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哼”下“叹”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

2022-10-31 13:10刘俊彦
戏剧之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歌唱者气息歌唱

刘俊彦

(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

从音乐角度而言,每一位歌唱者自身就是一个“乐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采用何种方式方法使用这一“乐器”。在歌唱过程当中,声乐教师会借助教学实践经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和掌握自己的“乐器”。然而由于每一位歌唱者自身的音乐天赋和音乐基础以及其表现形式都有着自身特点,因此音乐教师在歌唱示范过程中必须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设定歌唱方案和策略。每一位学生的嗓音都有着自己的独特特色,声乐教师要寻找到符合他们嗓音的方式方法,使其能尽快地掌握科学的演唱方式。

一、声乐演唱中上“哼”下“叹”的教学作用

声乐的概念,亦称艺术歌唱,是运用艺术化的语言(圆歌梦)与科学化的歌喉(艺术嗓音)相结合,塑造出鲜明生动、悦耳动听的听觉形象——歌声,来表现语意高度凝练的歌词(诗或词)以及典型化、情感化的旋律音调来(好学歌)学声乐,借以抒发思想感情并进行二度创作的一门音乐表演艺术。简言之,声乐是用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在多年的声乐教学中,无论是学生还是音乐教师,都时常会听到关于“高位置深呼吸”的教学语句。高位置深呼吸主要的实质是在歌唱时给人一种隔层面罩的感觉,而深呼吸主要指的是下面的呼吸支持。在教学过程中要如何将声乐练习中的一上一下进行融合?在这种情况之下就需要通过借助上“哼”下“叹”的感觉,统一歌唱过程中的气息气流。在歌唱过程当中,由于哼的位置较低,而叹的位置则是歌唱者要正确发声的部位,在表演中通过叹这种形式能够帮助歌唱者快速地找到气息下沉的感觉,从而将“哼”与“叹”相融合,帮助演唱者快速找到正确的发声方式。

二、声乐演唱中的哼鸣练习

在声乐演唱中,哼鸣练习是最为常用的一种声乐练习方式。由于这一演唱方式在其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深受广大音乐教师的喜爱。除此之外,通过哼鸣练习还可以帮助歌唱者体会到呼吸的支点,找到声音中的高位置并且与头腔共鸣,从而指导歌唱者正确地发声。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借助哼鸣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养成用哼鸣作为早晨清嗓开嗓的歌唱准备习惯,还能够培养学生在声音、形象和演唱技法方面的功底。然而在实际练习过程中,通过何种方式方法才能充分地掌握和利用哼鸣方式,是许多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我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曾经表示,如果哼鸣练习方式方法不对,则达不到一个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怎样的方式练习哼鸣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歌唱水平,这一问题仍然值得商榷。下文将主要针对按照哼鸣状态划分的两种基本方式进行简单的赘述。第一,闭口哼鸣。闭口哼鸣训练在实际开展过程中要求训练者在哼鸣时嘴唇紧闭,然后口腔内部需要始终保持一种兴奋状态。表演者要面带微笑,鼻翼张开,软腭上提,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要确保表演者的喉咙放松。在日常生活中会见到部分人闭口打哈欠,哼鸣练习可以摸索这一感觉。训练者在哼鸣过程中切不可太过用力,要使得声腔内的声音集中在一起,感觉所练习的声音可以从眉心处发出,要让眉心支撑住声音。第二,开口哼鸣。闭口哼鸣是哼鸣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如果训练者经过了长期的闭口哼鸣之后能够轻松地驾驭闭口哼鸣就需要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练习开口哼鸣。训练者在进行开口哼鸣的过程中可以一边嚼东西一边练习,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练习者口腔能够在放松的状态下张开口哼鸣。通过检查哼鸣位置及其哼鸣效果可以判断训练者的哼鸣方式是否正确。

对于刚开始接触唱歌的学生而言,首先要做到咬字清晰。如果不能将呼吸和咬字进行统一就开始唱歌词,通常情况下是不能唱好的。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以下两种问题:第一,将开口音唱散,第二,把闭口音唱齐。学生如果在唱歌之前练习了哼鸣的唱法就能将歌曲中的歌词从头到尾地唱准、唱精,再加上歌词的演绎会达到很好的表演效果。

三、叹气

在声乐的练习中尤其要重视演唱者声音的自然效果。通常情况下,在声乐的练习过程中为了能够获得某种声音的效果就会使得歌唱者的声音表现出不自然、做作。除此之外,还会使得歌唱者产生一些错误发声等问题,例如鼻音、抖音、颤音、喉音等位置的音域不统一等问题。这一问题在声乐的教学范围内可谓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许多声乐学习者都很难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通过学习叹气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声调的自然效果,从而将叹气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如何练习叹气呢?笔者给出以下两点建议:第一,自然地叹气。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感到遗憾或者疲惫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地叹一口气。叹气需要提前深深地吸一口气进入体内,再叹出去。我们发现通过叹气能够给人一种身心放松的感觉,在叹气的过程中腰部往上的气体向外扩展,同时在吸气时气息也吸得较为深沉。叹气是一种给人向下沉的感觉,经常性地练习吸气和叹气能够让练习者找到歌唱时气息的运行走向,感受到气息流动的舒适感。从而能够在音乐表演过程中找到换气的点,有效地解决歌唱中的气息僵硬的问题。第二,通过叹气找到正确的歌唱发声。声域的练习过程中练习者深深地吸一口气,之后在胸腔往上嗓子眼的位置发出一个无声的“嗨”,从而让声带中的气息舒畅地流露出来。这种练习叹气的方式能够使得歌唱者清楚地感知到胸腔内部的气流在气管、喉咙、口腔这一个连贯性的呼吸道中在怎样进行传送。当歌唱者练习将嗨发出声时可以使得自己内部的生态系统顺着气流行走,进而达到一气呵成的效果。如果练习者想要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改变气息的走向就需要使得声带中的气息向下滑动,使气息能够到腰部,让气息平铺得像一个“一”字。在唱歌的过程中要将气息形成像一个阿拉伯数字“1”样的走向。歌唱者通过“哼位置,叹气息”找到声音中的两个点位,进而使其形成两点一线的气息。通过此种方式的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训练者找到气息和位置,从而相互融合得到一个较好的练习效果。任何技艺都是通过反复练习得来的。如果经常以这种较好的练习方式形成一种长久性的练习习惯,歌唱者就会在歌唱过程中下意识地将这一技艺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进而形成美妙的歌声。

四、在歌曲演唱中强化吸气训练

(一)采用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

学生在进行音阶训练的过程当中,部分学生会感受到吸入的气体。在进行实际演唱时这一气体早已消失,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整首的曲目对于学生气息的调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在训练曲目的过程当中需要一句一句地吸气和叹气。然而要把吸气叹气原则始终贯穿到整首音乐的乐曲之中就要求学生掌握气息的完整性,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地增加了气息训练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之下,声乐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方法之后适当地增加一些节奏相对较快的音乐曲目,从而能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吸气习惯,改善原有的不自然的吸气方式。

(二)练唱的良好心态

在气息训练的过程当中,想要确保气息的正确性吸入就必须要求训练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果练习者心不静,则会使其训练状态过于消极,气息状态较为浮躁。只有在训练过程当中保证训练者的心平气和才能避免在训练过程中急于求成。在这一过程当中,音乐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气息训练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学习吸气和叹气。

(三)课后训练的强化

对任何练习者而言,在声乐学习过程当中吸气和叹气的气息控制过程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很容易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气息的控制出现反复等问题。为了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声乐教师要在课堂中适当引导学生,从而使其能够找到气息吸入和演唱的正确途径。通过声乐教师的引导,学生能迅速地找到气息的吸入点和歌唱的通道。然而通常情况下,学生们都能在课上很好地运用这一练习,在课下则失去了这种灵感。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要求学习者积极开动思维,在课下努力钻研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从而能在学习过程当中不断巩固与强化,最终达到一个较好的练习效果。

(四)做好歌曲换声标志

在实际演绎歌曲的过程当中,如果气息的转换把握得较好,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演绎出这首歌的灵魂。在实际演唱过程中,随着许多乐器融入到歌曲中,对演唱者歌曲整体节奏的把握和气息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学习者在练习音阶的过程当中对于其气息的控制状态要求并不严格,然而在实际的歌曲演绎过程当中都要求表演者每一句的转换都始终带有节奏感,部分歌曲节奏较快,对于气息的把控也要求更高。部分歌曲节奏速度相对较慢,然而对于气息的量要求也相对较大。为了能够促使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就要求歌唱者在气息的连接处做好换气标记。在训练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适当地进行全音换气训练和半音换气训练,进而提升歌唱者的气息感和节奏感。

(五)提升实践应用环节

为了能够使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气息运用能力。在进行声乐教学过程当中,声乐教师可能会遇到部分声乐学习者性格相对较为内向,并且其登台经验较少,一上台就觉得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会影响学生的气息稳定性,甚至忘记正确的气息运用方法。由此可见,演唱的气息锻炼工作和学生的声乐演唱水平有直接关系。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演唱锻炼机会,对舞台没有把控力。由此可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技能实践活动机会,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声乐技能。除此之外,音乐教师还应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逐步培养学生上台表演的心理状态,使其在表演过程中科学地掌握吸气叹气的方式方法,有效地运用音乐中的气息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歌曲的演唱效果。

(六)上“哼”下“叹”音乐学习中的推广意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声乐学习歌唱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声乐学习是一门艺术性与技术性结合的学科,因此在学习过程当中一方面要关注到声乐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强调对歌唱发声技巧的反复练习。由于训练者无法触摸和直观地看到歌唱时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配合,因此也使得声乐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声乐学习道路中,学习者容易产生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和想法,因此,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如果养成错误的练习习惯就会使得肌肉产生记忆,进而极大地影响练习效果。基于此,必须掌握正确的发声方式,引导学生走向良好的“定型”。上“哼”下“叹”声乐学习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在声乐演唱过程当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师的辅导和训练之下,学生既可以找到符合自身嗓音条件的发声技巧,另外一方面还可以发挥出自身声音的特色。既提高了学生的发声效率,同时还能够满足不同作品的演唱需求。由此可见,采用上“哼”下“叹”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声乐练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任何学生而言,声乐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声乐学习必须通过扎扎实实的训练才能获得良好效果。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相关教育者要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音乐表达中吸气和叹气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猜你喜欢
歌唱者气息歌唱
论歌唱者的文学修养与声乐修养
重读《昆虫记》4 竹笼中的“歌唱者”——蝈蝈儿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自然的气息
“春的气息”
歌唱十月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
试论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