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背景下的包装设计课程改革创新教学研究

2022-11-02 11:04毛玮婧广州华商学院
天工 2022年25期
关键词:调研融合传统

毛玮婧 广州华商学院

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新宠。例如,著名的非遗项目 “凉茶”已经成为世界饮料的一匹“黑马”。潮州的刺绣也成功打开了海外市场,在东南亚获得了巨大的销量。人们对于非遗佛山木版年画以及“禾楼舞”的关注也持续升温。对于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的衔接,通过设计可以更好地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过渡和融合,从而创新设计作品。非遗一路走来,看似风光无限,但实际上,大部分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却依然面临不容乐观的困境。

针对非遗文化的包装设计课程沿用了产品设计课程惯用的设计思维,秉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的“事理学”理论,设计要由内而外,先有载体后有形式。

一、非遗文化传承的现状

2021年可谓广东非遗的“丰收年”。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广东再添18张国家级“非遗名片”,新入选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五。广东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总数则增加到165项,位列全国第四,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大省”。目前,广东剪纸、广东醒狮、广东凉茶、佛山木版年画、九江双燕、广东粤剧、广东粤绣都已经在慢慢传播,这些文化瑰宝一部分在传承过程中得以发展,重放异彩,另一部分生存现状却不容乐观,传承青黄不接,濒临失传的危险。

二、当前包装设计课程存在的设计问题

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进程来看,跨学科融合的设计思维方式打破了传统平面设计的局限,以产品设计思维融入视觉传达平面设计。在设计方面,既要促进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又要突出设计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完成包装设计实践。

(一)传统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式的弊端

1.调研不够深入

传统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一直采用“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于市场的输出,设计最终流入市场,以满足市场与文化的需求。[1]本次课程选择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调研了解非遗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通过包装设计课程,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运用产品设计思维方式完成从设计调研到二维草图、三维实物的落地。例如,在包装设计课程中,学生通过对“禾楼舞”非遗文化的调研,提取其主要设计元素,最终完成包装设计(如图1)。[2]

图1 “禾楼舞”包装设计作品

产品设计通常需要四个步骤来完成。在前期的调研中,以下简称总汇的“市场调研”,包含市场调研、设计调研、设计产出、调研汇总(如图2)。这四个步骤的调研可以将设计者的思想更好地通过设计思维呈现和表达出来,让图形化的设计变得有理有据,也能让不懂设计的人理解为什么做这样的包装设计,以及包装设计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图2 市场调研流程图

经过调研设计可知,无论是市场的大环境还是设计的参照以及灵感的来源,都为后续的设计提供了依据和铺垫,从而使设计更加高效。而在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中,调研部分融入比较少,更多的是图形创作、纹样以及细节的探讨,而这一部分正是传统教学所缺失的。

2.没有融入地方传统特色文化

传统包装设计教学会融入商业课题,而中华传统文化没有得到传承和发扬。对于新一代学生来说,传统文化既熟悉又陌生,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的传统文化较少。因此,在设计此课程时,需要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有一定的关注,结合课程设置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爱上传统文化,通过自己的知识,将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年轻一代是朝气蓬勃的,在课程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能使他们打开新思路进行探究和融合,将新潮的设计思想与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融合,从而产生新的设计思路。此次课程的选题为非遗文化产业调研,这为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打开了一个窗口,既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调研以及课程设计作业体现新时代的爱国思想,又能让年轻一代对社会、祖国贡献有更多的思考,从而提高思想觉悟。

(二)包装设计跨学科融合单一

传统包装设计课程注重视觉表达,课程初始只是在强调视觉设计,而对设计的本质以及其他学科的知识涉及较少。包装设计的视觉效果在后期市场流入以及视觉传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视觉效果和设计,一味地追求表面的视觉设计,而忽略了产品包装的功能、选材以及结构,忽略了设计本身的目的、为了什么而设计、为了谁而设计、产品面向谁、卖给谁的设计本质。[3]

三、包装设计课程改革的教学思路

(一)包装设计需先了解载体再进行设计

传统的课程会先让学生学习视觉平面方面的表达,再去学习包装的结构、选材以及工艺。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柳冠中先生曾讲过“事理学”设计思路,先有载体后有形式。如果一个设计失去了载体,这个设计就是不全面的。先去考虑平面的设计纹样,而不是去考虑什么样的包装,运用什么样的材质去表达,那么在设计平面纹样和图案中,就有可能因为没有选对材料和结构,导致平面设计无法输出。

因此,需要让学生在设计图形之前,去了解包装的结构以及选材,这样就能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完整的平面设计表达,更好地输出设计。这种设计思维其实是产品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设计思维比较严谨,每一步都要有依有据,有所对应和验证,而不是一时的灵感涌入凭空想出的方案,一定是先有输入,后才是输出。设计一定是跟着市场走,市场的现有材料和技术能否满足设计要求也是必须考虑的,设计思维应该比市场更前沿,用设计思维去引导市场,从而做出更好的设计。

(二)包装设计课程需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包装设计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教会学生新的设计思维,而且要注重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包装设计课程的本质是“包装”,“包装”的本质是保护物品不受到损坏,并且起到包裹物品的功能,能方便运输。那么平面视觉的设计属于后者,能传达物品的信息,再延伸,是为了市场营销,吸引消费者去购买和使用。[4]

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设置了一个设计作业——小课题“保护鸡蛋”,让学生分组来进行PK,通过尝试用不同的材质去做一个包装来保护一颗生鸡蛋,并且暴力破坏都能完好无缺。如图3,是其中获胜的一组学生做的保护鸡蛋的包装。

图3 鸡蛋包装参考、学生做的实物鸡蛋包装

(三)将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中

包装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可以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并与产品包装设计相结合,可以赋予产品包装设计更多的传统文化气息。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地区长久以来形成的历史记忆,这种记忆蕴藏着当地民众特有的地域文化基因,体现了当地民众的共同文化价值观。传统文化的应用已经成为包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视觉表现手法。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加强本土手工艺文化的应用。[5]

在课程设计初始,先让学生认识、了解非遗文化,经过一周多的调研后,将传统文化元素提取出来转化为可创作的设计元素(如图4)。

图4 “蜈蚣舞”元素提取 张绮思/作

(四)包装设计课程融入项目式教学法

包装设计课程与其他设计类课程一样都需要融入实际项目竞赛来巩固所学内容。课程教学在讲解了理论和实践知识后,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命题或项目完成至少一项的创新型竞赛。[6]

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实践项目内容,并对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教赛融合的项目式教学法发挥了以效果为导向的课程学习特色。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教师来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参与竞赛选题,学以致用。 同时课程教学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真实设计项目的机会,将课程中学到的理论、设计思路转变为实际落地的设计方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与参与感,从而积极参与课程活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这种方式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7]

四、结语

包装设计课程结合国家对专业课程建设的要求,探讨视觉传达专业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处理好课程与专业培养及相关知识领域的关系,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有利于包装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创新。探讨建立一套专业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包装设计课程的快乐,感受文化与艺术融合的魅力,从而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并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改革尝试以课程思政为引领,以信息化教学为保障,以教赛融合为动力,为实际项目注入活力。在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掌握传统艺术创新表达的包装设计方法,达成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通过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品质,促进课程发展,稳步提升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水平,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使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为毕业生面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使学生毕业后迅速适应社会的快节奏,为成为行业的中流砥柱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调研融合传统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媒体的五个融合和两个不融合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