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戏剧“非遗”国际传播策略初探
——以江西吉安采茶戏为例

2022-10-31 11:16孙华
声屏世界 2022年4期
关键词:小戏吉安市吉安

□孙华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近几年,在国家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政策利好背景下,吉安采茶戏创作院团在保护传承传统戏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剧目创作,对采茶戏的唱腔、音乐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改革,使采茶戏作品涵盖了历史传统、社会伦理、当代文明等方面的内容,取得了优异成绩。2016年9月,大型现代畲歌戏《热血山哈》(吉安市采茶歌舞剧团)在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得银奖;2018年,大型采茶歌舞剧《杜鹃花开的地方》(吉安市采茶歌舞剧团)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2020年,以农村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为素材的《送郎歌》(永新县采茶剧团)入选文旅部“百年百部”计划重点扶持作品。2021年6月,吉安采茶戏又正式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但是,面对文化消费主义的挤压,时代和审美主体的变迁,吉安采茶戏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戏曲优势,取得良性发展仍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课题组在查阅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走访、田野调查、传承人访谈等方式,全面了解吉安采茶戏的重点剧本、唱腔、艺术风格、传承人及演员的现状;从参与者即表演者和接受者的角度出发,掌握吉安采茶戏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现状以及受众反馈等信息,系统性地梳理了吉安采茶戏面临的困境,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建议。本文认为,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吉安采茶戏传承创新工作不仅要重视队伍及作品本身,其传播与推广同样重要,且可以探索国际传播路径。

吉安采茶戏发展现状分析

演员队伍老龄化,后继乏人现象严重。吉安采茶戏演职人员尤其是专业演员近年来严重匮乏,长期以来人员递减,未能输入新鲜血液是制约剧团后续发展的瓶颈。调研得知,吉安采茶戏的主要创作群体中,县级层面的剧团演员队伍老化,缺乏年轻人。如永丰县剧团现只有在职职工9人,4男5女,平均年龄40多岁,平常演出只能向社会聘请有戏曲特长人员,只能排演小戏小品等节目;永新县剧团自改制后成熟的骨干演员相继退休,也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而且没有导演、编剧、作曲、乐队等专业人员,男女演员严重缺乏。在当前待遇较低,无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情况下,县级采茶剧团只能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灵活的人才招聘机制,维持剧团正常运转。另外,县剧团推进戏曲进校园、进社区、进园区、进景区活动,加大对采茶戏业余剧团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业余剧团,持续开展全县采茶戏调演评选活动;采取与高校合作或向社会招聘等方式,培养一批采茶戏传承人。

主动求变创新发展,排练小戏小品获好评。近些年,吉安市各级院团精心编排的小戏小品在省、市汇演中多次荣获优秀剧目、优秀演员奖,涌现出一批优秀演职人员,创作并排演了《热血山哈》《杜鹃花开的地方》《送郎歌》《畲乡莲歌》《悬崖上的映山红》《两个柚子》《红色农家乐》《井台》《高铁从我门前过》等一批佳作。永丰县现代小戏《畲乡莲歌》参加吉安市第五届小戏调演,荣获优秀剧目二等奖、表演奖等六个奖项。安福县剧团《悬崖上的映山红》获得了江西省第七届艺术节暨第十一届玉茗花戏剧节小戏类优秀剧目奖(最高奖项)、吉安市第六届采茶小戏调演综合奖(排优秀剧目奖第一)等。吉水县《两个柚子》创纪录地拿下了优秀作品、最佳编剧、最佳导演和最佳音乐创作等七项大奖。万安县脱贫攻坚题材采茶小戏《红色农家乐》在2018年“茶香中国”首届全国采茶戏汇演开幕式上成功演出,该剧还获得第三届“汤显祖戏剧奖优秀小戏小品曲艺大展”剧目演出二等奖。泰和县采茶戏《井台》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金奖,现代小戏《高铁从我门前过》参加吉安市第六届小戏调演并获得组织奖和演员表演奖、新人奖。吉安采茶歌舞剧院、井冈山华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创新转化发展,成为市地方戏演出的龙头。

出台扶持奖励办法,推广文化交流活动。2015年以来,吉安市部分市县通过制定了文艺精品创作扶持奖励办法,催生了一系列优秀作品:比如井冈山市乡土艺术团先后创作了《一支拔浪鼓》《婆亲娘亲》,吉安市光明艺术团先后创作了《赔壶》《回家》等小戏小品并参加吉安市小戏小品调演。2019年井冈山市对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文艺汇演优秀节目进行了奖励。同时,吉安采茶剧团文化交流往来频繁,积极组织吉安采茶戏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参加全国、全省的文化交流活动,甚至走出国门展示展演。各级剧团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和江西“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行动计划,开展了国家级与省级文化交流、送戏下乡等多项活动。吉安采茶戏走出江西、走出中国、走向了世界。如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排练大型畲歌剧《热血山哈》,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汇演荣获银奖,参加第十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大戏演出。2019年吉安县剧团派出6名演员完成央视春晚井冈山分会场演员化妆工作,演员罗新明、胡勇参加了第二届客家戏剧联盟的各类活动。

“一带一路”倡议下吉安采茶戏的国际传播可行性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学术研究热点,关于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主要是探讨“非遗”文化产业开发的利弊,剖析开发过程中的保护路径,提出“非遗”旅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在江西采茶戏主要流派生存现状、演员生存现状及传承保护研究方面,不少学者对赣南采茶戏、萍乡采茶戏、南昌采茶戏、武宁采茶戏的演员生存现状、传承现状进行了田野调查,并从加强传承人培养、改革剧团管理体制、打造新旅游样态、利用新媒体传播等方面做了基础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思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一带一路”背景的传播研究也成果不少,如高培新《“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发展路径的研究》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思路;谢中元《“一带一路”建设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探论》一文提出要制定“一带一路”沿线“非遗”保护计划,建立区域共享“非遗”保护组织,持续推进沿线“非遗”的共享与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带一路”倡议广受欢迎,中国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宣示了与各国人民一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和决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戏曲艺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力量,是深化中外交流的有效途径,必须在加强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做出应有的努力。

当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交流合作日趋频繁,中国声音在国际舞台越来越越洪亮,为推动中国及沿线各国“非遗”的交流互鉴提供了良好的政策、舆论及环境支撑。同时,微博、微信、移动直播、APP等新媒体发展迅猛,势不可挡,也为传统戏剧突破空间限制,开展网络传播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吉安市文化主管部门积极谋划推动采茶戏传承振兴工程,正研究制定《关于振兴吉安采茶戏的实施意见》《关于吉安市定向培养吉安采茶戏表演专业学生实施办法》,支持推动吉安采茶戏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和国家级“非遗”名录,势必促进吉安采茶戏传承有力、后续有人,积极参与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

“一带一路”倡议下吉安采茶戏的国际传播策略

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时指出,“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吉安采茶戏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和高水准的艺术作品,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动出击,并在“请进来”与“走出去”中齐头并进,推动舞台传播和多形态传播双轮驱动。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国际传播提供有利支撑。启动吉安采茶戏代表性传承人设置工作,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开展代表性传承人遴选工作,给予他们身份、荣誉鼓励,给予资金、项目扶持,帮助他们传授后备军、开展创作和演出活动。深入推进实施吉安采茶戏传承振兴工程,各级文化部门应当积极开展“采茶戏进校园、景区、社区、乡村”活动,选择部分学校开设采茶戏课程,培养采茶戏教师和学生,选择适龄学生在市级以上艺术院校定向委培。重视培养采茶戏国际化人才,积极组织采茶戏剧团年轻演员参加各类培训与全国性、国际性文化交流、文艺演出活动,拓展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话语,提高演艺水平。

开发“非遗”文化旅游,提升采茶戏国际声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融合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吉安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红色中国的重要坐标。同时,红、绿、古作为吉安文化的代表色,也是吉安向世界推广的亮丽底色。利用吉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璀璨的庐陵文化资源以及极富有地域色彩的采茶戏文化,大力开发国际旅游,吸引外国游客参观、体验,不仅能促进老区经济发展,还能让吉安采茶戏传播出去、越唱越远。一是建议设立吉安采茶戏传承与体验中心,组织传承人开展传习、培训等活动,并吸引国际游客参加采茶戏观摩、演唱体验活动;二是推动采茶戏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城市商业圈、景区等建设,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将其打造成为吉安旅游国际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三是打造精品采茶戏,推动其在庐陵文化生态公园、吉州窑遗址公园、白鹭洲书院、渼陂古村景区、进士文化园等著名景区的常态化演出。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推动采茶剧走向国际。呼吁当地政府部门支持成立吉安采茶戏协会,鼓励企业投资、支持当地有关院团及协会和演职人员积极“走出去”,开展包括采茶戏推介在内的“非遗”文化等各方面交流,增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加深对吉安采茶戏的了解。推动吉安采茶戏院团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不断拓展创作的新题材,通过创作、改编、移植的方式,挖掘采茶戏文化内涵,并选取合适不同社会背景、民族心理、价值观念的外国观众的形式与内容,“量体裁衣”地进行国际传播。创新采茶戏创作评价激励机制,建立对获得市级及以上戏曲产品实行奖励制度,每两年开展一次采茶戏的评优活动,推动获奖作品参加国际戏曲展演活动。

拓宽传播渠道,打造“互联网+采茶戏”国际传播模式。新媒体时代,对优秀传承文化经典的保护与传承,普遍受到世界各国均的高度重视。资料显示,韩国从2010年起开始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资料、音源资料、相片资料和影像资料的全面数字化;日本将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作为国家文化建设以及树立日本国际形象的策略之一,“数字源氏物语图”项目成功地树立了日本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国际形象。吉安采茶戏虽然是地方小剧种,却是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较高的艺术价值,是经过传承发展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之一。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吉安采茶戏也可考虑通过新媒体技术走向国际戏剧圈,用“互联网+”激活“非遗”传承和传播的生命力。比如,可以通过在国际社交平台上注册专门账号,安排专人负责运营,定期发布编译后的吉安经典采茶戏作品,同时介绍作品主题、表演艺术及时代背景,宣传剧目背后的中国故事和中国文化;运用情景叙事法,VR动画活态传播吉安采茶戏,或尝试开发采茶戏题材电影,建构“互联网+“非遗”题材电影”传播新阵地,推动吉安采茶戏“走出去”的“新姿势”。

猜你喜欢
小戏吉安市吉安
吉安市:“四化四早”防返贫 构建“遇困即扶”新机制
金吉安监理公司市场开拓取得重大突破
吉安市老年大学正式揭牌
吉安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以史为纲:民间小戏实证研究的新范式——读陈美青《质野流芳:山西民间小戏研究》
古锁里藏了个小戏精
小戏唱腔之“体” 略说
跳高比赛中的意外
为荣誉而战
李兰迪:99年的“小戏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