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敬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在我国传统绣种中,珠绣又被称为穿珠绣、缉珠绣,其工艺制作手法复杂多变,艺术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在现代服饰中有广泛应用。珠绣不仅是一种传统工艺,而且还包含了宗教信仰、阶级意识、民族智慧、历史痕迹、文明发展等人文要素。因此,本文对珠绣技艺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加以阐述,并对传统珠绣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促进艺术创作和民族文化的融合。
珠绣技艺是我国民间手工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也是一种手工艺术,同时也将人文属性、精神文明融入其中。我国珠绣技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也是中国珠绣技艺应用广泛的重要因素。
经考古可知,在旧石器时代,古人就将珠、贝穿孔作为装饰。在山顶洞人遗址中,就发现了以骨针将贝壳等穿孔的装饰物。在西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珠绣类装饰物在服饰中的应用十分常见,且刺绣工艺发展飞速,珠绣应用也十分广泛。在宋朝,匠人们以原本针法作为基础,开创了类似于网纱、钉线、铺绒等新的珠绣技法,这为后期珠绣技法的综合应用指明了方向。在元朝,帝王的织绣金袍中,也经常以大珍珠、宝石作为点缀物,以此作为彰显身份的标志。在明清两代,珠绣技艺发展达到鼎盛,在服饰绣品中,珠绣应用十分常见。在清代,孔雀羽穿珠彩绣云龙纹吉服袍的龙身和流火纹部分,基本上都是以珊瑚珠、米珠穿绣而成,其中,龙鳍、角口、尾施部分,主要是以缉线绣制,龙髯部分主要是用圆金线、圆银线绣制。工作量繁复巨大,针法平齐娴熟,可以看出,珠绣不仅可以代表民间的奢华富贵,也象征着上层统治阶级的权力、地位。传统的珠绣主要是以珍珠等作为材料,使用线进行串联并进行平面缝合,材质较为珍稀,可以对服饰、织物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早期的珠绣技艺主要是以苏绣变体绣中的珊瑚珠、米珠或珍珠代替刺线,并在面料织物上穿引出一些图案、花纹,又称为穿珠绣、缉珠绣,主要是与丝线绣相结合,将刺绣纹样的秀丽表现出来。在清朝光绪年间,受到工业革命影响,珠绣选材更加丰富,彩色玻璃珠、电光片等开始替代珍珠、珊瑚珠等装饰物。这一时期的传统刺绣工艺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并在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中不断兼并,实现融合发展。当前的珠绣已经得到更为广泛的发展,不受时间、空间、门类的限制,选材、颜色、搭配、手法十分丰富,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技艺。珠绣技艺本身较为立体、层次较为鲜明,可以结合设计主题,灵活搭配各类材质,在实践层面应用十分广泛,目前已经成为一种受众较为广泛的面料搭配手法。
传统中式刺绣通常以蚕丝细线为主,呈现效果相对平面,更加讲究排线本身的细密、匀整,更加追求面料本身的色泽变化、光影对比,更加强调整体面料的统一和谐以及技艺的逼真美感。西方刺绣明显不同,更加擅长使用棉麻纤、宝石等综合类材料,凸显出奢华、立体的装饰效果,更加追求不同材质的紧密融合、图形演绎,且更加注重材质搭配,使得搭配相对灵活,且具备一定想象空间。在外来文化的反向辐射下,我国传统珠绣技艺也开始融入欧式立体绣等针法原理,更根据不同面料材质进行分类,形成别具一格、灵活多变的风格。现代珠绣制作主要是按照花稿图案设计、选择配色材料、设计正式画稿、进行真稿刷花、投放绣工制作这一流程。在这其中,“珠”的设计主要是对各类珠片材质的组合、衔接,进而通过不同材料搭配、色彩组合等呈现出不同效果。
在当前的艺术设计中,更加注重对新功能、新技艺、新材料的挖掘,当前珠绣设计理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促使珠绣技艺整体格局、色彩搭配等方面都更加灵动、别致,具有装饰性、功能性、传承性。受到不同时期建筑风格、雕塑艺术影响,当前的服饰工艺也更加重视面料肌理效果的呈现。
1.珠绣与针织面料结合呈现的效果
根据面料本身的差异,可以使用不同手法、不同材质的珠饰进行珠绣设计,面料作为珠绣的载体,是珠绣设计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珠绣设计师应该熟悉面料本身的组织特性,这是做好服饰设计的基础。针织面料本身伸缩性良好,因此,在进行服饰设计过程中,要重视做好样板、纸样的设计,以最大程度减少服装拼接、褶皱等。而且针织面料相对特殊,不适合使用推归等方法实现造型。虽然针织面料具有弹性,但不同针织面料的弹性也不尽相同。
根据针织面料的特性,设计师在进行珠绣设计时可以将此类针织面料进行剪裁,使其形成宽为3~4cm的长条,并将车缝对折,在中间将棉花等填充物填入其中,形成相对立体的圆柱形长条。然后以此为底,对珠子进行排列,同时将蕾丝立体地插入珠钻中,以此进行排列设计,所形成的带有珠饰的长条就可以装饰于服装上,所排列形成的图案可以使服装图案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2.珠绣与梭织面料结合呈现的效果
梭织面料历史悠久,在最早出现织布机的时候,梭织面料就已经相对成熟。在现代服饰设计中,梭织面料在品类、数量上也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主要是由于梭织面料结构相对稳定,布面十分平整,垂坠感较强,适合塑造出各类服装造型。梭织面料又分为经纱、纬纱,若纱线原料、密度、纱支、交织规律不同,织物外观风格也会存在明显差异。从弹性角度来看,梭织物弹性不如针织物,若运用不当,很容易造成经纬纱线出现歪斜,但是梭织物的优点无可比拟,在服装设计领域优势较为明显。当前对面料进行二次设计较为常见,设计师要想凸显自身设计理念、特色,就会对面料本身进行多重的设计。珠绣设计也可以直接编织于毛衣的成衣上,可以事先使用梭织面料作出相应廓形,再按照设计将珠饰绣于梭织面料表面,再将梭织面料缝在毛衣表面。
平纹梭织面料交织点相对较多,质地相对坚牢,表面相对平整,正反面的外观效果基本相同,且具有轻薄、透气的特性,适合运用印染、绣花等服饰制作工艺。
斜纹梭织面料中的经纱、纬纱交织,通过改变面料组织结构方法进行织制,手感相对松软,织物密度相对较高,织物的立体感、垂坠感也相对较强,因此大多用于裙摆处。
缎纹梭织面料相对复杂,在纺织过程中,主要是由经纱、纬纱交错构成。经纱、纬纱交织次数相对较少,相对独立,互不连续,交叉点相对较少,织物表面覆盖有较长的经纱、纬纱,质地相对柔软,相对细腻,表面相对光滑,整体匀整,且富有光泽,舒适感较高,耐磨性较强。这种表面相对光滑且富有光泽的面料,对于珠饰的选择更加注重,通常会使用光泽度相对淡雅的珍珠、宝石进行设计。
图1中的服饰设计,珠绣以面的形式出现,将传统珠绣设计充分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之中。在这其中,将珠绣与刺绣结合、珠绣与贴布绣结合、珠绣与面料本身的纹路结合,充分体现出珠绣的立体感。以绿色面料为底,花色相对繁复,且大面积使用,起到面料改造的作用,并且使整个面料透露出一种高级感。
图1
图2服饰中,珠绣与刺绣以点的形式组合。在这其中,将珠绣与刺绣相融合,整个领子的边都是刺绣,其中的扣子结合珠绣,整体造型简约不失格调,袖口和领口的刺绣十分鲜明。
图2
还有一种就是平纹织物面料,也就是网纱面料,网纱密度十分稀疏,质地相对轻薄,布孔相对清晰,相对具有弹性,透气性能较好。网纱相对适合做裙撑,在现代服饰设计中,也出现外穿的网纱面料,厚度、弹性都有明显优化,造型感相对较强。例如,在2015年的INSUN发布会上,设计师将珠钻绣于此类面料,使得绣有珠钻的一面朝内,再将衬裙置于此面料下,加上舞台灯光的照射,珠钻透出网纱,反射出星星点点的光芒,呈现出一种高雅之感。
珠绣设计也可以直接编织于毛衣的成衣上,可以事先使用梭织面料作出相应廓形,再按照设计将珠饰绣于梭织面料表面,再将梭织面料缝在毛衣表面。
服装配饰主要是为了装饰服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服装配饰种类较多,材质多样,珠绣设计在其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目前已经成为服饰设计的延伸。服装配饰本身具备生命、情感,好的服装配饰可以成为点睛之笔,也能起到强化服饰主题的作用。设计师的配饰设计能力如果不强,服装设计很容易失去其应有的灵魂。因此,服装设计师需要尽最大努力进行设计,将珠绣设计充分融入其中,以对服装设计本身起到完善作用。
服装配饰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模具开发而成,另一类就是使用珠绣类设计手法,这种配饰更加贴近服装本身的设计。此类配饰一般都运用服装本身面料,并结合珠饰、辅料加以完成,例如胸花、假领等。配饰的形态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要结合服装设计本身来选择。例如,一个以鸟作为元素的胸针,设计师首先研究鸟的飞翔形态,再使用简单的线条将鸟的图形勾勒出来,将这些线条绣制到欧根纱上,并将其剪下来,形成鸟的形态,然后将各个部分进行绣制、组合、重叠,进而使鸟的图案更加具备层次感、立体感,使整个配饰更加生动,且富有形态。由此可见,传统珠绣在服装配饰中的运用更加灵活,少量珠饰可以生动运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服装的未来发展主要在于面料本身,一切都以面料为基础。面料作为服装的核心要素,可以通过珠绣技艺实现面料艺术再造,体现出独具特色的设计需求,并与设计风格、服装造型、服装审美紧密融合,使用全新的创作灵感、设计工艺将当前服饰面料外形、轮廓、框架加以转变、重塑。传统珠绣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服装处理方法,可以使整个服装的材质质感架构、空间构型、肌理效果呈现出独一无二的视觉体验,深入挖掘面料本身的艺术质感。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珠绣技艺,不仅能够诠释服装整体的风格特色,而且还能折射出服饰本身蕴含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