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扬州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魏沁雯
“双一流”建设政策的实施引领国内高校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是为学校提供科研和教学服务的机构,是信息和文献资源中心,紧随“双一流”建设的步伐,围绕“双一流”建设提供支撑服务开展实践活动和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高等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情况的知晓,有助于了解其学科服务的创新以及今后发展情况,促进其学科服务的完善,从而推动高校发展。
本文选择在中国知网上搜集相关的文献,利用其高级检索功能进行检索,检索表达式为:“主题=高校图书馆AND主题=双一流AND主题=学科服务”。检索结果显示有221篇相关文献,本文选取部分文献作为研究基础。
1998年,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始兴起学科服务,而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清华大学图书馆,之后经过20多年多元化、更广泛的发展,理论和实践都获得了很好的成果。而现在,国内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政策下,其学科服务也正在探索,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国内比较早的探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且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如下:
徐健晖在其文章中指出,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的现状,说明学科服务开展的意义,提出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的主要侧重点,以此来提供好的想法开展学科服务的创新;涂文菠探讨在新的背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怎样进行学科联盟、评估和情报工作的,为一流学科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张海梅在其文章中分析了学科服务在“双一流”政策下内涵的变化,并提出学科服务馆员应具备知识情报服务、信息分析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和决策支持服务等主要的业务能力,指出学科服务存在单一的服务模式、不合理的人才组织结构、不完善的学科服务的体系等问题,并针对人才团队建设提出一些意见,助力高等学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赵雪岩、彭焱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调研并对其案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在对服务对象的分层、服务内容的延伸、专业性和泛在化的学科服务以及协同服务手段等层面对学科服务进行深入研究和拓展。在此基础上,从对服务资源的挖掘、服务平台的建设、服务理念的提升和服务流程的重新组建等层面找出成功实施学科服务深入研究和拓展的途径,给予相关研究有效的参考;张希胜剖析了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状,包括模式和内容、理念和意识、评价制度与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现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要以用户为中心,在学科服务管理制度、服务的理念、服务的内容与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开展有针对性的、更广泛的学科服务,提高服务的水平;董同强、马秀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到图书馆服务中,建立属于智能型的学科服务系统,助力推动服务创新,提供给学校决策支持和服务以此推动学科更深层次的建设。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对42所“双一流”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基本情况,采用了实证调查的方法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学科服务的现状,并指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建设智能型的学科服务的平台来服务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巩林立等阐述了“双一流”建设对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影响,指出了学科服务的现状,以及在此背景下学科服务面临的困境,并从服务、资源、空间、学科服务、评估咨询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最后指明了学科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应对的关键问题;刘莎莎利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研究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高频关键词统计和主题分析来了解“双一流”的资源建设、学科服务、服务创新3个主题领域的研究情况,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由此可见,我国最近这几年针对“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文献的数量比较多,大多是基于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和创新研究,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丰富。
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并以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创新为例,探讨关于“双一流”政策下,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创新型服务。
(一)决策支持及科研支撑。我国对外交流日益增多,整体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国内高等院校越发注重科学性的科研决策与政策制定。在科研成果分析与评估、评估引进人才、分析科研队伍绩效、学科规划与发展形势等方面都需要参考相关的数据。而高校的职能和科研管理部门等无法依靠自己获得全面的数据。因此,高校图书馆应积极主动收集、整理和管理科研数据和实验报告等数据信息,为相关部门提供客观结果作为决策参考,给予学校切实的数据保障以保证其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借助丰富的文献资源优势,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科学的数据挖掘技术,深入解析学科发展态势和学科服务新的增长点,为全校提供基于事实数据的定制化的学科服务。该图书馆提供学科跟踪服务,可以及时充分了解科研数据的变化,提供学科发展潜力、ESI学科动态监测等分析报告,给全校提供数据服务和决策参考。
(二)知识情报服务。知识情报服务对实现知识产权的管理规范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高校图书馆开始对知识情报服务重视起来。比如,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依托教育部南京大学科技查新站,可为用户提供技术开发、科研立项、成果鉴定、评估评奖、技术转让、学位论文开题等方面的查新报告。图书馆根据知识服务平台中的文献资源,可以进行相似度检测,为用户提供详细切实的检测报告,支持科研成果管理、学位论文管理以及学术成果出版等。
(三)信息素养能力教育细化。信息时代,在庞杂的数据信息中发现、识别、利用和评价所需要的信息是社会生存的必要技能。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生提供信息素养能力教育的责任。高校图书馆在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转变其形式和内容,在传播理论的同时,加强实践的指导。当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以选修课或者公开课的方式向学生进行信息素养能力的教育,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将服务对象进行细分,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南京师范大学为未接触过相关的信息素养教育的低年级学生开展培训讲座,帮助他们了解丰富的馆藏资源与多样的服务,提高他们的文献获取能力;而已经接触过相关教育和培训的高年级的学生,开展的信息素养课程能帮助其掌握各类信息检索方法、情报检索语言、专业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等。
(四)特色、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文献资源建设是高等院校科研发展的基础保障,文献资源建设要有重点、有选择,才能充分发挥学科服务的效用。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历经100多年的建设和累积,纸质版馆藏资源数量已经超过380万,而其中数学、文学、理学和教育学等几门学科的馆藏资源数量占比极重,最具特色的是民国文献、古籍、工具书等。拥有古籍数量超过12万册,在200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称号,属于首批保护单位。近年来,其数字图书馆建设卓有成效,电子图书(包含中英文)有约778万册,电子期刊(包含中外文)共有278万册,以及拥有各类数据库资源148个。其特色电子资源包括南师文库、南师学人、图话师大、民国教育期刊、JALIS教材及教参数据库等。
针对目前的发展情况和相关资料,关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服务意识不明确,不以用户为中心。高校图书馆属于辅助教学的部门机构,部分高校对图书馆不够重视,致使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不充分,因此学科服务的水平较低,服务模式不完善。另外,有些学科馆员的服务积极性不高,在工作上不努力、不主动,仅仅完成一些基础日常的工作任务,没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服务定位,没有设置个性化的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和个性需求。
(二)学科服务人才缺乏。通过调查,了解到几乎所有高校图书馆都设置了“学科馆员”的工作岗位,但部分高校馆员的数量不够,馆员的学历水平也良莠不齐。个别高校馆员一人身兼多职,有些馆员缺乏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甚至有的学校的馆员并未接受专业的馆员培训,并不能很好地完成学科服务工作,导致学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质量得不到提升,影响学校教学水平的发展。
(三)学科专业性服务不能满足“双一流”建设需求。新政策的建设目标对高校图书馆现行的学科服务提出了更深入、更专业、更细致的要求。而高校图书馆目前还存在学科服务体制不完善、服务内容较为单一传统、服务的模式不合时宜、服务平台不够智能等问题。作为“双一流”的高校图书馆,需要有比普通高校图书馆更加专业、更加智慧的学科服务,才能为学校的教学提高质量,推动发展。
(一)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以用户为中心,强化服务意识。一是高校应该对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工作加以重视,推出相关政策,不管是在人力,还是物力上都加以支持,保证学科服务建设的顺利推进。二是图书馆应加强学科馆员的队伍建设,保证人员编制且要使馆员的素养和学历等达到一定的水准,以确保服务的质量。三是要加强馆员的工作培训,提高服务意识,以用户为中心,满足用户特定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二)建立健全学科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学科服务体系,推动“双一流”建设,使高校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完善学科服务体系的前提条件是对其目的和宗旨、结构要素、过程管理和控制以及评估和改进措施等进行认真的研究。此外,对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充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创建新的科学服务模式,完善学科服务平台。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科服务管理制度的完善,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同时,合理科学的评估和奖惩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三)鼓励创新思考。针对“双一流”建设下的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建议高校图书馆构建类似于智库性质的研究机构,为图书馆领导层专门提供服务,包括信息情报的搜集、深入调查、理论探究、专项调研和发展前瞻制定等,有助于领导层充分了解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另外,应该合理配置资源,对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对服务平台进行智慧功能的扩展,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推动图书馆服务的改进与发展。
总体而言,国内高等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经验,均在发展和完善中。相信在“双一流”建设的推动下,高等院校图书馆将在学科服务的研究和创新中,找到适合的服务模式,从而推动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建设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