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卓
(沈阳工业大学体育部 辽宁沈阳 110870)
2017年,教育部实行了新工科计划,在打造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为我国产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背景下,众多高校从办学理念、专业结构、教学目标等方面入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满足国家对未来工程师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高校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实践要求,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与之适应的体育教育模式。排球作为体育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团队精神和抗挫折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紧密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从事的职业,通过体育教学、课外体育锻炼、课余体育竞赛、体育育人的课程建设,强健学生体魄,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体能,为将来工作和生活中能拥有良好的体魄打下坚实的基础。
排球和工科人才培养有着相似的特点,排球运动中的判断、分析、应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交叉学科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从目前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高校排球培养目标不明确,体系构建不合理,课程教学方法单一,课余体育竞赛开展不全面,体育育人的效果不明显,无法满足工科类大学生日益成长的多层次需要。因此,在新工科的背景下从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出发,进行高校排球课程的改革。
新工科要求培养具有身心健康、体魄强健、人格健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排球教学具有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将价值观引导植根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属性。但在实际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存在单一化、浅层化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把知识和技能看成目的,片面强调传球、垫球、发球、扣球、拦网等基本技战术的掌握,忽略了新工科学生欣赏排球能力的提升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育。在排球比赛中,注重学生竞赛成绩与运动队的成绩,没有注意到比赛传播思想,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抗挫折能力的功能。在组织线上教学中,只是播放一些国内外大型比赛,分析排球技术特点、对抗战术,忽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思想的培育与引导。
新工科特点是强调学科交叉,其丰富性与排球教学形式单一性不相符,工科的电气、材料、信息等专业,每个专业都有各自的职业特点。未能考虑将现有排球课程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特点紧密结合,更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调整教案和教学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创造条件。例如,对将来从事机电类等职业需要团队合作的学生来说,在课程教学中要加大团队技术配合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类学生,以灵活多变为主要特点的职业,应在课程教学中加大关于排球技巧的比重。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方面,以排球技术课程和运动员所担当的角色为例,来整合课程的思政元素。在进行发球的训练与教授时,教师应明确需要练就的是发球者“招之则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勇气和信心。发球是比赛的“起跑线”,队员要能顶住压力,做好比赛的起跑环节,要学会克服心理难关,打造强大的心理防线。在进行垫球的训练时,对于枯燥且单调的基础垫球动作,学员要经过千锤百炼来锻炼吃苦耐劳、用心专一、扎实勤恳的实干精神。作为球队的自由防守队员,要为团队默默付出,为团队的每一次得分默默奉献。作为球队的幕后工作者,要将团队利益摆在高于个人利益的位置。在进行传球练习时,要培养传球人的全局观念。二传作为场上所有进攻的组织者和球队的大脑,必须能观大局,以充分调动各个位置上的进攻人员。在学习扣球技术和担任攻手时,要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勇于争取的奋斗精神,要有必胜的信念,要能认同自我、信赖队友、信赖团队,努力做到在比分遥遥领先时,乘胜追击,因敌决胜。在比分落后时,勇挑大梁,绝地反攻。在进行拦网训练时,要培养拦网队员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勇气与决心,要勇于直面挑战。当被拦时,则要引导学员正确应对比赛失利,以培养学生的抗打击能力和挫折能力。
目前,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排球课程体系构建已经难以满足工科类大学生日益成长的多层次需要。工科专业大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更愿意接受和寻找本专业延伸技能的学习机会,将自身的能力扩大,以提升未来的不可替代性。因此,课程体系的重构是改革的重点,要满足学生对排球学习的多样化需求。32 学时选项课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改革应以提高学生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结合学校和新工科建设实际,从排球的选项课、选修课、特长课出发,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育教学与兴趣社团和竞技运动队结合,从全方位解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排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关注排球的技术和技巧,对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目标了解不清晰,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不适当。学校管理者在进行排球课程设置、排球体系构建、排球运动管理和场地经费投入时,未能关注到体育运动在实践过程中向工程转化的能力,将新工科的体育特点等同于高等学校大众化的体育特点,开展教学和管理工作,导致排球教学效果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由于体育运动特点、运动天赋、以往体育学习经历不同,学生对排球有着不同的需求,要建立能满足大多数学生需要的排球体系。建立排球俱乐部、排球选项课、排球特长课、排球运动队等逐层提高的排球体系,适应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俱乐部阶段,学生可以学习排球基础知识与技巧,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排球的兴趣;在排球选项课上,学生可以系统学习排球技巧、团队配合等;在排球特长课上,学生以实践为主,通过校内大赛和实战演练专项提升学生排球技能。从全校范围内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排球运动队,接受体能、技巧、实战等多方面训练。
排球体系改革要从培养新工科学生的职业素养需求入手,架起体育教学与学生能力提升之间的桥梁。从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考试方法等多方面入手,建立适用新工科的课程方案。一是将教学目标从强身健体转变为养成锻炼习惯。二是教学内容从传授排球技巧转变为提升职业特殊身体素质。三是改变教案结构,现有教案结构是较为固定呆板的传统教育模式,可以在教学环节安排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排球游戏,以提升职业能力;进行团队训练或竞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四是改革考试方式,通过掌握学生的体能、技术、综合应变能力来量化成绩,对学生成绩不搞一刀切。通过以上4个环节的改变,让学生积极参与排球运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合到排球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实现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贯穿整合。结合排球课程的特点,将排球“无私奉献、团结协作、顽强拼搏、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为国争光”精神融入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在讲授排球规则时,让学生了解职业规范的作用。在进行排球比赛中可以将排球的公平竞争意识融入实际教学中。在传球或者接球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意识到新工科学生需要学科的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在学生观看比赛时,通过了解女排的付出,引出排球精益求精的态度以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同时,要根据课程思政价值目标,修订配套教学大纲,编写创新教案课件等,将课程思政贯穿于授课、研讨、实践的方方面面。
排球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单靠课内的实践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排球的技术练习、团队配合、实战应用等实践内容与新工科学生要求的技术应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实践经验有很大的相似性。在排球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抗挫折能力也是未来工程师所需要的基本职业素养。因此,需要采用多渠道为工科高校排球实践搭建载体。可以通过排球比赛、排球社会实践活动、校际交流等方式多渠道地提高学生排球实战经验。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微型比”教学法进行模拟比赛,鼓励学生参与竞赛中,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掌握学习技巧。
教师加强工程素质教育系统知识。教师以高工程素质培养的体育教学观念,提高工程素质体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培养排球教师成为既懂排球教学规律,又懂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使教师掌握的技能知识结构与工科行业领域技术同步升级,从源头保证培养的优秀人才的社会适应度。建立教学规范标准,制定统一教学大纲,针对不同专业和职业特点建立不同教案,确定思政元素融入点与融入方式。加强校内场馆的环境建设,校园环境的氛围营造,建立校外的实践教育基地,开发适用新工科特点的排球教材、在线课程和优秀课件。
新工科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必经之路,高校排球教学要顺应新工科发展趋势,适应现代教育改革的思想,培养实践型工程人才。排球教学要综合学生所学专业及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改变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