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奇人物莎士比亚

2022-11-01 05:30汪思炜
今古文创 2022年33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莎士比亚悲剧

◎汪思炜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00)

一、莎士比亚传奇的一生

威廉·莎士比亚1564年在英国的斯特拉福镇出生,他的父亲是一位商人,还当过小镇的官员,母亲身份显赫,家境优越,莎士比亚的起步相较于镇上其他孩子就高得多。莎士比亚在文法学校学习的六年,让他早早地接触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了拉丁语和希腊语,这些都为莎士比亚将来的创作创造了基本条件。可惜莎士比亚并没有顺利毕业,在他13岁那年,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他不得不辍学去寻找工作接济家里。

而从1577年辍学到1586年去往伦敦的这九年的历史中,除了莎士比亚在18岁时与大他8岁的农民之女结婚之外,对他所从事的职业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这一段空白让世人产生了种种猜测。

属于莎士比亚的时代从伦敦开始,1586年,和所有向往财富、梦想和机遇的年轻人一样,莎士比亚只身前往伦敦。最初,他在剧院干着马夫、杂役的活,后来进入剧团演小角色。在那个年代,因为官员信仰等问题,当时的演员并不是风光的职业,戏剧这一崛起的新兴行业,是十分不入流的,大家对专职演员的评价也不好,但也得益于此,这个行业的不热门让莎士比亚少了很多竞争。

1588年,莎士比亚开启了他的编剧道路,那个时代的英国,大众喜欢看血腥、暴力和色情的节目,莎士比亚为了迎合大众也曾编排过低级幽默以及血腥的戏剧,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后来谱写出美丽的诗篇。

大概在1590年,26岁的莎士比亚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作品,在当时,许多剧作家出了作品都会卖给剧团,而莎士比亚打破常规,他自己成立剧团进行戏剧表演。莎士比亚在伯乐亨利·里奥谢思利的庇护和赞助下,1594年开始,莎士比亚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剧作在各地进行演出,广受欢迎,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但莎士比亚并未高傲膨胀,而是继续进行着戏剧创作。

莎士比亚用他的笔尖,绘画出了一个又一个可悲可笑的戏剧人生,莎士比亚的才华让他收获了许多财富和名声。

1614年,莎士比亚正式封笔,回到故乡史特拉福隐居,两年后,52岁的莎士比亚逝世,这个改变戏剧史的伟大作家,结束了他不凡的一生。

二、莎士比亚的创作之路

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他被称为巨人中的巨人、“时代的灵魂”,是世界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从描写内容上看,他的戏剧把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社会生活的广阔图景和文化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从政治功能上看,他曲折反映了英国社会许多重要的政治事件,尤其是围绕王位继承展开的王权斗争;从时代精神上看,他弘扬人文主义理想,讴歌人性的美好,主张理性、秩序、仁慈和宽厚,对人文主义践行过程中出现的弊端也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从描写手法上看,他的戏剧情节新颖有趣,戏剧语言也丰富多彩、生动形象;从创作类型上看,他在历史剧、戏剧、悲剧等戏剧文类上都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

(一)创作早期

莎士比亚的早期作品主要在1590-1601年间上演,主要创作了叙事诗、历史剧和喜剧。当时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后期,王权稳固。1588年,英国击败了当时被称为海上霸主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成为了“日不落帝国”,所以当时人民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在莎士比亚早期的创作中,由于他对现实社会中的人文主义理想信念充满信心,其作品的主题和内容积极向上,风格鲜明,充满乐观开朗的色彩,为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和戏剧艺术风格奠定了基础。

莎士比亚的叙事诗想象丰富、辞藻华丽、韵律流畅。在诗中,他歌颂伟大的友谊和坚贞的爱情,认为理想的爱情和友谊是真善美的统一,他把爱情看成自然法则、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他的叙事诗打破了传统的典雅爱情的传统,主要描写一种奇异、复杂而痛苦的情爱,这些都无不体现着他的人文主义爱情观。

莎士比亚这一时期写了十部以英国历史为题材的历史剧,分别为:第一四联剧《亨利六世》(上、中、下)与《理查三世》和第二四联剧《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上、下)、《亨利五世》《约翰王》《亨利八世》。历史剧都是从英国历史书中取材加以取舍和改编,以王位继承为核心,全面反映当时英国的社会历史。历史剧主要以12-16世纪金雀花王朝、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铎王朝的七位君主为剧名,讲述了英格兰国家的成长故事。在历史剧中,他从秩序法则出发,谴责谋权篡位这种无序的王位争夺行为。莎士比亚将宫廷谋略、战场厮杀的宏大叙事与社会底层日常生活的小叙事相交织,主线和辅线相结合,剧作描写的场面十分广阔,塑造的人物也生动形象,具有史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莎士比亚的喜剧大多以爱情、友谊和婚姻为主题,主要作品有《错误的喜剧》《驯悍记》《维诺那二绅士》《爱的徒劳》《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温莎的风流娘儿们》《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莎士比亚的喜剧色调明朗,情节丰富生动,语言华丽、机智、幽默,抒情色彩浓郁。莎士比亚认为爱情是美好人性的集中体现,真诚无私的爱情能够激发巨大力量,扫除一切障碍,表达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剧中对真挚爱情和无私友谊的表彰以及对人性贪婪凶狠的谴责表达了莎士比亚对美的肯定和享受,希望人民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第一个时期的创作特征主要是乐观主义、追求欢乐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二)创作中期

莎士比亚的中期作品主要在1601—1607年间上演,正值英国新旧国王交替,由于伊丽莎白没有子嗣可以进行王位继承,所以国内外各种势力相互角力,蠢蠢欲动。社会矛盾激化,局势动荡不安。莎士比亚在理想的人文主义与黑暗的现实对比中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缺陷,他不再抱有积极幻想,而是转为悲观,创作了大量的悲剧作品。

这一时期是莎士比亚写作的悲剧时期,也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一段时期。“黑色悲剧”的理念:忧郁、悲愤、阴沉,没有一丝“光明的尾巴”。他写了七部悲剧,如《哈姆雷特》,四部喜剧。他最大的成就是悲剧,其中以《哈姆雷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最为著名。

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从一个现存的题材、一个很久以前的故事或异国故事开始的,他悲叹人类世界的黑暗和丑陋,因为当时人文主义提倡的仁爱、真诚和理性正义原则遭到践踏。他感叹,感叹在这个国家,国王不是国王,大臣不是大臣;在家庭中,父不父,子不子,夫妻反目成仇,兄弟相残,整个社会道德沉沦的时代。所以莎士比亚在剧中对私欲泛滥,利己主义大行其道的行为进行了强烈地抨击,还塑造了一批具有人文主义理想的正面人物与之相对抗。

这个时期的作品不是美化而是揭示现实的矛盾和丑恶;不再聚焦于人文主义者的悲剧,不再依靠外在的误解和巧合来建构戏剧性的冲突和刻画人物,而是在尖锐的矛盾中塑造人物,表现人物内部的矛盾斗争。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爱情理想,在新型的利己主义罪恶势力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在作品中,莎士比亚通过对野心膨胀导致人性堕落还试图僭越王权最后招致毁灭的行为的描写,表达了对合法王权的敬畏和支持,对觊觎权位的野心家提出警告。

莎士比亚在此创作阶段还进行了创新,以《哈姆雷特》为例,主要体现在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生存悲剧三个方面:

性格悲剧。歌德评价:“一个伟大的事业担负在一个不能胜任的人的身上、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没有坚强的精力使它成为英雄。”布拉德雷谈道:“高度的敏感会产生犹豫不决,矛盾的行动会产生一种矛盾的退缩。”哈姆雷特发誓为父报仇,最后死于毒死自己的剑,只因他在关键时刻优柔寡断;奥瑟罗亲手结束了自己妻子的生命懊悔不已。在这些主角的经历中,尽管他们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勇气和坚定,但人性的自由意志却注定了他们性格的缺陷和人性悲剧。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把注意力从形而上的信仰世界转向世俗生活,行动的重要性要大于沉思冥想的重要性,实践中遇到的思想和行动的矛盾对立构成了人们关注的重心之一。

社会悲剧。黑格尔说:“哈姆雷特怀疑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如何做好它。”哈姆雷特并不是因为个人的家族仇恨而铭刻在他的心中,而是因为他对时代危机的认识和对时代使命的自觉承诺。他的犹豫并非天性,而是处于过渡时代的知识分子特有的心理,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暂时无法实现的悲剧。

生存悲剧。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由现实的失望深入到对人性的怀疑和失望,由司空见惯的宫廷悲剧上升到对生命价值的怀疑。怀疑导致的虚无使他轻视包括自己、奥菲利亚在内的所有人类,对社会现状和人性的深刻把握使之清醒而虚无,但没有领悟反思和对处境的自觉,就不会产生真正的力量。

莎士比亚的第二个时期创作的基调从明到暗,从轻的乐观到重的压抑,主要写对社会邪恶势力的严厉批评。

(三)创作后期

莎士比亚后期的作品主要是在1608年至1612之间完成的,当时的詹姆士一世王朝更为腐败,社会矛盾更为尖锐。作品主要借偶然巧合化解矛盾,和解宽恕博爱和道德感化成为基本主题,创作风格也表现为浪漫空幻。

这个时期的莎士比亚已经阅尽人世沧桑,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年龄也逐渐老境,从而产生了一种归隐之心,他恢复了对人文主义的信仰,并仍然乐观地认为,通过道德的提高,人类仍有光明的未来。但由于这种信念缺乏现实的社会基础,社会中的罪恶难以根除,所以这些传奇剧故事总是发生在一个幻想和神奇的环境,主角经历痛苦然后幸福。演出常常依靠偶然的因素来解决冲突,通过魔法等超自然的力量,双方互相谅解、和解,达到完美的结局。

有四部代表创作后期的传奇剧:《泰尔亲王配力克里斯》《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作者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在《暴风雨》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在戏剧中,解决邪恶势力的方法不是摧毁它,而是约束和控制它,宽恕邪恶。主角普洛斯彼罗沦就被塑造成了一位神话式人物,他被阴谋家篡夺,只为复仇而战,洗刷了自己的名声,最终原谅了敌人,代表着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抽象利益。

莎士比亚传奇剧的艺术成就很高,国外评论家称赞《暴风雨》是作者的“诗之志”。从这个意义上讲,莎士比亚也为传奇剧的创作做出了巨大贡献。

莎士比亚第三个时期的创作特征是调和现实矛盾,转向梦幻世界。推动情节发展的不是现实生活矛盾的复杂激烈的斗争,而是一连串虚无缥缈的奇遇。冲突的最终解决不是角色行为的逻辑结果,是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这部剧的基调是虚幻的超然,作者在这一时期的写作显然是倒退的。

当时的戏剧界形成了一种创作奇奇怪怪的传奇剧以迎合宫廷趣味的趋势,莎士比亚也受这一趋势的影响而创造传奇剧。社会矛盾的加剧、农民的反抗、统治者的暴政、舆论的加持和传奇剧本身的特点都是作者这一时期的创作出现明显倒退的原因。

三、莎士比亚戏剧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人们认识到,要想推翻清朝专制帝制,不仅要推翻封建社会制度,还要从思想文化上抨击、否定封建思想和意识。莎士比亚的戏剧,由于其丰富的人文主义思想和中国社会反抗封建专制思想、传播西方民主自由精神和自由的需要,首先传播到了中国,成为国外演出次数最多的戏剧作品。

莎士比亚的早期戏剧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选段到全本、从单一演出形式到多样的演出形式的过程。莎剧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不仅具有传播中西方文化、促进中国现代话剧的重要意义和影响,而且推动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变革。

中国现代戏剧自萌芽期之日起,就深受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熏陶。这种影响可分为显性影响和深层影响。主要体现在莎士比亚作品的读、译、研、传方面。但除了中国学术界较为熟悉的莎士比亚戏剧人物、情节的丰富性、生动性、诗意化语言和浪漫化风格等深层次联系外,更重要的是莎士比亚悲剧独特的基本审美方式对中国现代戏剧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莎士比亚悲剧
莎士比亚(素描)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画家的悲剧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人格权位置之合理性分析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An Analysis of Shakespeare’s Rhetorical Figures in Sonnet 60
近视的悲剧
“像莎士比亚一样说话”
不希望历史“悲剧”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