳等(2018)[4]在《国外休闲足球运动对健康促进效果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休闲足球运动对各参与人群心理因素影响的关注。王燕(2015)[5]在《地掷球运动对高校学生锻炼价值的研究》中提到高校学生参加地掷球项目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基于既有文献的研究,本研究从个人发展价值观、社会服务价值观两个维度考察地掷球运动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从意志力与韧性、心理适应能力两个维度考察地掷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全国开展地掷球运动且同时开设有地掷球必修班的高校:西安体育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学院、沈阳体院、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等20所高校。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设计采用地掷球相关的专家咨询法,问卷生成基于“样本对象”进行设计,生成过程起始于2019年的地掷球学习对象,问卷发放对象为:西安体育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等在内的20所高校,共发放问卷280份,有效率达到83.57%。

1.2.2 数理统计法。问卷包括基本信息、价值取向、心理素质三大部分,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检验问卷信度。量表信度系数位于0~1之间,且系数越大表示信度越高。实验前归纳本研究的整体量表、价值观分量表、心理素质分量表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985、0.964、0.982,表明量表信度佳,数据可靠性高(如表1所示)。

表1 价值观整体特征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地掷球运动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影响分析

2.1.1 整体特征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提取2个公共因子,2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分别为66.584%、6.821%,能够反映原始数据的主要信息。

主成分1为个人发展价值观,主要包含:参加国际、国内地掷球比赛体现人生价值;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改变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主成分2为社会服务价值观,主要包含:可以开阔眼界;提升集体荣誉感、爱国主义情怀(如表2 所示)。说明地掷球运动在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起到正面影响。

表2 价值观整体特征(%)

2.1.2 个体特征差异分析。

2.1.2.1 基于不同参与方式的差异性分析。根据研究方向分别对地掷球必修班和常年参加比赛的校队队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两组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受地掷球运动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在三年的地掷球学习后,必修班学生和常年参加比赛的学生在价值观形成方面都有着明显变化(P<0.05),但从均值方面对比来看,必修班学生的个人发展价值和社会服务价值明显低于常年参加比赛的学生(如表3所示)。形成该差异的原因为:必修班学生在地掷球课上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引导、校内比赛对学生的内在激励以及以校队队员为目标的激励。而常年参加比赛的学生都是从地掷球必修班里选拔出来的,在日常学习中对待人、事、物以及社会的看法差异性不大,但常年参加比赛的学生在外出比赛时接触到的人、事、物更多,开阔了眼界,参赛实践中为了荣誉等一直在顽强拼搏,所获得的名次和社会地位使他们获得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对促进他们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明显的不同。

表3 基于不同参与方式的价值观独立样本t检验

2.1.2.2 基于不同运动成绩的差异性分析。根据研究方向,将常年参加比赛的地掷球运动员按比赛成绩分为全国前六名(包含参加国际比赛的学生)和非全国前六名两组,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检验两组学生的个人发展价值观和社会服务价值观是否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如表4所示,在均值对比下,全国前六名学生较非全国前六名学生的个人发展价值观和社会服务价值观有明显差距。分析原因为:根据比赛方式和竞赛规则的设置,运动员能夺得全国前三名将意味着有机会入选地掷球国家队,因此在常年比赛中,已获得全国前六名或有机会获得全国前六名的学生在日常训练和比赛中已慢慢为自己灌输了为国争光的目标,在平时的生活、比赛中始终用一种高标准、高态度来要求自己,无形之间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表4 基于不同运动成绩的价值观独立样本t检验

2.2 地掷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的影响分析

2.2.1 整体特征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法,从代表大学生心理素质的16个题目中提取2个公共因子,其中主成分1主要反映面对困难与压力时的积极情绪,定义为意志力与韧性;成分2主要反映自我意识、心理应变、调适情绪和控制行为的能力,定义为心理适应能力。由表5可知,被调查对象大部分认同地掷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表5 心理素质整体特征(%)

2.2.2 个体特征差异分析。

2.2.2.1 基于不同参与方式的差异性分析。与前文相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必修班学生与常年参加比赛学生的意志力与韧性、心理适应能力受地掷球运动的影响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在三年的地掷球学习后,必修班学生和常年参加比赛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都有着明显变化(P<0.05),但从均值方面对比来看,必修班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明显低于常年参加比赛的学生(如表6所示)。分析原因为:必修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主要来源于日常教学比赛中教师的引导以及校内地掷球比赛中的锻炼,同时还有与校队队员在日常训练对抗赛中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常年参加比赛的学生在竞技赛场上不断经历比赛中各种激烈性、对抗性以及胜负无常的变化,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从而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表6 基于不同参与方式的心理素质独立样本t检验

2.2.2.2 基于不同比赛成绩的差异性分析。与前文相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检验全国前六名(包含参加国际比赛的学生)和非全国前六名学生在心理素质上的差异。研究发现:如表7所示,在均值对比下,全国前六名学生较非全国前六名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差距。分析原因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存在一定差异,在比赛中竞技水平好的运动员充满自信,技术发挥游刃有余;而竞技水平相对较弱的运动员在碰到强者时往往因为技术水平的差异导致自身心态上发生变化,甚至缺少了拼搏,勇战到底的信念。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局面,当这种局面出现的时候伴随着心理素质的变化也会越来越明显,而且在大赛中往往到最后比拼不仅仅只是技战术对抗,还有心理素质上的对抗,因此获得全国前六名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提升方面要高于非全国前六名的学生。

表7 基于不同运动成绩的心理素质独立样本t检验

3 结 论

在为期三年的实践调查研究中,各高校的教师或教练员在授课和比赛过程中始终关注心理素质方面的教授和引导,课堂中、训练中以及比赛阶段中始终坚持为学生树立顽强拼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价值观。

3.1 在不同参与方式上发现:必修班学生与常年参加比赛的学生相比,在心理素质提升和价值观形成方面有显著差异。原因为经常参加比赛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比赛经验,经历过各种大起大落的局面,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抗压能力和团队协作配合的能力,面对各种困难局面可以勇于调整、大胆尝试,展示出当代大学生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

3.2 在不同运动成绩上发现:全国前六名的学生(包含参加国际比赛的学生)和非全国前六名的学生在心理素质提升和价值观形成方面有显著性变化。原因为运动成绩的取得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慢慢提高的过程,往往在大赛中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其实相差不大,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有着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大格局的观念,尤其是在团体项目中。全国前六名的学生在经历过获得荣誉的喜悦感后会更加刺激内在对胜利的渴望,希望超越自我,接受挑战,甚至为国争光,这种目标也同时激励学生不断地提升心理素质,不断地要求自己有着良好的价值观。

地掷球运动与田径、球类和操舞类项目相比没有太强的激烈性、对抗性以及对球的处理上的速度感,它的竞赛规则和参与方式形成了具有“慢节奏、长时间、费脑力、耗体力”的特点,比赛过程中运动员有着充分的时间去沟通交流决定战术策略,有时需要运动员具有乘胜追击的勇气,有时需要运动员具有顾大局识大体、失即是得的格局。在地掷球比赛中往往会出现“得大分将失大分”或“一分分对得”的局面,这就需要运动员有着很强的心理素质去面对并冷静分析,从而作出战术上的调整;在团体项目中,不仅考验每个队员的技战术水平,同样也考验着团队配合协作以及互补的能力,始终贯彻一个人的胜利不是胜利,团队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这就需要运动员有着集体主义、舍小我顾大我的观念。教育的现代化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内在素质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体育的育人功能是在长期参与中潜移默化形成的,地掷球比赛尤其是在国际大赛上,最后的胜利往往是心理素质的对抗和意志力的比拼。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价值观比赛
我的价值观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选美比赛
比赛
青少年皮艇运动员心理素质训练探讨
最疯狂的比赛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