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双双 周彤 张晓玲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300)
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是一种治疗各种缓慢心律失常,改善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近几年来,起搏器植入患者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并成为目前临床中重要的治疗手段[1]。但其中,老龄起搏器植入患者比例较高,占70%~80%,80岁以上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见,不过,大量临床案例表明,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随着患者肩膀制动时间延长,早期功能锻炼的缺乏,容易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因此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障碍、肩部不适及其他肩部并发症等问题,越来越受到医疗及护理的关注和重视,国内外也早有学者提出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案[2-3]。另外,传统的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护理模式,起搏器植入患者获得健康宣教知识的途径,和宣教效果都不理想,并且随着医院优质护理的不断推进及深化,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健康教育,已经要求落实到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另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一般以文字宣教及口头宣讲为主,健康宣教形式简单,而且宣教的内容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很难达到临床护理工作中要求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容易受宣教人员专科理论知识水平、人际交流沟通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此外,单纯采用面对面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指导等方式,由于易受地理位置及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导致对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院外功能锻炼的指导方面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护理效果不太理想。而“互联网+”模式下护理模式,则能有效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院外的早期功能锻炼,提供全面化、专业性的教育指导,同时具有执行简单、效率高、针对性强等优点[4],有望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传统护理模式。对此,本文以300例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互联网+”护理模式在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中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选择本院于2019年7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300例行院行永久起搏器植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80例、女70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71.5 ±6.5)岁,病程0.4~5年,平均病程(3.2 ±1.8)年。对照组患者中,男78例、女72例,年龄60~79岁,平均年龄(69.6±6.5)岁,病程0.3~5年,平均病程(3.1±1.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排除标准:文化程度过低、患有智力障碍以至于无法掌握微信公众号和智能手机使用方法的患者;ICD及CRTD患者;年龄不在60~80岁范围内的患者。
纳入标准: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均符合起搏器植入特征;资源参与本次研究。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健康宣教,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互联网+”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具体如下。
(1)微信公众号的建立。拟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入院后,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患者及其家属扫描并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上在患者术后,每天按时推送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方面的信息资料,比如康复操等。微信公众号上健康宣教推文均由相关医护人员撰写并经专家审核,最后由该院微信公众平台运营人员负责推送,微信公众号内容除了包括文字形式外,另外包括视频、音频、图片、动画等形式,以保证术后患者能够更好的阅读和理解。
(2)病区电子显示屏。在医院的病区走廊上专门配置电子屏,每天循环播放与公众号内容同步的健康教育及早期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若患者住院第一天没能够成功关注公众号,则可以通过电子屏幕的视频宣教来了解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等相关知识。
(3)创建微信交流群。起搏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将患者及其家属拉倒微信交流群,为病友们提供治疗、康复经验分享平台,以便相互之间交流心得。护理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微信群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所提出疑问进行解答,比如复查流程、门诊时间、功能锻炼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为小组成员制定责任落实制度,对每位小组成员明确划分责任,并保证责任具体落实,由护理组长负责制定每日医护人员排班表,保证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所提问题均能得到及时答复。
(4)远程护患健康教育。护理小组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为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院外功能锻炼提供指导,保证患者能够严格遵循要求,并规范进行训练,为保证患者按时训练,同时也便于护理小组组员督导,要求患者每日打卡签到,医护人员通过后端数据及远程视频了解患者锻炼依从性情况。
护理小组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2周时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起搏器植入术后肩部并发症情况(如肩部麻木、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障碍等)。
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价表:使用由张代民专门对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所编制的起搏器植入术后生活质量评估量表进行评估,量表主要包括这四个维度:社会认知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一般认知功能,总共包含34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使用五级评价法:很明显、多数情况有、一般、较好、几乎没有、完全没有,分别计1分、2分、3分、4分、5分。总分170分,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则对应评分越高。
本研究所有数据通过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术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148.5±10.4)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86.6±12.5)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第12周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术后第12周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 150 148.5±10.4对照组 150 86.6±12.5 t值 5.644 P值 <0.05
较对照组患者,术后第12 周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第12周并发症发生情况[n(%)]
根据相关报道知,2017年全国上下共有76 717例患者植入起搏器,较前一年度增长了4.97%[5]。近几年,随着植入器械和植入方法不断改善,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肩部并发症发生率也呈下降趋势,比如电极脱位、囊袋感染、穿刺等。据统计[6],近几年起搏器植入患者呈年轻化发展趋势,起搏器植入术后所引起的并发症如侧肩膀疼痛及肩部活动障碍等为患者术后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严重降低了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同时,据相关报道显示,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的3个月中,62%的患者术后曾出现肩关节活动障和肩痛,同时近期研究也显示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内发生肩关节活动障碍和肩部不适的占比高达33%,因此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越来越重视功能锻炼在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
由于植入起搏器成本较高,以及疾病治疗效果的不可预估性等因素,使得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难免出现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如抑郁、焦虑等。另外,本研究中接受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年龄在60~80 岁,患者年龄平均较高,起搏器植入术前患有隐匿性关节炎疾病可能性高,加上术后长时间包扎,使得患者侧肩部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下,进而会增加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如肩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等。
常规健康教育以单纯的灌输式教育法为主,该教育法对起搏器植入患者所起的效果非常有限,而信息化健康教育模式,通过结合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对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远程术后健康教育、疑问答疑、心理辅导及功能锻炼指导等,有效地突破了时间、地域的限制,健康教育方式更具有灵活性、人性化和针对性,不但有利于激发起搏器植入患者功能锻炼的积极性,同时提高了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依从性,增加了患者对功能锻炼等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助于患者获得良好的恢复效果。本研究中为起搏器植入患者进行术后功能锻炼,主要根据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症状特点以及康复需求等所制定的,具体包括手腕部位抗阻运动、肌肉按摩以及淋巴按摩等多项内容,整个功能锻炼方案主要为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所设计,并通过信息化技术,能够有效指导并监督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院外进行功能锻炼,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7-9]。
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较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12周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水平均明显较好,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均P<0.05)。提示,通过在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中,行“互联网+”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并降低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早期康复锻炼中,行“互联网+”护理模式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10-11]:(1)微信公众号平台,是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其定位是为用户、媒体、企业等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沟通模式,以及通过自由平台打造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和体验,不仅能够为用户搭建了交流、沟通环境,而且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信息接收、阅读、学习模式,能够满足用户的学习和交流需求。医院专科通过借助于微信公众号平台,为用户提供专业、全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满足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院外护理需求,能够为用户提供系统、全面的功能锻炼指导服务,以及专业化的咨询服务。(2)电子显示屏同步于微信公众平台,每天反复播放起搏器植入术后健康恢复及并发症防御等相关知识,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也可自己选择播放相应的健康宣教内容,具有针对性强及反复强化的特点,有助于提高对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健康教育效果。(3)通过组建微信交流群,能够为起搏器植入患者之间提供交流及经验分享平台,同时患者可以将自己的疑惑、不良反应情况以及问题等发到群里,并获得专业医师的解答,有助于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的康复。(4)通过借助于微信公众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为起搏器植入患者远程提供外院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可按照指导规范进行术后功能锻炼,并要求患者每天打卡锻炼并签到,责任护士通过后台可以远程监控起搏器植入患者锻炼的情况及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在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中应用“互联网+”护理模式,有助于提高起搏器植入患者的护理配合性,降低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