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依帕司他、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分析

2022-11-03 03:10高慧婷陈琳付正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依帕司硫辛酸传导

高慧婷,陈琳,付正波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山东聊城 252000

糖尿病是一种普遍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并发症繁多。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一般较高,身体的各组织很容易产生异常状况。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病因尚不明,一般认为与氧化应激、微血管疾病有关[1-2]。临床症状有发热、感觉异常、关节病、溃疡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正常生活。临床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一般使用依帕司他药物单独治疗,通过抑制糖代谢,从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但是效果不显著,康复所需时间较长。目前已有文献提出说,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使用依帕司他、硫辛酸联合治疗效果显著[3-4]。为此,本文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分析对其应用依帕司他、硫辛酸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组,每组100例。单独组行依帕司他治疗,联合组行依帕司他、硫辛酸联合治疗。单独组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35~70岁,平均(51.55±10.22)岁;病程3~13年,平均(7.12±2.39)年。联合组中男66例、女34例;年龄35~71岁,平均(51.82±10.44)岁;病程3~12年,平均(7.52±2.11)年。两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满足有关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疾病的诊断标准且已确诊;②均知晓实验内容并表示同意且自愿签署同意书;③均对本研究所用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①精神状态、沟通能力、认知功能不佳者;②未拥有完善的临床资料者;③不愿意签署同意书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的降糖护理、饮食治疗、肌电图监测等。单独组口服依帕司他片进行治疗,50 mg/次,3次/d,维持2周。

联合组行依帕司他、硫辛酸联合治疗:在单独组的基础上,联合组静脉滴注硫辛酸注射液进行治疗,0.45 g/次,1次/d,维持2周。

1.4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治疗后,将所有患者分为显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活动能力明显提升)、有效(临床症状微弱改善、活动能力微弱提升)、无效(临床症状、活动能力均未改变)。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100×100.00%。

②周围神经病变情况评分:治疗前后,采用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定,分值区间分别为0~46分、0~8分;分值越高,代表病变严重程度越高。

③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值:治疗后,通过肌电图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

④恢复情况:具体包括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失时间、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时间。

⑤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包括恶心、腹泻、呕吐、头晕。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单独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MDNS、MNSI评分值均比单独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病变评分对比[(±s),分]

组别联合组(n=100)单独组(n=100)t值P值MDNS治疗前22.27±2.5822.38±2.630.2990.766治疗后8.33±1.7116.42±1.6633.946<0.001 MNSI治疗前5.52±1.245.74±1.111.3220.188治疗后1.22±0.023.41±0.07300.820<0.001

2.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值对比

治疗前,两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值均比单独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值对比[(±s),m/s]

表3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值对比[(±s),m/s]

组别联合组(n=100)单独组(n=100)t值P值MCV正中神经55.44±5.6648.68±5.418.634<0.001腓总神经49.22±6.5344.71±6.724.813<0.001 SCV正中神经49.18±5.6245.33±5.334.971<0.001腓总神经41.17±2.5235.22±2.7116.078<0.001

2.4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联合组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失时间、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单独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s),d]

表4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s),d]

组别联合组(n=100)单独组(n=100)t值P值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失时间10.42±2.1114.33±2.5311.869<0.001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时间8.38±1.5813.25±1.3423.507<0.001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单独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对比[n(%)]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普遍并发症,临床症状有肢体疼痛、触觉异常、麻木、过敏等。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还会影响到患者的神经功能、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甚至导致患者产生残疾。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包括代谢紊乱、免疫失调、神经营养因子缺失等。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关键点就是抗氧化应激[5-6]。因此临床上一般使用循环改善(前列地尔)、营养神经(甲钴胺、神经生长因子)、改善代谢(依帕司他、硫辛酸)等方法[7-9]。近几年来有研究显示,将依帕司他、硫辛酸联合治疗实施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效果甚佳[10-14]。

本研究结果示: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单独组更高;治疗后,联合组的MDNS、MNSI评分值、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比单独组更低;治疗后,联合组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值均比单独组更快;联合组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消失时间、血流速度恢复正常时间均比单独组更短(P<0.05)。提示:比起单独使用依帕司他,使用依帕司他、硫辛酸联合治疗的效果更好。考虑原因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自身的新陈代谢是异常的,体内山梨醇量很高,而这会加剧发生感觉运动障碍的风险。依帕司他为一种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对多元醇代谢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可改善轴突流异常,大幅增加坐骨神经中腓肠神经髓鞘厚度、髓神经纤维密度,并改善轴突面积与圆柱率,从而使患者神经形态学得到显著改善[15-16]。硫辛酸是一种很有效的抗氧化剂,可转变为二氢硫辛酸,清除大部分氧自由基、活性氧,并可与金属离子螯合,形成具有独特特性的生物抗氧剂再生循环,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促使神经营养血管血流量显著增加[17-18]。和依帕司他相结合,可以产生醛糖还原酶,起到改善神经细胞的作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效果十分显著。两种药物联合起来,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血管微环境,降低对其神经细胞的伤害,并进行修复。既能缓解神经病变的发展,提升神经传导速度,又能缓解其临床症状,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依帕司他、硫辛酸联合治疗应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效果显著,可以促使治疗效果优化,更好改善周围神经病变与神经传导情况,抑制不良反应情况,价值突出。

猜你喜欢
依帕司硫辛酸传导
分析依帕司他联合硫辛酸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
神奇的骨传导
强电场对硫辛酸分子性质的影响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普罗布考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肾病的疗效观察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西地那非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前列地尔联合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