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扬
(内蒙古中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20)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糖尿病已经成为了当前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也成为了中老年人群体中的多发疾病,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1]。患者一旦患有糖尿病,会严重影响到其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该疾病在发病的同时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这些年,糖尿病的发病人数还在逐渐的上升,预测到2035年时,患病人数可达5.92亿[2]。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期间,随着其病情的发展,患者会由于肾小球过滤功能下降导致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会给患者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直至患者最终病情逐渐严重,甚至造成肾衰竭,最终导致患者死亡[3]。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在西医治疗中,针对糖尿病肾病通常会通过生活干预来进行预防,分别是调节饮水、降血压、降血糖等,降低对患者肾部的损伤,从而将其肾脏病进行组织或推迟,但是这一治疗方式治标不治本,还会导致患者存在较大的不良反应[4]。有相关研究表明,通过中医辨证来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不全症状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成果。因此,本文翻阅和归纳当前关于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的相关内容,统计其数据,以此来提升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研究将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在一定时间内的资料进行查询,查询内容为关于早期糖尿病肾病进行中医治疗的方式[5]。在研究开展的过程中,主要的纳入标准为关于当前中医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文献,其中也包含关于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治疗院内制剂、经验总结、对照试验或临床研究等,同时所采纳的文献内容中,必须要有明确的药方药物[6]。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纳入文献综述类的文章或理论探讨类的文章,并将个案排除在外。所纳入的文献也不包含对糖尿病身体患者采用针灸、按摩等物理疗法的文献或在中药治疗的同时采用了其他治疗方法的文献。如文献中包含方名但是不包含药物名称,同样也是不为纳入标准的文献。一稿多投文献,只采用其中的一个[7]。不纳入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并排除掉研究例数不超过30例的文献,同时排除治疗后的有效率低于80%的文献。经过对文献的排除和纳入标准筛取后,共筛选出204篇文献。
研究过程中,采用计算机进行检索,检索关键词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检索的重点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和中药治疗的方式,经过搜索后将找出的文献进行筛选,选择适合本次研究的最终文献[8]。经过上述筛选方式后,所筛选出符合本次研究标准的文献共有122篇,将122篇文献通过本次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筛选后再次对文章进行阅读,阅读后下载全文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文献。
为了提升研究的准确性,统计学处理是非常必要的步骤之一,本次研究采用的是统计学软件SPSS 22.0来进行数据处理,在进行分析处理后,会对计量和计数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分别是±标准差和n(%);其次对数据进行检验会采用t和χ2进行[9]。
(1)经过对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药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黄芪使用频率最高,共有83.17%,其次是丹参和生地黄,分别使用频率为57.94%和56.07%。然后是茯苓50.46%、山茱萸48.59%、山药46.72%、大黄42.05%、当归39.25%、当归39.25%、川芎35.51%、党参33.64%、泽泻32.71%、白术32.71%、牡丹皮28.97%、水蛭21.10%、桃仁26.16%、红花26.16%、枸杞20.56%、地龙18.69%、麦冬18.69%、太子参18.69%、熟地黄18.69%、五味子16.82%、益母草16.82%、赤芍16.82%、金樱子15.88%、葛根14.01%、甘草14.01%、牛膝14.01%、黄精12.14%、菟丝子11.21%、鬼箭羽11.21%。具体见表1。
表1 使用频率在10%以上的药物
(2)比较130类药物的使用频次和比例后发现,其中补虚药使用的频率最高,占比25.38%,其次是清热药和活血化瘀药,分别占比21.53%和18.46%,利水渗湿药占比13.84%、收涩药7.69%、泻下药3.07%、解表药9.23%、平肝熄风药3.84%、温里药4.61%、止血药4.61%、祛风湿药6.15%、消食药3.84%、化湿药3.07%、理气药3.07%、化痰止咳平喘药1.53%、安神药1.53%、开窍药0.76%。具体见表2。
表2 每类药物使用频数和比例分布
(3)在130味中药中,占比最高的性味为甘、苦、辛,分别占比55.38%、40.76%和37.69%,然后是味咸,共16味,占比12.30%;味酸共14味,占比10.76%,味微苦共13味,占比10.00%;味淡共8味,占比6.15%;味涩共8味,占比6.15%;味微甘共5味,占比3.84%。而药性最多的为寒、平、温,分别占比28.46%、24.61%和23.07%,其次是药性微寒,共22味,占比16.92%;药性微温共9味,占比6.92%;药性凉共6味,占比4.61%;药性大热共4味,占比3.07%;药性热共4味,占比3.07%;药性大寒共2味,占比1.53%。具体见表3。
表3 130味中药的性味情况分析
糖尿病是当前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该疾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且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关于对糖尿病的西医治疗,并未发现非常理想的治疗方案,需要一直服用降糖药物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10]。有研究表明,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和患者的遗传、代谢、氧化等反应有着直接的关联,且这一疾病在发病时具有一定的隐匿性,患者不会及时发现,所以很少有患者及时的发现并在早期采取治疗措施,随着当前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糖尿病患者中占据了40%~60%的比例,也是导致很多1型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这就需要对糖尿病进行及时的发现并治疗,西药治疗是临床中最为主要的糖尿病肾病治疗方式,虽然可以将患者的症状进行改善,但是效果并不是非常明显[11]。有研究证实,通过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效果,在中医理论中,糖尿病肾病属于“水肿”、“消渴”、“肾劳”、“尿浊”的范畴,通常有着较长的病程,且患者在发病后,通常会表现为气阴两虚之症,就为救治,会对患者的体制造成影响,导致阴损及阳,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阴阳梁旭的状态。而该疾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是由于肾、脾、肺发生病变,在这三个脏器发生病变后,通常会导致瘀血的产生,甚至出现湿热、湿浊和水湿等产物。中医理论中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会出现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和患者情志失调、老于过度、饮食失节、素体偏虚、先天禀赋不足等有着很大的关联。对糖尿病进行治疗主要是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清热利湿等治疗方式为主。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黄芪、丹参、生地黄、茯苓、山茱萸、山药等药物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使用频率较高,药性以甘苦和寒平为主。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黄芪可以起到升阳补气、利水消肿、补益元气、壮脾胃以及去肌热的效果,同时,将黄芪和党参进行联合应用治疗可以起到补益中气、补肾健脾以及益气养肾的效果;将黄芪和生地黄进行相配,可以有效的起到生津养阴、凉血清热的治疗效果;将黄芪和山药进行相配,可以有效的起到补益脾胃、补肾涩精的功效,效果比较的多样化,对人体益处也是非常多的,在治疗过程中还可以逐渐的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因此黄芪、丹参、生地黄、茯苓、山茱萸、山药等药物在当前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频率,且对患者的病情也有着比较明显的改善,相比传统的西医治疗,可以将其治疗效果最大化,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中医理论中,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最常用到的药物性味是甘苦,常用药物为黄芪、丹参以及生地黄等,但是在治疗中的用药规律还是趋于单一,需要不断的进行改善。中医治疗相比西医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其治标不治本的效果,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求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将药物剂量进行调整,对中药进行配伍后的实际效果进行研究和实践,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从而将药物效果发挥至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