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编写论文摘要与关键词*

2022-11-03 08:59杨孝如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26期

杨孝如

摘要与关键词是教育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提示论文要点、便于检索论文等功能。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论文规范把握不足、学术训练不够等原因,很多中小学教师在撰写论文时不了解摘要与关键词的相要求,不注重摘要与关键词的编写,从而造成论文摘要与关键词要素不全、内容不当、表述不准等问题。

一、摘要、关键词的内涵与作用

(一)摘要

《文摘编写规则》(GB 6447—86)指出,文献摘要是指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摘要的要素一般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以及其他内容。

对于教育论文来说,摘要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一是读者通过阅读摘要能准确了解论文的研究主题、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基本结论等,进而决定是否继续阅读正文。二是读者通过摘要检索,能从数据库中找到自己所需的论文;同时,被检索到的论文也能被更为广泛地阅读,发挥更大的学术影响。三是编辑、审稿专家可能通过摘要评估论文的基本质量,从而节省审稿时间,提高审稿效率。

(二)关键词

关于论文的关键词,既有国家标准,也有行业标准。国家标准为《文献主题标引规则》(GB/T 3860—2009),行业标准是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 关键词编写规则》(CY/T 173—2019)。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结合新闻出版行业特点制定的,更具有针对性,因此,本文主要以这一标准为依据。《学术出版规范 关键词编写规则》对关键词的定义是“表达学术论文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可见,关键词要能够表达论文的主题内容,即“学术论文研究的主体内容或中心思想”。

关键词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一是关键词表达的是论文的主题内容,所以通过关键词可以管窥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领域、核心观点等。二是关键词的概括性、凝练性使其具有很高的检索价值,“关键词、主题词索引是目前使用最普遍、检索效率最高的检索途径之一”。通过关键词检索,能够在浩如烟海的论文中更为便捷、准确、高效地定位读者所需的论文。

二、摘要的编写

根据《文摘编写规则》对摘要的定义以及相关规定,结合中小学教师论文写作的实际,笔者认为,编写摘要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独立性、完整性

从《文摘编写规则》关于摘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摘要是一篇“短文”。摘要虽然一般只有一两百字,却是一篇独立、完整的短文,而不是正文的一部分。有些作者因为不了解摘要必须是一篇完整的短文这一要求,或将正文的引言部分摘录出来作为摘要,导致摘要不独立;或不能全面、系统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导致摘要不完整。譬如一篇研究数学实践活动的论文的摘要,最后一句这样写道:“下面我谈谈在数学活动中的点滴体会。”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摘要实际上是正文的引言部分,既不独立,也不完整。

当然,强调摘要的独立性、完整性,并不是说摘要与正文毫无关系,恰恰相反,二者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摘要源于正文,是正文的“浓缩版”,呈现的是正文的重要内容。一般来说,在写作论文时,是先撰写正文,然后再对正文内容进行提炼,摘取重要内容编写成摘要。

(二)突出重要性、新颖性

《文摘编写规则》在摘要的定义中强调,摘要应“记述文献重要内容”;同时,在“编写文摘的注意事项”中要求,摘要“要着重反映新内容和作者特别强调的观点”,“要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可见摘要应突出论文的重要、新颖的内容,不应把众所周知、缺乏新意的内容写进摘要。

作者在编写摘要时,既要注重完整性,对正文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概述;也要突出重要性、新颖性,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把核心观点、重要结论、创新策略等写进摘要。中小学教师开展的多是实践研究,论文最有价值、最具新意的往往是自己的创新实践,但不少作者在编写摘要时抛开创新实践不写,而主要阐述既缺乏新意又非论述重点的研究背景、意义、价值等,导致摘要泛泛而谈、主次不分、重点不明、新意不足。

(三)体现科学性、客观性

《文摘编写规则》在摘要的定义中强调,摘要应“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在“编写文摘的注意事项”中要求,摘要“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保证摘要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不带有第一人称所具有的主观色彩。

摘要的科学性来源于论文的科学性。教育论文作为教育研究成果的一种表达方式,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论等都要具有科学性。摘要作为论文的构成要件,当然也要体现论文应有的科学性。有的作者为了突出自己的观点,在摘要中过度强调研究主题的重要性,导致过犹不及、立论不稳。譬如,为突出文本解读的重要性,有作者在摘要中写道:“文本解读的深度决定着教学理念的深度,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着教学设计的高度,文本解读的广度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广度。”文本解读固然重要,但说其对教育理念、教学设计和课堂具有决定性作用,则观点偏颇,不够科学。

摘要的编写者既可能是“一次文献的作者”,也可能是编辑、专家等“一次文献作者以外的人员”。无论是作者还是其他人员,在编写摘要时都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切不可加进文摘编写者的主观见解、解释或评论”。只有如此,作为来源于一次文献的二次文献,摘要才能准确、客观地表达正文的内容、观点等,与正文保持高度一致。

(四)强化规范性、严谨性

《文摘编写规则》在摘要的定义中强调,摘要应“简明、确切”;在“编写文摘的注意事项”中要求,摘要“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包括地名、机构名和人名)”。这些规定强调了摘要在表达上要具有规范性、严谨性。

与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学反思、教学设计等文体相比,教育论文在表达上要具有规范性、严谨性:“在文字表达上,要求语言准确、简明、通顺,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论述严谨。在技术表达方面,包括名词术语、数字、符号的使用,图表的设计,计量单位的使用,文献的著录等都应符合规范化要求。”摘要是对论文内容的再提炼、再总结,加之篇幅短小,在表达的规范性、严谨上有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摘要的语言要规范,要使用本学科领域的通用术语和概念,一般不使用生活化概念。另一方面,摘要作为一篇精要的短文,结构要严谨,要以清晰的层次、严密的逻辑进行阐述,一般不使用文学化的表达方式,不使用比喻、夸张、反问等修辞手法。

三、关键词的编写

根据国家标准、新闻出版行业标准以及教育论文写作的实践,笔者认为,编写关键词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读要全面

为准确反映论文主题内容,在编写关键词时,须进行论文审读,“重点审读题名、摘要、段落标题和结论等,必要时浏览重点章节和全文”。题名是论文内容高度凝练的表达,包含了论文的最主要、最重要的信息。审读论文题名,是编写论文关键词必不可少的步骤。譬如论文《试论“双减”政策下的英语作业设计》的题名中,“‘双减’政策”标引了论文的研究背景,“作业设计”标引了论文的研究主题,“英语”标引了论文的学科领域。根据题名,结合论文内容,最终编写的关键词为:“双减”政策;作业设计;初中英语教学。

当然,进行论文审读时,也“不应仅依据题名进行主题分析”,还要对摘要、段落标题、正文等进行审读,否则容易挂一漏万,遗漏重要关键词。譬如,在编写《“泰微课+洋思教学模式”:洋思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尝试》的关键词时,通过审读题名,提炼出“洋思教学模式”“泰微课”两个关键词;再通过审读全文,从三级标题中分别提炼出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关键词。

(二)提炼要准确

《学术出版规范 关键词编写规则》要求,“关键词应准确并充分揭示论文主题内容,重要的可检索内容不应遗漏”。关键词提炼要准确、充分,既不过于宽泛,也不过于微观,更不能遗漏重要关键词。

一方面,关键词的提炼不能过于宽泛,“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否则不能精准概括论文重要内容。譬如,《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作者提炼的关键词为: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在中国知网以“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进行关键词检索,共检索到1153条文献,可见,这两个关键词过于宽泛,涵盖面太广,无法准确标引本文的主题内容。审读全文之后,发现文中的三种合作方式——“共享式合作”“分布式合作”“聚类式合作”也可作为关键词。这样的关键词组合就既能标引论文的研究主题、研究领域,又能精确概括论文的研究结论。

另一方面,关键词的提炼也不能过于微观,“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否则不能准确反映论文主题内容。譬如,《思辨性阅读:整本书阅读的应有追求》一文作者提炼的关键词为“情节支架;语言支架;人物支架;主题支架”,虽然准确标引了文中所述支架类型,却未标引论文研究的主体内容——“思辨性阅读”和“整本书阅读”,导致遗漏了“重要的可检索内容”。因此,需要将这两个关键词补充进去。

(三)用词要规范

《学术出版规范 关键词编写规则》要求,关键词“应选择学科领域内公认的规范术语”。使用公认、通用的规范术语作为关键词,不仅有利于读者通过关键词准确把握论文主题,还能“使文献在进入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和读者进行检索时,具有恰当入口,从而实现在电子化平台上学术成果的广泛交流和文献资源的共享”,有助于关键词检索的规范化、标准化。

关键词包括主题词和自由词两类。主题词是指《汉语主题词表》等专业词表中列出的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词;自由词则是从论文中直接选取的未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词或词组。在选用关键词时,优先选用主题词;只有在主题词无法标引论文主题内容时,才选择使用自由词。即便使用自由词,所选词语也要表达规范、词义明确,不能使用口语或不规范简称。譬如,一篇研究学校中层管理人员管理素养的论文选用的关键词为“中层”“全局”“全面发展”,用词不够规范:“中层”系口语化表达,规范表述为“中层管理人员”;“全面发展”指向不明,难以看出是学生全面发展还是中层管理人员全面发展,根据论文内容应改为“学生全面发展”;“全局”表意不明,应改为“全局视野”或“全局视角”。

(四)排序要合理

一篇论文的几个(一般为3~8个)关键词不应各自独立、互不相关,而应逻辑严密、清晰,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因此,在编写关键词时,要理清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合理排定关键词顺序。

一般来说,“关键词应按照反映主题的重要性排序。表达核心主题因素的关键词排在前面,表达非核心主题因素的关键词排在后面”。譬如,《大数据助力教学评价的模型建构》一文作者编写的关键词为:大数据;教学评价;评价模型。这组关键词的顺序与题名中相关概念的位置一致,但忽略了关键词的主次关系。这篇论文研究的对象是教学评价模型,而大数据只是教学评价模型建构的具体手段。据此,对关键词进行了重新排序:评价模型;教学评价;大数据。

除了主次顺序之外,也要注意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可辨。譬如,《学生自主讲解练习题的尝试》的关键词为:自主讲解;解题策略;习题教学。其内在逻辑关系就十分清晰:“自主讲解”是一种“解题策略”,这种“解题策略”主要应用于“习题教学”。

总而言之,写好教育论文的摘要与关键词,能够让读者更精准地检索论文、更全面地理解论文、更便捷地推介论文,能够提高论文的知晓度,扩大论文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