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勃 王祺灏 黎桂华
(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清晰而准确地表明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重要任务,不仅需要发展物质文明、增强经济实力,还应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族自信心。坚定文化自信,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母体,是先辈经历千年发展和继承下来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人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坚定文化自信不仅来源于文化的积累、传承和发展,更来自于我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果和当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迸发的蓬勃生机。
武术在我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左氏春秋》中已有武术的记载。武术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在继承中坚持创新与发展的。武术在古代是一种防身自卫,抵御外侮的手段。在当前社会,武术不仅是展示身体技艺的一项艺术,也是有着健身作用的一项运动,更是中华文明思想的外化形式。
优秀的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粹,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侠义精神、公平正义、点到为止、礼让谦逊等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华武术文化中的“以和为贵”精神是中庸思想的重要体现。另外,中华武术文化还有着茶文化、中医文化、书法文化等所不具备的尚武特征。如果说茶文化、中医文化、书法文化等代表的是中华文化中的“文”,那么中华武术文化就是中华文化中的“武”。然而,这种“武”并非逞凶斗狠,而是“点到为止”的君子精神,并非恃强凌弱,而是尊师重道、和而不同的谦逊。
中华武术文化这种奋发自强的进取精神,这种包容兼蓄的中庸之道,这种以和为贵的高尚品德,这种强而不霸的君子风度,在当今这个充满竞争、弱肉强食的国际社会中尤其珍贵。积极弘扬和传播中华武术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尤为重要,不仅能够彰显中华民族的特征,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能够传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建构良好的国家形象。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传统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承担着新的历史责任与使命。从文化的角度来说,武术具有典型的中华文化符号,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内在基因。武术依靠其独具特色的肢体语言展示了中华文化,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文化输出载体。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在武术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中华优秀的文化。武术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情操等。武术文化提倡的内敛而不张扬、规范而不压制等观念,更是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体现。不管是从外在表象,还是从内在本质来看,武术文化都契合了“文化自信”的要求。武术不仅是当前我国培养“文化自信”的一种重要途径,而且是对外传播中展现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方式。
1.4.1 有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高度的文化自信,中华武术博大精深,代表着中华悠久的文明。中华武术象征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符号,高度体现了中国的精神与文化价值。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就是积极向全球展现中华优秀的文化,能够帮助中华儿女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能够在中华儿女中共筑牢固的共同体意识,提高民族的自豪感,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1.4.2 有助于提高中国体育的国际影响力
体育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的重要水平,体育强国不仅表现为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的发展水平,更表现为该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中华武术不仅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而且有着较为强大的生命力和群众基础,深受我国民众和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不仅能够提升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而且能够为世界体育文化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1.4.3 有助于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呼吁全世界人民齐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武术蕴藏着独特的中华文明特色,有着较强的亲和力,可以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另外,中华武术文化承载的“止戈为武”“和谐包容”等思想,能够号召世界人民尊重文明的多样性,超越不同文化带来的隔阂与冲突,共建“和而不同”的价值观,促进东西方人民的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与稳定。
1936 年奥运会,我国的武术代表队进入奥林匹克赛场就引起了轰动,让世界初步认识了中华武术文化。1982 年,在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我国首次提出了“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的战略方针。此后的三十多年里,我国一直致力于向世界推广中华武术文化,推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既有国家层面的推广,又有民间的交流;既有竞技武术层面,又有大众普及层面,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华武术文化打开了窗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积极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从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武术协会积极配合国家外交战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华武术文化交流。利用“金砖”“上合”等国际合作组织,通过武术表演、武术比赛等形式积极开展武术交流,推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从2016年开始,中国武术协会举办了“中国武术丝路行”等系列活动,覆盖了“一带一路”沿线的30 多个国家,普及中华武术文化,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充分认识中华武术文化。中国武术协会为了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将武术引入孔子学院,利用孔子学院在世界的影响力推广中华武术文化。中国武术协会密切联系国际武术组织,积极参加国际性的武术赛事,提高中华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2.2.1 武术的官方管理机构发展不健全
政府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播中华武术文化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从1982年中国首次提出了“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的战略方针以来,中国政府致力于在全球推广中华武术文化,通过官方的组织,积极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但是,通过官方组织的活动会让西方国家的人民产生心理排斥,并未充分吸引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武术文化的浓厚兴趣,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并未真正在世界各地落实。虽然中华武术文化在欧洲传播已久,但是相比柔道、空手道等项目,中华武术项目只是民间小团体或者个人的行为,民众参与的数量较少,影响力较低。
2.2.2 借由影视作品传播的方式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影视作品传播的中华武术文化容易让受众产生误解。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中华武术大量走进影视作品。以中华武术文化作为元素的影视作品非常多,并且深受西方人民的喜爱。比如,在好莱坞红极一时的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知名影视明星,通过影视作品传播中华武术文化,为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通过影视传播的中华武术文化容易引起西方民众的误解。首先,电影借由现代影视科技等先进技术,过度神话中国武术,将中国武术与“神功”混为一谈,让西方人认为中国武术神乎其神,给人营造了一种虚幻和不切实际的感觉。其次,在众多知名的影视作品中经常会出现打打杀杀的场景,这容易让西方民众误解为中华武术只是一种打斗的技能,却了解不到中华武术的内涵和文化。这给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2.2.3 武术的民间组织管理松散
民间组织是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一环,但是民间组织管理松散,鱼龙混杂,损害了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形象。民间组织在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是官方组织所无法比拟的。民间组织在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鱼龙混杂、动作不统一、组织不团结、管理不规范等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为了利益,冒充某某传人的旗号,在国外招摇过市,广泛招收学员,严重损害了中华武术文化的形象,不利于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
2.2.4 传播内容过于片面
武术在对外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存在着只注重武术技术动作的展现,却忽略了其中的内涵与文化的现象,造成了受众对中华武术产生误解,认为武术只包含技术动作和肢体语言,是一种简单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中华武术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儒家、道家、佛家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包含“尊师重道”“自强不息”“以和为贵”等哲学思想,这不仅是一种武术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为人处世的价值取向。而当前在武术的传播过程中恰恰忽略了这个重要的部分,导致了片面地学习技术动作而不理解武术背后深层次的内涵与文化。回顾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历程,中华武术的国际推广还处于技术层面的推广,属于一种低附加值的“技术输出”模式。在世界体育文化激烈的竞争中,这种模式很难让中华武术文化在国外实现持续的发展。因此,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以文化作为支撑,不仅向世界输出武术技术,而且要让世界认同中华武术文化,让中华武术文化真正融入世界各国人民的生活中。简单地传播中华武术的技法动作是不能代表中华武术的,没有中华武术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做指引,单纯地传播技法动作,中华武术将黯然失色,失去其独特的魅力。
“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该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依托“一带一路”路线,将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出去,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够共享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
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需要有着坚定的体育立场,深刻挖掘其多元化的体育文化价值,实现中华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目的。当然,这离不开政府的统筹管理和顶层设计。首先,国家应该从宏观层面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促进中华武术和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该做好整体设计,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各个环节都应该紧密联系起来,构建一个立体的发展蓝图。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层面出发,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中华武术政策支持,有意识地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其次,应该深挖中华武术的价值,积极探索适合中华武术产业发展的途径,将中华武术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中华武术的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中华武术的内涵与精神,更好地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走出去”。最后,协调好各个部门,共建紧密协作的关系,为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群策群力,营造有助于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环境,积极落实国家的有关规划和设计。
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树立品牌意识,积极打造精品,让更多的人乐于接受中华武术文化。品牌属于无形的资产,有利于促进文化产品的输出。经过几十年的全球传播,中华武术中的“太极拳”“少林拳”“咏春拳”变成了全球知名的中华武术品牌。在未来,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更应树立品牌意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拳种“走出去”。
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该具有品牌保护意识。积极保护我国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武术品牌,做好品牌的开发与保护,加快中华武术文化的传播速度。利用先进的开发手段和方式,打造中华武术文化中的新品牌,让更多的中华武术文化能够变成世界知名品牌。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还需要积极打破体育的固有藩篱,积极开拓视野,在艺术、传媒、影视等领域,积极打造具有潜力的中华武术品牌,拓展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路径。比如,积极打造武术舞台剧,吸引世界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武术,提高中华武术在全球的活跃度,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
中华武术文化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等精神,积极吸收中国不同地域的文化精髓,构筑了中华武术文化的丰厚底蕴。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该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要摆脱以往只传播技术的局限,应树立文化自信,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依归,迎合市场经济的契机,重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把中华武术打造成为一个技术与文化并重的商品,促进武术文化的消费。比如,在武术表演中,不仅要展现武术技击,而且更应展现其文化内涵。围绕着民族传统的精神和文化,丰富其文化元素,营造丰满的故事情节,让更多的观众喜爱。虽然说中华武术的根本离不开武术技击,但如果忽视了其文化内涵,是无法长远发展的。
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积极传播其特有的“尊师重道”“崇尚武德”等精神。这些精神不仅是中华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内涵,也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坚定文化自信,积极传播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国际认可度和中国文化的软实力。
3.4.1 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有利契机
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该依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舞台,积极发挥多边合作的长处,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利用“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来为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搭建平台。通过积极开展“一带一路文化年”“一带一路艺术节”“一带一路文化行”等活动,弘扬中华武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打造国际武术赛事,通过举办国际武术形象大使选拔赛、民间武术大师选拔赛等比赛,传播中华武术文化,促进沿线各国的武术交流。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该积极创新传播的形式,借助国际知名影视公司的影响力,以中华武术文化为主要内容,打造经典影视作品,促进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此外,还可以打造武术舞台剧,将中华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山水艺术、现代特效等结合起来,打造经典的武术艺术作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巡回展演,通过这些艺术作品,帮助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华武术文化的魅力。这不仅能够促进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而且能够推广中华武术文化走向世界,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都能够认识中华武术文化。
3.4.2 加强民间组织的管理,鼓励其发展
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丰富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渠道,让更多的力量参与进来,为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一方面,需要政府继续给予政策支持,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中华武术文化的全球传播。另一方面,在加强武术民间组织管理的同时,还应积极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发展,民间组织或者个人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化,传播的形式也更为灵活,能够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以市场需求为依托,迎合受众的需求,提供更受欢迎的中华武术内容,实现精准化传播。
3.4.3 以新媒体为载体,推动中华武术的传播
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该积极利用好传播媒介,不仅要利用好书刊、报纸、广播、影视等传统媒介,还应积极利用好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尤其在社交媒体作用下,用户通过社交平台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对文化进行传播和解读,网络成为连接各种文化的桥梁。因此,在推动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应以Facebook、YouTube、Twitter 等海外社交平台为载体,积极传播中华武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华武术文化的魅力,学习中华武术,拓展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的传播渠道。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发展和引导。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凝结了中华儿女的智慧成果,兼具了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群众基础,深受我国民众和世界人民的喜爱。中华武术文化“走出去”应在坚定文化自信视域下,政府加强统筹管理与规划,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中华武术文化精品,深度挖掘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并拓宽传播渠道,实现中华武术的精准传播,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全球更多的人能够学习中华武术文化,成为中华武术文化的受益者,在感受中华民族的智慧中,享受健康人生,促进中华武术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