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境顺应理论的河北红色旅游文化外宣翻译策略

2022-11-03 15:01胡晓红徐少保
当代旅游 2022年8期
关键词:布鞋红色旅游河北

胡晓红 徐少保 张 莹

1.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401;2.南昌理工学院法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3.陆军工程大学石家庄校区军政基础系,河北石家庄 053000

引言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河北作为中国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成为燕赵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对话和交流的重要文化载体。而在全球文化大冲击中,由于外宣力度不足,燕赵旅游文化品牌国际化程度低,一些本土化的旅游文化日益流失和消亡,导致西方国家对于河北旅游文化的认知仍处于边缘化状态。其中,河北作为老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成为搭建燕赵旅游文化“走出去”大平台的重要卖点。本文从语境顺应理论的新视角,探析河北红色旅游资源翻译的外宣策略,具有较强受众意识,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文化传播模式,助推河北红色“元素”走向世界,为时代背景下中国红色旅游文化的国际化传播提供借鉴经验,进而有效传承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河北本土化红色旅游故事,促进中国本土化非遗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异域化融合。

一 河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状况

在当今旅游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潮流中,国际旅游业步入文化旅游的新阶段。红色旅游作为中国本土化的旅游特色品牌,成为旅游行业不可或缺的旅游热点。红色旅游是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把自然景观与红色人文景观有机结合,促进旅游产业与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一体化。河北作为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在华夏民族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涉及燕赵大地的多达14个,囊括了西柏坡革命圣地、白洋淀雁翎队纪念馆、冉庄地道战遗址等。行走红色旅游线路不仅可以欣赏中国的锦绣河山,同时可以回顾中国革命的宏伟历史,弘扬传承革命精神;而西方游客对于中国的红色旅游文化一直是一个盲区,为了让海外友人真正了解中国红色文化,红色旅游景区的外宣翻译成为国际旅游不可或缺的时代主题。

二 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翻译现状

红色旅游主要以游客缅怀回忆、参观游览革命和战争年代中的丰功伟绩形成的纪念地作为主要旅游活动,传承其所承载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内涵。信息时代的红色旅游和高科技密切关联在一起,旅游的主题和形式日新月异,红色旅游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同时增加了绿色主题,比如基于革命传统的军旅体验、竞猜等活动,进而培养年轻人的新时代革命精神,诸如长征精神、奉献精神等。在红色旅游的时代浪潮中,红色旅游翻译承载了红色旅游外宣传播的重要载体。河北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基地,燕赵红色旅游文化成为旅游文化研究的重中之重。近10年来,关于河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的研究,大部分是从个案的视角探究了某个红色旅游景区的研究现状及其翻译中的问题,少部分调查了红色景区公示语英译的满意度情况,而基于理论视角从宏观层面探究河北红色旅游翻译的外宣策略的研究少之又少。本文拟从语境顺应理论的框架来探析燕赵红色旅游翻译的外宣策略,进而讲好中国的地道战、游击战等红色文化故事,让西方游客体会到中国人民英勇顽强的斗志,革命志士保家卫国的献身精神,以传播发扬中华民族的红色传统文化。

三 语境顺应论下的河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策略

(一)顺应理论

语言顺应论是当前语用学最为前沿的研究理论,由比利时著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维索尔伦创立,并在1999年出版的《语用学新解》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概述。维索尔伦在《语用学新解》一书中,从四个角度探析了顺应论,主要包括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语言结构顺应、语境关系顺应和动态顺应。其中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指人们在语言选择及其顺应时体现出的各类不同程度的意识凸显,话语人在不同程度的意识凸显程度下则导致不同的语言表达。顺应的动态性即为在语言选择过程中呈现出的语境及其语言结构间的动态顺应。而语言结构和语境关系限定了顺应的范围,也就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的整合。

顺应论指出,语言使用归根结底是一种顺应过程,而语言顺应过程是一个语言不断选择的过程,其中翻译的过程则是一个连续选择的过程。可见,顺应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阐释力,同时在翻译实践中具有重大指导价值。而河北红色旅游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具有较强的地域性,鉴于中西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的重大差异性,语境顺应论在河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过程中的顺应和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无处不体现着译者对语言语境的顺应和选择。诚然,语境顺应论则成为河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中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依据。

(二)河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策略

维索尔伦从新的视域提出了语境关系,主要包括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及语境的动态生成观。交际语境囊括了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及其社交世界。语言语境即文章的上下文语境,主要涉及篇际制约和篇内衔接。下文主要探析了河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在语境关系顺应过程中对语言词语意义选择的制约,从读者角度提高译文的翻译质量,提高红色旅游文化翻译的可接受度,让西方游客了解中国的红色文化历史,进而提升中国的软文化实力和国际声望。

1 语境关系顺应补充了语词的历史背景

顺应论指出语言和语境间的顺应关系是双向的,在语言选择中,语言不仅仅是要顺应语境,与此同时语言也在重塑或改变语境。红色旅游文化富有中国悠久绵长的历史背景,真实记录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传统和抗战胜利的光辉历程。而河北红色旅游文化在海内外传播中,交际语境则是其中重中之重。社交化世界和心理世界中的语境因素需要通过语言传播者通过认知来激活,进而实现语言的交流功能。为了有效传播河北红色旅游文化中的红色革命历史,译者在翻译中应针对西方游客对于红色历史了解的盲点,补充语词的历史背景知识,进而顺应交际语境关系中的空缺,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西方游客对中国红色历史的误解,提高其对红色悠久历史的认知效度。

对于安新白洋淀景区雁翎队纪念馆中“雁翎队”的翻译,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 Wild Goose Group,往往会被西方游客误以为中国共产党的战士像是一群无组织无纪律的闲云野鹤。而在中华文化中,大雁被视为“五常俱全”的灵物,即仁、义、礼、智、信俱在的吉安图腾。这里的“雁翎队”源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大背景。在抗战时期的白洋淀,有一支隐蔽在白洋淀荷塘芦苇丛中的抗日武装,来无踪去无影,有时潜伏成渔民,有时出没在敌人物资的运送航线上,有时深入日军内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英勇顽强、机智勇敢,和日军展开水上游击战,令敌军闻风丧胆,被百姓誉为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雁翎队”。为了继承优良革命传统和弘扬雁翎精神,“雁翎队”可用音译法翻译为Yanlingdui,为了顺应中西交际语境的语境缺失,可在音译的基础上补充语词的历史背景,即翻译为Yanlingdui,Chinese Sailor Vanguard of Guerrilla Forces during anti-Japanese War Times,此翻译一方面让西方游客了解到抗战期间中国革命中富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战术;另一方面,可体会到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及其蕴含的不屈不挠、智慧机智的雁翎精神。

对于保定冉庄地道战遗址中“冉庄地道战”的翻译,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 Ranzhuang Tunnel Warfare,在西方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道战役,并不能引发他们体验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强烈欲望,更不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伟大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的精神及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伪军大举侵华,对中国进行“大扫荡”,实行惨无人道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清剿战略。冉庄劳动人民为了保存自己,歼灭敌军,设计了各类地道口的冉庄地道,部署不同的战略战术来伏击敌人。冉庄地道战遗址,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处具有战略意义的战争遗址。地道设计精巧,结构复杂,设施齐全。地道出入口无固定居所,大多设立在水井口、墙角、牲口槽、炕头等处。此外,地道与水井息息相通,这样既可取水又可通气。此外,冉庄地道战遗址的地道具有“天地人”三通的独特特色,形成了一个立体互联网作战阵地,不仅可以四通八达,同时布设了村外与村内、庭院与街巷、地面与屋顶等交错纵横的火力网。在冉庄地道战役中,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户户相连,村村相通的地道网,冉庄战斗持续13个小时,以少胜多,击退大批敌人,被列为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为了顺应中西历史背景的交际空缺,对于“冉庄地道战”的翻译可以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语词的历史背景,将其翻译为 Ranzhuang Tunnel Warfare,Chinese Tunnel Defense Network fighting against Japanese Invading Policy of Burn All.此翻译一方面可以让西方游客了解到冉庄地道工程的巧夺天工,另一方面可以体会到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及中华民族英勇斗争的精神,进而推动中国红色精神在世界范畴内的延续和外宣传播。

2 语境关系顺应增补语词的文化内涵

胡庚申认为,为了解决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背景问题,译者应注重译文中的文化素养意识。为了消除目的语读者的误解,译者应该进行文化顺应和选择,挖掘出原语背景环境中的深层次文化内涵。笔者认为在河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过程中,对于红色文化背景空缺的文化负载词,译者应该基于文化语境采用相应的归化翻译策略,并补充语词的文化内涵,进而实现词汇文化语境关系的顺应,引发西方游客对中国红色文化了解和欣赏的欲望。

对于石家庄西柏坡纪念馆中“粗布鞋照片”展厅的翻译,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为Coarse Shoes Photo of Chairman Mao,则会引起西方人的困惑,误以为中国伟大领袖的鞋子是粗糙不堪的。事实上,中国革命历史中传颂的“粗布鞋”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用灵巧的双手缝制出的针脚精致唯美的手工杰作。在解放战争年代,面临国民党军队的全面围剿,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物资匮乏,其军鞋往往是农村妇女手工缝制的粗布鞋。粗布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俗名“土布”,是中国劳动大众以纯棉为原料,用纺车织布机精心编织而成。可见,“粗布”是中国红色革命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鉴于此文化负载词在西方文化中的语义空缺,可采用归化翻译法翻译为Cotton Shoes,以为西方游客理解和接受。而此翻译却不能让西方游客感受到其中流传的“粗布鞋”的故事。在西柏坡纪念馆中“粗布鞋照片”唯一的背景是几间农家毛土屋。毛泽东衣着朴素,坐在白布躺椅上,旁边放着批阅过的文件和一双崭新的粗布鞋。据说在1948年,毛主席穿着一双补了多次的旧布鞋,转战陕北、东渡黄河,千里迢迢到了西柏坡。刚到西柏坡的勤务员韩桂馨,看到主席脚上穿的旧布鞋,便利用空闲时间赶制了一双新布鞋。而毛主席却坚持不换,还教导小韩说:“艰苦朴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不带头怎么能教育别人呢?”因此旧鞋子一直没换,新鞋子放在躺椅旁边,城工部的童小鹏过来汇报工作,拍下了这张宝贵的照片,这双“粗布鞋”因此则成为革命时代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代名词。可见,对“粗布鞋照片”的翻译应在归化翻译的同时,顺应红色文化负载词的革命语境关系,增补其文化内涵,翻译为 Cotton Shoes Photo of Chairman Mao,a symbol of Chinese Thrifty Virtue,此翻译一方面可让西方游客体会到“粗布鞋”蕴含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了解到中国红色革命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以实现异域文化的有效传播。

四 结语

可见,语境关系顺应是动态的,需要不断采取相应翻译策略来顺应不同的语言语境需求。为了顺应不同的交际语境和文化语境,在河北红色旅游文化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关系进行词语意义的选择,以顺应原语的语境,满足中西文化背景差异中不同语言交际的需求,实现红色旅游文化信息的有效传递,进而促进河北旅游红色文化可持续性发展,助推中国红色旅游文化融为世界主流文化。

猜你喜欢
布鞋红色旅游河北
布鞋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怀念一双布鞋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一双“百家鞋”
一双“百家鞋”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梁丛
孙婷婷
红色旅游市场营销与红色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