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培薪
(山西工商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6)
歌剧这一艺术诞生于16 世纪末的意大利,欧洲各地区的艺术流派及艺术家们不断对歌剧的题材、体裁、形式、演唱、伴奏等方面进行完善及突破,留下许多不朽的作品。直到20 世纪西方音乐进入中国,歌剧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
20 世纪20 年代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开启中国舞台剧的序幕,此后中国音乐家们对歌剧不断探索,为中国歌剧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由马可、张鲁等艺术家们创作出的歌剧《白毛女》让歌剧彻底被中国民族化,该剧借鉴大量的民间音乐,也结合西方歌剧中的创作手法,这不仅标志着中国民族歌剧的成熟,同时也确定中国歌剧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立意。中国民族歌剧经过百年的发展,具有中华民族特色,不论是题材还是音乐创作,都符合当代国人的审美。
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下文称“歌剧《野火》”)是由孟冰编剧,王晓岭作词,王祖皆、张卓娅作曲的大型民族歌剧,改编自李英儒先生的同名长篇小说,讲述杨晓冬、金环、银环等爱国志士如何保护古城的故事。在文学作品基础上改编歌剧,是歌剧创作传统,但这并非易事,需要保留原著的题材内容、故事背景、人物关系等,还需在此基础上建立戏剧结构、确立叙事主线、挖掘人物心理并为之增加音乐表现力。歌剧的改编不仅要表现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及思想深度,更要与音乐创作相结合,使音乐服务于剧情。
歌剧《野火》保留原著中杨晓冬、金环、银环、杨母、关敬陶、高自萍、多田等主要角色,着重描绘杨晓冬与金环的战友情、金环与银环的姐妹情、杨母与杨晓冬的母子情、银环与杨晓冬及高自萍之间的爱情纠葛。另外增加现代人物角色陈瑶,她与时空进行对话,拉近舞台与观众的距离,增加观众的共鸣。
全剧共十三场。第一场:陈瑶在生日当天收到爷爷送来的一本小说,陈瑶在地铁中翻开小说,书中的文字将她瞬间拉回到古城边,舞台中央缓缓升起的古城墙,预示着书中剧情的开始。
第二场:古城外,金环与杨晓冬在街头,二人在等待迟到的高自萍时与城防司令关敬陶碰面。关敬陶怀疑杨晓冬的身份,与其对话以试探对方身份。高自萍的到来后二人结束对话。
第三场:古城地下室,银环与众多同志得知方书记牺牲的消息后悲痛万分,杨晓冬作为新任领导前来主持工作并带来前方的捷报。银环对杨晓冬心生爱慕,高自萍看出端倪,对银环吐露心声,但银环并未正面回应。
第四场:百乐戏院内,杨晓冬为关敬陶“开药方”暗示他需要“虎骨”,后又亮出真实身份,进一步威胁关敬陶。
第五场:杨母在家中思儿心切,恰逢银环前来送信,银环询问杨晓冬是否婚配,杨母拿出玉镯唱出对儿子婚姻大事的担忧。这为银环与杨晓冬的爱情埋下伏笔。
第六场:芦苇荡中,杨晓冬与金环一同劝说关敬陶。
第七场:午夜的街头,高自萍醉酒后为感情之事约金环见面,使得他们双双被捕。
第八场:审讯室内,高自萍经不起严刑拷打而选择叛变。
第九场:多田茶室内,多田设计金环与关敬陶当面对质,金环为保护关敬陶,机智应对多田使其消除怀疑。金环在记者招待会当天英勇牺牲。
第十场:古城门下杨晓冬、银环等人得知金环遇害,悲痛不已,杨晓冬告别母亲再次奔赴前线。
第十一场:天主教堂内,高自萍与银环见面,银环识破高自萍就是叛徒,并射杀他。杨晓冬在关帝庙前被捕。
第十二场:日军司令部内,多田为了威胁杨晓冬抓来杨母,杨母识破多田的诡计,为了不让儿子为难,为了胜利的共同愿望,杨母选择自己跳楼。关敬陶起义,枪杀多田。
第十三场:陈瑶回到现实中,对古城中先烈们为保卫国家所做出的奋斗与牺牲,感到无比敬仰。
歌剧主创人员确立策反关敬陶这一主题线,并创作歌曲《乡谣》作为歌剧的主题旋律。歌剧《野火》的创作不仅继承中国民族歌剧的传统,还借鉴中国民间音乐及戏曲音乐,并融合音乐剧风格及流行音乐风格,在此基础上创新歌剧、创作新理念。笔者认为歌剧《野火》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歌剧作为戏剧的一种,矛盾冲突是感染、震撼观众的重要手段。歌剧《野火》在尊重原著的前提下,围绕策反关敬陶这一主要故事线着重叙述几条矛盾冲突线:高自萍叛变、金环牺牲、杨晓冬被捕、杨母跳楼。
高自萍与金环二人被捕后,表现出对于生命的不同态度,这进一步升级矛盾冲突。高自萍面对严刑拷打,精神接近崩溃,“外面有道亮光,他在向我招手摇晃”,此时这个人物的内心冲突已经达到最高点,观众的心也跟着紧张起来,最终高自萍为了自己的生命决定叛变。但是同样被捕的金环却做出完全不一样的选择,尽管她也留恋生命,但是作为党的儿女,她宁愿把自己的生命永远留在花样年华中。在发布会当天,金环英勇牺牲后,歌剧通过舞台布景形成三种时空的对话,现实空间的陈瑶,虚拟空间的金环的灵魂出现在大屏幕上,而记者围在金环的周围,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在金环唱到“再见……看我中华好河山!”时,歌剧的冲突达到顶峰,紧接着音乐《乡谣》响起,关敬陶与陈瑶各自内心的冲突也达到极致。
歌剧的第十二场,被捕的杨母与杨晓冬在多田的司令部重逢,浑身伤痕的母子二人相拥而泣,杨晓冬对母亲充满愧疚,唱出《不能尽孝愧对娘》,而杨母唱出咏叹调《娘在那片云彩里》,安慰儿子自己只是把家搬到云里。杨母为了防止多田利用自己威胁儿子,也为了国家的胜利,毅然决定跳楼。杨晓冬悲痛欲绝,关敬陶武装起义。此时歌剧迎来冲突的最高峰。
整部歌剧既具有冲突的紧张性与激烈性,又具有抒情性,该剧在剧情的发展中配以音乐来诠释人物的内心冲突与矛盾,给观众带来紧张、感动的情绪以及反思。
“以音乐承载戏剧”是约瑟夫·克尔曼所著的《作为戏剧的歌剧》中的核心内涵,歌剧《野火》秉承这一原则,将流行音乐风格、戏曲音乐风格、日本音乐风格、音乐剧风格等作为区分戏剧角色与戏剧场景的重要手段。例如为区分现代与过去的时空,为现代角色陈瑶所作的音乐均为流行风格。为表现舞台上戏剧的真实性,将日本军官多田所演唱的咏叹调及配乐都加入日本音乐风格。为表现“百乐戏院”的场景,用戏曲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并为杨晓冬与关敬陶的二重唱加入戏曲音乐元素。为表现高自萍叛变时的心理变化,采用音乐剧风格等等。
在歌剧《野火》中不仅音乐具有多样性更具有连贯性,如歌曲《乡谣》作为贯穿全剧的主题音乐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歌剧的多个场景:歌剧开场采用童声无伴奏合唱,芦苇荡的场景采用三重唱,金环牺牲后再次出现无伴奏合唱,关敬陶家中的场景采用器乐伴奏,关敬陶起义采用混声合唱等。而在杨晓冬与关敬陶相遇的前两次都出现以中国传统戏曲为元素的歌曲,轻松诙谐的音乐风格也为戏剧的延伸做铺垫。
科尔曼认为以音乐“给人物灌注生命可能是歌剧中最常被人谈论的资源储备……音乐应该将脚本台词及情节勾勒出的苍白人物转化为栩栩如生的形象……优秀的歌剧作曲家能够赋予剧中每个重要角色以私密的、个性化的、情感生命,这似乎是一个起码要求”。[歌剧中人物形象的外部信息是剧本或是原著设定的,但人物的内在表现及心理活动的艺术性扩大需要音乐来表现。因此歌剧中人物性格的塑造主要依靠动作、语言以及最重要的音乐。
歌剧《野火》中人物的塑造遵循这一原则:将人物的动作、语言、音乐三者有机结合,共同塑造出生动的人物形象。剧中有沉稳机智的政委杨晓冬、深明大义的杨母、坚毅果敢的金环、聪明伶俐的银环、胆小懦弱的高自萍、心怀祖国但犹豫不决的关敬陶。
作为剧中男一号的杨晓冬,一出场便显露出特有的机智,在没有居民身份证的情况下他直面关敬陶,在动作上加入整理大褂,伸手请对方坐下,体现一位彬彬有礼的名医形象。在语言方面运用与关敬陶的对话“祖上单传在定州挂牌行医,牌号春草堂”向观众说明杨晓冬是一位心思缜密的地下工作者,为其假身份做充足的准备。在音乐创作方面,为关敬陶和杨晓冬创作二重唱《人气》,将中医问诊和杨晓冬策反与歌词巧妙结合:“湿气入骨,则无有骨气,一个人若无骨气岂不是丧失生命之本。”音乐的旋律以级进上行为主,从“无有骨气”到最高音,旋律下行,归于平静,使关敬陶陷入思考。杨晓冬与银环等人第一次见面时,杨晓冬为领唱,群众演员及合唱团合唱《古城战歌》,以管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圆号从F 调进入前奏旋律,紧接着降B 调的小号模进这个旋律,最后以四组三连音渐强,杨晓冬领唱进入。4/4 拍的节奏及小军鼓的伴奏从音乐角度塑造出杨晓冬及同志们的信心。
关敬陶这一人物形象是剧中串联故事动线的重要角色,对于他的塑造,在动作上以笔直的身姿去体现军人这一身份,并用三个层次来刻画关敬陶的心理变化。第一个层次是他在芦苇荡与杨晓冬见面将自己的顾虑坦然地告诉杨晓冬,并准备放弃生命,杨晓冬与金环劝说他之后,三人合唱《乡谣》。《乡谣》的音乐加入中国传统民族乐器竹笛,音乐语言诉说着“乡音、乡学、乡情、乡谣”,这在形式与内容上统一体现家乡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也表现关敬陶此时的动摇。第二个层次是,金环被捕,在多田让金环与关敬陶当面对质时,金环大义凛然为关敬陶解围,此时关敬陶心里充满感激,为以后起义又增添一把火。第三个层次是金环牺牲,这对关敬陶触动很大,说出:“今天,是我的生日,她死,可却活着。”他与陈瑶及合唱团演唱《生日》,此时关敬陶陷入反思与自责中,奠定他起义的基调。在这三个层次的刻画中,关敬陶这位爱国的城防司令的形象在观众心中逐渐丰满起来,这样的人物,是“真实”的,是符合逻辑的,也能引起共鸣、触动人心。
金环一出场就表现出对周围环境的警觉,高自萍因私事约金环在街头见面时她表现出担忧,该剧将她塑造为一位成熟稳重的地下工作者。当她被多田抓捕后,她面对关敬陶时没有假装不认识,称他带兵烧自己家的房子,杀害自己的父母,这样巧妙地回答,不仅表明自己的立场,更是不动声色地保护了关敬陶。当她决定奋力一搏时,站在舞台中央的金环看着镜中的自己说:“金环跟自己告个别吧。”她对这个决定表现一种具有悲情色彩的镇静。咏叹调《永远的花样年华》将金环的形象塑造得更加立体,她是一位普通的女性,向往婚姻,对人世间有所留恋,但当她面对国家的安危时毫不退缩。咏叹调呈现她从留恋人生到彻底告别人生的心路历程,音乐从级进平缓的旋律到坚定有力的高音。金环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取而代之的是她对整个国家命运的期许。
银环作为杨晓冬的下属及仰慕者,在塑造她时比金环多一些稚嫩与内秀,让她在整个剧情的发展中逐渐成长。杨母第一次出场演唱咏叹调《思儿》,整首咏叹调没有思念两个字,但处处都表达思念之情,同时为后面她的英勇就义做出铺垫。
歌剧《野火》追求每个人物的真实性,将每个人物塑造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有思念儿子的母亲,有留恋生命但义无反顾牺牲自己的女性,有担心家人的司令。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引发观众的深思。
中国歌剧经过百年发展,从摸索前进到现在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不仅从传统故事及传统音乐中汲取养分,还接纳新的编曲模式,这样使得拓宽了歌剧题材,丰富了音乐形式。中国民族歌剧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向多元化发展,毋庸置疑它正在步入一个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