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芬,王慧芳
泉州市儿童医院儿科普内,福建泉州 362000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1-3],儿童糖尿病是指糖尿病发病年龄<15岁。相关研究发现,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大部分儿童糖尿病患儿起病急,临床症状较多,严重影响患儿的预后生存质量[4-5]。研究发现,对儿童糖尿病患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的不良疾病认知,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高,有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治疗[6-8]。患儿及家属对儿童糖尿病的疾病认知较高,则有利于促进患儿血糖控制,患儿的预后生存质量有了较大的改善。研究发现,儿童糖尿病患儿存在很多特殊性,很多患儿需要接受血糖检查才能确诊,因此,加强对儿童糖尿病患儿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9]。本研究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96例儿童糖尿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展开对照分析,为患儿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患儿,依据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13岁,平均(6.17±0.5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3~13岁,平均(6.03±0.62)岁。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批。
纳入标准:临床诊断为儿童糖尿病患者;所有的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患儿具有良好的认知功能和沟通能力。
排除标准:患儿存在精神异常;患儿及家属主观意愿上不配合,依从性不佳;中途退出的患儿。
1.3.1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主要是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患儿进行疾病的健康指导、叮嘱疾病注意事项,向患儿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的用药,做好疾病的健康教育宣教工作。
1.3.2 观察组患儿采用循证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 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循证护理:①循证问题。首先确立患儿目前面临的循证护理问题,临床护理人员仔细查阅疾病健康资料了解糖尿病患儿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患儿及家属疾病相关知识等。②寻找循证依据。临床护理人员根据循证问题,检索相关数据库查阅资料,获取循证依据,同时与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相结合,获得患者的临床需求,制订循证计划,实施相关的循证护理方案。③循证护理的实施。临床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儿的血糖水平,了解患儿的血糖变化状况,对于存在低血糖和并发症的患儿,需要严格观察患儿血糖变化。针对糖尿病患儿用药情况,临床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属讲解药物的注意事项,胰岛素的使用方法,让患儿及家属了解用药的基本规范,能够确保正确应用胰岛素,控制患儿的血糖水平。临床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基本病情,与患儿进行沟通,为患儿制订饮食护理计划,制订个性化的营养餐。临床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儿的心理状态,加强对患儿的心理疏导,采用各种方法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反应。个性化护理干预:临床护理人员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所有护理人员严格进行培训,考核合格才能进行个性化护理干预的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临床护理人员严密观察患儿的血糖变化,根据患儿的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儿的饮食营养状况,注意控制患儿的糖分变化,饮食要多样化,少量多餐,避免糖分的摄入,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素的摄入,为患儿提供基本的饮食护理指导。
观察两组患儿的血糖变化、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状况。患儿的血糖情况,主要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生活质量的评价,采用健康调查简表(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评估患儿的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身体功能、情感功能、生理功能和活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儿的生活质量越高。采用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记录护理满意度,共8个条目,每个条目1~5分,总分40分,评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s),mmol/L]
表1 两组患儿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比较[(±s),mmol/L]
组别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值P值空腹血糖干预前8.63±1.428.48±1.650.4190.584干预后7.63±1.595.85±1.648.142<0.001餐后2 h血糖干预前12.64±1.3512.71±1.470.4740.597干预后9.63±1.457.91±1.689.163<0.001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SF-36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儿SF-36评分比较[(±s),分]
时间干预前干预后组别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值P值对照组(n=48)观察组(n=48)t值P值社会功能53.21±5.4253.48±5.341.9410.45262.67±5.7974.54±5.8111.486<0.001身体功能60.32±5.1460.49±5.381.6740.34162.51±5.3572.84±6.0613.497<0.001情感功能51.49±4.8351.64±4.571.4320.14363.78±5.9175.45±5.3814.397<0.001生理功能53.71±5.4253.53±5.481.5850.51362.75±5.4572.38±6.4213.286<0.001活力50.79±5.4150.62±5.381.5310.36561.76±6.4572.86±6.414.574<0.001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儿童糖尿病近年来的发病率较高,糖尿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降低。对儿童糖尿病患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改善患儿的不良疾病认知,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高,有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治疗,患儿的疾病治疗依从性提高。患儿及家属对儿童糖尿病的疾病认知较高,则有利于促进患儿血糖控制[10-12]。本研究中观察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观察组患儿的血糖有了很好的改善。本研究通过确立循证护理问题,了解患儿的循证问题、患儿及家属缺乏疾病相关知识等,临床护理人员根据循证问题,检索相关数据库查阅资料,获取循证依据[13-14],同时与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相结合,获得患者的临床需求,临床护理人员制订循证计划,实施相关的循证护理方案[15],根据患儿的病情变化,密切监测患儿的血糖水平,了解患儿的血糖变化状况,对于存在低血糖和并发症的患儿,严格观察患儿血糖变化,可有效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本研究结果与国内研究者的结果相一致,表明循证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患儿的血糖水平[16-18]。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高(P<0.05),说明,该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分析原因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个性化护理干预方案,密切观察患儿的血糖变化,根据患儿的血糖变化调整治疗方案[19]。让患儿家属学会自测血糖的方法,同时为患儿制订饮食护理计划,与患儿进行沟通,制订个性化的营养餐。密切关注患儿的饮食营养状况,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的健康宣教,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结合多种图文并茂的图片,让患儿及家属了解疾病知识,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儿童糖尿病患儿采用循证护理联合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儿童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