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凤 周文硕 | 山东省东营市春蕾幼儿园
“传统文化教育从娃娃抓起,培养中国人,培养现代中国人”是山东省东营市春蕾幼儿园教职工的共识。我们认识到传承文化的重要性和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的必要性,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探索和实践,把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底色课程纳入园本课程建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开花结果。
聚焦问题,强化设计。聚焦“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内容窄化、教学方式单一枯燥、教师传统文化素养较低”等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问题,我们组织参观和考察,邀请专家入园开展办园特色大讨论,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规划》,形成“12345”目标体系。“1”个目标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培养现代中国人;“2”个支点即深度学习、游戏精神;“3”大礼节即注重仪式感,形成“成童礼”“开笔礼”“传统文化节”三大礼节;“4”项内容即国学经典、节日节气主题、民间艺术项目、民间游戏;“5”项融合即与五大领域、游戏、一日生活、家园活动、环境融合,举办传统文化启动大会,吹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推进的号角。
聚焦内容,精准发力。第一,科学筛选,确定适宜内容。我们遵循“适宜性、时代性、趣味性”原则,结合幼儿年龄特点,选择与幼儿兴趣相契合、与幼儿心灵相融合、与幼儿生活相联系的内容,挖掘“节日活动注重情感提升、节气活动注重生活结合、传统文化项目注重艺术传承”活动价值,确定“三个礼节、四大节日、八大节气、十三个传统文化项目”作为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内容,构建传统文化启蒙教育课程体系内容,让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内涵。例如,清明节侧重幼儿感受自然和植物的生长变化;端午节侧重于让幼儿体验民俗、激发幼儿的家国情怀等。
第二,勇于实践,探索游戏化活动模式。游戏是幼儿的学习方式,我们明确“游戏化”概念,把传统文化元素与六一儿童节、毕业季、元旦等重大活动融合,开展传统文化游园活动、庆元旦庙会、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形成“成童礼”“开笔礼”“传统文化节”三大节,遵循“班级自选—年级共享—全园联动”的传统文化项目活动模式,培养幼儿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
班级自选:班级自主选择皮影戏、剪纸等活动作为实施项目内容,制定实施方案,在项目学习中注重谈话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关注幼儿的发现,“看见”幼儿的思维与学习。
年级共享:实施年级共享活动模式,制定活动规则,实现班级项目资源共享。
全园联动:举办游街、传统文化展演等活动,让幼儿在了解、感受和体验中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理念先行,打造优质教育团队。我们组织参加传统文化培训,开展雅集交流;聘请教授、专家作为顾问,发挥专家引领作用;实施坊主负责制,固化课程审议制度,形成“活动出审议内容—活动中调度推进—活动后总结反思”的活动流程;开展社科联规划课题,实行“班级个性化教研+年级组共性教研+专家专题教研+坊内教研”四级教研模式,为推进传统文化启蒙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躬身入局,辛勤耕耘。我们强化整体规划、科学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营造浓厚传统文化教育环境;聚焦游戏化实施路径,创新传统文化游戏化模式,让幼儿在文化中启蒙、游戏中体验、环境中浸润,激发幼儿内驱力,实现幼儿、教师、园所同步发展。辛勤耕耘,收获颇丰,幼儿园先后荣获国家孔子学堂、山东大学国学堂“传统文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让节日活动更精彩”课程获得东营市幼儿园课程资源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