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李路的现实主义影视艺术世界
——论电视剧《人世间》的魅力

2022-10-30 08:49段培蓓
名家名作 2022年13期
关键词:人世间

段培蓓

《人世间》讲述了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国家积极鼓励工人家庭上山下乡。江辽省吉春市住着周姓一家人,父亲周志刚是根正苗红的老一辈建筑工人,在西南参加“大三线”建设。家中老大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第一批上山下乡知青。二姐周蓉敢于追求自己心中所爱,选择去贵州农村支教。家里只留下老疙瘩周秉昆重情重义,负责照顾母亲。一家人即使百般不舍,但是也积极配合,只是一家人再想齐聚在一起最快也要等到几年以后,在那个年代所有家庭的命运基本上都一样,和那个时代紧紧捆绑在一起。

整部电视连续剧在时间跨度上长达50年,记录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故事。其以周氏三兄妹的生活和命运为主线,讲述了社会各阶层人民在时代变迁进程中的梦想和努力,展现了当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史。

《人世间》作为虎年开年大剧登陆央视一套,以工业发展的吉春为点,多次出现东北的过年场景,串联起时间线,一家人围着热炕头吃饺子,期待下一年也是平安团圆的一年。吃饭唠嗑,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过年记忆。平安团圆,则是一家人最朴素的幸福。

一、群像化应用

群像化叙事这一概念最初来自“群像电影”,是指在一部电影中每一位参与演出的角色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而且表现突出,在层层交织的故事线索中,充分给予每一位演员空间,最终由这些各具特色的表演者共同组成一幅多线式、全景式的风情画。

电视剧《人世间》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人物群像,塑造了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背景。长子周秉义、二姐周蓉、三弟周秉昆、爸爸周志刚、妈妈李素华这一组百姓群像,以三弟周秉昆的生活为“主线”,层层交织在一起,让他们在多次困难之际迎刃而解。其充分地诠释了即使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但是周家精神永远不变的深刻内涵。

剧中人物覆盖了老、中、青三个年龄层,以周秉昆为中线,加上周秉昆妻子郑娟、嫂子郝冬梅、姐夫冯化成、外甥女冯玥和儿子周楠,以及工作后的六小君子、曲书记、马主任和胡同里一起长大的春燕和她的爸妈等,达到了人物梯次上的饱和。

如此复杂交错的人物关系背后,似乎本应是一地狗血,然而剧中并非如此。

二、社会转型期:东方文化含而不露

继《人民的名义》《巡回检查组》等火遍大江南北的现象级大剧之后,《人世间》在今年年初火爆上演。熟悉导演李路的人都知道,拍摄工人题材的作品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长年来窝在他心口上的一件事。导演本就是土生土长的吉林人,《人世间》背后的故事背景让他有着极强的接近感,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他也更容易找到情感共振,这部作品激发了他骨子里创作的欲望,当然这也是他最想创作的故事。

(一)记录“小麻烦”,体现“真生活”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过于理想化的完美剧情很难触达观众痛点,无法带给观众真实和共鸣的感受。剧中展现了推荐上大学、个体经营、棚户区改造等,恰恰是这些“麻烦”的加入,让剧情更加此起彼伏、富有层次。

区别于西方戏剧严密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式的叙事模式,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多是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在探寻历史、艺术与现实平衡点的同时,往往会将读者网罗于戏剧真实之中。受此影响,线性叙事逻辑框架下的现实题材电视剧通过撷取广泛的生活素材,隐去了因人为时间放缩而导致的戏剧性架空,呈现出个体经历与历史进程的同步性,强调以细节化的影像情节推演出现实的整体面貌、发展轨迹与历史质感。朴素日常的平民视角,接地气的有温度的语言,以可亲可敬的平民史诗性标示出了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的新高度。

(二)现实主义的真实和复杂性格的矛盾

大工业时代东北冷冽的气息随着导演的镜头扑面而来。为了尽可能还原真实的场景,导演一直坚持能实拍就不棚拍,取景时辗转各地,剧中的最大场景光子片是当时城市里的“村庄”,现如今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场地,就由200多个建筑工人搭建,整体面积大约8000平方米,远远超过同类型电视剧。还有剧中的道具针织秋裤、电视机、雷锋帽、永久牌自行车、墙上的海报等老物件,也是真实存在的。五十年间我国的变化是翻天覆地的,正如导演所说,经历过这一时期的人都还活着,清楚地知道自己看过的,如果不讲人话,只顾着展示自己的技术,一味地想要去教化他人,那观众很难带入进去情感,无法接受,那这个剧立马就塌了。

《人世间》最令人感触的不是阔大的历史背景,而是其中分外具体鲜活的个体命运,知青年代、“大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出国潮、下海潮、特区开发、下岗转岗、个体户和棚户区改造……这些时代的关键词再一次唤醒了中国老百姓的记忆,每个历史侧影和现实空间都被嵌入了人的原生故事,也透过周家三兄妹的人生选择织就出一张庞大复杂的人情与社会网络。身处其中,苦难与机遇相伴,利益与情感交缠,人们相聚又分离,似乎随时可能被时代的洪流裹挟而去,让无数个平凡的周秉昆们欲罢不能。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作品,《人世间》多少让人感到沉重,总编剧王海鸰则一改原著中悲苦的色调,将温暖、力量与希望注入人物的生活中。在她看来,人的一生都不是完美的,但在生活境遇都差不多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心态可能完全不同,这也决定了人们的命运走向。

相比较前半部分细腻的家庭戏,观众对后半部分讲述改革开放后的戏也有所触动。

于是我们时不时看到狭隘、贪婪、妒忌和怨愤,也时不时领受自我、固执、嘲弄以及盲从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强烈冲击。

当秉昆自己辞去了酱油厂的“铁饭碗”而赚到很多钱带着一家人住进大房子,并好心把自家老屋借给穷困潦倒的吴倩夫妇居住,却突然遭遇房管局收走现房的困境,“厚着脸皮”带着礼物心情忐忑地去见小伙伴想要搬回老屋,吴倩居然对无奈要回房子的秉昆歇斯底里地咆哮“你让我们住哪儿” 时,我们顿时感到自私和蛮不讲理竟也如此“自然”;当拆迁房政策下来,春燕为了多得到一些“好处”未果,不惜告发秉昆哥哥贪污而险些坏了大事,最后闹到好友彻底决裂,一番行为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与此同时,好友于虹的提议让郑娟左右为难,思来想去决定最终将自己娘家的小房子让给走投无路的她,随即就从“抓到了把柄”赶来的春燕夫妻那里遭受到阴毒的嘲讽和毫不客气的羞辱,我们一下子就看到什么叫作“翻脸无情”……

考虑到养子楠楠的复杂感受,在起初坚决不允许其离家,到再三挣扎为了支持孩子的理想送他出国,本以为一家人的生活平淡无忧,楠楠却意外去世,给周秉昆带来巨大的打击,本就是性格刚硬、脾气执拗、嫉恶如仇,与楠楠生父争执不下,最后导致过失杀人,致使自己锒铛入狱8年。时间很慢,郑娟生活上得到各位兄弟帮忙,经济上得到哥姐接济。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很快又迎来了一家人团聚的时刻。社会也发生了巨大改变,改头换面的周秉昆决心要做一番大事业,想要向日子过得充裕的春燕家借钱,春燕夫妇表面上自然是点头答应,背地里却不相信秉昆有能力偿还,不想自己的钱打了水漂,找个理由就给拒绝了。表面笑脸相迎、转头精打细算,让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好兄弟只谈感情不谈钱”,与之形成对比的则是赶超两口子一开口周秉昆就立马出手相助,找关系帮忙。自己缺钱却不找大哥开口,因为赶超确实到了不帮就家破人亡的地步,不难看出什么是真朋友什么是假朋友。

当从三线建设归来的父亲背着手,带领一家老小给街坊邻居们“拜年”,欢天喜地地显摆考上大学的儿女时,我们看到小儿子秉昆自惭形秽的尴尬神情;当一向热心帮助邻里,被春燕、吕川们亲昵地称为“小龚叔叔”的警察,面对洗浴中心老板递来的一罐子“茶叶”(钱),脸上是游移暧昧的神情,将茶叶罐悄无声息地放在一旁时,我们看到溃堤之蚁出现是瞬间的事情。

深入生活才能真正了解、理解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电视剧以绵密的人性层次,向观众展现了基层干部充当妻子、父亲、孩子等社会角色时所面临的伦理困境。剧里涉及一些很深刻敏感的话题,上山下乡运动对普通家庭的撕裂;国有企业转私有过程中面临的工人下岗等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贫富差距、阶层分化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无论在家庭内部还是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们的关系都容易变得疏离。他们的人生轨迹展示出了波澜壮阔的中国社会巨变。

很多观众看完都感慨,那个年代就是因为有无数个周家,是因为他们聚少离多常年在外为国家建设出力,换来了如今强大的中国。

(三)新时期造就时代强音

《人世间》描绘了20世纪80年代一幅幅生动的社会风俗画,在一家人的悲欢离合中蕴含着时代之变,不仅展示了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更反映出对孩子成长、个体精神启蒙、拜金主义以及情感、欲望和权力的制衡等多方面的思考,发挥了艺术应有的醒脑剂与警世钟的文化功能,显示出较新时期更为成熟的精神理念和艺术创新。

不同于新时期初期,在艺术形式上,单本剧、中短篇剧向长篇剧集转变。叙事容量的扩大,使这些现实题材剧拥有了在社会进程中充分展现人物命运和性格的优势,其挖掘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彰显地域文化等现实主义的精神品格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与新时期相比,这一阶段现实题材剧的形象塑造更为饱满丰厚、富有力度,其无可替代的开创性价值和审美意义不容忽视,都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达到了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所追求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艺术高度。与此同时,该阶段电视剧创作已体现出较高的叙事技巧和自觉的美学追求,无论是“相形对写”的人物塑造手法,还是在创作理念与风格上对纪实感的追求,抑或刑侦反腐剧对悬疑的设置、家庭伦理剧编年体的创新以及地域风格的形成,都体现了长篇剧在艺术上的渐趋成熟。如家庭伦理剧京派、海派风格的形成与分野,在人物语言、地域风俗、生活习惯、城市建筑、音乐元素等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风格特征。

三、媒介融合业态下的强势回归与再出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守责任、坚持原创、坚定信心。文艺创作必须找准切入点,选好突破口,在当下百花齐放的类型中走出一条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之路。

作为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电视剧,2022开年大剧《人世间》即便首轮播出收官了,但是其引发的热议却没有停下。第一季度央视黄金时段,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收视率监测、调查系统“中国视听大数据”正式发布了这部已经被观众视为今年年度大剧有力竞争者的剧集的收视成绩单:平均收视率达到了惊人的2.850%!排名第二的是该剧的重播。这既是“中国视听大数据”创立以来的最高收视成绩,同时也刷新了自2018年以来国内电视剧的最佳收视成绩。仅从数据看,公开资料显示,过去十年间,也只有2017年的爆款现象级剧集《人民的名义》排在它的前面。2022年的年度剧王几乎已经板上钉钉。四年前的《人民的名义》和《人世间》有一个相同之处:它们都出自导演李路之手。

电视是创新的媒体,在创新的道路上,不能盲目照搬模式,不能一味跟风逐流,要牢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通过学习借鉴他人之长,利用多样化的手法、多种手段,让节目更加时尚、更接地气,从而带动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媒体融合传播,发挥新媒体优势,做好宣传推广,不断扩大节目与频道的影响力。

四、结语

也许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所谓人生,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的无休止的过程。没有谁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如行云流水一般。《人世间》的成功并不只是导演李路一个人的成功,更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胜利。我们无时无刻都将重回现实,在我看来,现实主义就是通过作品能够直接地了解剧集时代下的背景。我们生活在他们所“建设”的新时代,也应该有很强的社会使命感。

猜你喜欢
人世间
滴水藏海
人世间
《人世间》:好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财富
解密电视剧 人世间
《人世间》:每个人的婚姻都有父母爱情的影子
来,谈虎色变
与时代同构的平民生活史:论梁晓声《人世间》
致儿帖
一些羊
一时与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