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统用背景下的“结构图”教学

2022-11-01 08:09刘志颖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结构图逻辑作业

◎ 刘志颖 江苏省昆山市周市高级中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各地陆续使用部编新教材。新教材的体例包括必修、选择性必修与选修三部分。必修部分以《中外历史纲要》命名,所谓“纲要”,即“纲目要义”,将统领性、关键性与核心性知识重新组织、建构,以展现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展示历史演绎的逻辑。

但必修教材仅上下两册,囊括了中外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内容体量较大。特别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增添了许多新内容,如古代文明的产生、中古世界的多元面貌、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等。这些新内容虽然言简意赅,但是段落篇幅较长,学生难以通过教材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结构图”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认清历史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一、结构图教学的形式与价值

结构图是一种自然学科概念,是用自上而下的连线,从宏观上反映事件层次结构的图形。在历史教学中,结构图没有固定形式,可以是线或箭头构成的组织结构图,也可以是图表示意图。他们不仅能体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还能体现一定的逻辑内涵。日常教学中较为常用的结构图有时间轴、事件轴、人物轴,而时空结构图、逻辑结构图等也经常出现。结构图教学不仅能便利教师的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与个人发展。

(一)建立知识框架,增强整体认识

基于历史学科特性与学生年龄特征,学生初入高中时,知识点是零散的,尚未形成知识框架,难以整体认识历史。且当下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着价值建构碎片化、课程内容“偏学术化”等问题。而结构图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第13 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第16 课《亚非拉民族运动的高涨》以及第八单元第21 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以时代为背景,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不同时期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背景、过程与结果。其相关内容,既可以用时间轴展开教学,也可以分地区进行空间教学,还可以探究其背景、影响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性,构建知识逻辑结构。

学生在多样化的结构图教学中穿梭时空,感受近代各国民族独立的艰辛,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理解民族独立带来的飞跃性成果。此外,学生还可以整体认识各国家与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既可以纵向对比同一地区不同时段的民族独立运动,还可以横向对比不同地区相同时段的民族独立运动,正确认识亚非拉民族独立,构建亚非拉民族独立的知识体系。

(二)构建历史知识逻辑,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整体性与综合性不仅是文科生的考试考查要求,同样是必修学生选择性考试命题的重要要求。历史知识看似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实际是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结构图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抓住整体结构,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还能培养学生多角度、一分为二、全面看待问题的意识,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构建历史知识逻辑,需抓住历史主干知识,并理清其内在逻辑。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五单元第10 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涉及两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与影响,教师教学重点应放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上。工业革命是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又促进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此外,第10 课的《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与第11 课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之间,充分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11 课重点是要使学生理解、把握经济变动带来的阶级变动,阶级矛盾激化催生了新的理论。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际工人运动都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而巴黎公社建立与失败的过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性——资本主义有历史进步作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必然引起工人阶级的反抗;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

通过直观而精要的结构图,学生可以构建历史知识逻辑,把握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举一反三,对历史知识进行分类、总结、归纳、演绎,促进知识迁移,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二、结构图教学的实施建议

使用结构图进行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历史课堂,还可以将其与课前预习、课后作业等多方面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理解结构图价值的基础上,在日常学习中主动运用结构图。针对结构图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布置绘制知识结构图的预习作业

《中外历史纲要》的使用过程中,教师普遍感到教材内容多、涉及面广,要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有诸多困难。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显得尤为必要。但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作业时,往往要求学生简单看一遍教材,划一划教材。一课的重点在哪里,教材中的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习聚焦、思考点等部分如何预习则少有涉及。如果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布置绘制知识结构图的预习作业,既能减轻课时压力,又能提升教学效果。

如第3 课《中古时期的欧洲》,内容涉及西欧封建社会、中古西欧的王权、城市与教会、以及拜占庭与俄罗斯。整节课的内容,在部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九年纪上册中,用一个单元(五节课)的篇幅讲述了基本史实,所述内容即为《中古时期的欧洲》的扩充版。但由于世界史在初中占比较少,对史实的内在逻辑理解有限,且学生在高中学习世界史时,初中的知识业已模糊。因此在课前,教师可以选择性地给学生布置绘制结构图的任务:封君与封臣的权利义务关系、庄园土地的经营方式、中古西欧王权与城市发展的趋势图等等。当学生完成预习作业,意味着学生已经了解了本课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侧重于封君封臣制与庄园制的基本特征、城市兴起的条件与影响等深层次的内容,而不是进行简单的知识罗列。

(二)布置知识结构图的巩固作业

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除了课前预习作业外,课后的巩固作业同样可以采取结构图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具象的符号,建立起对知识的整体认识。这一类作业可以在同主题内容讲述完成后进行。如《中外历史纲要(下)》中关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内容分布在三个单元,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相关内容讲述完成之后,可以给学生布置知识结构图的课后作业:以时间或区域为线索绘制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结构图,或者以背景、方式、结果为自定义项目,比较同时期不同地区民族独立运动的异同,或比较不同时期同地区民族独立运动侧重点的区别。类似的作业设计适合于基本史实、历史事件的解构,但需要控制作业量。

巩固性结构图作业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高中历史不是初中历史知识的重复,而是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阐述历史,促进学生理解历史知识的内在逻辑,建构世界史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与应用能力。

(三)适时示范结构图组织方法,促进能力发展

尚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虽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是在学习中难以做到完全自主。绘制结构图对教师来说较为简单,但对于学生来说,部分学习内容较为庞杂,难以自己构建结构图,这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学习理论研究表明,当有人向我们演示如何将知识组织起来,如何找出并利用规律,如何将其结构化并进行总结时,我们会受益匪浅。

如《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三单元第7 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特别强调了新航路开辟以来新兴的贸易网络与传统印度洋贸易网络齐头并进的态势,不仅提到了旧教材中的“三角贸易”,还强调了葡萄牙与亚洲的贸易、西班牙在太平洋地区的贸易以及中日间的丝银贸易。但是,传统的三角贸易已经不能全面描绘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贸易网络,需要构建起全球的贸易联系。教师既可以用结构示意图(如图1)简洁表示,也可以用地图展示其贸易方向(如图2)。结构示意图更利于学生的记忆,而地图示意图更利于学生的理解,二者可以交替展示,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图1

图2

(四)适当展示学生成果,营造学习氛围

课堂教学氛围之所以难以调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试的目标取向带来的课时量的压缩,教师全程讲授知识,难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课堂活动多种多样,但是无论是哪种活动,无论是何种作业,教师一旦提出要求,就需要对其成果进行反馈。结构图的绘制,既可以在课前,也可以在课中,还可以在课后。但是无论何时绘制结构图,都需要教师进行实时反馈。

教师既可以展示课前或课后绘制的结构图,请同学们进行评价,肯定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针对不足指出更改意见。教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请同学在黑板上绘制简易结构图,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并带着同学们一起了解知识结构,在展示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讲述相应内容,修正、完善结构图,还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预习、掌握情况。

总而言之,历史知识是分散的,也是系统的,运用好结构图,对学生的预习、上课、复习巩固都大有裨益。历史结构图教学,是凸显效度、把握尺度、追求深度的方式之一,它敲开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大门。这样不仅能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构建教学的逻辑性,还能培养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把握历史的整体性,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1]唐琴:《时代性价值:高中历史教学的应然取向和实践建构》,《上海教育科研》2021年第2 期,第81 页。

[2]高黎民、徐奉先:《历史科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考查要求设计》,《历史教学》2021年第7 期,第10 页。

[3]孟凡霞:《树立正确的教科书意识 用好统编高中历史必修教科书》,《中小学教材教学》2021年第2 期,第4 页。

[4][新西兰]约翰·哈蒂、[澳大利亚]格雷戈里·C.R.耶茨著,彭正梅、邓莉、伍绍杨译:《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年,第126 页。

猜你喜欢
结构图逻辑作业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做个皮肤结构模型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作业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P-3C“奥利安”反潜机结构图
中产直九型多用途直升机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