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伏安
美国奥格斯堡学院的彼得·斯塔克博士认为,文化领导力是通过影响他人,让他人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并不断改正自我的能力。学校文化领导力就是学校的办学愿景、精神、价值观等在领导活动中发挥的作用。文化领导力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其自身固有的向心力、浸染力、再生力等发挥它的定位、聚合、引领、催生的功能,推动学校朝着更好更强的方向持久前行。
文化向心力是指学校文化能聚合所有力量,围绕核心理念运行的动力。文化向心力,这个“心”是学校的精神内核,是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一所学校的风向标和导航仪。学校缺失了核心价值观,办学就失去了方向,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就成了一盘散沙的行动,失去了价值和意义。可见向心力具有导向作用、定位功能。
这个“心”要“正”,正确才有定力,才能指明方向,文化行动在围绕“心”运行时,才能有能量,有力量,有激情;这个“心”要亮,是目标,是愿景,是每个成员头顶上的太阳,让每个人时刻都能看到,铭记心中,这样的“心”才能凝聚所有的力量。有了“正”和“亮”的心,行动才能产生动力,形成向心力。围绕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办学愿景等,通过载体,在行动中凝聚成力量,推动学校发展,这就是文化向心力的作用。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在办学过程中,一直在寻求具有定海神针作用的“心”,经过师生反复研讨,专家多次论证,建构了完善的文化系统,并在各个层面践行,发挥了巨大作用。学校以“莲”为逻辑起点,将“莲”的众多品质聚焦在一个“纯”字上,据此生成“至纯达远”核心价值观,即师生力求成为“心纯身正,内外和怡的现代人”。这就是向心力的“心”。
在教师队伍建设时,从莲的脱俗、娴静、深情品性中提炼出一个字“雅”;学校从莲的清纯、高洁、正直的品性中提炼出另一个字“洁”,这就有了我们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雅洁教师”。学校将莲的品质和教师的品质进行比照,细化出雅洁教师的四大特质:如莲一样的大气——花果并蒂、美丽实用,对应教师的德艺双馨;如莲一样的朝气——鲜艳、积极、向上,对应教师的激情蓬勃;如莲一样的正气——廉洁清纯、刚正不阿,对应教师的廉洁自律;如莲一样的和气——爱满天下,对应教师的爱生如子。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学校围绕“师德、师能”两个维度,开设“青荷书苑——读书吧”“莲香墨客——书写坊”“清塘荷韵——名师坛”“自然课堂——展演厅”四大阵地,“幸福成长——线路图”“怡心雅行——仪式秀”“7+X——共同体”三大路径有序运作。这样的教师队伍成长体系,目标明确、路径科学、效果显著。“心纯身正,内外和怡”的“雅洁教师”形象在学生、家长心目中迅速确立,在社会和同行中产生深远影响。莲文化,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改变了教师形象。
文化浸润力就是校园物理环境中的文化元素和学校人文环境对师生的浸染和渗透的能力,是环境文化(物理环境、人文环境)反作用于人的力量。文化浸润主要包括物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的濡染,都是依靠其影响力发挥领导功能,这两种文化对人的浸染方式又是不同的。
物理环境中隐含的文化元素比较零散而又隐秘,是点状渗透,慢慢浸入。师生一旦领悟其文化内蕴,汲取其精神元素,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就具有韧性和持久性,影响深远。譬如学生离开学校多年,但是常常会记住学校某个角落的一句话,某条小路以及两边的标语,某个凉亭上的对联,甚至会记得刻在桌角上的符号等,这些文字符号留给学生的是回忆,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怀特海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剩下的是什么?是学校留给学生的文化烙印。教育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发展,文化就是为了给学生铺设最好的精神底色。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围绕培养像莲一样的“身正心纯、内外和怡的现代少年”的育人目标,凸显“莲文化”特色,按照“莲诗词、莲故事、莲书画、莲种植”等不同主题,建设了“莲诗廊”“爱莲亭”“莲花池”等课程基地和“田田莲叶”景观小品,引领师生吟莲诗、颂莲文、悟莲境、赏莲美、立莲德、做莲人。莲环境、莲基地,为每一位学生成为品行端正、心底纯正的现代少年铸就了精神底色。
人文环境的浸染体现在师生言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的特点是通过外显可视的行为、可闻的言语、可模仿的形象和内隐的价值观、人生观等构成一个场,浸润着场中的每一个人。基于这样特点,学校可以主动建构,不断地弘扬先进的、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文化,树立学校英雄,形成精神形象,建构强大的精神磁场,感染人,影响人,凝聚人,鼓舞人,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行。而感染力最为强大的活动莫过于各种仪式,仪式主题集中、程序规范、氛围浓重,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我校众多的活动中,“荣休仪式”是最有吸引力的活动之一。我校的荣休仪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主题鲜明,因人而定。我们打造属于每位教师自己的退休仪式。每一次活动前学校会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情况,提炼出活动主题,这个主题是退休教师教育生涯的精神写照,也是这位教师工作形象的集中体现。学校先后以“信念”“情操”“仁爱”“学识”为主题,为7位教师举行了“荣休仪式”。二是经典流传,封存记忆。每次活动都保留了经典环节。譬如“封存美好”板块,为了让教师们留下美好的瞬间,学校将他们在工作期间的照片收集起来,定制成一本“最美记忆”的相册。当这册影集送到他们手中时,教师们眼含热泪,甚至把它贴在胸口。“经典流传”也是固定环节,每次仪式,都有一个留下手印的过程。每到此时,教师们会把手洗了又洗,擦了又擦,认真而又庄重地在印泥上按下手印,留下精神烙印,树立精神形象。三是凝练精神,聚合形象。退休教师用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会初衷不改,恪守信条,终其一生用行动践行自己的诺言,表达对教育的忠贞。老教师的离别感言,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人的形象。接下来教育重担将由我们来肩负,这是厚重的、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我们感受到教师职业的伟大和神圣,从而对职业产生敬畏之心。四是编织网络,互为榜样。通过仪式,我们看到了老教师不怕艰苦、执着坚守的精神,看到了他们敦实醇厚的品质。老教师也看到了青年教师热爱教育的初心,善于创新的求变精神。这样就将所有教师置于榜样网络体系之中,让大家相互“看见”,互为榜样。
文化再生力,就是指一个组织或者团体固有文化体系中的消极因素在进化的过程中慢慢消解、融化、重构,形成新的精神风貌、文化体系的能力。因为文化具有再生的能力,所以一个单位可以不断地弱化、消减惰性文化,解构原有的文化体系,重新注入积极的、先进的文化营养,激活新的成长因子,重塑精神形象。文化的再生力是领导要素中变革力的具体体现,我们在变革的过程中基于传统,汲取营养,再造新的传统。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学文化的形成就是经历了“解构—优化—重构—引领”的再生过程。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他们底子薄、基础差,家庭教育缺失,学习能力一直在低水平上徘徊。教师们一谈起教学质量,共同的表达是:我们已经尽力了,凭良心我们认真教了,实在没有办法。面对这样多年形成的话语体系,或者说教学文化,我们怎么办?为了破解这种固有的思维模式,学校开展了访学生、访家长、访亲友、访教师、访社区的五访活动。通过访问,教师们了解到,“进城务工”已经不是原有的概念了,学生的家庭环境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教师们亲自听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法需求,体会到了家长的期盼、社会的关注、亲朋好友的看重。他们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在变化,自己的认识已经落后了;教学方法老套,不适合当下学生的需求;思想保守,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重构课堂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提出“道德课堂”的文化主张。“道德课堂”就是符合规律的课堂,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规律,尊重儿童本性,张扬儿童个性;是符合民主氛围的课堂,充分尊重学生,主动关怀学生,营造和谐环境,让学生在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教师们认真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践行科学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以问题为导向的“五自五助”课堂教学范式。课堂上教师让学于生、精准点拨、助力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开阔、思想深刻、思潮涌动、情思飞扬的“道德课堂”呈现在专家、师生的眼前。重构课堂、激发潜能、重塑形象,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学校是文化的存在,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教育。文化领导力在学校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强大的力量,文化建设推动学校发展,文化领导终将走向学校领导的前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