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煌 马 骏
(1.广德中学 2.广德市柏垫初级中学 安徽宣城 242200)
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要求下,当前教育应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这一重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劳动实践严重缺失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有些学生几乎从不参与劳动实践。因此,笔者提出让学生回到劳动实践中来,通过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不仅仅是一种爱好,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劳动创造,是在劳动实践中产生的以及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变生活状况的强烈渴望支配下的一种创新性质的劳动。可以看出,劳动实践是科技创新的基础,当劳动实践缺失或不足,这种渴望就无法产生,创新也就不可能出现。因此,创新的产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创新需要、创新头脑和足够的创新尝试。
首先,创新需要是最重要的条件。以工业革命为例,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集中性的人类创新。其之所以在英国诞生,是因为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急需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大量的商品以满足广大的殖民地市场需求,机器这种先进的生产工具就应运而生,并迅速推广和升级,爆发了大规模集中性的科技创新。而由于中国古代市场和行会对产品数量的限制,在扩大生产方面没有创新需要,所以机器生产在中国古代很难出现;即使机器出现也不可能爆发大规模集中性的创新,没有相应创新需要的古代中国诞生不了工业革命。
其次,创新需要催生创新头脑,或者叫创造性思维,即有人想去改变,想去创新,并在头脑中形成了改造方案。
再次,创新需要把脑子里的想法即创造性思维变成现实,这就叫创新尝试。许多人过不了这一关,因为想法和现实有差距,必须通过不断地尝试缩小这个差距,直到这个差距缩小到可以接受为止,而这是一个非常艰苦并必须进行大量重复性劳动的过程。比如爱迪生发明电灯,用了6000多种材料,实验了7000多次才成功。
学者陈琴、庞丽娟在《论科学的本质与科学教育》一文中提到:“科学是一个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发展过程。科学的知识不是简单的量的累加,而是复杂的思维形成创造的过程。个体只有深入掌握各种科学知识,理解科学知识之间的关联及关联的原因,最终才能运用这些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和预测现实中的现象和问题。”这指出了科技创新的本质。
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但如果只将聪明的头脑用于睡懒觉、看电视、玩游戏,就不会产生创新需要,也就没有创新头脑支配下的创新尝试活动。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优越,导致学生劳动实践机会越来越少。平时,大多数孩子上学放学都是坐车,很少步行;在学校,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尽管也参加体育锻炼和兴趣活动,但劳动实践的机会却大大减少了;周末节假日,孩子们除了做家庭作业外,会上辅导班,也有睡懒觉和成天看电视的,还有沉迷于手机的,几乎没有劳动实践体验。生产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们创新实践的机会,在现代社会,孩子们不需要自己做玩具,顶多拼拼玩具(如流行的“乐高”玩具),从而孩子们减少或丧失了最基础的动手动脑机会,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不利,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在农村这些问题更明显。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使农活大大减少,加上长辈们舍不得让孩子去干农活,使现在的孩子越来越缺乏劳动实践机会。这些情况严重制约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
1.上好劳动技术课
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基础劳动往往会被忽视,甚至在一定程度被蔑视。许多学校的劳动技术课容易停留在表面,往往是授课教师在课堂上随便讲讲,学生极度缺乏劳动实践。没有一定的劳动实践,劳动技术的学习就如无源之水。因此,学校要改变对基础劳动的看法,要开展好劳动实践课,把学生带出教室,带到田间地头,带到实验室小工厂,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学习劳动技术,进而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2.配备专任教师
把劳动实践和其他学科教学结合起来,并不是说把劳动实践放到其他学科里面去,劳动实践课仍是独立的。比如语文教师可以与劳动实践教师相互配合,一起教学某些课文,但不能让语文教师去扮演劳动实践教师的角色,兼上劳动实践课,这容易导致劳动实践课变成语文课。劳动实践课要有专门的教师,要有这门课独特的教学体系,必要时与其他学科结合在一起,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
3.落实劳动实践课的考核标准
对于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要求学生必须考核过关。没有考核,没有合理科学的考核标准,任何学科的教学成效都无法衡量。所以学校相关部门要落实劳动实践课的考核标准。
家庭是孩子们创新能力培养的第一片土壤,这同样建立在劳动实践的基础上。家庭是一个非常好的劳动实践场所,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需要配合学校,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教师要做好和家长的沟通工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在家劳动实践的意义。家长要在家为孩子提供更多劳动实践的机会,布置适量的劳动实践任务。
社会要提高对学生劳动实践的关注度,把学生的劳动实践水平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政府、媒体要多宣传劳动实践的重要性,建立一系列青少年劳动实践奖励机制,也可考虑加大企业赞助等社会资金投入。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想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必要的劳动实践。相信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必然会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潜能,促使科技创新之花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