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历史“学习中心课堂”

2022-11-01 08:09熊国荣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
中学历史教学 2022年10期
关键词:历史课堂发展

◎ 熊国荣 天津市滨海新区教师发展中心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聚焦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而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真正实现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整个教学活动中心的教学实践,才能得以提升和发展。这种以学生独立、能动的学习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和本体的课堂称为“学习中心课堂”。笔者认为,在实施高中历史“学习中心课堂”中,应以问题导向作为展开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导入新课”“新知学习”“过渡衔接”“小结拓展”等教学环节中,结合教学内容的逻辑层次和不同环节的教学特点,设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解决的问题,推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在解答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以统编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 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为例进行说明。

一、置疑设问进行“导入新课”,开启学生的求知动能

基于问题导向的“导入新课”,以受教育者内在需求为基点,以诱发其内在求知潜能为目标,从形象、生动的问题切入课堂教学,以先入为主的问题诱导方式唤醒受教育者潜在求知欲,生成主动求知的兴趣源,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在“导入新课”教学环节中,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整体知识体系和素养要求,对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结合点,突出“导入”的功能,设计具有思考价值并与新课知识存在逻辑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主体”的状态,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从旧知向新知转化的知识迁移过渡中提高思维能力,为提高课堂实效奠定良好的开端。

【“导入新课”教学环节】

材料一:

康熙时期的《耕织图·耙耨》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材料二:《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在各自领域对传统科学技术进行了总结。……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部分内容。

——以上均编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师设问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出明清时期农业和科技领域呈现怎样的特点?

设计意图

从教科书中选取图片和文献史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感悟明清时期农业和科技领域的发展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进入新课学习。

教师点拨

传统农耕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进种植外来经济作物;传统科技发展的同时,西方科技开始传入我国。农业与科技领域呈现出继承传统的“不变”与外来影响的“变”共存的特点。那么,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 “不变”与“变”的具体表现还有哪些?又应该如何认识这些“不变”与“变”呢?

二、层层设问进行“新知学习”,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本质是“对话”“交流”和“沟通”,是师生以历史教学资源为中介的交互影响的过程,它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包括创设学习环境、积极协作、多角度和有挑战性的对话、对知识的意义建构等要素,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说明历史教学是以史料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究思考相关学习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这一认识过程通常要经历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三个阶段。在“新知学习”教学环节中,要基于历史认识的阶段性特点,设计不同能力要求的问题,通过递进式的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中,逐步获得对历史知识的表面的、片断的认识到形成系统认识,以及最终形成对历史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从而建构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历史认知能力。

【第一子目的“新知学习”教学环节】

材料三:明初农业生产工具仍是王祯《农书》中所描绘的犁、铧、镰、耙等。江浙地区的稻作,注意优良品种的选育。明初手工业,一是官工业,工艺水平较高,不具有商品性质,另一个是民间手工业,仍然与农业结合在一起。乾隆时期编写的《授时通考》所列农具与王祯《农书》基本上是一样的。

——摘编自人民出版社《中国通史》(第八卷、第十卷)

材料四:全球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运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获取大量白银,这些白银的大部分又流入中国。西班牙武装商船,运载大量中国生产的生丝、丝绸、棉布和瓷器等产品到墨西哥交换白银,再将这些白银运回马尼拉,这些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

——《中外历史纲要(下)》

教师设问

(1)阅读教科书第一子目和材料三、材料四,填写“明至清中叶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与局限”表。

发展表现 局限性农业手工业商业

(2)依据上表内容和材料一,概括明至清中叶经济发展的整体特征,并指出形成这一特征的内外因素。

(3)综上所述,你如何认识明至清中叶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设计意图

基于历史认知特征,从归纳历史现象、概括阶段特征、分析历史原因及综合认识角度设计不同层次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递进探究自主学习,将历史现象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整体、系统的分析,抓住中国与世界的内在关联,提升历史思维能力。

教师点拨

(1)

发展表现 局限性农业工具和耕作技术进步缓慢;小农经济占主导。手工业出现手工工场等新的经营方式 手工业发展缓慢农业外来农作物引进种植;出现多种经营方式;经济作物种植广泛;农作物耕作制度与技术有改进。商业发展受到限制商业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商帮形成;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逐渐形成。

(2)特征:明清经济在延续传统中有了新的发展;传统小农经济依然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因素:新航路开辟;西方列强来到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封建专制制度强化。

(3)明清封建经济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没有质变;传统经济结构、政治体制压制新因素持续发展,阻碍中国社会转型。

三、关联设问进行“过渡衔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高中历史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由不同的知识板块组成,教师需要适时适当进行“过渡衔接”,在每个主题或每个问题的教学之间,进行一些连接活动,也就是运用过渡来使相对独立的部分前后呼应,构成整体。在“过渡衔接”教学环节中,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各个教学主题之间的关系,巧妙设计前后关联的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探究的有效思维活动,将不同内容之间的知识进行衔接,贯通课堂教学,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感知历史的整体过程,并进行更深层的探究,增强学生理解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思维连惯性,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为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一子目到第二子目的“过渡衔接”教学环节】

材料五: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 卷)

教师设问

依据材料五的观点,指出明至清中叶时期,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发展有何联系?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自主提炼观点,并运用其理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至清中叶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思想文化领域的联系,一方面总结提升前面所学内容,另一方面引入下一个主题学习,从而引领学生在思考探索中,实现过渡衔接。

教师点拨

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的水平程度,并影响其发展方向和特征。明至清中叶的社会经济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仍以封建生产方式为主导。那么,受此影响的思想文化是如何发展的呢?

四、综合设问进行“课堂小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完成一项教学任务时,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重复强调,概括总结、练习训练、转化升华等方式,对学生所学的新知识和技能进行及时的强化巩固和应用,使之稳固纳入学生认知结构的教学行为。它包括每讲完一个知识点进行的即时小结,以及完成整个课堂教学后的综合总结。在“课堂小结”教学环节中,以综合总结为例,基于“小结”的特点和所学内容,设计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综合问题过程中,通过比较联系,将知识系统化,实现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梳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加以巩固和运用,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正确历史认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课堂小结”教学环节】

教师设问

(1)依据本课学习内容和初中内容,将表格中相关具体史实填写完整。

1368年到1840年,中国与西欧、美国比较表

中国 西欧、美国经济 圈地运动;工业革命等思想科技政治 明朝废宰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

(2)分析上表内容,评述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

设计意图

课堂小结不是简单的复述所学内容,而应该引领学生在知识重构基础上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创设综合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探究,从经济、思想、科技和政治等角度归纳梳理明至清中叶时期的中国与西欧、美国的相关史实,加强对课程内容的整体认知,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时空情境下,综合比较评判历史影响,感悟明清社会转型的萌动与夭折,全面理解与认识这一历史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

教师点拨

(1)从本课所学和初中教科书相关内容中提取信息进行正确填写,注意参照表中已有内容填写其它相关具体史实。(2)分析上表的内容可知,明清时期,农业经营方式、手工工场和商品经济发展;思想解放出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中国萌生了社会转型的因素,但始终处于一种缓慢的、萌芽的状态。而从世界发展历史来看,西方在思想科技、经济、政治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促使西方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引领并主导了世界潮流。总体来说,明清时期的“变”代表了历史潮流,但不能撼动封建统治,明清时期潜藏着迟滞的危机。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中历史“学习中心课堂”,强调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全程聚焦于学生的主体学习,通过创设各种不同学习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思考学习。在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以问题为引领,推动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主获取有效信息,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建构知识体系,理解与分析历史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从而实现历史教学的价值。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年,第45 页。

[2]陈佑清:《建构学习中心课堂: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回应》,《中国教师》2006年第10 期,第10 页。

[3]卞桂平:《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问题导入三原则》,《扬州大学学报》2018年第5 期,第116 页。

[4][5][6]于友西、赵亚夫:《中学历史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第76—77、143、152 页。

猜你喜欢
历史课堂发展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区域发展篇
新历史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