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秘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跨境商务学院,重庆 401520)
“一带一路”是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国际经济新形势下,促进全球和平合作和共同发展的中国方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能够推动参与国间的互联互通,即打造海陆空全方位的交通运输网络,进而畅通物流,降低区域间的交易成本,实现跨区域间的资源优化配置。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应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国际通道优势为依托,主导构建起一个内部高效运转、外部通达主要国家目标市场的全球物流与供应链体系。
“一带一路”为中国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提质增效的要求。目前,中国国际物流与供应链的连接能力弱、物流成本高、质量效益低,中高端、体系化、集约化服务不足,亟需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因此,抓住“一带一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新机遇,利用好在数字经济时代内物流行业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革传统运作模式,实现创新发展,推动国内物流业向更高端的方向迈进是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的重庆地区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近年来,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智慧长江物流工程、果园港铁公水联运示范工程、陆港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陆续建设,完善了重庆出海出境大通道体系,基本建成了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运立体发展的综合国际物流网络体系。未来,以物流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为基点,加快物流业务的结构调整,培育物流服务的新业态,全力构建国际物流与供应链服务保障体系,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是重庆市物流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的物流企业发展亟需一批专业知识精湛、创新素质提高和创业能力凸显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重庆地方高校承担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使命,需积极探索新要求下的人才培养路径。文章基于“专创融合”理念,研究设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
创新创业教育为专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提供了具体的思路和解决办法,而专业教育又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载体、土壤和基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两者的融合将有助于专业教育的变革升级。目前,“专创融合”形成了两条清晰的研究进路:一方面,部分学者探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和机制,如:张绍丽和郑晓齐构建了专业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有效融合的“三螺旋”教育融合模式;赵亮借鉴国外创新创业课程设计经验,尝试重构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全新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部分学者从融合实践的角度,对具体专业的融合实践进行了经验总结,但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教育的研究较为缺乏,潘百翔对于高职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研究;董艺乐分析专创融合视域下物流专业人才的现状及培养实施路径;付荣华分析了“1+X”证书制度下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分析,以上文献大都针对于高职院校,且都集中在讨论人才培养模式这个大的层面,没有进一步细化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当中。
人才培养需求是教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题体系构建的依据。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培养专业知识精湛、创新素质提高和创业能力凸显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需要先找出人才培养应注重的核心专业素质和具体的创新创业素养的具体内涵,明确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进而构建“专创融合”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素质作为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创新创业素养发展的物质前提,是创新创业之基。为顺应“一带一路”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的建设,重庆地区的物流人才所需的专业素质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3.1.1 智慧物流技术与装备运作与管理
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推动了物流业形成依靠技术、业态、模式三大创新源泉的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化的创新发展格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要大力发展物流新基建,加快数字化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港口码头、货运场站、国家物流枢纽、物流园区等智慧化改造,打造重庆智慧口岸2.0版、智慧港口、智慧园区、数字仓库等设施网络,从而提升国际物流要素的组织能力、现代化国际供应链智慧化水平。基于此,新时代物流人才应能够深刻理解资源和变化的趋势,具备进行企业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信息化物流云平台的运作与管理、物流大数据处理等信息技能。
3.1.2 国际多式联运服务管理
多式联运作为一种集约、高效的运输组织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其对于推动物流与运输的转型升级、支撑经济提质降本的意义重大。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重庆市要利用其集“水、路、空、铁”四元化国际交通运输方式于一体的优势,以国际铁路联运、江海联运、铁海联运等为主要的运输组织方式,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亚欧国际物流通道、沿江综合立体物流通道、国际航空网络通道4条国际物流通道。基于此,需要能够运作以及综合管理的、智慧的、要素集成的多式联运服务体系的物流人才做保障。
3.1.3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是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与振兴的先导与根本,供应链创新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全球城市间竞争与合作的主线,已日益深化为全球现代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重庆处于从国际物流节点城市向供应链枢纽城市迈进的阶段,需要构建具有特色的供应链服务体系,开展特色服务,延伸供应链的服务链条,为国际国内市场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在全球现代供应链布局中脱颖而出。“一带一路”构建了新型跨国物流供应链,服务体系和配套的国际物流网络建设、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国际融资、结算、风险评估、仓单质押等业务开展等,都急需物流供应链管理的相关人才予以支持。
3.1.4 保税物流运作与管理
保税物流区域依托其具有的“境内关外”的特殊性质,是国际货物加工、贸易、展示、分拨的集聚区和国际物流操作的特殊节点。保税物流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实现境内外双向互动开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重庆拥有自由贸易区以及众多的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的跨境贸易的蓬勃发展增加了对保税物流服务的需求。“一带一路”重庆段多处收发货地都处于保税物流区域内,整合优化保税物流业务,促进其与地区内外贸易经济的融合发展,这将对重庆地区的“一带一路”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重庆需要具备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等基础知识,熟悉保税物流政策、保税仓储、保税报关等保税物流知识与技能的专业物流人才。
创新创业素养是实现专业知识选择、整合、转化、应用与创新的有效途径,是驱动人才专业素养提升的精神内核。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逐渐拓展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广谱式”创新创业,即以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课程理念,着力于培养善于思考,能够创造机会、识别机会和抓住机会,从而在未来不确定环境中成就自己人生事业的一代人。“广谱式”创新创业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心智模式的培养,故此具体创新创业素养体现在创新创业个性和创新创业思维两个方面。(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创业素养的具体内容
课程体系作为承载着教育理念,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专业+创新创业”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实现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素质养成的有机结合。物流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应以培养“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所需的专业技能的课程为核心,辅以必需的创新创业基础课程,按照“物流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物流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物流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高”三阶段设置对应的专业、创新、创业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物流管理专业“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物流创新创业意识培养阶段课程”是创新创业与管理的基础课程。此阶段的课程旨在让学生认识创新创业与专业以及与个人的关系,从而树立自己四年学习的目标;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进而培养专业学习、应用与创新的兴趣;为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素养中的底层思维和管理思维的逻辑框架,培育学生的责任感、开拓进取精神以及自控力,为后续专业创新创业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续 表
“物流创新创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阶段课程”则主要是包含“一带一路”急需的物流技能所涉及的物流核心课程、“一带一路”人文素养类课程以及服务营销课程。此阶段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物流运作的分析与优化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应对“一带一路”给物流企业带来的战略挑战能力;为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素养中的设计思维和营销思维的逻辑框架,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事业心,磨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物流创新创业综合素质提高阶段课程”主要为创业模拟课程和就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的课程旨在通过专业创新创业实践类课程和学科竞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视野、获取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在“专创融合”理念下,要实现以上课程体系所预定的课程目标,首要的是整合课程内容,重构课程设计,将创新创业真正融入到课程教学当中。以下以《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为例,简单介绍一下课程的设计思路(如表3所示)。
表3 “专创融合”理念下《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内容设计
“专业+创新创业”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教学,能否顺利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是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关键是看课程教学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应当注重校内各专业实训室的资源融合,建设校内双创实践基地;加深校企资源融合,建设校外双创实践基地。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和多样化教学平台,探索各类“项目式教学”“虚实结合”“研究性学习”“跨界课堂”“高岗位实习”等双创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