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难题

2022-10-31 15:02:29尹训强宁小玲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0期
关键词:培育学科核心

尹训强 宁小玲

(广西大学体育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

当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成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目标。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须以高校公共体育课为主要阵地,通过全面深化课程改革加以实现。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完善高校课程教学的有关标准是全面深化课程改革需要着力推进的关键点。培育大学生核心素养,须完成“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转变,这是我国高校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课程改革进程加快,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工作逐步展开。随着新版《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中等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改革研究工作已初见成效。相较于中等教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任务略显艰巨,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以及高校公共体育课课程改革的复杂性致使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工作进展缓慢。

通过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梳理、总结,在系统全面地了解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论述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难题,并试图寻求破解之道,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前景进行展望,丰富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内容。

1 起源难题:理论研究始于外环境的推动

1.1 核心素养的兴起

素养一词,古已有之。当下,学界对核心素养的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近几年,从核心素养的兴起史来看,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形式是我国教育改革政策的正式文件。从世界范围来看,进入21 世纪以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成为世界上发达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我国作为世界上体量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同样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党十八大召开后,立德树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成了构建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基于这种思路,林崇德等人的研究回答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热潮始于此。《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可以认为是当前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热潮的兴起之源。核心素养的提出,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具体操作层面,研制不同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系、探究培育策略是当前多数学者的研究重点。在此背景下,教育部制定并发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成了初等教育阶段学校体育改革的热门词汇。

从核心素养的兴起与发展来看,第一,我国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育晚于发达国家;第二,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集中在初、中等教育阶段;第三,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适用对象是初、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

1.2 我国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起源难题

通过梳理核心素养在我国的研究史可以看出,高等教育阶段的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并非源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内部环境,而是始于中等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热潮的推动。由此,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论研究遭遇了第一难题,即起源难题。

相较于初等、中等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高等教育阶段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体系构建等理论研究,至今仍没有结果,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基础匮乏的现状,至今没有得到改变,所谓的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论成果不过是对初等、中等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延伸与借鉴。理论研究成果的缺少,进一步造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缺失。

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起源难题,是导致后续研究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之一。为了顺应我国核心素养研究大环境的趋势而仓促开展的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没有奠定好研究基调,不能产生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无法指导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工作。

2 实践难题:实践探索止于基层教师

随着其他学段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实践研究的逐步展开,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然而,实践研究的繁盛景象之下,是基层体育教师的无奈。实践探索止于基层教师是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现实难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外乎两点,即代表性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基层体育教师进行实践探索艰难。

2.1 代表性理论研究成果的缺乏

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目标,是对当下“三维教学目标”的延伸与深化。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国学者从不同层面提出了多种培育策略。赵富学等人率先提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课程化的理念,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融入体育教学的课程体系中(即课程化),是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重要方式,应通过情境生成、复合需要、规划研制、活动设计、反思评价5个环节加以实现。

在教学模式上,罗伟柱提出体育深度教学模式,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中表层化、形式化和技术化的错误倾向,体育深度教学模式是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应然进路。李擎提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认为在当下的健美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并不好。从健美操课程来讲,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必然要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革新,翻转课堂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王超等人以普通大学生啦啦操课程为例,探究了“教—学—赛”的教学模型,认为该模型对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有一定的推广价值。郭洪亮等人提出生成性体育教学模式,认为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新的课程观,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是不合适的,探索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生成性体育教学是一种融教学价值观、认识论、知识观、方法论于一体的教学哲学,它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在学习理论的源起、特性、教学理念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培养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然路径。

在教学策略上,张哲以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为研究对象,以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为个案,认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凸显出体育品德,体育品德的养成途径单一,不利于体育院校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落实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理念是当下亟须解决的问题。刘鼎伟等人以体育院校跆拳道课程的目标构建为研究对象,认为达到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构建新的跆拳道课程教学目标体系是必然的,新的目标体系应以时代需求为引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且课程评价应以人为本。李超认为,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从体育教师、学校、家长三方主体入手。首先,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其次,学校应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激发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最后,家长应转变对体育学科的传统认知,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杨依顺以高校游泳课程改革路径为个案,认为在游泳课堂上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应以情景生成为抓手,满足学生复合需求,多元化教学,体现出体育课程的人本关怀,同时还应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创新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方法上,刘跃峰等人探究了开展户外拓展课程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影响,认为通过定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运动能力,且对学生的体育道德、情感的影响效果是显著的。王夏伟以排球教学为例,探究了分组教学法对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效果。

上述研究文献已经基本涵盖了当前我国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理论成果,从文献的质量来看,多为核心期刊论文,但这些理论成果均未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也不能算作该研究领域的代表性成果。没有理论的指导,实践也就无从谈起,缺乏代表性研究成果,是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止于实践的一大原因。

2.2 基层体育教师进行实践探索的艰难性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一词,出自体育课程理论研究者,是抽象的概念。对于基层体育教师而言,并不能适应该概念下体育教学实践的新思路、新方法。此背景下,初等、中等教育阶段的基层体育教师由于有国家课程标准的引导,尚可以迈出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第一步,但高校基层体育教师进行实践探索的艰难是难以想象的。

此种艰难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基层体育教师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理念的误读,大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体系、评价体系、培养体系尚未形成,无法产生具有普适性的理论成果,势必会造成基层体育教师对相关理念的错误理解。第二,体育学科的特殊性与核心素养的凝练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项目繁多,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核心素养不同于素养,强调了核心问题,即不可缺少。每种运动项目应凝练怎样的核心素养,应如何凝练此种项目的核心素养,这是迄今为止没有得到解决的难题。

3 破解之难:困于课程统整的复杂性

当前人们对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囿于传统体育教学的惯性思维,打破这种现状,需要一种全新的培育理念,课程统整被认为是破解当前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难题的关键理念。将课程统整理念引入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研究中(即在课程统整理念下深化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以达到核心素养目标),同样面临诸多难题,产生这些难题的根源是复杂的。

简而言之,将体育课程的诸要素(如体育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通过一定的方式加以整合,使之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即为课程统整。从复杂性理论来讲,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系统,有关教学的所有子系统同样可以认为是一个个子复杂系统(如教学评价、课堂效率等)。在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过程中,实施课程统整的难点在于其复杂性。

复杂性科学认为,事物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整体系统,在系统中诸要素的随机组合会给系统带来结构、功能的涌现。课程统整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该系统运行的目标即优化高校公共体育课,完成培育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任务,进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用复杂性研究范式来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统整,是破解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研究难题的一种新思路。

4 结语

大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目的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完成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培育任务。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讲,培育的过程可以看作是系统优化的过程,将这个过程当作复杂巨系统,将课程统整看作是对复杂巨系统中诸要素的合理利用,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研究思路。该文仅对该思路进行了理论阐述,并不能提出具体的研究策略,未来该思路下的研究必将被完善。

猜你喜欢
培育学科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40
近观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6:22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军事文摘(2022年12期)2022-07-13 03:12:18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