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体特征与冬奥主题活动参与动机、参与意愿的交互作用
——基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调研数据的分析

2022-10-28 07:10迟丽君董春燕尹茂青郑康康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冬奥意愿

李 科,迟丽君,董春燕,李 云,吕 慧,尹茂青,郑康康

1 前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以下简称“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国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国人奥运观也发生了转变,从“唯金牌论”到“中国加油”。从东京奥运会拉开序幕,到冬奥会落下帷幕,中国网民的关注点不再是单一的金牌,更是“我们的运动员表现的非常好,重要的是,平安归来即可。”民族心态越趋于自信和包容、奥运观念越趋于成熟,这与教育尤其奥林匹克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息息相关。

自1894国际奥委会成立以来,教育、体育与世界和平的理念就交织在一起,1987年我国举行了全国性的奥林匹克学术讨论会,自1993年第一次申办2000年奥运会开始,以申奥为契机的奥林匹克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到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奥林匹克研究更是如火如荼,奥林匹克教育的研究也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1]。到如今,对奥林匹克运动及全民健身健康生活方式的崇尚深入人心,教育尤其奥林匹克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什么是奥林匹克教育,国内也浮现了一些代表观点。任海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通过体育运动传播奥林匹克价值的教育活动[2]。耿申认为:奥林匹克教育主要指在奥运会举办城市及所在国家,以奥林匹克运动为载体,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向青少年传授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传统、文化、价值观和生活哲学,以及与举办奥运会相关的科技、环保、城市建设、国际交往等内容,以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促进世界和平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3]。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双奥之城”为我们带来了更多丰富的内涵,奥林匹克教育也必会带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教育资源。但是奥林匹克主义及其相关价值观并不是自发传播的,组织这种传播很重要[9]。传播是文化的重要特征,任何文化都需在传播过程中得以传承和弘扬[4]。奥林匹克的教育成果源于促进体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和文化项目[1]。因此冬奥会背景下,奥林匹克教育的实践成为了学者的研究热点,例如奥林匹克教育模式运行体系、奥林匹克教育应然路径、奥林匹克教育机理等等[5][6][7]。而对奥林匹克教育对象的研究鲜有报道。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青少年行动计划》、《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社会文明行动计划》、《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等文件的不断推出,奥运会主题活动以及奥林匹克教育更加深入人们的视野。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全面开展,弘扬奥运精神、推广冰雪运动、宣传冬奥文化,组织动员青少年以实际行动助力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字眼也载入了我们的生活。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奥运会主题活动的关注情况是我们研究者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的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冬奥会关注原因及冬奥会主题活动参与动机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不同个体特征下学生的冬奥会主题活动参与意愿以及受到怎样的影响和其中存在的交互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数据收集全程采用问卷星调查平台,面向全国发放“青少年2022年冬奥会认识和参与情况问卷调查”问卷,问卷调查与2022年1月10日开始至2月20日结束,根据样本回收情况,在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和西南六大行政区中确定以华东(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和华北地区(上海、浙江、江苏、江西、山东、安徽)作为研究对象,共回收1074份问卷,根据作答时间剔除无效问卷74份,有效问卷1000份,回收率达93.1%。通过调查广泛了解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北京冬奥会关注原因及冬奥会主题活动参与动机。研究采用SPSS26.0和 Amos23.0对问卷进行信效度检验,问卷整体 Cronbach’s α>0.8。问卷结构效度指标值均在建议值范围内,结构效度较好。各因子的组合信度CR与平均提取方差值AVE如表2所示,成就、信息、从众动机三个潜变量对应题项的因子荷载均大于0.7,有较高的代表性,各因子的平均提取方差值均大于0.5,组合信度均大于0.7,量表的聚敛效度较好。另外问卷中加入了对体育喜欢程度的测评,作为校标,检验其与动机对应题项的相关度,相关性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量表校标关联效度较好。

表1 结构效度拟合系数表

表2 各测量题项标准负荷、AVE、CR值

3 数据分析

3.1 不同个体特征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度与关注原因的差异

在有限的时间下,北京冬奥会为我们带来了一幕幕惊喜,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原因与冬奥主题活动的参与动机息息相关。调查学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能够对学生对体育的热爱程度有清晰的认识,同时喜欢程度可能影响学生对冬奥会主题活动的参与。调查得知对体育持中立态度以及喜欢态度的学生占比约百分之98%,其中喜欢态度的达83%,可见多数学生对体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冬奥会后期效应的影响下,促进奥林匹克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的正确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更有效的开展。68.9%的学生表示对北京冬奥会较为关注,22.3%持中立态度,对北京冬奥会不关注态度仅占调查总体的8.8%,可见学生对北京冬奥会的开展比较关心,68.9%的占比也说明了冬奥会宣传是有必要的。由表3可知,学生关注北京冬奥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更加了解体育、了解冬奥会情况、关注奥运成功举办、了解奥运会比赛、喜欢该栏目的特色、关注体育明星名人、奥运竞技项目、爱国心、对体育的爱好、增长体育知见闻的关注原因普及率以及响应率较高。可见学生群体关注冬奥会的动机中,主要是以信息性动机以及情感满足动机为主,也可以看出学生群体比较重视充实自我,对信息的需求较多,冬奥会主题活动的开展及宣传也应当抓住学生的心理,促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表3 学生关注北京冬奥会原因一览表(N=988)

2008年北京冬奥会带给我们的传承仍在持续发挥作用,十年光阴匆匆过,在此背景下,了解不同个体特征对冬奥会的关注原因为2022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的开展走稳道路。在更加了解体育(X2=13.323,p=0.002)、学校宣传的影响(X2=6.260,p=0.012)、为了娱乐(X2=9.215,p=0.002)、他人观看,我顺便看看(X2=18.303,p=0.000)、增长体育见闻(X2=16.104,p=0.000)关注原因方面,华东华北地区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娱乐,消磨时间及他人影响方面,华东地区显著多于华北地区,可见华东地区关注冬奥会的娱乐性动机更强。但在学校宣传影响上,华北地区的学生受影响更多,华北地区宣传做得更好,可能这也与举办地址在北京有着关系,但我们也应该思考优化活动的传播,扩大类似冬奥主题活动这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的影响。

研究继续以性别、年龄以及学历为自变量对冬奥会关注原因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对冬奥会的关注原因男生表现出了更注重人际关系和娱乐的心理特征。在获取信息的多方面原因上男女并无差异。而在爱国心的作用这一关注原因上,女生选择显著多于男生,侧面上反映出女生相对于男生对冬奥的感兴趣程度较低,与对体育喜欢程度的调查结果也相呼应。另外大学生及研究生的冬奥会关注原因普及率显著低于初中生及高中生,这与教学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秤不离砣,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求知欲和社交欲。大学生参与体育传播活动的目的性、功利性较强积极性较弱,在进行奥林匹克教育相关活动时,要考虑到大学生的特性。

3.2 不同个体特征学生北京冬奥会主题活动参与意愿、动机及相关感知的差异

意愿是指个人对事物产生的看法或想法,并且因此产生的个人主观性思维。学生北京冬奥会主题活动参与意愿是指学生群体从心理上对北京冬奥会主题活动的认同程度,出于意愿的行为不是出于偶然性,是个体慎重选择的结果,调查显示表示愿意参与北京冬奥会主题活动的占比高达84.2%,不愿意参与的仅占极少一部分,学生群体对北京冬奥会主题活动的情绪浓厚。

综合了解学生主题活动参与意愿后,对不同个体特征的参与意愿进行了分析。如表4,不同性别对关注程度,参与意愿没有显著性差异,而性别对于对体育的喜欢程度呈现出显著性(t=-6.422,p=0.000),男生平均值会明显高于女生平均值,总体上男生对体育喜欢程度高于女生。对体育喜欢程度及参与意愿男女生所表现出来的程度都高于其关注程度,可见学生们心理上对冬奥会及主题活动接受性较高,但在行为上略微与其心理不符,可见文化传播路径的优化、学校的教育及引导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不同家庭地址样本的分析发现,城区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程度(F=12.953,p=0.000)以及主题活动参与意愿(F=5.508,p=0.004)要较镇区及乡村的学生高,而体育喜欢程度两者并无差异,城市体育教学与乡村体育教学存在着诸多不平衡,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缩小差距,促进教育的发展。由图2可知小初高的学生群体对体育及冬奥会的热情都比较高且稳定,反观大学生及研究生在关注程度上表现出了较低的态度,大学生有着复杂多变的心理,个性突出,大学独特生活方式也让学生有着更多的选择,虽然在关注原因中大学生群体表现出了更多的信息性动机,但关注程度却不高,要利用好新媒体媒介的宣传作用,吸引更多学生通过互联网接触奥运、体育资讯,满足学生的信息动机,传播奥运主题相关活动,提高学生的奥运意识以及积极性。

图2 不同学历冬奥会相关感知差异一览图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行动,驱使行动趋向某个目标的心理倾向和内部驱力,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8][8]了解学生对冬奥会主题活动的参与动机更有利于后续开展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运精神、推动我国体育运动普及的教育活动。通过对在校学生的参与动机分析如图3,虽然不同学历的信息与成就动机强度有着差异,但总体上学生的成就动机与信息性动机还是较高的,这也与学生冬奥会关注原因相匹配。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学生群体的求知动机很强烈,但互联网信息杂乱,媒体传播也并不具有专业性,要充分利用好学校教育的途径,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让学生能够选择正确的信息获取途径,丰富精神生活,也抓住2022冬奥会的契机,推动奥林匹克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

图3 不同学历学生的冬奥主题活动参与动机差异一览图

3.3 学生北京冬奥会关注程度、冬奥会主题活动参与动机和参与意愿、体育喜欢程度相关分析

参与意愿直接表达了学生对冬奥会主题活动的看法和想法,为进一步了解学生群体对冬奥会主题活动的情感,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行为的内部关系,以动机和对冬奥会的感知为自变量,分析对参与意愿的影响,对各变量的相关性分析如图4,采用斯皮尔曼相关系数,对各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均达到显著水平。

图4 各变量相关分析一览图

对参与意愿的回归模型如表5可知,学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冬奥关注程度、成就及信息动机均对参与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都为正向的。其中体育喜欢程度对关注度还存在调节作用,如图5,要改善学生对体育的观念,让更多学生都能体会到体育的乐趣。

表5 冬奥会主题活动参与意愿影响因素回归分析一览表

图5 体育兴趣程度对冬奥主题活动参与意愿与冬奥会关注度的调节作用图

该回归模型中从众动机未对参与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但在对是否参与冬奥主题活动的逻辑回归模型中,从众动机对是否参与行为的预测有着显著的影响,对从众动机的作用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根据中介效应的检验程度,先检验从众动机对参与意愿的回归,然后检验从众动机对成就动机的回归,最后检验两种动机对参与意愿的回归。

结果如表6、表7所示,从众动机(t=8.03,p<0.001)显著地预测了参与意愿。从众动机(t=12.37,p<0.001)显著预测了成就动机。从众动机(t=3.90,p <0.001)和成就动机(t=10.97,p<0.001)显著预测了参与意愿。因此成就动机在从众动机与参与意愿的关系中起了中介作用,并且这种中介作用是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50.7%。良好的外界因素能够促进学生整体动机的提高。

表6 成就与信息性动机中介模型检验

表7 总效应、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分解表

4 结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及分析发现,不同个体特征的学生对冬奥会的关注原因及程度存在差异,华东地区关注冬奥会的娱乐性动机更强,男生更为关注娱乐以及人际关系,女生在爱国心关注原因上显著高于男生,在学历方面,大学生及研究生关注原因总体普及率较低,但学生群体总体表现出信息性动机与情感满足动机方面关注点更多。另外调查未参与冬奥会主题活动原因发现不感兴趣以及认为活动不好的百分比仅有8.4%,超过60%的原因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学生对体育的喜欢程度、冬奥会关注度、成就及信息动机均对参与意愿有着显著的影响关系,并且这种关系都为正向的。冬奥会关注度对冬奥会主题活动参与意愿的影响会受到体育喜欢程度的调节,这种调节作用是正向加强的。参与冬奥会主题活动的从众动机会通过成就动机影响冬奥主题活动参与意愿,这种中介作用是正向的。

冬奥会产生的效应并不会随着冬奥会结束而消失,要了解学生的特征,抓住学生娱乐性和信息情感满足动机强的特点,吸引更多青少年和学生关注冬奥、参与冬奥,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和文化、艺术、时尚等元素设计,以及协会、俱乐部、社团组织等增强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覆盖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2022北京冬奥会的到来,奥林匹克教育也将持续深化,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体、活动的主阵地,奥林匹克教育又是冬奥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负起重任,传播奥林匹克知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冬奥文化宣传,围绕“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加快推动青少年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推动我国奥林匹克教育全面开展,带动广大学生共享冬奥会举办成果,传承2008奥林匹克教育成果,在2022开拓创新,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奥林匹克教育模式。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冬奥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悦住冬奥村,保障展新观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