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基础护理学课堂教学设计

2022-10-29 05:58
教育观察 2022年28期
关键词:护理学岗位思政

梁 艳

(梧州职业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一、引言

中国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采用信息化2.0教学是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1],在此背景下,笔者结合《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方案》对基础护理学课程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获得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课堂教学二等奖的“护士必备技能——四种注射法”为例,按照专业技能课程二组参赛要求及评分指标进行教学设计,重点从单元整体设计、教学实施、实施成效、特色与创新四方面进行介绍,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让学生能够有效掌握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四种注射法”单元整体设计

“四种注射法”单元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四种注射法提高岗位胜任力”这一问题,以临床岗位真实工作案例为任务起点,以四种注射法的操作流程为学习主线,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学习导线,以弘扬榜样力量、强调工匠精神为思政要素,借助网络教学共享平台和校企深度合作教学团队,构建“一理念两融合三阶段四任务五部曲”教学体系,有效达成学生“掌握技能、擅长沟通、积极探索、爱岗敬业”的教学目标。

(一)基于调研,重构课程

本单元选自护理专业开设在大二第一学期的专业核心课程——护理基础学。为对接临床护理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职业标准,课程组深入医院进行了最新岗位需求调研。随着医学的迅猛发展,医院对护士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调研分析(表1),根据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课程组修订课程标准,以行业需求结合学情分析,进行课程重构。

表1 调研分析情况

(二)对接岗位,重构内容

本单元选择基本治疗技术、生活护理技术、治疗护理技术、生命支持技术四个知识模块中的治疗护理技术模块,根据调研报告中企业对学生能完成四种注射法的岗位工作任务要求,结合教学规律及学情分析,课程组重构模块项目,将本单元分为四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探基夯实——皮下注射、知行合一——皮内注射、千锤百炼——肌内注射、精技砺能——静脉注射,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教学过程中的五个环节即导入探究、学习新知、实践演练、精准检测、评价提升融入四个任务,在信息技术一体化教室中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授课时长为16学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

图1 四种注射法教学内容重构

(三)对接需求,确定目标

基于企业用人的最新需求,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课程组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掌握注射原则、注射目的、注射部位和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能正确实施四种注射法,准确配制青霉素过敏试验药液。

素质目标: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人文关怀意识,具有爱伤观念。

思政目标:培养爱岗敬业意识、严谨求实工作态度,弘扬榜样力量,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根据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和学情分析报告,课程组确立本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注射原则和四种注射法的相关知识、四种注射法的操作流程、青霉素皮试液配制步骤、肌内注射法的定位。

教学难点:正确实施四种注射法的操作流程;四种注射法的进针手法和部位;准确配制青霉素皮试液;臀大肌肌内注射的定位方法。

(四)对接学情制订策略

1.基于岗位需求,创设教学情境

为更好地提高学生岗位适应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课程组基于岗位需求,以真实案例为起点,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需求为导线重构知识;以“案例引入探新知、情境任务强技能、小组竞赛促提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掌握技能、擅长沟通、积极探索、爱岗敬业”的四项教学目标,教学实施由师学企三方协同,采用案例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在信息技术一体化教室将中职、普高学生混搭分组开展讨论互助互学,创设情境任务,营造临床工作氛围。[2]

2.对标育人目标,细分考核方案

为提高教学质量,严控工作过程,课程组通过职教云平台实现全过程数据采集和即时评价,主要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评价构成。规范学生学习全过程,岗位任务对接临床岗位职责,操作考核标准参考广西人卫版《55项临床护理技术评分标准》及校本教材《基础护理学实训指导与考评》,同时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专家点评的“3+1”教学评价模式对教学目标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岗位有职责、操作有标准、过程有评价。课程评价标准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评价标准

3.信息技术运用,助力教学实施

以信息化2.0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学习平台。在课前,教师通过职教云平台发布课前作业,促进学生形成自学习惯。课堂上,教师借助希沃助手、希沃传屏、希沃白板等软件进行教学。希沃助手、希沃传屏均可实现手机与电脑、教室大屏幕传屏。具有时间回溯功能的希沃白板,可以记录教师讲课的过程,并且可以随时播放。课后教师也可以通过问卷星组卷,实现网上答卷、网上做题的功能,结合实际教学情况,选择更合适的教学软件及教学资源(表3)。[3]

表3 各任务学习使用的信息技术

三、教学实施

(一)总体安排

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岗位工作实际,教学过程以教师为“引”,学生为“主”,教员为“辅”的形式,采用“一理念(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两融合(临床真实案例、赛学结合模式)三阶段(课前、课中、课后)四任务(皮下注射、皮内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五部曲(五个教学环节)”贯穿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施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实施框架

(二)实施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策略,结合学生认知习惯和学习特点,按照工作过程及实施流程,课程组制订了课前、课中、课后教学实施方案(图3)。课前自学,产生问题载体;课中“探学练精评”五大环节解决重点、突破难点;课后强调“拓与练”加强技能熟练度和规范性。

图3 教学实施导向图

1.探学练精评,以探究引出任务,以学情制订策略

基于学生缺乏学习自主性的学情,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练习”引出当前学习任务,在课中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任务为导向,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基础灵活调整策略,层层递进地解决重点、突破难点。在课后结合职教云平台、问卷星开展教学问卷调查,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优化实施策略。

2.工作过程系统化,提升岗位适应能力,夯实基本功

基于中职与普高生源不同的知识、技能基础,课程组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以“中职—普高”混合分组的方式形成团队,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协作协调能力。以互助的方式共同学习知识点、演练技能实操,使用“工作过程记录手册”“实验报告”按设计流程完成工作任务并记录实施全程,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3.教学研一体化,助力重难点突破,打造亮点特色

课程组组成教学研共同体,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交流。基于学生信息化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教学过程中的任务需求,运用信息化技术,为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提供有力帮助。结合现有条件,教师自主开发校本精品课程,课程前后在平台发布,集课程题库、教学资源库、操作指导于一体,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实现作品输出评价。[4]

4.师、学、企共育,落实“三全育人”

基于企业岗位“擅技能、会交流、守法规”的用人需求,课程组优化团队结构,以任课教师为主体,协同党支部、团委、辅导员、学生分组、企业专家等教学成员,从知识、能力、素质、思政全面育人。

四、实施成效

(一)学有所成,达成教学目标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运用实践技能的同时更牢记理论知识点,本单元完成后,理论考核成绩比往届提高10%,目标达成度95.91%;技能考核达标率达到97.57%,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以任务需求为导线、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强化职业素质提升;将思政元素点滴渗透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涵养工匠精神。

(二)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熟”带“新”混合分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设计与实施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岗位任务实施提高了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采用小组讨论、小组竞赛、小组展示等合作交流方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学有所获,提升专业素养

通过四种注射法学习、磨炼、拓展、提升,本专业学生在学院护理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荣获佳绩,其中,有3名学生代表学院参加2021年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比赛,均获三等奖。

五、特色与创新

(一)融入服务理念,思政协同育人

课程组把“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护理理念作为教学主旨,结合思政元素贯穿课堂,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线上探索学习、线下小组互助,以弘扬榜样力量、追求工匠精神等元素融入思政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向榜样对标看齐,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形成特色型素养培养模式。

(二)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岗位适应力

课程组设置与岗位相符的情境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中体验不同角色带来的感受,学会换位思考,尊重他人,实施人文关怀,有效进行护患沟通。在完成岗位任务的过程中,采用赛学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学情、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进行小组展示,学生参与度高。将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评判思维能力及岗位适应力,得到了合作企业专家的认可。

(三)混合式教学、授业解惑无缝衔接

课程组采用职教云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希沃助手实现教学过程实时投屏和传屏;采用超融合系统及静脉注射虚拟培训系统辅助练习;开展线上模拟考题测试;自行开发精品课程视频、微课、教材等实现教学实操指导。

(四)凝聚团队力量,落实全员合作育人

在系党支部和团委的牵头下,课程组拟在2年时间内申报自治区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基础护理学思政示范课堂。将企业专家、大赛评委、青年榜样融入教学团队,培养学生的标准意识和职业敬畏感,深化校企合作育人,培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六、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基础护理学课程实施路径

(一)建设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

精品课建设是提高护理专业信息化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最重要因素是师资力量,学校可聘请高学历、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担任教师,同时,全面培养现有师资队伍,不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学校还可以组织教师到医院开展活动,也可聘请医学专家来校讲授,负责校内操作、实习指导等工作。学校还应建立仿真实训基地,增加具有实用性的教学设备,为基础护理学精品课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正确使用信息化2.0

信息化2.0在给高校护理专业信息化课程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一些软件的应用还不完善,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运用信息化平台。比如,问卷星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巧妙地安排测试题,为使教学内容更接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目,教师可以编排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题目相近的题目,这有助于提高考试通过率。然而,学生长期接触单一题目,极易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应不断改变题型和答题方式,以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5]

(三)基础护理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

医疗行业的人员具有超高的职业素养与超高的职业技能同等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尊重人、爱护人、关心人的品质。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是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在基础护理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教育,应根据课程特点,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从而实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目的。

七、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2.0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是必然趋势,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护理专业教学,可以有效突破传统的学习形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既能达到随时随地学习的目的,又能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从而制订出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操作能力。另外,也可以从综合评价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评价更加科学。课程组积极建设信息化教学资源,推动信息化的课堂改革,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改善学习效果,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促进了护理专业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护理学岗位思政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国际护理学杂志》征订启示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思政课“需求侧”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