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10-31 13:08张宗文黄学华
市场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广西农产品农业

胡 泊 刘 忠 张宗文 黄学华

广西是农业大省区,正处在迈入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区、推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征程。农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抓手,推动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特色农业强区、实现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指出,要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贯通产加销,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旅游”等新业态,融合农文旅,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集群化发展。然而,广西属于后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基础尤其是农村经济条件相对薄弱,农村产业发展要素有限,资本吸引力较弱。目前,广西农村产业仍然存在起步较晚、龙头企业带动乏力、高质量发展基础不牢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也拖延了筑牢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的进程。在国家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扶上马”后,如何打破“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困境以及农村产业持续发展,实现我区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广西农村产业发展现状

(一)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产业发展,着力推动农村产业加快向优势产区集中,初步形成了“六千亿七五百”产业集群,即:六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包括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家畜;七个500亿元产业集群,包括蚕桑、中药材、油茶、家禽、休闲农业、食用菌、茶业。广西甘蔗、蚕茧、茉莉花茶等多个产业居全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全区甘蔗产量和面积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占全国甘蔗产量和面积60%以上;蚕茧产量占全国5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较排名第二的印度多121.32%;横县茉莉花茶产量占世界60%,居全球第一。坚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打造广西特色品牌,“广西好嘢”品牌总产值达到1065亿元以上,树立起了中国高端农产品品牌新标杆。柳州螺蛳粉、梧州六堡茶、百色芒果、横县茉莉花茶等20个区域公共品牌享誉全国,品牌溢价能力逐渐凸显,持续推动了广西农村产业的发展,农村产业收益有了更大突破。

(二)平台建设凸显农村产业现代化趋势

近年来,广西积极打造各大产业平台,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成效显著,以国家级园区为龙头、自治区级园区为骨干、市县乡村级园区为基础的梯次推进体系基本形成。已累计创建4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居西部省份前列,建成自治区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339个,形成自治区、县、乡、村级全覆盖,实现经营总收入1470多亿元,带动贫困户超过28万户,带动务工人数约60万人。同时,获国家批准建立13个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数量居全国前列;获批27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获批罗汉果、三黄鸡等多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创建田园综合体国家级1个、自治区级14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8个,其中:2个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在西部省份中排名第3。通过多样化的平台创建,进一步凸显了广西农村产业现代化高地标杆、示范带动的发展优势。

(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能力稳步提升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地方农产品就地加工,在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广西通过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建成县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集聚区116个,培育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1900多家,主要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65%。同时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快构建,4条优质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加快建设,冷库总容量达到137.16万吨。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如南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为骨干、产地专业化批发市场为支撑的批发市场体系基本形成,链式集聚发展态势更加明显,体系架构逐步形成。

(四)新产业新业态加速涌现

在顺应多元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的同时,广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结合老、少、边、山、海、寿,培育长寿农业、观光农业、森林旅游、休闲渔业等乡村休闲旅游新业态。建设14个国家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263个自治区级示范点、41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756个规模休闲农业园、600家四星级(含)以上乡村旅游区(农家乐),农旅、农文、农教和产村融合明显提升。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建设,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工程。目前,我区共有58个县获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区形成了涵盖村级电商服务网点、村级物流配送网点等体系完善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农村电商销售额超140多亿元。通过线上线下、虚拟实体有机结合等多种途径,催生出了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农商直供等大量新业态。

二、广西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条件差、不平衡

广西大部分地区位于华南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核心区域,条件复杂、环境脆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农村耕地资源较少,综合生产能力较低。虽然局部地区以主导产业为主的农村产业初具规模,但是,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山区仍然存在产业规模小、结构单一、现代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发展不够平衡。如据梧州市反映,受丘陵山地环境、土地少小零散、土地流转困难、农民思想保守、农村产业风险高等因素叠加影响,全市大量的农业土地资源仍由农户分散经营,规模普遍偏小,产出效益偏低,一定程度影响农村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据统计,梧州市种粮面积2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和大户仅105个;全市相对连片50亩以上的蔬菜规模种植基地仅42个,全市设施蔬菜面积1807.8亩;全市500亩以上标准化茶园仅11个,新开和低产茶园占比超30%。梧州市的情况尚且如此,广西其它山区的情况就更突出。比如据土地确权资料,龙州县全县耕地面积75万亩,分散成约300多万块地,平均每块地仅0.25亩。

(二)龙头企业带动乏力

广西农村产业主要集中于种植养殖业,农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较弱,产业链短和产业大而不强导致广西农村产业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消费替代性明显,产业发展往往依靠价格低廉的优势。截至2020年底,广西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38家,而同期湖北有71家,河南有76家(中部第一,全国第三),是广西的两倍之多,可见广西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尤其缺乏带动能力更强、辐射范围更广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此外,农村产业的发展普遍缺乏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大多层次水平低、产业链短、规模效益不高,精深加工能力偏弱,市场竞争力弱。以六堡茶为例,梧州市规模以上茶企目前仅8家,其中,梧州茶厂是本地六堡茶生产销售规模最大的茶企,企业税收从2016年的580万元一直上升到2020年的2700多万元,但对比国内其他茶业龙头茶企,整体体量还是显得过小,在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企业前20名中,福建、湖南两省入围茶企共10家,而广西茶企排名最高的梧州茶厂仅列第45位。广西蚕茧产量全球第一,较排名第二的印度高一倍多,河池市是广西蚕茧大市,该市有缫丝装备372组及剑杆织机72台,坯绸产能600万米,白厂丝产能可以达到11000吨。但基本以初级原料白厂丝加工为主,品种单一,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织绸产业规模整体偏小,后道整理、炼白、印染、服装、家纺等深加工基本为空白,服装依靠外地代工。分散的桑蚕业与蚕丝初加工业构成的庞大产业群,缺少站在产业科技前沿、产品市场中心、价值链高端的龙头企业。是脱贫地区的农村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府扶持,规模小的企业或合作社无法正常盈利,需要依靠政府资金扶持才能生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自发动力,可持续性差,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要跟上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还需加大扶持力度。

(三)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不足

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为薄弱。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62:1,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57%,低于全国2.3:1和67.5%的水平。产品结构不合理,初级加工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果蔬、畜禽、水产品深加工率不到10%。冷库总容量仅占全国2.3%,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约为12%、25%、35%,分别比全国水平低10个、9个和6个百分点。冷藏车平均每台服务1.89万人,负载水平远高于全国0.66万人的平均值,冷链物流无法有效支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二是乡村休闲旅游业潜能和优势未充分发挥。乡村休闲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旅游产品多样化和品质化不足,乡村休闲旅游业收入占全国4.71%,远低于旅游业总收入占全国18.7%的比重,乡村休闲旅游业人均消费333元,远低于旅游业1169元的人均消费,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尚未转化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业态发展滞后,造成物流配送成本高、快递件流失严重。在富川脐橙销售旺季,富川电商孵化产业园内的企业每天有4万件(每件l0斤)左右的脐橙运到南宁等地贴单分发,整个旺季约400万件脐橙快递件流失,占全市全年快递收件量的50%以上。

(四)高质量发展内源动力不足

整体上广西农村产业融合速度较慢,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停留在第一产业,缺乏向第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动力。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了初步的利益联结关系,但利益联结机制松散,融合方式单一,导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户间利益联结关系比较脆弱,履约率不高。农业科技支撑乏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0%,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特色资源的品种保存、高效生产、精深加工等方面的研究无法满足产业发展需要。我区自然资源优越,特色农业资源丰富,拥有丰富的地标资源,目前累计获农产品地理标志370个,获中欧地理标志产品12个,但是重申报轻培育提升的现象比较普遍,地标产品未能快速有效成长为品牌产品,未能实现品牌溢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较少。据桂平市反映,该市农产品资源丰富,拥有金田淮山、桂平西山茶、桂平黄沙鳖、麻垌荔枝、白石山铁皮石斛五个地标产品,罗秀米粉、社坡腐竹区内外闻名,但这些名优农产品的规模不够大,品牌效应远未发挥出来。桂平西山茶规模只有1.52万亩,产量562吨,种植规模、产量与昭平县(约18万亩)、凌云县(约7.5万亩)等茶叶强县有很大的差距。在人才支撑方面,广西农民文化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专业技能水平整体偏低,导致既懂互联网又熟悉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

三、广西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聚焦农产品加工业,补齐加工链条

一是加快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围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原料需求,在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前提下,建设优质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二是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全区主要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完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减少产后损失,提高质量效益。三是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要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梳理,找出最有基础、最有潜力、最有影响、最有前景的品类,突出重点,集中资源,高点规划,高位推进,在蔗糖、林产等基础上,再打造出一批年销售亿元乃至十亿元以上量级的广西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比如,围绕桑蚕业推进织绸、印染和丝绸深加工,扩大真丝针织品、丝绸面料、丝绸服装等深加工终端产品;深度开发桑果酒、桑果汁、桑叶茶等保健产品和蚕砂等药用产品。围绕中药桂十味传统特色大宗药材,利用最近出台的中药颗粒制剂等同饮片管理的政策利好,大力发展中药颗粒加工业,进一步扩大和提高广西中药产业的规模和品牌地位。以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为载体,培育、引进和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科技为支撑,加大研发力度,做强做深做精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延伸和巩固农村产业链,提升农村产业价值。四是加强加工副产物全值高值利用。引导粮油加工企业、蔗糖加工企业、果蔬加工企业、畜禽水产加工企业等综合利用副产物等研发高值产品,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

(二)聚焦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龙头带动力

一是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这是集聚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资本、人才、科技、市场等诸多要素的关键。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引进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领头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化基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科研院所、高校等建立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开展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家庭农场、合作社、小微企业、农户共同发展的能力,探索建立稳固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体制机制。二是持续培育加快发展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将是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最踏实的落脚点,是连接小农户最可靠的环节,是农村产业发展最大的覆盖面。支持外出农民工、乡村本土能人、回乡创业大学生及退役军人等领办家庭农场,引导家庭农场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章程,引导家庭农场标准化建设、现代化管理。三是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引导农民合作社向企业现代化管理转变,包括完善内部规章制度、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支持农民合作社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全链条服务,组建跨地域、跨行业的联合社,促进资源互通、信息共享,实现产业链在合作社尺度上的合理分工。鼓励村组股份经济合作社发挥自身在集体资产、土地流转、社会化服务、连接小农户等方面的便利和优势,积极参与农村产业发展。

(三)聚焦农产品流通环节,打通“最后一公里”

一是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和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结合广西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位置、农产品主产地、销售地和冷链物流园区建设,推进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建设。围绕特色产业,结合区域产地市场推进县级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二是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在全区优势农产品生产核心区,通过布局建设骨干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在“一镇一品”或“一村一品”产地,建设田间地头市场,形成区域—产地—田间三级农产品市场网络。三是构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健全和完善县、乡、村级物流配送体系,形成县级有物流仓储配送中心、乡镇有物流仓储配送中转站、村级有物流配送服务网点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格局,打通农产品流通末梢。四是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农户+电商+社区”的助农惠民新平台,加强农产品网上交易,促进产销对接,推动农产品出村进城。

(四)聚焦融合发展,拓展农村产业发展空间

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激励城市加工流通、直供直销加工企业业务有序、梯度向农村地区产业转移,指导农村地区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建生产基地、加工平台,使扶贫产业向产前、产后等环节延伸,打通农村产业供应链条,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实施“百县千乡万村”试点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优先支持发展“互联网+物联网+扶贫产业+加工+信息+物流”“互联网+物联网+扶贫产业+体验+康养”“互联网+物联网+扶贫产业示范区+基地+小业主(或土地入股)”等一体化融合发展模式,在农村优势地区培育一批“农旅融合”“农业文化融合”“产业融合”的特色示范点,拓宽产业融合发展途径。让“互联网+现代农业”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村产业智能化升级与融合发展,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后劲。一是促进乡村休闲旅游品质提升,打造乡村旅游、观光农业精品工程,提升服务水平。瞄准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乡村旅游消费中心。二是充分利用广西沿边沿海沿江优势,深挖少数民族文化、边境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产业文化遗产,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侗绣、瑶衣等民族刺绣、广西壮锦、壮族民间剪纸及传统家具等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乡村手工业,生产采用传统技艺、通过手工方式、文化内涵丰富的手工艺品,满足新产业新业态需求。三是充分利用广西长寿之乡、富硒资源和生态环境资源优势,打造“康养+农业”,建设富硒农业休闲体验产业带,打造岭南健康养生基地。

(五)聚焦高科技大品牌,提高农村产业含金量

一个产业、一个产品在某个阶段可以有一个目标边缘,但一个好的产业发展路径必定要有足够的宽度、深度和高度,能够实现高位高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以科技为核心力打造品牌的过程,也是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强化科技支撑。鼓励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开展农业重大科技研发和成果孵化转化,重点攻克特色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鼓励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对接,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发布机制,及时发布农业产业科技需求及年度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每年重点支持推广一批农业重大技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实现“广西好嘢”品牌溢价。实施新“三品一标”工程,挖掘和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态原产地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及民族特色产品等,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广西累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370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12个,这是一笔巨大资源财富,要作出发展规划、工作方案,要有专门政策措施支持由地标向品牌的转变、由知识产权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积极宣传,提高企业品牌意识,鼓励注册自有商标。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通过“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构建,实现“广西好嘢”品牌溢价。三是推进标准化建设。推进特色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等标准化建设,完善广西农村产业发展标准化体系,开展农村产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形成与国际接轨、具有广西特色标准体系。

猜你喜欢
广西农产品农业
广西贵港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