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飞文
(湖北省咸宁市湖北科技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湖北 咸宁 437100)
精神分裂症属慢性精神障碍,其病情、病程长,且停药后易复发,预后较差,严重干扰患者及其家庭的正常生活,对社会也可造成不利影响[1],认知功能障碍是该病主要症状[2]。目前,药物治疗仍为临床主要治疗手段,阿立哌唑、奥氮平等第二代抗精神病药为临床首选,可较好的改善患者阳性症状,且椎体外系反应更低,但存在患者对其不敏感,阴性症状改善效果不佳[3]。团体归因训练是认知行为疗法领域的心理疗法之一,可通过系统的训练程序来纠正个体不适应归因方式,促使积极方式的形成,进而调节患者情绪、改变其行为方式,增强社交积极性,达到改善阴性症状的目的[4]。研究显示,团体心理治疗可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但其对阴性症状、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较为少见,且结论不一[5-6]。因而,本研究在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团体归因训练,探究其对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本研究符合伦理且通过审批。研究对象为2020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1)确诊为精神分裂症[7];(2)年龄18~65岁;(3)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8]评分≥60分;(4)病程>1年,病情稳定;(5)获得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精神病急性发作或有自伤倾向、暴力倾向者;(2)具癫痫、脑创伤史者;(3)合并严重认知障碍、器质性疾病、躯体疾病者;(4)有精神药物滥用史;(5)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共入组120例,随机(乱数表)分为对照组(n=60)、观察组(n=60)。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强,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或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s或n)
组别 性别(男/女) 年龄(岁) 病程(年) 受教育年限(年)观察组(n=60) 28/3241.58±8.733.78±1.0610.47±3.35对照组(n=60) 31/2943.26±9.143.84±1.1311.02±3.69 t/χ2 0.3001.0290.3040.855 P·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0.5840.3050.7620.394
对照组:口服阿立哌唑片(5mg,浙江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304),以5mg/d为初始剂量,2d后增加至10mg/d,随后依据患者耐受度可酌情增加剂量,维持在10~30mg/d;观察组:团体归因训练,由同一组心理治疗师(2名)按照既定程序实施,固定专人记录治疗过程,1次/周,1.5h/次,具体内容见表2,共8次;阿立哌唑片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表2 团体归因训练内容
于治疗前后检测、评估两组PANSS评分、认知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FG-β1)水平。PANSS分为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3个分量表,共30条目,每项1~7分,评分越高提示临床症状越严重;认知功能用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9]中的连线测验(TMT)、持续操作测验(CPT-IP)、迷宫测验(MAZES)、情绪管理(SC)来分别评估患者处理速度、警觉性/注意性、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社会认知,检测结果由系统软件生成,每项T分为0~50分,T分越高提示认知功能越好;血清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样为空腹外周静脉血。
临床控制:PANSS减分率>75%,症状基本消失;显效:50%<PANSS减分率≤75%,症状有明显改善;有效:30%<PANSS≤50%,症状有所改善;无效:PANSS减分率≤30%,症状无好转。PANSS减分率=(PANSS评分治疗前-PANSS评分治疗后)/PANSS评分治疗前×100%。以临床控制、显效、有效例数之和计算临床总有效率。
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33%(53/60)、73.33%(44/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比较在各分量表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分量表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阴性症状、PANSS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s,分)
表4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阴性症状 阳性症状 一般精神症状 总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 23.46±4.788.24±2.25* 16.36±4.238.49±2.36* 45.68±7.3922.24±5.38* 85.50±11.8538.97±9.36*对照组(n=60) 23.88±5.0313.59±2.76* 15.78±5.349.36±3.35* 46.21±8.0223.86±6.14* 85.87±12.3746.81±8.94*t 0.46811.6370.6591.6440.3761.5370.1674.6920.6400.0000.5110.1030.7070.1270.8670.000 P
治疗前,两组MCCB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CCB的TMT、CPT-IP、MAZES、S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TMT、CPTIP、MAZES、SC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MCCB评分比较( ±s,分)
表5 两组MCCB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TMT CPT-IP MAZES S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 34.36±6.9139.25±4.54* 31.39±7.9638.88±4.12* 23.89±7.3529.18±6.48* 7.63±1.528.66±1.24*对照组(n=60) 34.18±7.2637.03±4.42* 31.87±8.1436.81±4.50* 23.58±7.4726.75±6.73* 7.58±1.608.11±1.31*t 0.1392.7140.3262.6280.2292.0150.1752.3620.8890.0080.7440.0100.8190.0460.8610.020 P
治疗前,两组血清IL-6、IL-10、TNF-α、TFG-β1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6、TNF-α、TFG-β1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IL-10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上述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见表6。
表6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s)
表6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s)
注:与同组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IL-6(ng/L) IL-10(ng/L) TNF-α(ng/mL) TFG-β1(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 53.68±11.4336.67±9.56* 13.88±3.5422.54±6.03* 29.24±7.4720.83±5.65* 46.58±12.3729.54±7.51*对照组(n=60) 52.89±12.3641.35±10.24* 14.05±3.6220.34±5.84* 28.76±7.8523.06±5.41* 46.99±13.1332.56±7.54*t 0.3632.5870.2602.0300.3432.2080.1762.1980.7170.0110.7950.0440.7320.0290.8600.029 P
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0.00%(12/60)、18.33%(11/6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7。
表7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精神分裂症以药物治疗为基石,但对于患者阴性症状、认知损害改善作用有限,使得患者预后不佳,因此探寻新型的治疗手段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尤为重要。认知干预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很多研究证实[10],但目前关于其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治疗作用的报道尚少。本研究表明,团体归因训练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具显著疗效,可改善阴性症状、认知功能,并且可调节炎症反应。
团体归因训练是认知行为疗法中的一种心理干预方式,归因指将行为形成、时间发生归属为某种原因,归因方式则是个体特有的归因倾向,因个体认知的差异而显现出不同。本研究对观察组进行团体归因训练,患者经过系统的训练后可逐渐学会识别不适应归因,并应用新的、正确的归因方式将积极事件归因于稳定、内部原因,将消极事件归因于不稳定、外部原因,使患者认知向正向改变,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参与社交活动的兴趣和动力也逐渐提高;在第四阶段反复的巩固训练中,患者通过持续性对生活事件、行为结果进行归因,记录、反思归因后出现的行为意向和情绪反应,再进入下一回归因,循环往复,通过不断的认知干预促进患者阴性症状的改善。本研究结果证实,团体归因训练与阿立哌唑联用可明显改善患者阴性症状,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似[11]。
既往研究发现,团体心理干预具有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作用,在缓解患者负性情绪的同时提高其社交意愿、强化社交能力,进而改善患者认知[12]。本研究对观察组增加团体归因训练,患者跟随心理治疗师学习的过程中可逐渐学会辨识自我情绪,识别不适应归因,重建归因,在不断的归因巩固训练中应用新的归因方式来解释生活事件,患者在训练和治疗师引导中感受自我情绪、自尊的变化,逐步恢复积极的生活态度,主观能动性也可随之提高,进而对患者认知功能的改善起到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团体归因训练与阿立哌唑联用可提高患者认知功能,与国外认知心理治疗的研究结果相一致[13]。
近年研究发现,免疫-炎症参与了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且患者血清中多种炎症因子水平在临床治疗前后存在明显变化[14]。IL-6在免疫过程中可对中枢神经细胞产生作用,导致脑内5-羟色胺(5-HT)系统、多巴胺(DA)系统功能紊乱,对成熟后的中枢神经细胞功能产生不良影响,进而促进精神分裂症发病[15];IL-10则被证明可通过影响脑蛋白微结构完整性在调控精神分裂症患者神经的病理学变化,其水平与患者的阴性症状程度呈负相关[16-17];TNF-α和TFG-β1均在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生长发育、稳定机体内环境方面具重要作用,精神分裂症患者较健康人群的血清TNF-α、TFG-β1更高[18]。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TFG-β1水平均较对照组更低,IL-10水平则明显更高,表明团体归因训练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更显著,这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在阿立哌唑治疗基础上增加团体归因训练可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改善患者阴性症状、认知功能,上调IL-10及下调节IL-6、TNF-α、TFG-β1水平可能是其发挥疗效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