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中职东盟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性的研究与策略
——以广西华侨学校为例

2022-10-31 13:14殷语泽
市场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专业课跨文化留学生

殷语泽 王 琪

广西华侨学校作为全国仅有的五所公办侨校之一,是目前广西唯一一所招收海外留学生的中职学校。从1985年招收留学生以来,学校充分发挥东盟前沿阵地的地缘优势,受到了大批东盟留学生的青睐,截止到2020年,留学生招收累积近7000人,主要来自泰国、老挝、越南、印尼等16个国家和地区。留学生总量不断增长的同时,在新的文化环境中,留学生出现了跨文化学习适应问题,他们学习困难、情绪低落、沮丧以及学习成绩低下,这既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给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文章希望通过调查来了解广西华侨学校东盟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探求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切实有效地帮助这些留学生提高自身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并顺利地完成在中国的学业,同时可以为来华东盟中职留学生以及其他国家来华中职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跨文化适应性以及学习适应性的概念

最为经典且常为人引用的跨文化适应概念是1936年美国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Redfield)等人提出的概念,他们认为文化适应是由个体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两种群体在连续、直接的文化接触过程中,导致一方或双方文化模式产生变化的现象。跨文化适应的研究主要有三个维度,其中一个维度是学习适应。目前国内相对比较被认可的学习适应概念是冯廷勇(2006)等人提出的,他们认为学习适应是指个体根据不同环境和学习的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状态,以使自己融入新环境、达到平衡。学习适应的主要构面应包括学习动机、教学模式、学习态度以及环境因素等。

二、广西华侨学校东盟留学生现状调查

(一)选择到广西华侨学校留学的原因

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双方需要更多拥有职业技术能力的人才,以不断推动经贸往来。此外,在教育合作交流方面,由于近年来广西在东盟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赴广西留学受东盟国家学生的青睐。从访谈中得知,他们选择到广西中职学校留学的主要原因有:广西的快速发展、和谐安全的社会环境;地缘相近、交通便利、文化接近以及气候饮食相似;父母推荐;留学成本低、办学质量高、他们国家的认可度高。虽然留学生赴广西选择中职留学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他们留学前大都确定了未来的晋升途径。留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第一年学习中文,第二年进入中职专业课学习,开始为期两年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习。

(二)留学生对学校办学条件以及专业课教学的评价

“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广西华侨学校的办学宗旨,立足于广西,面向东盟,致力于培养中国—东盟服务的技能人才,学校开设有外语、信息和商务三大专业科,涵盖20个专业。调查显示,了解到大部分留学生对学校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等方面持满意态度;对专业科目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满意度较高;在教材内容、课程结构等方面持一般态度;最不满意的是专业课教师的方音。

(三)跨文化学习适应性情况

不同文化在不断深入的交流过程中,都会经历“接触—碰撞—适应”的过程。随着东盟留学生融入中职学校的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以往贯有的生活习惯、学习方式以及与社会的人际交往会出现巨大的变化,适应能力强的留学生会较快的做出相应的改变,相反适应能力较弱的一方则出现文化休克的现象,即学生心理出现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学习和成长。一方面是留学生自身的性格原因,他们主动意识较弱,往往只与本国的同学接触,很少与中国学生交流。虽然学校举办了一些促进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交流的活动,但还不够丰富和深入。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活动期间的短暂接触,这样留学生和中国学生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彼此间依旧存在着文化差异,缺少文化认同,这使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生活期间缺乏归属感;另一方面源于学校现有教学和管理模式不适用于留学生。2018年9月和我校合作办学的老挝单位输送了一批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的留学生。但工作启动后,在学习汽车维修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跨文化学习适应问题,学校发现原本成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留学生,学习效果未达到预期目标,学生情绪低落而焦虑,萌生了转学或退学的想法。

诸如此类,这些中职东盟留学生因文化差异等各种原因,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跨文化的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最终导致他们学习情绪低落、学习成绩低下,既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也给留学生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三、影响中职东盟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性的因素

(一)中文水平

中文水平是影响留学生学习适应的最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中职东盟留学生第一年学习中文,第二年开始学习专业课。经过第一年的中文学习,中文水平可达到HSK4级,但用中文去学习汽修专业时,留学生就出现对专业知识的不理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听不懂、回答不了教师的问题、课堂实操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效果较差等问题。在学习职业教育的过程中,留学生不论是教材学习还是课堂学习,都会遇到很多中文专业术语,无法有效地理解和吸收,很难满足其学习需要。同时,专业课教师缺乏对留学生中文水平的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授知识,只能放慢语速以及不断地重复语句,还允许留学生用翻译软件进行翻译,这影响了教学进度,又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受中文水平的影响,留学生有很多的学习困惑,又无法正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打击了留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信心,最后萌生了退学或转学的想法。

(二)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

东盟留学生来中国接受中职教育,他们从一个熟悉的教育环境来到另一个新的教育环境,除了要提高中文水平外,还需要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这意味着留学生要适应中职学校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习环境。而这些方面两国间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这使得留学生在一段时间里很难适应。

通过走访不同东盟国家来华的留学生,了解到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偏向于西方色彩,教学节奏缓慢,上课氛围轻松愉快,教师的教学方法往往采取的是启发式和探讨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比较随意,学习氛围融洽,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式为主。而中国的教学模式更偏向于延续前苏联的传统教学形式,教师普遍采用教授法,上课内容较多,学生必须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随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授课氛围沉闷、严肃,学生会出现倦怠的现象;学习强度较高,课堂上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和实操的时间较少。课堂时间紧,节奏快,学生课上做笔记,课下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理解教师教授的知识。从访谈结果来看,大部的留学生面对这种教学模式有点力不从心很难跟上教学进度。

(三)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

留学生在学习适应方面存在较多的普遍性,但面对客观存在的外在因素时,留学生又体现出个体差异,如留学动机、学习态度等,而这些差异是影响留学生学习适应的内在因素。

调查发现,有一类的留学生来华前有中文基础,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职业规划,学习动机激励着他们认真学习,为了实现目标他们愿意克服困难,努力提升自己的学习适应性。比如一位来自柬埔寨的留学生谈到,在柬埔寨有很多的中国人,大家都会说一点儿中文,由于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希望他来中国留学,回国后当一名老师,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刚到中国时,他很难适应学习,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他决心克服困难寻求多方帮助,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另一类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来中国留学是因为父母的安排,学习自觉性和能动性较低,平时很少主动预习和复习所学知识,作业需要老师的不断督促才完成。学习遇到困难时,不积极面对和解决,有懒惰和厌学情绪。比如一位来自越南的留学生说到,家人都在银行工作,父母希望他有个留学经历,回国后与中国人做生意,至于学习好坏与否都没关系。他没有学习目标,学习态度懒散,经常迟到旷课,觉得用中文学习专业知识很难,遇到很多学习问题,他不请教老师,也不想办法解决,只想逃避,久而久之积累的学习问题更多,觉得学习更难了,便产生了退学的想法。

还有一类学生因为热爱中文和中华文化,所以来中国留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对中国和中华文化认同感强,学习适应性水平也高。比如一位来自老挝的留学生表示,来中国留学是为了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学习职业技能,中国的老师和同学很热情,常常邀请留学生参加聚会,促进情感交流,校园环境好,在这里学习生活很快乐。这一类的留学生,学习态度端正,会自觉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同时乐于接触其他的社交群体,较顺利地融入到中国的生活和学习中,学习适应能力强。

四、培养中职东盟留学生跨文化学习适应性的策略

(一)编写“中文+职业教育”留学生校本教材

中文水平是中职东盟留学生学习专业课时面临的首要问题,留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应继续开设中文课,中文课以学习职业中文为主,顺应社会和职业的需求,中文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根据东盟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共同编写适用于留学生的“中文+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帮助留学生更好地过渡到专业的学习,提高其职业技能的学习适应性。

(二)针对中职东盟留学生改进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

调查显示,原有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不完全适用于东盟留学生,要根据留学生的特点制定适合留学生职业教育培养的课程,重视留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加强职业实践操作。比如在原有的“1+2”(语言一年+专业课两年)的中职留学生培养模式上,第二和第三年的专业学习中应增加开设专业中文课、中华文化课、留学生专业实践操作等课程,重新制定适用于培养中职东盟留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此真正提高中职留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三)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学年期间,学校可适当组织中文学习角、文艺表演、中外传统节日庆祝、社会实践等活动,促进留学生和中国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增进学生之间的信任,强化留学生的归属感,也为留学生学习语言和技能提供更多更好的环境,以此提升留学生的中文和技能水平。同时,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传播中国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让留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提升其学习适应性,为留学生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

(四)加强中职学校留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中职学校留学生管理队伍不仅仅是目前的留学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中文教师和管理留学生公寓人员,还应该包括专业科办公室工作人员、专业课教师、专业课班主任。中职学校留学生管理队伍应该是由多部门组成,共管共教留学生,并对中职留学生管理队伍进行跨文化培训,通过培训来了解东盟国家特别是泰国、印尼、越南、老挝和柬埔寨等国的文化背景、帮助他们了解东盟留学生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国家风俗等,掌握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包容,减少交际中的摩擦和误解。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注重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有意识地向留学生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强化留学生的中国价值观的培养,更好地促进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

(五)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进入专业课学习前,留学生跟中文教师学习中文,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经习惯标准的中文语音,可进入专业课学习后,他们发现有的专业课教师受粤语或西南官话等方言的影响方音很严重,听不懂老师说的话,这影响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获取。因此,专业课教师面向留学生授课时,应使用标准的普通话。如专业课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学校应定期组织普通话培训,以提高专业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和提升留学生专业课的授课质量。

(六)开设留学生心理咨询室,建立留学生心理关怀通道

调查发现,留学生遇到心理适应问题时缺乏来自老师和心理专业人士的支持。中职留学生作为跨文化适应的主体,跨文化事件、学习压力以及青春期的恋爱萌动都会引起心理波动,因此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应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建立专业的留学生心理咨询室,为留学生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帮助。老师和班主任不仅仅在生活学习上给予关心和帮助,也应该多关心留学生的心理健康,多和留学生沟通交流输送人文关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向老师和班主任主动敞开心扉,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提升留学生的心理满意度,有助于提升他们在中职学校的学习适应水平。◆

猜你喜欢
专业课跨文化留学生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英语笔记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