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颖 孙吉良 白靖华
初级预选军士培训的目标是使学兵掌握工作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提升专业能力来胜任未来岗位需求,在未来在工作岗位上顺利完成工作任务。但是,当前组训者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培训过程中,缺少对培训结束后初级预选军士如何将所学转化为所用效果的关注,所以大部分的培训都存在着实践转化率低的问题。因此,将培训迁移理论引入到初级预选军士的培训中,能够引导组训者关注培训迁移效果,辅助教员构建所教专业的整体架构,帮助初级预选军士理解培训目标,最终提升培训的质效。
目前培训迁移理论的概念主要来自于韦克斯利和莱瑟姆两人。他们认为,培训迁移的定义是受训者将在培训的环境中学习到的知识、技能、态度等有效地应用到工作中去的程度。基于上述理论,培训迁移的过程被划分为学习、个人绩效、组织绩效三个阶段,首先受训者通过培训学习,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将其应用到工作中以提升个人工作效率,从而带动组织绩效的改善,最终实现培训迁移,使自己和组织从培训中获益。其中,学习过程即学兵掌握培训内容的过程。在传统观念中,无论是施训者还是受训者都将注意力集中于学习过程而忽视后期的培训绩效和迁移结果,培训迁移理论在重视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将培训绩效和迁移结果也纳入到观察范围,有助于从结果出发反向设计培训目标和教学策略。培训绩效即学兵在培训过程中所学内容的考评结果,通常以成绩的形式展现出来。目前许多施训单位以结业考试为整个培训过程的终点,忽视了后期学兵到工作单位之后的表现。初级预选军士在培训过程中学习了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了个人的能力,并通过将培训所学迁移到工作中的方式,为所在单位做出了贡献。
基于上述理论,霍顿(Hotlon,2000)提出培训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迁移动机、迁移气氛、迁移设计。迁移动机主要指的是受训者把培训所学最大限度地用于实际工作情境而付出的迫切并持续的努力。在初级预选军士的训练中,迁移动机与学兵的个人学习意愿有关,属于个体层面的影响因素,学兵完成培训课程和任务来增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的意愿越强,培训迁移的动机就越强,培训迁移结果也会越强;迁移气氛指的是影响受训者“学以致用”的组织内部环境,属于组织层面的影响因素,对于初级预选军士来说,所在学兵队营造的学习氛围、教员在课堂上营造的氛围,都会影响受训者的培训效果;迁移设计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属于施教者层面的影响因素,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培训的迁移行为。培训过程中,迁移设计的好坏以及受训者对迁移设计的认知都会影响最终的迁移效果。
培训迁移理论追求的是参训人员将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等持续而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这个概念出发,初级预选军士培训的评价标准应当扩展到培训前学兵的迁移动机和培训后学兵的迁移结果全过程,重点关注培训结束后学兵在多大程度上应用所学知识而非培训过程中的最终考核成绩,但是目前无论是施训者还是受训者对迁移结果的关注都较少。从培训迁移角度出发,初级预选军土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培训结束后,培训内容仍对学兵的行为和实践有着持续的影响,到工作岗位上仍然能够有效地应用所学知识。基于霍顿的影响因素模型,从个体、组织和施教者这三个角度施加影响能够有效地提升初级预选军士的培训迁移效果。
初级预选军士培训迁移的动机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自主性迁移动机,比如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需要,获得个人成就感等;二是外在的被动性动机,比如获得结业证的需要等。因此,培训开始前,重点关注初级预选军士的迁移动机,通过挖掘其迁移动机可以了解个体的学习积极性是否强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判培训成果的有效性,迁移动机强烈的初级预选军士,后期培训效果好;迁移动机弱的初级预选军士,后期培训效果较差,因此有必要采取不同措施激发参训人员的动机。一方面,做好学情调查。在培训开始之前,全面地了解参训的初级预选军士的基本情况和心理状态,探究个体的培训需求,结合学情特点和部队需要来确定实际培训内容,避免所学与所用脱节;另一方面,强化个体信心,激励培训迁移的产生。如果参训的初级预选军士认为自己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目标,而目标的实现可以为他带来期望的价值,那么他才会有动力为达到这个目标而付出努力。教员可以通过展示成功的个人案例、提供应用培训所学的机会、表现出鼓励实践的态度是能够强化初级预选军士的个人信心,能够极大提高参训者的自信心,提高其对培训价值的认知,进而增强培训迁移的效果。
初级预选军士在培训的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他们需要在一个环境里学习,而在另一个环境里应用学习的指示,这意味着在知识的转移和应用过程中,前后情景的一致性会极大地影响培训迁移的效果,因此,培训的组织者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为参训的初级预选军士营造良好的培训迁移氛围。
组织者应当重视培训后的应用情况,为初级预选军士提供组织干预。组织干预是指组织为了促进培训迁移而采取的相关措施,是组织对培训个体、组织实施和应用环境所进行的主动管理。组织干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训练基地重视培训时营造和知识应用场景相似的氛围,使授课内容和应用需要相贴近;二是初级预选军士未来的工作单位创造有利于培训迁
移的氛围,鼓励实践与应用,重视从理论知识到实践应用转化的过程。
理论所看重的,只有将培训阶段所学真正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有效培训。施教者在实践过程中指的就是教员。在授课过程中,教员可以在学习的前、中、后三个阶段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学兵迁移成果。培训过程中,初级预选军士的教学目标应当偏向于技能应用而非知识灌输,课堂讲授时应重视演示操作和行为练习而非理论讲解,考评标准应当重视操作过程而非理论记忆。最关键的是,培训过程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培训的终止,初级预选军士在工作岗位上能否持续有效应用所学知识是培训迁移的目标。
教员在施教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设计课程。一是模拟知识点在工作岗位上的迁移过程。从培训迁移角度出发,知识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帮助初级预选军士了解所学内容如何应用到实际中去,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就可以引导其在脑海中预演未来工作场景,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明确知道课程所学内容在未来工作中如何应用,极大地提高学兵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二是设置订单式的培训课程,做到训用一致。订单式的培训课程就是像点菜的订单一样从工作岗位的终端需求出发来设计课程,课程内容能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得到应用,真正做到训用一致。三是精心组织练习,从理论学习向实践操作转移。初级预选军士培训的目的是确保不同专业的学兵能够胜任未来岗位,这要求其能够熟练操作实装而非去背诵理论原理,在学习过程中也当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学习为辅。在学习培训中可以通过精心组织的练习增加初级预选军士的操作熟练度,将学习的重心放到实操上,提高其实践的能力。
由此可见,培训迁移理论为初级预选军士的培训提供了新思路,能够有效地提高培训成果的有效性,能够帮助培训者全面掌握培训效果,改进培训项目设计,提高培训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