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22-11-02 09:15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周俊兰
家长 2022年29期
关键词:初中生传统初中语文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周俊兰

初中语文学科肩负着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的重任,增强初中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初中生的文化素质,实现初中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和渗透方式不正确,造成了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和困扰,要引起重视。在新时期,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挖掘语文知识背后蕴涵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活动,吸引初中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初中语文整体教学质量。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的特点,是渗透传统文化、开展思想教育的重要学科。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只有不断进行挖掘和探索,才能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加深初中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初中语文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透彻,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彻底,使初中生的视野局限在课堂上,没有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文化认同感不强。还有的语文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讲述大量的理论知识,不组织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学生没有参与到传统文化的讨论中,制约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激发初中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拓宽初中生的文化视野,提升初中生的核心素养。

一、传统文化对初中语文教学的积极意义

(一)传统文化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人格培养是初中教育阶段的根本目的之一,当代初中生人格状况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仍有一些学生的人格养成过程存在问题,沉迷网络、道德行为不规范、思想偏激等。因此,学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尤其是在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用古人优秀的精神品质熏陶学生,使初中生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语文教师要为学生选择各种各样的传统文化素材,诸如名言警句、经典著作、名人故事等,向初中生传递爱国主义精神和团结奋斗思想,使初中生更加坚定学习的信念。

(二)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审美内涵,培养初中生的审美情趣,是每一个初中语文教师肩负的重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审美方面的要求是“提高审美情趣”,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涵的审美因素,并且积极联系美术、地理等学科,全面拓宽初中生的审美意识,使初中生在美的体验中取得进步。当语文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审美情境的时候,通过大屏幕展示给学生的图片、视频等,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初中生的心灵得到震撼,在欣赏传统文化过程中受到启发。

(三)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信

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步的基础。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作用,推动文化传承,增强初中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通过校园网的建设,将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分享给初中生,这既丰富了初中生的课余生活,也积累了更多的文化知识和能力。初中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借鉴外国的文化教育成果,博采众长,引导初中生树立世界眼光,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提高初中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传统文化包含中国劳动人民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处处彰显着中国气息,初中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学识和专业的教学功底,全方位地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塑造初中生的良好品格和行为习惯,督促初中生传承传统文化。首先,初中语文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先于学生掌握相应的传统文化知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给学生做好榜样和示范,让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发散思维,接受熏陶。在课后要及时与学生沟通,获取学生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拓展和延伸,激发初中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其次,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电子白板、微课视频、教学系统等方式,增强传统文化的展现形式,刺激初中生的视觉和听觉等多重感官,形成愉悦的学习氛围,塑造初中生的审美观。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组织课堂实践活动,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具体活动中,构建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更具凝聚力的民族深厚情怀。语文教师要参与到活动中,成为初中生学习和生活上的伙伴,为初中生答疑解惑,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难度,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制定明确的传统文化教学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先驱,在一场教学活动中,只有目标准确、清晰,教学效果才会理想、乐观。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时,教师首先要根据具体的教情况、学情树立明确的教育目标,为整个教学活动确定具体,在此基础上再采用各种方法策略进行有效教学。制定传统文化教学目标时,教师依然要把握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

教师制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应是:给学生传授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提高学生赏析能力。于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接近传统文化,了解到更多的传统文化,并且能欣赏中华传统文化之美。如在课堂上进行字词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形体美,理解汉字文化,体会书法的美感。

教师制定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应是: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意蕴,提高学生鉴赏技巧。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独特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感悟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传统文化。如在教学《石壕吏》这首长篇叙事诗时,教师就可采用角色模仿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情景,深入理解与感受老妇与差役对话时的情感波动,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板与多次吟诵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同情与对当权者的不满。

传统文化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是:体会与感悟传统文化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各种优秀的文化精神在传统语文教材所选录的古诗词、文言文中也有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材料中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情感与文章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树立起健康向上的审美。如在教学《望岳》这篇古诗词时,教师要给学生释义,引导学生朗诵,让学生想象自己科考失利但仍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对未来有无限期望。教师要给学生传递作者的精神,并让学生学习这种乐观精神,在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中也积极运用这种不怕失败、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课堂教学加强作品赏析环节

中国的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已经融入我们生活中,并且成为评判学生语文素养的标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加强作品赏析,穿越时空和圣者、贤者对话,使优秀的文学作品直击内心,让初中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追求真善美的高级境界。为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初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学习情境,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形式,吸引初中生的参与热情。在观看过程中,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方面,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能高度集中,另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度内涵,完善学生传统文化的知识面与理解角度。当初中生对传统文化有了学习兴趣以后,初中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去自主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去体会传统文化,找到学习的方向和动力。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资源,进一步拓宽传统文化的范畴,实现传统文化与信息技术的结合。然后初中语文教师要为学生详细的介绍传统文化的赏析方法,针对学生在赏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统一的解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意识的养成。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赏析过程和结果作出点评,指引初中生更主动地去研讨。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文化经典

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作品是有限的,要想在传统文化方面收获更多的知识,要初中生在课外进行阅读和分享,挖掘更多有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文化经典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促进学生心灵不断美化。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为学生提供阅读的书籍和阅读范围,给学生选择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建议阅读的经典作品,激起初中生对传统文化和名著的兴趣。家长为学生购买经典作品书籍的时候,可以向语文教师询问,避免购买到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使学生走弯路。初中语文教师要引导初中生记录读书笔记,将经典作品中传递的文化知识、精神品质等记录下来,还可以摘抄优美的词句等,为语文写作积累素材,使学生在书海中快乐的遨游。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提倡学生制定课外阅读时间表,明确规定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并且每天阅读完毕后要书写一份阅读心得,不仅能更好地把握经典作品的精髓,从中感悟传统文化的作用,还可以丰富初中生的课后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思想内涵。

(五)对传统文化进行转化与创新

要想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语文课堂,教师还需结合时代特征与现实教育教学需求,对相关内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更适合学生。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应用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要保证其的当代社会价值,要保证其的先进性、实用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现代化语言、大众化语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创造性转化。《论语》《大学》《中庸》等经典书籍都是以古汉语来记载与传递思想,但当代学生并不十分熟悉古汉语。在初中生看来,古汉语拗口难读,深奥难懂,因此教师要能从当代人的语言习惯出发对相关内容做创造性转化,以此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六)通过实践活动感受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教师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让初中生在实践活动中接受文化洗礼,构建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为初中生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课堂实践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让学生每天进行课前三分钟的演讲,可以背诵古诗词,可以讲述古人的励志故事,还可以谈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初中生对传统文化的见解,满足初中生的精神文化需求。语文教师还可以实施课本剧表演活动,邀请初中生扮演古代的角色,将课本内容表演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表现力和协作能力,还使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深刻,对人物的情感把握更细腻。在社会实践方面,初中语文教师要利用传统节日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意识,鼓励初中生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感恩和孝顺,做一个新时代的好学生。在中秋节、端午节等节日向学生讲述节日的来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带领初中生到红色教育基地或者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带来的精神震撼。

(七)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传承传统文化,树立人文形象,是学校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方向。学校应该利用好校园现有资源,营造校园内部的传统文化氛围,建设文化长廊,张贴名人名言,展示学校培育的优秀人才等,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初中生都能努力学习,立志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学校可以邀请本地的民间艺人、老红军、优秀共产党员等到学校开展讲座,与初中生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解答初中生的疑问,向初中生讲述优良的革命传统和精湛的民间技艺,更好地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加速推进文化建设,增强初中生的文化参与感。与此同时,学校要建立校园文化资源库,借助校园网络的优势,为初中生打造一个丰富、高效、便捷的精神动力系统,不仅能展示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先进理念,还可以增强学生和教师对学校文化的理解和认可。可以将初中生的书法作品、绘画作品、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的视频等上传到校园文化资源库中,进一步加强书香校园建设,实现“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目标。

三、结语

综上,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是十分必要的,发挥出语文学科的优势,有利于实现大语文教育观念,使语文教育取得深入的发展。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当成重点工作,持续地向初中生提供传统文化知识,使初中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培育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促进学生语文水平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初中生传统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少年力斗传统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