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究生就业心理对就业现状的影响
——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2022-10-31 09:38李剑红崔海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29期
关键词:本科生研究生单位

李剑红,刘 妍,崔海燕

(南京农业大学 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95)

研究生是学校为国家和社会培养的高素质、高知识水平、高科研能力的研究型人才,研究生群体在国家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学术素养、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等因素使其成为各企事业机关团体、科研单位的生力军。但是由于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就业单位编制的日趋饱和与紧缩、学校就业指导的局限等方面的原因,研究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造成研究生就业不理想的原因很多,如社会就业处于比较饱和的状态、研究生大幅扩招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学校培养机制不完善导致研究生质量下降等。从我校研究生就业状况和与研究生交流反馈的信息来看,造成研究生就业不理想的另一个重要内因是研究生的就业心理。在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今天,研究生的就业心理是影响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据教育在线统计,2004年以前,研究生招生规模较小,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量较大,全国各院校研究生就业前景非常好。就我校而言,无论是博士还是硕士,95%的毕业研究生都能有比较理想的就业单位。2004年起,招生规模大幅度提高,当年全国招生规模达到27.49万人,到2020年录取人数达到了100万。就我校而言,2010年我校招收了2309名硕士,2020年招收了3021名硕士,我校在宿舍不够的情况下招生总数仍比2019年增长了23.6%。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对研究生的需求减少形成了矛盾,应该说社会就业单位的需求已小于学校培养毕业研究生的数量,同时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研究生就业出现了困难,再加上受“铁饭碗”求安逸的就业心理作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一、我校研究生就业心理调研

(一)就业心理过于理想化

绝大部分研究生一直在学校生活,仅有极少数研究生有过工作经历。研究生往往对职业的要求过于理想化,思想不够成熟,相当多的研究生认为自己文凭高,自然工作能力就比其他人强,把找工作的目标定为不吃苦、工资高、大单位有面子的工作。过分地看中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与社会需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把工作环境、地域环境,以及优厚的经济收入作为职业的首选目标,而不愿接受能锻炼自己、发挥自己特长的基层工作。把就业目标集中在几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而这些城市对人才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录用难度较大,竞争也激烈,发展空间相对有限。

(二)坚守“铁饭碗”的观念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国人的诸多思想与国际已基本接轨,但在就业问题上,绝大部分研究生仍是从思想上坚守“铁饭碗”的观念。他们把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将来个人的发展、晋升、生活条件是否优越、工作是否轻松稳定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权衡利弊得失后再进行选择。很多研究生拼命考事业机关单位的编制,甚至把考公务员当成自己唯一的出路。暂时进入一般企业就业的,也在寻找机会,随时准备向事业机关单位进军,我校每年有10%的研究生因此而要求改派重新就业。

(三)研究生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研究生知识结构层次、思想均优于本科生,在三年的研究生培养中,学校更注重实践和进入企业做科研等能力培养。有别于本科生的学习方式,研究生无论是对工作的要求,还是在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等方面都要比本科生成熟得多,对社会问题和自己的未来有较强的主观意识与评价标准。其较强的主观意识在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比如容易造成对学校就业指导的忽视,对就业单位的要求更多,再加上高学历思想的作祟,不愿从基层做起。如金融学院毕业的研究生,一般就业对象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林立的各大银行,很多没有就业的金融专业的研究生不愿和本科生一起从事柜台服务工作。较强的自主意识、成熟的价值观、高学历情结等导致研究生缺乏勇于从基层工作做起和敢于吃苦的精神。

(四)研究生就业更易受个体差异、年龄跨度大等心理影响,且男、女生就业心理区别较大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也趋于多元化,转专业读研的现象越来越多,研究生的基础知识、科研能力、专业水平、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再加上年龄跨度较大,就业受心理影响更大,就业目的性也更强。全日制研究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或进入企业打拼之心基本已无,一心向往高校科研院所和机关事业单位,此现象在博士研究生就业中尤为突出。某高校普通非编人事代理管理岗位吸引百余名研究生报名,其中一个管理岗位百位竞争者中竟有6名博士报名,最终录用了“985”高校的女博士。研究生毕业时年龄基本超过了25岁,尤其是女生,在就业时,用人单位和女研究生均会考虑就业后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使其就业面更窄,这也导致女研究生的求职冲劲和自信受到影响,再加上国家“三胎政策”的放开,更是对其就业选择产生了影响。很多就业单位在招聘时直接标明只要男性,有的单位虽无明文规定,但实际招聘时只要男性。女研究生在心理上能接受的岗位少之甚少,求职面窄之又窄,基本锁定就业目标为高校科研院所和机关事业单位。

研究生不愿进入企业,而想去事业机关单位。坚守“铁饭碗”的观念绝不是少数人的想法,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事业机关单位更是各层次研究生的首选。从每年的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入编考试报名者中不难看出,研究生是报考队伍中的主力军,农学类高校研究生就业偏向这些单位的现象尤为突出。究其原因,有学校培养机制、国家政策、用人单位需求等外因,但也有其内因。研究生在经历比本科生更为严格的培养、更长时间的学习、撰写论文质量更高的经历后,其就业心理和本科生有了质的区别。从我校研究生就业现状来看,造成部分研究生非事业机关单位不去、高不成低不就等现状的原因,与研究生的就业心理有着重要关系。部分研究生依恋“铁饭碗”,想考公务员或者进高校、科研院所等,但是现在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招聘门槛高,竞争激烈,且研究生在求职的区域、薪酬、行业等方面都比本科生挑剔很多,其行为、心理和价值观都与本科生存在差异。我校专业大部分偏农,大部分研究生源于农村,若仍回农村就业学生在心理上无法接受,从我校就业研究生的现状中更能看到造成这样的原因与我校研究生的就业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我校近三年研究生的就业现状

(一)研究生选择事业机关单位就业热度不降反升

尽管国家政策一再鼓励研究生自主创业,并且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就业热度不降反升。从我校研究生就业数据显示,近三年,虽然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且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农学类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就业形势尤其不容乐观,尽管如此,我校研究生选择进入事业机关单位的反而越来越多。从已就业去向的情况来看,2018年我校研究生进入事业机关单位的就业率为23.71%,2019年为33.72%,到2020年则达到了42.21%。这个数据充分说明,事业机关单位、科研院所仍是我校研究生就业的首选。

(二)研究生就业质量逐年下降

近三年,国家和学校采取相应措施,尽量让已毕业的研究生及时转走档案,无法就业的也派遣到生源地的人才市场。但即便有这样的措施,已毕业未迁人事档案的学生逐年增多。究其原因,一是未就业,二是虽就业但未择到理想职业,准备随时换工作,因此将档案暂存学校,以便随时更换单位。

(三)大部分研究生把企业当跳板

近三年,我校研究生进入企业的就业率逐年增长,2011年进入企业就业的研究生为34.34%,2012年为36.97%,到了2013年,我校研究生进入企业的就业率达到了46.73%,将近一半。但在进入企业工作的研究生中,有部分把企业当跳板,暂时栖身等待时机,如随时参加事业单位的招聘考试;还有部分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就业后不办理报到证,等考取事业单位后再办理,这也是影响研究生就业率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升学、出国成为另一种特殊的就业方式

根据我校就业部门的统计,我校研究生近三年来选择升学出国的人数始终保持在总就业人数的10%以上。2017年我校升学出国研究生占14.58%;2018年略有下降,为12.84%;但2019年升学出国人数达到了17.11%,创下了新高。部分研究生把出国和升学当成特殊的就业方式,他们会做两手准备,升学和就业同时进行,没有合适的工作就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升学或者出国深造。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国存在较大风险,因此国内升学和进入科研院所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五)缺乏自主创业精神,高不成低不就的研究生增多

高学历是研究生就业优势的资本,参考各年度各省公务员考试的招聘条件,绝大多数岗位的招聘起点是硕士研究生,这样的招聘条件无疑也增加了研究生就业的优越性,自然也使得研究生更为缺乏自主创业的想法和拼劲。根据我校近三年来的就业数据显示,自主创业的博士三年均为零,硕士2018年为0.67%、2019年度为0.23%、2020年为0.15%。高学历、高知识水平的研究生失去了本科生拥有的创业动力和自主创业的吃苦精神。研究生不愿进企业,而企业也更青睐本科生,企业由以前的重学历转为重能力。企业用人的需求和理性、研究生个人的就业心理和现状双方面的原因导致研究生就业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就业日益艰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一职难求的今天,研究生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和科学规划就业之路。学校应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重视就业心理指导,注重对学校研究生就业现状的调研,对研究生进行就业指导,增设心理方面的课程或者安排就业讲座,开阔研究生的就业视野,打破其就业思想的局限,拓宽研究生的就业之路。

三、研究生个人和高校双方都应重视就业心理的影响

(一)研究生个人方面

在当前研究生数量剧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研究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根据专业优势、兴趣爱好,科学合理地规划就业方向,切勿盲目跟风追逐发达地区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一味追求薪资高的职业,导致错过就业,使就业之路尤为困难。研究生应调整就业心理,首先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对自身现状与当前就业环境有清醒的认识,摒弃死守“铁饭碗”的思想。其次科学合理地规划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拓宽知识面和提高综合素养。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就业机会的选择面更宽,甚至有意想不到的机遇。研究生要提高科研水平、业务能力等,然后根据专业特点、兴趣爱好、科研能力等规划就业方向,这时研究生的能力、思想都日趋成熟,对就业会有更清晰的定位。最后要正确对待就业与择业的关系,目光要长远,改变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在社会高速发展及新冠肺炎疫情常态下的今天,更要抛弃工作一步到位的心理,在实际工作中积累工作经验和处理事情的能力,寻找机遇。现在很多单位在招聘时,要求应聘者有实际工作经验,而不是一味追求高分下的“学才”。

(二)学校方面

作为培养高知识人才的高校,面对就业供大于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下研究生就业难的现状,应将其就业工作贯穿培养过程。在培养研究生的专业知识水平、科研能力的同时,开设大量实际应用型学科和就业理论知识辅导课,搭建专门的就业服务平台,提供各类就业信息,在做好研究生就业服务工作的同时,做好研究生就业指导工作。目前专业型硕士的招生与学术型硕士招生比例达到了1∶1,甚至更多一些,可见高校更加注重对研究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有时研究生抱着传统的就业观念,心理作祟影响就业,现在各高校对研究生就业心理的关注也提高到新的高度,很多管理人员开始参加心理辅导培训,以便对研究生的心理进行疏导,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拓宽就业之路,为研究生打开就业之门。

结语

研究生是国家稳定发展的生力军,研究生就业问题是关乎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大事之一,影响研究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现状等问题是高校和国家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在研究生的就业心理对其就业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应注重研究生的就业心理指导,如开设就业心理指导专题课、安排专家进行座谈、邀请成功人士传授创业经验等,尽力做好研究生择业指导的具体工作,努力让研究生的思想更为成熟,对社会就业现状更为了解,从而树立适合社会发展的就业观,适应社会需求,真正认识就业。研究生只要打破传统思维和思想的禁锢,就一定能更好地促进就业和保证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本科生研究生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探索如何提高药学本科生实习的质量
让教授回归本科生课堂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