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史”教育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守正创新

2022-10-31 10:21邬丽群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吴 琼,邬丽群

(黑龙江科技大学 a.马克思主义学院;b.经济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2020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将加强“四史”教育作为“加强政治引领”的重要内容,将“四史”教育更加全面、具体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中。在思政课教学中,把“四史”教育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起来,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一项重要任务。2021年4月1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思政课中加强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通知》中提出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在进行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政课要进一步深化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有条件的高校要开设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课程。

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既是新时代办好高校思政课的应有之义,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好思政课战略思维的有效贯彻落实。“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性质相同,教育目标一致,内容上契合,都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当下和未来的一致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其主要目标都是要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讲清历史担当和现实使命,有效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一系列问题,这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逻辑体系是一致的。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手段。

一、守正创新,“四史”教育有魂、有根、有方向

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既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好传统。重视历史教育是我国高校思政课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包括近代中国革命运动史)成为高校思政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革命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等党史课程的恢复和增设,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增设,历史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的体系更加完善。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是党和国家对历史一贯重视的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从多个角度并多次提出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并在不同时间与场合反复强调了学习党史和新中国史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学习研究历史的功效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对运用历史思维、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等作出了重要阐释。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给学生讲清楚这一被实践证明了的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被任何干扰所惑,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四史”教育的本质是以史育人,以“四史”教育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必须要坚定“守正”这个关键。守社会主义之正,守中国特色之正。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必须明白“四史”教育不是单纯的历史课,更不是简单的在高校思政课中插入“四史”的案例。既要看到“四史”教育的历史属性,又必须重视其政治属性。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要有人、有物、有事例,最重要的是要有魂、有根、有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两句话指明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和旗帜。“归根到底”四个字更是明确地指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是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守住了高校思政课的“正”。要将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魂”和“根”。在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推动高校思政课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化,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把“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发挥“四史”教育以史育人的作用,就是为了引导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用历史思维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在不断扩展历史视野的同时,培养家国情怀,形成担负历史责任的意识,从而筑牢思想之基,更加坚定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高校思政课才有扎实的理论根基。只有守住了高等教育的魂和根,培养出来的人才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清·郑燮《竹石》)的定力,才能经受新的挑战,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守正创新,高校思政课能活、能火、能自信

以“四史”教育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点在融入,关键在创新。创新教学内容,打造供给侧课堂;创新实践形式,“活”“潮”燃动课程;创新教学手段,“热上来”“实下来”执行合一;创新教学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自信。

立足于课堂,做好教学内容创新。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过程中,以“四史”的演进脉络为主线,以标志性、里程碑式的“四史”事件为融入点。融入点与高校思政课中的知识点相结合,通过理论知识与“四史”中鲜活的事例相融,达到理事相融、强化认知的教育效果。要树立“大历史观”,科学把握历史主流和本质,在展示历史复杂性的同时阐明历史的必然性。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历史比较揭示中国发展的独特成就与历史逻辑;通过情感教育与理性培育的有机结合引导大学生深刻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来之不易与中国智慧;通过对授课内容的创新对思政课课堂进行供给侧改革,按照大学生的不同需要,把课堂打造成学理性较强的“宣讲课堂”、故事性较强的“试听课堂”、情境性较强的“研学课堂”和沉浸式的“实践课堂”。大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用心用情,所学知识才能入脑入心。大学生只有感悟真理,才能在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中统一思想,从而实现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目标。“四史”教育推动高校思政课创新点之一,正是体现在为高校思政课的授课内容创新增加了新的平台和途径,拓宽了高校思政课改革的思路。

跨界发展,做好实践形式创新。如何真正把高校思政课上成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需要让高校思政课“活”起来。通过实践形式的创新达到高校思政课实践观赏性强、传播效果好的改变。例如以“四史”中的人物、事物、事件为创作素材,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或创作歌舞、影视、话剧、诗词、朗诵、书画、快板书、地方戏等,实现思想传播、知识传授、精神陶冶、艺术熏陶的结合,让“四史”教育成为推动高校思政课创新的新动力。在欣赏和创作的过程中,变“独角戏”为“大家讲”,变长篇大论为短小精悍,变严肃为活泼。实践形式的创新、育人视角的改变,将使高校思政课变成互动参与性强的课程,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心,学习效果也会更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达到“我来做”的目的。只有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发其情感共鸣和精神认同,才能让他们乐学、爱学,才能让更多的学生信仰真理。

扩大阵地,做好教育手段创新。以“四史”教育为契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在拓宽高校思政课教学时空维度的同时,发挥更广泛的社会服务功能,让高校思政课“火”起来。以每一处革命遗迹、每一段“四史”事例作为素材,以学生方便获取又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平台中传播,成为随时随地可以学习的“口袋思想政治”“移动课堂”。形成理论知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氛围。让大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思想“热上来”,行动“实下来”,在身临其境的情境教学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在思政课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并把这种理论知识推动产生的思想意识转化成行动的动力,应用到实践中。通过线上发声,现实有声,促进线上的网络环境和线下的人文环境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达到受教育者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的。

三、守正创新,大学生勤思、践行、担使命

“四史”教育推动高校思政课守正创新,其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

增强思想自觉,明过往、知方向。大学生要求真学问、练真本领。要通过高校思政课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中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课堂中学习理论,在实践中提升思想,努力成为思想先进、融会贯通、本领高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在“四史”教育的浸润下拓展历史视野、培养历史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找准所处的时代坐标,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增强行动自觉,勇担当向未来。青春至美是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青年是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更需要“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青年大学生要在正确目标的召唤下,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通过思政课的学习,增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尽责集体、服务社会、奉献国家中,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遇见“四史” 图说“第一”
队史连“四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