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地级市文旅融合发展模式探究
——以山西省吕梁市为例

2022-10-28 01:03:14宋帅华
吕梁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吕梁市吕梁康养

宋帅华,吴 锋

(西安交通大学 新闻与新媒体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9)

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门组织机构重组以来,文旅融合这一“老命题”再次发酵为讨论热点[1]。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2]。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既不能理解为“文化+旅游”的简单连接,也不能理解为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全体合并”,而应是旅游者主体与文化旅游的客体(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等)之间的互动关系建构[3]。根据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各地积极探索,通过文化发现创造价值与旅游体验分享价值有机结合,持续深入挖掘优秀文化,一大批文旅融合新业态蓬勃兴起,包括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休闲度假游、生态和谐游、城市购物游、工业遗产游、研学知识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邮轮游艇游、自驾车房车游等新模式,正在开启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我国东部地区由于拥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良好的发展基础,率先进入文旅融合发展新阶段。中西部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文旅融合意识淡薄,缺乏“文化+旅游”的理念,不愿意尝试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与新方法[4],以观望的态度对待文旅创新,省会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好于地级市。加强局部地区的典型案例研究[5],推动中西部地级市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文旅产业发展的关注焦点。山西省吕梁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地级市的代表性城市,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是新时期吕梁市的重大机遇。推动文旅融合跨越式发展,是优化吕梁市产业结构、促进脱贫攻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十三五”时期吕梁市文旅发展现状及问题

“十三五”以来,吕梁市紧跟国家政策导向、积极响应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改革规划,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文旅改制发展,整体上文旅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阶段性发展成果,成为山西省文旅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发展现状

1.文旅融合载体内容建设显著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文化的牵引和支撑。吕梁市积极构建“1+3+N”的文旅融合产业体系,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以文化康养、文化研学、文化体验为重点,其他文旅行业为辅助的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另一方面,文旅融合建设精品旅游路线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构建了文旅骨干网络、增加文旅产业实体、发展多元文旅艺术节,使文旅融合步入新轨道。

2.非遗文物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吕梁境内非遗繁多,包囊民俗技艺、特色小吃、特色戏曲等方面。其中之一的中阳剪纸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同时,吕梁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文物数量位居山西省第5,主要包含新石器时期遗址、古代宗教建筑文物及近代红色革命旧址三大项。吕梁市重视非遗项目以及重点文物的基础保护性、修复、建档等工作,将非遗民俗演艺与旅游行业融合发展的同时,推动了传统技艺的推广与普及,不断制造展示机会帮助吕梁非遗“走出去”,重新激活传统民间技艺及文物古迹的文化魅力。

3.“文旅+”新业态成效凸显

“十三五”以来,吕梁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通过文旅研学、文旅康养、文旅体验不断延伸文旅产业新业态,积极布局会展服务业、健康产业、乡村观光业等新型业态。其中,打造汾阳市文博中心,“文化+会展”将为文旅产业布局新的平台;创建交城山·庞泉沟康养旅游品牌,赋予康养旅游“文旅+健康”新内涵;开发碛口李家山麒麟山庄等乡村生态旅游项目,“文旅+扶贫”将成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发力点。

(二)存在问题

吕梁市作为中西部地区地级市的代表城市且是资源型城市,在全国产业转型的浪潮中,由于缺乏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文化挖掘的深度,在传统行业无法支撑未来转型布局的背景之下,吕梁市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掣肘。吕梁市“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要更全面发展,需剖析面临问题。

1.生态环境制约文旅发展

一方面吕梁市煤炭产业的发展为吕梁全市带来环境问题,地质构造与植被被破坏、交通堵塞与噪音污染等问题频出;另一方面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任务加重,全市不断加大对沿黄干、支生态环境修复的投入。吕梁市在整治煤炭次生污染、完善黄河沿岸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为全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环境治理上的困扰。这无意中加大了全市的经济投入,影响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文化资源培育等工作的进展。

2.文旅资源聚集效应减弱

根据吕梁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各区县分布情况表(表1)所示,吕梁市已开发重点文化资源、待开发及完善的文化资源集中于市内东南部、中西部,以汾阳市、孝义市、交城县、文水县、临县等地为主。从地域角度而言,文化资源分布东西跨度较大,不利于全市整体文化旅游线路设计,不利于整体旅游品牌的形成,容易形成旅游景区“单打独斗”的局面,为吕梁市文旅融合发展带来地理距离的阻碍,使得文化产业聚集效应减弱。

表1 吕梁市重点旅游开发项目各区县分布情况

3.文旅体量小,缺乏龙头IP

吕梁市各区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量不大,缺少规模化景区、品牌化产业以及影响力较大的行业领军型企业或IP。一方面全市暂无国家级5A景区,因此,缺乏知名景区及旅游认知度。客户市场主要集中于周边县市及邻省,对于国内沿海城市吸引力度不佳。另一方面,全市旅游缺乏文化创意。全市仅有交城县“褐小美”吉祥物形象的创意设计,其他文化产品多集中于传统民俗工艺制造,文创设计能力低,对于年轻群体的吸引力有限,导致IP开发能力弱,难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不利于吕梁市文化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十四五”时期吕梁市文旅融合发展战略定位

文旅融合的关键是深度融合,不能简单地把两者叠加在一起,而是要通过系统内部的耦合关系促成两者在系统要素上密切关联,产生化学反应[6]。吕梁市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确定“十四五”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尤为重要。根据“十三五”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应着重考虑吕梁市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质的文化资源,充分挖掘吕梁多重文化内涵,从总体定位、形象定位以及客户定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总体定位

对于吕梁市的总体定位应从三方面展开:首先需打好红色英雄之都品牌,这是吕梁文旅发展的基础兴资源;其次需打好晋西文旅康养休闲高地和晋西民俗文化体验高地品牌,这是吕梁文化旅游发展的边界路径,也更容易接地气;最后需用好黄河中游文化旅游景观带上的战略支点品牌,这是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现代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单一的旅游消费难以持续[7],必需以文化为依托,将旅游注入文化元素,以拓展文旅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吕梁文化资源丰富,以山水文化、黄河生态文化、黄土风情文化为底蕴,以红色文化、汾酒文化、廉政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为依托,以吕梁深入推进文旅融合建设为契机,以全域旅游为指导方针,融旅游观光、民俗体验、休闲度假、娱乐康养等功能于一体,构建吕梁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121战略”总体定位,即抗战文化特色鲜明的红色英雄之都(1都)、晋西文旅康养休闲高地和晋西民俗文化体验高地(2高地)、黄河中游文化旅游景观带上的战略支点(1点)。

(二)形象定位

吕梁市文化旅游形象应着力聚焦于对黄河形象、英雄形象、吕梁形象三者的深度融合阐释,以黄河形象联结与黄河有关的景区、景点、民俗等,以英雄形象讲述吕梁历史名人典故、抗战故事、红色印记,以吕梁形象总括吕梁文旅融合之要,以吕梁山与黄河为主要载体构建吕梁文旅融合的主要框架,“多维聚焦于一点”,向游客展示“黄河水·吕梁山·英雄城”的基本形象,形成“黄河水+吕梁山+英雄城”的记忆点。因此形象定位于:“黄河景观绝佳处 最美吕梁英雄城”。

(三)客户定位

加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市场培育和客户资源培育,立足吕梁本地及周边城市客户市场基本盘,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及环渤海地区的战略增长极,积极拓展国内潜力辐射区客户,大力吸引境外和欧美发达国家游客。

三、“十四五”时期吕梁市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当前,吕梁市文旅融合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资源分散、缺乏整合,难以形成龙头效应。吕梁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部,受省会太原的影响和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受阻。吕梁市只有发挥比较优势,形成良性的个性化发展格局[8],才能在文旅融合发展中获得市场优势。“十四五”时期吕梁市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应加快实施吕梁市“强中心”战略,打造以“一主三副三组团”(1+3+3战略)”(图1)为核心的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一主三副三组团”空间布局充分考量到吕梁市文化旅游实际,结合吕梁市行政区划特点、文旅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吕梁市文旅发展的总体目标,突出“一主”强中心战略功能,提高吕梁市主城区主导力、龙头带动力和全方位辐射力,旨在重点突破发展区域,解决吕梁市资源分散且不易整合的天生不足。布局“三副”重点建设三大文化旅游项目,利用“发展景观带、传统文化体验带、绿色康养文化带”对不聚集资源进行串联,集中突破,重点发展。培育独具特色的潜力增长极,对县域进行“组团”划分,便于整合各县资源,形成合力。通过“十四五”规划,促进区县之间融合发展、整合发力,形成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图1 吕梁市“十四五”文旅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一)“一主”:实施主城区“强中心”发展战略

“一主”指以吕梁市离石区为文旅融合发展的主要阵地,做大做强主要阵地核心平台功能,贯彻落实“强中心”战略,围绕中心城区作为全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聚集区域文旅核心吸引物,担当全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导流口”“导入口”“导出口”作用。做实中心城区的交通枢纽功能,做大文旅资源整合中心、文旅融合服务中心、文旅消费中心、文旅创意设计中心等平台功能。集旅游集散、综合服务、形象展示、会展平台、文化体验、休闲游憩、美食享受、购物娱乐、文创设计等功能于一体,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服务设施集聚,形成功能完善、要素齐全的文旅融合服务区,进而有效服务于周边区域文旅融合发展,成为吕梁文化展示和旅游综合服务的核心区域。

围绕“强中心”战略,重点布局的项目包括:优先建设吕梁旅游集散中心、吕梁文商综合体、吕梁文化旅游展示馆、吕梁文化旅游步行街、吕梁美食博览园等见效快、消费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吕梁革命英雄博物馆、吕梁文化博览园、吕梁名人雕塑公园等标志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城市文化IP;加快建设“吕梁不夜城”,开发夜间旅游、演艺活动和民俗文化灯会活动,增强城市文化旅游的体验感;加快建设吕梁国际会展中心,把离石开发成文旅资源展示平台和特大型文化旅游创意交流展示平台。在旅游资源整合方面,贯彻离石区为“强中心”战略实施的主平台,以离石为中心,辐射周边柳林、中阳和方山部分区域,主要涉及汉画像石博物馆、天贞观、凤山公园、安国寺、白马仙洞、宝峰山、六六干校、柏洼山、抖气河等资源点。

(二)“三副”:建设三大重点文化旅游带

“三副”即优先打造三个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亮点,重点发展以碛口为核心的沿黄文旅融合发展景观带、以汾阳和孝义为主体的晋商传统文化体验带、以关帝山为基底的绿色康养文化带。

1.以碛口为核心的沿黄文旅融合发展景观带

抢抓党中央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提前谋划、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支持,整合吕梁西部的黄河文化、吕梁山红色文化、黄土风情文化和吕梁民俗文化,争取创建5A级风景名胜区,率先建成以碛口古镇、毛泽东东渡黄河处等为核心的沿黄河文旅融合发展景观带。以碛口文化为主线,涉及沿黄区域,涵盖石楼、柳林、临县和兴县以及碛口古镇、黄河石楼湾、晋陕黄河大峡谷、柳林黄河恐龙化石、黄河、黄河滩、黄土地貌、石楼永由古槐、黄河三峡母亲峰景区、黄河水蚀浮雕、正觉寺、真武庙、黄河滩枣林、毛泽东东渡黄河处、红军东渡黄河纪念碑、刘志丹将军殉难处、红军东征主战场、郝氏大院等多处资源点,对各个相关资源点进行主题串联,打造大碛口黄河文化旅游区,合理凸显黄河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区位影响力,强调“天下黄河第一湾”“九曲黄河第一镇”及红军东渡黄河红色文化遗址等在整个黄河沿线的重要地位和意义,达到“提黄河必谈吕梁”的效果。通过文旅品牌打造和项目体系建设,使古为今用,在功能上构建吃住行游购娱的全要素定业体系,空间上构建自然人文结合的主题文旅环境,提升文旅吸引力。同时,结合其作为吕梁西门户的区位优势,通过资源整合、客源共享,实现吕梁沿黄河文旅融合大发展。

2.以汾阳和孝义为主体的晋商传统文化体验带

充分利用吕梁东南部地区经济社会相对发达,能源和白酒制造等产业较为发达、居民消费水平高、交通便利的优势,大力弘扬晋商文化、汾酒文化和晋东南民俗文化等优质资源,打造以汾阳和孝义为主体的晋商传统文化体验带,主要涉及汾阳和孝义两市。汾阳杏花村镇以享誉中外的汾酒文化为内在文化底蕴,以汾酒集团、贾家庄文化生态旅游区等资源为载体,主要打造酒文化观光体验之旅、生态体闲度假之旅,主打“酒都”这一外在形象品牌,并结合当下市场趋势,融入文化创新理念,丰富酒文化产品体系,以酒文化为主题打造旅游产业集聚区,开发酒文化旅游产品、酒工业旅游产品、酒农业旅游产品等内容,深度挖掘名人文化魅力,融入休闲、娱乐、体验、度假等旅游功能,通过汾酒文化充分体现晋商文化。孝义市现有三皇庙古民居、民俗博物馆、晋商古驿道等资源实体,此外,还有贾家庄婚俗、孝义碗碗腔、皮影戏等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开发潜力较大。以宗教文化为内涵,古民居、古驿道为吸引,民俗文化为卖点,打造一处集宗教祈福、民俗体验、文化观光、特色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小镇。大力弘扬民俗文化,打造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推出皮影、木偶、剪纸、堆绫等一系列特色工艺品,构建旅游商品体系,打造最能够彰显吕梁晋商传统文化特色的产业集聚带。

3.以关帝山为基底的绿色康养文化带

充分发挥吕梁市中北部丰富的宗教资源、优质的绿色林业及山水资源,主打康养旅游品牌,打造以关帝山为基底的绿色康养文化带。该文化带范围为吕梁境内山水生态资源密集分布的吕梁山中段关帝山区域,涉及交城县、文水县、方山县、离石区等行政区域,且位于离石“强中心”辐射核和太原都市圈之间,有地缘优势和交通优势,旅游市场吸引力较强。自然资源包含庞泉沟、苍儿会、北武当山、三座崖、云顶山、于成龙廉政文化园、横泉水库、千年景区、骨脊山、果老峰水上乐园、柏叶口水库等。依托关帝山森林公园、庞泉沟国家自然保护区,整合片区内核心山水资源,对现有产品进行提档升级,大力发展绿色康养文化旅游,包含高端生态休闲度假、商务休闲、户外露营体验及民俗体验等产品,并注重各景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此外,深化产业融合,实现以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为统领的产业聚集,整合文化、旅游资源,深入挖掘当地绿色康养文化特质,增设特色康养旅游项目,使其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康体养生、商务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打造吕梁市文旅融合发展的绿色康养文化带。

(三)“三组团”:培育各具特色的潜力增长极

“三组团”:即打造“东南组团”“西北组团”“西南组团”三个各具特色的潜力增长极,使之成为“一主三副”的重要支撑和“后援团”。“三组团”要全力配合“一主三副”的发展,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协调推进的原则,统筹各区域内安全、交通、水利、卫生、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连通内外、功能配套、安全高效、适度超前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景区脱贫攻坚创造良好条件,为区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和吕梁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1.“东南组团”:主打吕梁民族文化体验

“东南组团”包括交城县和文水县。交城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交城鼓书、莲花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该县拥有旧石器时期遗址和新石器时期遗址,为“东南组团”主打民族文化体验提供了雄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文水县拥有全国有影响的历史名人武则天、刘胡兰、孙谦、狄青、子夏、道绰等,为开发民族文化体验旅游提供了很好的人文资源,营造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两地区不仅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佛教文化浓厚,且旅游景区众多,如华国锋陵墓、吕梁英雄故事、则天故里园林、刘胡兰纪念馆、刘胡兰陵墓、麻衣仙姑庙、梵安寺等,旅游景点集聚性好,客源承载力强。“东南组团”位居太原大都市圈辐射区,能源经济和白酒制造业发达,居民收入较高,文化资源富集,文化旅游市场潜力较大,具备成长为核心文旅融合景区的潜力。

2.“西北组团”:主打康养休闲文化

“西北组团”包括兴县、岚县、临县、方山县等地区。该地区地处吕梁山核心区,森林资源、红色资源和宗教资源富集,尤其是兴县和临县属于沿黄文旅融合发展景观带的组成部分,黄河文化底蕴厚重,景点集聚性好,是发展绿色休闲康养文化的理想之地。同时,红色革命文化突出是该地区的代表性文旅资源。包括: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岚城镇120司令部旧址、四·八烈士纪念馆及烈士陵园、岚城县飞机场旧址等,是典型的红色文化爱国教育基地,是“西北组团”打造康养休闲文化的首选。康养休闲文化着重打造康养小镇,可在兴县、岚县、临县、方山县中选择合适地点打造以康养休闲文化为主题的康养小镇。以“健康”为核心,以“养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支柱,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

3.“西南组团”:主打红色和沿黄文化

“西南组团”包括柳林县、中阳县、石楼县、交口县。该地区拥有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历史底蕴浓厚。红色景区有红军东渡黄河纪念碑、刘志丹将军殉难处、红军东战主战场、红军东征总指挥部旧址等众多红色文化遗址。黄河文化包含黄河、黄河滩、黄河石楼湾、黄河恐龙化石等特色景区。红色和沿黄文化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催生可体验式的红色和沿黄文化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生。

文旅融合不是文化修饰旅游,而是将两个产业链有效融合。一个区域基于人文魅力发展旅游业,不仅是满足游客的需要,也是满足文化本身成长发展的需要[9]。吕梁市围绕“打造综合旅游知名区”这个目标,结合当地丰富的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资源,推进人文历史、红色教育、养生养老、度假观光等旅游产业,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综合旅游知名城市;着力推进理念、产业、市场融合,通过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全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形成发展新优势。吕梁市以打造提升文化旅游城市景观为抓手,使城市发展与文化旅游业发展协调匹配[10],加快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打造中西部地区地级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标杆城市,形成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达成文化、商业、旅游的契合[11],树立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创新中西部地级市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以“吕梁文旅融合模式”为突破口,完善我国中西部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缺口,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地级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借鉴范本。

猜你喜欢
吕梁市吕梁康养
吕梁市2022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Raoultella terrigena RtZG1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田安平:讲好乡村振兴的吕梁故事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 08:36:30
省植保站站长杨军赴吕梁调研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吕梁枣芽茶产业蓄势待发
今日农业(2020年16期)2020-09-25 03:05:10
吕梁市:召开第一届特约监察员聘请会议
支部建设(2019年36期)2019-11-19 09:50:06
吕梁市土蝗发生趋势预报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5 00:56:32
吕梁市科协举办功能食品开发研讨会 同时吕梁市第一家科技工作者之家共建单位挂牌
今日农业(2019年12期)2019-08-13 00:49:56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建筑科技(2018年6期)2018-08-30 03: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