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命周期视域下儿童体力活动与健康促进相关研究进展

2022-10-31 13:29张利芳周亮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26期
关键词:骨量骨密度体力

张利芳 周亮

(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湖南长沙 410100)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发展,人类体力活动的自然属性逐渐弱化,顺应自然环境挑战的体力活动减少,体力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种高度依赖自觉的健康管理策略。体力活动不足成为现代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表现之一,并逐渐演变为一种困扰世界各国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1 儿童体力活动研究概述

体力活动是指由骨骼肌收缩引起的,能使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一切身体运动。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对6~17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的要求为每天累计至少60min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每周至少进行3次高强度体力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体力活动被认为是儿童健康身心发展的关键因素,与个体的身体健康得分呈正相关,体力活动尤其是中高强度体力活动与学龄前儿童身体生长呈显著正相关。近年来,儿童体力活动研究呈上升趋势,与健康相关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儿童体适能、动作发展、骨密度、肥胖/超重、认知及学业发展等方面。

2018年,WHO发布《体力活动全球行动计划(2018—2030)》指出,世界上约1/4 的成年人(27.5%,约14 亿人)和3/4 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由于体力活动不足而带来的直接医疗费用,估计达540亿美元。由于过多热量摄入和低体力活动,导致儿童的预期寿命首次短于其父代,并预测其生活质量也将显著降低。为了提高儿童的体力活动水平,国家相继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青少年儿童身体活动指南》等重要指导性文件,力推儿童参与体力活动,提高健康水平,为其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2 体力活动影响全生命周期健康的主要变量研究

2.1 体力活动对儿童体适能的影响

体适能是指人体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它由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组成。儿童体适能主要包括健康相关体适能(身体成分、力量、柔韧、有氧耐力)与运动技能相关体适能(速度、灵敏、爆发力)两部分。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中等到高强度的身体活动水平能够产生持续性的健康效应,对个体的健康相关体适能和技能相关体适能均有促进作用。随着体力活动水平提高,儿童发生血脂异常、心肺体适能不健康的概率降低(<0.05),其中体力活动与心肺体适能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学者王超建议儿童青少年每天进行低强度、中高强度体力活动分别不少于257min、35min,以保障获得健康心肺体适能。

儿童体力活动与体适能的相关性获得了大量实验支持,如Sasayama在日本进行了一项纵向跟踪实验,实验从2008 年持续至2011 年,共有111 名11~14 岁儿童参与,采用加速度计进行日常步数和MVPA检测,结果表明,受测男孩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其所有体适能指标两项测试的基值以及实验期间的增长值均显著相关,而女孩的体力活动水平及与体能水平基值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但其体适能的增长与体力活动水平表现出高度相关,Sasayama 认为体力活动是促进儿童体适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大量研究也获得了类似的研究结论,证明儿童的体力活动与其体适能水平提高有高度相关性。例如,方慧在上海7 所幼儿园募集了30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为期3年的纵向追踪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MVPA 水平或更长的MVPA 活动持续时间可以显著提高男童的握力、速度/灵敏素质、上肢腰腹肌肉力量,MVPA 活动时长与正常体重男童的上肢腰腹肌肉力量、有氧耐力水平等有明显相关,但超重和肥胖男童群体中二者的相关性不明显。

2.2 体力活动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相关研究

动作发展是一个跨越整个生命周期的复杂过程。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通常被分为位移性动作技能、非位移性运动技能与操作性动作技能3类。从个体动作发展规律分析,学龄前期是个体生长发育与动作发展的高峰期与敏感期。体力活动与动作发展的研究近年成为研究热点问题,但是相关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有研究表明,儿童的位移技能和操作技能发展水平则分别与MVPA 和LPA 时间呈正相关,而关联方向上更侧重于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对体力活动的促进,二者的关联呈低度或微弱正相关,需要更多的纵向跟踪或实验研究进一步探究影响两者关联的核心要素。

也有研究从体育项目和体育环境等方面研究了体育活动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过程,如张腾在不稳定环境中的多感官刺激和肌肉的持续抗阻练习等,在一定范围内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有促进作用,表现在移动性和稳定性动作中,对操作性动作影响较小,需要进一步考虑水上活动内容设计。陈月文研究表明,设施器材的数量与种类、户外活动保护与儿童动作发展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但户外活动质量与幼儿动作发展整体相关度较低。

2.3 体力活动与儿童骨密度的相关研究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特别是更年期以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但其病理学基础可以追溯至个体儿童少年期,儿童少年的骨密度不足是导致中老年骨质疏松症高发的主要诱因,因此,儿童骨密度的不足也被称为具有老年期影响的儿科疾病。研究表明,儿童骨密度在6~8岁增长较快,在这一骨密度快速增长的敏感期,采取适当的措施促使儿童在骨骼发育的高峰期形成理想的骨密度,使机体获得较高峰值骨量,可以降低中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Janz认为,体力活动与骨矿成分和骨密度均有显著相关性,在到达骨峰值前,儿童的体力活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促进骨骼发育,预防中老年期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较好措施。虽然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而言,任何时候开始有规律的运动,对维持一定的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儿童参加体力活动时间越早,则有可能获得的骨峰值越高。儿童期增加骨量,成人期获得骨量并通过运动和饮食保存骨量,则在老年期可以获得较高的骨量保持,减少骨丢失,从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有关骨密度与儿童体力活动关系,首先受到关注的是运动强度,在这一领域获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目前,较为一致的结论是个体骨密度值的增加与一定限度内的运动强度正相关,即运动强度刺激有一个上限值,在该上限值内运动强度增大可以有效提高个体骨密度值,骨密度与运动强度呈现正相关,但超过该限值后,骨密度值的增加不再与运动强度保持正相关关系,而是出现一个平台甚至下降。这方面的实验支持也获得了较多的数据,如张元通发现少年篮球运动员的骨密度相对同龄的普通儿童骨密度更高,Nogueira则发现10min高强度运动可以改善儿童的肌肉骨骼成分,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发生,而体重不足和缺乏运动儿童的骨密度有发展成低骨密度的危险。

3 结语

基于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视角,儿童期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会影响儿童当下的体质健康、学业表现和心理发育,而且对于其成年后的持续健康也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儿童体力活动的研究呈上升趋势,实证性研究也逐渐增多,所得出的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包括中高水平的体力活动对儿童心肺体适能等有积极正向的影响;体力活动与骨健康有显著相关;体力活动是儿童肥胖的保护性因素;体力活动与认知及学业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儿童参与体力活动可以减少焦虑,提升自尊水平而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等,这些研究对科学指导儿童体力活动的推进和开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整体上而言,体力活动与儿童身体健康具体影响因素之间的归因分析、干预性实证研究、体力活动量与儿童健康促进的相关性等问题尚待深入研究,为不同性别、体质特征、年龄阶段的儿童提供科学的体力活动促进方案,仍是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

猜你喜欢
骨量骨密度体力
有必要给幼儿检测骨密度吗?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营养影响骨骼强度
骨量测定,走在骨质疏松前
柠檬干泡水喝提高骨密度?
人类的收留
水下作战用啥枪
男子体力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