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舒伯特即兴曲Op.90 艺术特征

2022-10-31 13:40田鹤瑶
戏剧之家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即兴曲三连音舒伯特

田鹤瑶

(河南大学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一、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

舒伯特1797年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也是一名热爱音乐的人,因此,舒伯特从小便受到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这为他日后在音乐领域取得重要成绩奠定了基础。他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从小跟随哥哥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在这一过程中,他慢慢接触到莫扎特、贝多芬的作品,他对贝多芬有着深刻的热爱,并受到其影响开始尝试创作。在当小学老师的期间,舒伯特创作了5 首交响曲、3 首弦乐四重奏、3 首钢琴奏鸣曲、6 部歌剧和300 多首歌曲。1816 年,向往自由生活的舒伯特离开了学校,并在随后的六年中创作了著名的艺术歌曲《鳟鱼》,这一作品富有深情的旋律和动人的和弦,表现出他对生活及音乐的热爱。他的创作群星璀璨,有9 部多首交响曲、几百首多部钢琴曲、600 多部艺术歌曲、36 首多部室内乐、30 多首多部宗教音乐、11 部艺术名曲歌剧和合唱曲等其他各类音乐作品。舒伯特对德国钢琴独奏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参与创作的许多钢琴独奏小品音乐作品中最早出现了浪漫主义古典音乐不具有的音乐特点。

二、即兴曲(拉丁文“Impromptu”)

据说即兴曲由捷克著名作曲家詹恩孚日塞克首创,但只能作为即兴钢琴独奏小品的一种,即兴曲萌芽于巴洛克时期,在古典时期并未真正被世人了解,在浪漫时期才在作曲家的努力下为人熟知。与孚日塞克相识之后,舒伯特对孚日塞克创作的即兴曲小品表现了浓厚的音乐兴趣,这为日后舒伯特开始创作即兴曲作品和小品这一体裁的最终确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即兴曲作为德国钢琴音乐小品体裁中的一种,在法国巴洛克钢琴艺术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在德国古典主义复兴时期因不被重视而不再流行,没有机会得到广泛发展,直到德国浪漫主义初期才开始被关注,并逐渐成为德国浪漫主义复兴时期钢琴音乐艺术体裁的典型代表。

三、舒伯特钢琴即兴曲Op.90 的艺术特征

(一)曲式分析

舒伯特即兴曲op.90 由四首即兴曲结合组成。

Op.90 No.1 的调式调性为c 小调,可分为引子(1)—A(2~33)—连接部1(34~41)—B(42~74)—连接部2(75~79)—A1(96~111)—连 接部3(112~124)—B1(125~152)—连接部4(153~168)—A2(169~193)—尾声(194~204)。前33 小节的A 部分,两个乐句都采用4+4 的非方整型曲式结构,分别是a(2~9)、b(10~17)、a1(18~25)和b1(26~33),然后,经过连接部分由c 小调转向降A 大调。B 部分(42~74小节)分为c(42~55)—连接(56~60)—c1(61~74),它是一个变奏部分中的v1,由三个变奏乐句结合组成,为非方向的整型结构,并在此由降A 大调逐步转入降C 大调,v1 是主题音乐材料的变化。之后的三个连接部分都是G 大调,A1 部分(96~111)由a2、b2 两个部分组成,由连接部2 的G 大调转入近关系调——a 小调。B1由c2(125~135)、c3(135~152)两个部分组成,调性则由连接部3 转入同关系大小调——g 小调。最后的A2 部分由a3(169~177)、b3(168~193)两个部分构成,调性与尾声一起由c 小调转入C 大调。B 部分的42 到74 小节是变奏部分V1,这个乐段由三个乐句组成,V1 是主题材料的变化,第96 到111 小节为V2,第125 到152 小节为V3,第169 到204 小节为V4,V2 和V4 是主题再现后又进行变化,V3 是将V1 的降A 大调转到g 小调,伴奏织体发生变化,与前面的情绪形成对比。

Op.90 No.2 的调式调性为降E 大调,曲式结构为复三部,由首部(1~82)—中部(83~146)—连接部(147~168)—再现部(169~250)—尾声(251~283)组成。舒伯特即兴曲大多数都采用三部曲式,这里的三部曲式结构非常稳定,其主要部分由首部、中部、再现部三部分组合构成,各部分以单三部曲式音乐结构最为常见,也不排除单二部或者一部曲式。首部分为ab(1~24)、a1(25~51)、补充(52~71),调式由降E 大调转向同主音大小调降e 小调,途经降G 大调,最后又转入降E。中部属于三声中部(Trio),分为c(71~82)、d(83~110)、c1(111~126)(127~146),调式调性总体由降e 小调到升f 小调到b 小调。再现部结构与调式调性与呈示部基本一致。尾声的第251 小节到283 小节在e 小调和降b小调间转调,因此,结尾处出现了不同的终止和弦,体现了即兴曲这一体裁的独特性。

Op.90 No.3 的调式调性为降G 大调,曲式结构同样为复三部。其呈示部和中部都用了单二部结构,分为呈示部(1~24)—中部(25~51)—连接部(52~54)—再现部(55~74)—尾声(75~87)。呈示部分为a(1~8)、b(9~16)、b1(17~24),调式调性由降G 大调转向降C 大调再转入降G大调,中部分为三个部分:c(25~35)、连接(26~39)、d(40~51),调式调性由降e小调转降C 大调,再由降e 小调转到连接部的降C大调。再现部的主题a(55 到62 小节)作为主部结构主题的完全局部再现,第二部的主题则作为时间变化部的再现,调式调性的处理也与No.2 类似,由降G 大调途经降C 大调,最后仍归于属调。

OP.90 NO.4 的调式结构调性主要为带升降调的a 大调和升大调,曲式三部结构调性为复三部,曲式三部结构更为规整,可以发现其和弦布局也与No.2 与No.3 有异曲同工之妙。首部是带两个连接的单三部曲式结构,分为a(1~30)、连接(31~38)、b(39~71)、连接(72~79)和b1(80~106),但b1 是对a 和b 的重复再现变化,因此,也可解释为单二部曲式。中部(49~93)也是三声中部,分为c、d、c1 三个部分,调式调性为升c 小调。再现部分的a(第173 到202 小节)则是对主部分和主题的完全重复再现。

(二)艺术特征

1.旋律的抒情性与歌唱性

第一首c 小调即兴曲风格忧伤淡雅,没有太大的起伏。以双手浑厚的八度开始,仿佛是一场精彩电影的前奏,能让听众联想到小说中讲述一段动人心魄的故事前刚刚拉开的帷幕。随后就出现了主部主题的材料,故事的情绪在这一部分逐一递进,第二乐句以和声的形式丰富了主题,旋律仍然不变。第三乐句又采用了单旋律,是对第一乐句的材料基础进行变化,增加了四度音程的跳进,使音乐有了一次小起伏,富有流动感。歌唱性的旋律为接下来的每一个变奏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乐曲的中部,右手为旋律,右手伴奏以三连音的形式给出,在这首乐曲中,舒伯特用三连音的伴奏织体为旋律伴奏,在后面的乐句里两手声部交换,左手为旋律,右手为三连音伴奏,一直持续到中部结束。三连音的伴奏织体能更好地推动音乐,使其变得更有流动性,舒伯特这样的写作手法为歌唱的旋律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且富有对比。

全曲最富有激情的部分当属出现在展开部末尾的第125 到135 小节,出现时全曲已接近尾声。它是前面所有累积的情感的爆发,是演奏者在演奏中唯一需要用上手臂力量去推动的部分。这个部分一共有两个和弦乐句,第二个和弦乐句是第一个和弦乐句的具体再现,运用了两个和弦进行转换的写作手法,以推动旋律的发展,为全曲增加戏剧元素。不断转换的和弦在左右手和几个和弦之间跳动,让原本一直缓步前进的旋律大大增加了冲突感和震撼感,像是生活中突发的意外事件,主人公在坚强的抗争中终于渡过了难关。

第二首降E 大调即兴曲是一个小快板,开头三连音节奏欢快,富有活力和流动感,仿佛山间的小溪,中间有一些三度音的跳进小起伏,就像小溪在流动中碰到了石子,激起了小浪花,却仍然继续绵绵不断地流动。整个曲调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氛围,左手的伴奏织体与右手的三连音跑动的旋律互相对比,在这个乐章中,听众很容易听出构成全曲的主要两个部分,演奏者在音色的处理上需要注意强弱分明。旋律通过音量强弱的变化形成对比,为音乐增强戏剧性的对比和跌宕起伏的感觉。

第三首降G 大调即兴曲是一首如歌的行板,以三个声部贯穿全曲,且旋律一直在高声部的位置。高声部主旋律像是女高音的深情演唱,演奏者应弹出旋律的平稳走向,让听众仿佛置身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而中声部连续的琶音宛如天空中的一道道云彩,与高声部的旋律形成完美的呼应,饱满的低声部像是远处传来的牦牛的低吟,一幅温馨的画卷由此展开。踏板的合理运用对于全曲的流畅性非常重要,体现了钢琴极其抒情的一面。第三首即兴曲对右手小指的力量要求较高,大部分的旋律音都在高声部,由右手的小指演奏,且乐句延绵、连贯、悠长,因此,演奏者要对高声部旋律的演奏非常注重。这也是舒伯特四首即兴曲中被公认为拥有最美妙的旋律的一首。演奏好这一系列乐章对于提高演奏者对各种音乐的综合理解力、演奏综合能力与演奏者手指的综合控制能力、耐力以及触键水平都有极高的要求。

最后一首降A 大调即兴曲为小快板。开头由右手连续的十六分音符琶音下行,旋律犹如一颗颗珍珠滴在叶子上,生动而活泼,轻盈而忧伤,后面紧接的和弦连接仿佛是对此的回应,坚定有力又不失歌唱性。第二乐句的和弦与第一乐句的和弦形成了对比,更加不安、忧伤。中部由降A 大调转到了升c 小调,为乐曲注入了一股忧伤痛苦的情绪,增加了浓厚的音乐色彩,但最后似乎又对一切坦然释怀,内心恢复了平静,且在较为愉悦的氛围中结束。舒伯特在音乐作品中将情节联系艺术歌曲,体现了旋律的歌唱性。

2.节奏特征

节奏主要包括音乐节拍和节奏速度两个基本方面,如果说,节奏旋律填充了音乐的灵魂,那么,节奏本身就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的节奏骨架。节奏一直是一个具有较高辨识性的要素,节奏有缓慢也有欢快,有松散也有紧凑。舒伯特的即兴曲中运用的形式多是具有德国特色的音乐节奏型和伴奏织体,这些节奏型和织体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乐曲的情感表现力,更好地衬托了旋律的歌唱性。舒伯特Op.90 即兴曲的节奏也有浪漫主义时期的特点,这样的节奏为本系列即兴曲注入了灵魂。

3.三连音的运用

三连音的伴奏织体能更好地推动音乐,使其变得更加具有流动性,例如,第二首即兴曲几乎全由三连音构成,首部与再现部都在进行上行和下行的跑动,显得流畅顺耳,第四首即兴曲也运用了大量的三连音。在这四首即兴曲中,舒伯特大量使用了旋律与伴奏织体二对三的节奏型,其中,第一首和第四首进行曲使用这一节奏型最为频繁,这也更加符合即兴曲这一体裁的风格,不仅打破了规整节奏型的频繁使用,更增加了旋律的流动感和美感,能更好地表现舒伯特在音乐情感表达上的特点,以及他敢于打破传统的勇气和对音乐自由的向往,使音乐更加饱满动人。

四、结语

旋律具有抒情性和歌唱性,是即兴曲这一体裁的音乐的典型风格,舒伯特即兴曲Op.90 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和作曲家自己的风格。第一首c 小调即兴曲风格忧伤淡雅,第二首降E 大调即兴曲是一个小快板,第三首降G 大调即兴曲是一首如歌的行板,最后一首降A 大调即兴曲是小快板。其中,和声的走向、旋律的发展与节奏的运用都很有特点,大量使用的三连音的节奏织体能更好推动音乐,使其变得更加具有流动性。

猜你喜欢
即兴曲三连音舒伯特
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伯特
舒伯特
论“三连音”节奏型在朱良镇艺术歌曲创作中的运用特点*
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进行识谱教学
三拍子与三连音的联系与区别
关于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探讨
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阈下《孙行者:他的即兴曲》的文化身份构建
舒伯特《即兴曲Op.90 No.4》的音乐分析及演奏技巧
BBC电台要连播9天舒伯特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