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措施思考

2022-11-02 05:52:34
考试周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田径跑步趣味

冯 举

一、 引言

在高中田径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这是因为趣味教学与田径教学改革需求、素质教学需求、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相符。那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开展趣味教学呢?笔者认为,趣味教学就是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应用趣味教学的方法进行田径教学,能够为枯燥的体育训练增添趣味性,使教学活动精彩纷呈,充满活力。因此,教师可以在田径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

二、 趣味教学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故而趣味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使学生在满怀热情的状态下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积极利用趣味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田径运动的重难点内容,改善学生身体素质、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塑造人格、培养道德品质。

田径教学是一种能够改善学生身心素质的教学内容,高中教师在田径教学中运用趣味教学方法,不仅能够突出田径的健身性、竞技性特点,并且能够顺利落实体育教学目标改革工作。趣味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其优势非常明显,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日常田径项目训练中,趣味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竞争精神。例如:利用趣味化方法进行跑步训练,能够改善传统枯燥训练的不足,有利于学生在心情愉悦的状态下进行跑步训练。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将学生分组,组织长跑或者短跑竞赛,跑步最快的小组胜利,而失败的小组需要表演节目,接受惩罚。其次,提升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在田径项目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需要学生合作才能完成的训练项目,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进而提升其团结合作精神。最后,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和心理素质。田径训练能够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跳跃能力、身体柔韧性等,使学生的身体素质能够逐渐得到改善。同时,由于田径训练需要长期坚持,加上部分难度较高的项目训练,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学生有面对困难勇敢前进的决心和信心,需要学生有坚持下来的恒心和毅力,这样在训练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会得到有效培养,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三、 趣味教学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一)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田径教学中的趣味教学,游戏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活跃性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在导入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设计科学的游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正式训练前好好热身,还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例如:在“撑杆跳高”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游戏进行导入教学,激活课堂教学氛围。教师播放非常有动力的音乐,渲染好游戏的氛围;将学生按照人数进行分组,以人数均等为分组原则;小组按照圆圈的形式站立好,一名学生手中拿着竹竿,在圆心位置。随着音乐响起开始游戏,拿着竹竿的学生在圆心处按照逆时针的方向对围成圆圈的学生进行横扫,逐渐加快速度;当竹竿从学生脚底扫过时,学生需要跳跃起来,避免被竹竿扫到。如果学生被竹竿扫到,则接受惩罚——出局。音乐结束后,出局人数少的一组获胜。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在动感十足音乐的刺激下充满激情,且游戏过程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故而学生极其投入地学习;同时,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跨、跳、躲等动作,反应能力以及跳跃能力均得到培养和提升。这是一种趣味十足的游戏,教师将其应用在田径教学的导入环节中,能够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受到学生的喜爱,可大力推广。但在教学游戏导入环节也需要注意,教师需要控制好游戏的时间,避免学生“玩过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田径项目训练,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田径在趣味教学中,可积极利用游戏设计导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二)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田径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在传统的田径教学中,教师普遍在学生热身之后直接进入田径项目的教学中,这样使得整个教学活动中非常关键的“导入”环节缺失,使得精彩的田径教学变得黯然失色,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影响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在趣味教学中,教师摒弃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利用趣味性方法设计导入环节,唤醒学生对田径项目的兴趣。教师可以设计符合高中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标枪”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有趣的语言描述运动场景,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利用具有吸引力的比喻方法对运动的情境进行描述,“同学们,田径运动中的哪个项目需要我们的身体调整到如同‘拉弦待发的满弓’一样的姿势?”;同时,教师在描述的过程中做出示范性动作。这种趣味性的语言情境会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得学生纷纷猜测运动项目的名称,思考自己曾经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运动等,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认为是铅球、有的学生认为是铁饼、有的学生认为是标枪……课堂教学氛围非常活跃。当学生拿着标枪做出运动动作时,发现原来教师所形容的是标枪运动时身体需要做出的姿势。在学生猜测到是标枪之后,教师可以继续提出“你们了解标枪吗?知道正确的握标枪姿势吗?如何用力?”等问题。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情境增加教学的吸引力,促使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且幽默的语言也使学生将教学内容贴上“有趣”的标签,使得原本沉闷的田径运动训练变得生动有趣,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奠定基础。

(三)开展模仿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模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也都会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体育运动中的田径教学同样可以采用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兴趣。体育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很多体育运动项目都是从生活中发展而来。因此,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模仿方法教学,引导学生模仿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动作,学习田径项目运动知识;并且模仿的过程也能够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便于提高学生兴趣,有利于田径教学顺利进行,进而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能力。例如:“跳高”的运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猴子摘桃”这一情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并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教师使用气球代替情境中的桃子,将气球挂在高度不同的地方;学生则需要扮演猴子的角色,跳跃起来摸气球。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起跳提出要求,即按照原地起跳、单脚起跳、双脚起跳、短距离助跑起跳等方法跳起来,摸到高度不同的气球。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比较兴奋,学习兴趣很足,课堂教学也充满趣味性。或者在“跳远”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兔子、青蛙等动物的跳跃方式,而后进行模仿,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并且使学生学会蛙跳等运动,跳远技能也能够有所提升。由此可见,模仿教学在田径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应用模仿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模仿与田径运动项目相似或相同的动作,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成果。对此,教师可以将田径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使其发现生活中与田径运动关系密切的动作,从而积极进行模仿,掌握田径运动技巧,提高运动能力。

(四)创新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是枯燥的田径运动训练,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会使得学生对田径运动产生乏味的印象,甚至不愿意学习田径运动。因此,需要教师对田径运动的训练方法进行优化,激发学生兴趣,以便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田径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设计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训练;或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游戏活动,利用“游戏通关”的方式促使学生逐一完成训练内容,并逐渐加大训练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田径运动能力等。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课堂教学是否具有趣味性,还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训练情况,纠正学生的动作不标准等问题,帮助学生进步。例如:“障碍跑”的训练中,教师利用长征素材设计情境,促使学生在情境中训练,积极进行障碍跑。高中阶段的障碍跑训练与其他学段有所不同,障碍环节增加,具体的障碍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钻山洞、滚草地、过小桥以及越小山。教师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接受自己的训练任务,完成以上障碍训练,掌握障碍跑技巧,提高自己的障碍跑速度。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在旁边观察、监督、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或者危险动作。完成训练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总结训练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纠正方法,而后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从而通过一次次总结、纠正、训练,提高障碍跑训练质量,进而提高学生障碍跑能力。同时,在情境中进行障碍跑训练,能够改变单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积极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提高田径教学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由此可见,高中田径教学中应用趣味教学,教师可以创新训练方法,激发学生对田径训练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学氛围的活跃性,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运用变通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在进行高中田径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趣味教学应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可采用变通方法进行教学,创新教学的具体方式以及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需要循规蹈矩,这是因为新课改对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要满足学生对新鲜内容的需求。“新鲜”,也不是要求教师绞尽脑汁地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造,而是教师要以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为基础,对其进行创新、改变,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多元化的形式中进行田径项目训练,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例如:在“跑步”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变通方法设计多种形式的跑步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有趣味性、新颖的环境中进行跑步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跑步能力。传统的跑步教学中,学生都是按照学校的操场或者运动场,一圈一圈地跑,学生对其没有兴趣,很难长时间坚持。而在使用变通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对跑步的形式进行设计,增强学生兴趣,使学生开心,从而保证跑步教学活动的效果。如,波浪形跑步、蛇形跑步、螺旋形跑步等。此外,教师还可以打破教学常规约束,从向前跑变为向后退,让学生体验到方向变化时跑步的感觉。在跑步训练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比赛,利用竞争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学生不仅高兴地跑步,还在训练中学会改变方向和改变速度等。可见,趣味教学在高中田径教学中应用时,教师可以利用变通方法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改善课堂教学的活跃性,提高教学质量。

(六)利用趣味语言,激发学生兴趣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好胜心理比较突出。教师在组织田径教学时,可以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使用趣味性语言进行教学,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教师利用幽默、生动、夸张以及具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对田径教学有新的认识,改变学生对田径教学原本疲劳、枯燥的印象,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田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其自尊心,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训练中,男生和女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女生普遍身体素质偏弱,这是一种天生的差异性,因此女生在训练中出现动作不规范、力度不足等问题时,教师需要教育鼓励和指正,寻求有效的训练方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教师可以对学生予以鼓励,融入学生这个集体中,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并且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对学生做出提醒,使学生积极学习田径运动技巧和理论知识等。此外,学生之间也会互相关心,指出错误,这种友情的提示学生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之间互相关心的、友好的关系,对出现错误的学生做出友情提示。

(七)组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竞赛是高中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可将其合理地应用在田径项目教学中,这一点是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好胜心进行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增强课堂教学氛围的活跃性。在竞赛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合作、自主努力等方式争取获得胜利的机会,且奖惩分明,突显学生个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例如:接力跑的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动作技巧之前,可以组织接棒、传棒的竞赛,指出学生在接棒和传棒动作中存在的错误;而后介绍接棒和传棒的技巧,指导学生在接棒和传棒时的跑动姿势、站位姿势,在学生完成训练并且掌握运动技巧之后,再次组织完整的接力赛,比赛结束之后对学生的运动情况做出评价、纠正不足。

四、 结语

趣味教学在高中田径教学中的应用,对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和质量具有显著意义。需要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活跃度。但是也需要教师注意,要平衡好“趣”与“学”之间的关系,不能本末倒置。同时,教师还要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符合学生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生理发展需求的趣味性教学活动,以便达到趣味教学应有的效果。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导入、设计教学情境、开展模仿教学、创新训练方法等途径落实趣味教学,确保田径效果。

猜你喜欢
田径跑步趣味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4
跑步穿什么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午睡的趣味
特别文摘(2016年24期)2016-12-29 21:03:08
带表跑步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金色年华(2016年10期)2016-02-28 01:42:02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