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瑞芳,李良明,敬龙军,殷映晔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全球规模最大、独具冬季特色的运动盛宴。中国队自1980年开始参加冬奥会,截止至2022年,在12届冬奥会中共获得62枚奖牌,平均每届仅获5枚,冰雪竞技水平与各大冰雪强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对冰雪竞技提出发展目标:优化冰雪运动竞技项目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发展更加均衡,成绩显著提高的全新发展格局,力争跻身强国先进行列[1]。2022年,中国队作为东道主在北京冬奥会上表现可圈可点,创造了9金4银2铜的斐然成绩,是中国向体育强国迈出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梳理和比较第20-24届冬奥会我国竞赛与获奖情况,通过比较优势指数计算对中国队竞赛项目进行划分与定位,发现我冰雪运动竞赛的优劣势所在,从而有针对性的总结相应发展启示,为我国备战后续冰雪赛事提供理论参考。
由图1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所获奖牌情况可看出,奖牌数量整体趋势呈阶段波浪状,5届以来共获奖牌55枚,金、银、铜牌获奖率分别为:36.4%、36.4%、27.2%,金牌与银牌数量最多,各20枚,铜牌最少。从整体上看,中国队在近5届冬奥会中虽有多所波动,出现奖牌数量下降的情况,但在最近一届北京冬奥会奋起直追,扭转下降趋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奖牌牌面也不断地拓宽。在奖牌质量上,金牌曾连续3届直线下降,但在第24届冬奥会取得惊人的进步,较上一届增加了8个金牌点;银牌总体呈波浪状分布,与金牌走向相反,铜牌逐届下降后保持在稳定数量,对比近两届冬奥会,中国队在实现“争金夺银”的目标上有了质的飞跃。总体来说,在最近一届北京冬奥会中,奖牌数量、奖牌质量、牌面、夺金点等都较往届冬奥会突飞猛进,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意味着中国将开启新的冰雪时代,中国队应保持优势乘胜追击,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图1 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所获奖牌分布图
在第20-24届冬奥会赛场上中国队在7个大项中获得共计55枚奖牌,按冰雪项目类型分类来看,我国获奖项目分布在4个冰上项目和3个雪上项目,其中冰上项目获奖35枚,占总奖牌数的63.6%,雪上项目获奖20枚,占总奖牌数的36.4%,可看出近5届冬奥会中国队夺牌点多分布在冰上项目,进一步说明我国冰雪竞技依旧处于“冰强雪弱”的局面中。
由表1可知,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获奖项目奖牌分布为:短道速滑(22)>自由式滑雪(16)>速度滑冰(6)=速度滑冰(6)>单板滑雪(3)>冰壶(1)=钢架雪车(1)。在奖牌数量方面,短道速滑获奖牌22枚数量最多,占奖牌总数的40.0%,自由式滑雪也以29.1%的占比紧随其后;从所获奖牌质量上看,短道速滑项目作为我国优势项目的主力,近5届冬奥会均有金牌收入囊中,所获金牌占总金牌数量的50.0%,是中国队在冬奥会赛场上的主要夺金项目;其次是自由式滑雪项目,作为中国队雪上项目的“领头羊”在近5届冬奥会中贡献不断突出,在24届冬奥会中脱颖而出,历史性的成为金牌点贡献最多的单项。
表1 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获奖项目奖牌情况分布表
除此之外,在冰上项目类别中,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保持稳定夺牌率,并不断提升奖牌质量,冰壶项目在第21届冬奥会收入一枚铜牌后再无入账;虽雪上项目奖牌数量与质量都不及冰上项目,但在近2届冬奥会中,中国队在单板滑雪与钢架雪车项目上崭露头角,共斩获1金2银1铜,是除自由式滑雪项目以外不断崛起的雪上项目,这也意味着我国雪上项目的竞技实力在逐渐提升。
为进一步探究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竞赛项目动态消长变化,采用环比法对各竞赛项目获奖情况进行计算与分析[2]。环比增长速度(Fh)表示该项目奖牌成绩在当届比赛中占上届成绩的份额,若通过计算出的环比增长速度数值>0,即表明当届奖牌成绩较上届存在上升趋势,反之数值<0则存在下降趋势,数值为0是无变化。设第20届冬奥会某项目所获奖牌数量为a,第21届冬奥会同项目获奖数量为b,则第21届冬奥会该项目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公式为:Fh21=[(b-a)/a]*100%。下同,可计算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各竞赛项目环比增长速度。
如图所示,短道速滑项目呈现“N”字分布,短道速滑项目是中国队主要夺牌项目,但环比发展速度呈现波动状态,表明在近5届冬奥会中成绩不稳定;自由式滑雪项目动态消长率波动幅度较小,且持续保持正增长状态;花样滑冰项目环比增长速度波动幅度较大,在第22届冬奥会中成绩出现下降,其他各届皆确保有一枚奖牌入账;速度滑冰项目除在第21届冬奥会中成绩下降,其他各届成绩较为稳定;单板滑雪项目在第23届冬奥会中夺牌后环比增长速度保持在稳定状态;冰壶和钢架雪车项目都仅获得一枚奖牌,钢架雪车项目环比增长速度呈现上升趋势,冰壶项目环比增长速度呈现下降趋势。
比较优势理论源自于进出口贸易经济学,由该领域学者大卫·李嘉图首次提出,经过长期的实践论证,比较优势理论已经是最重要且极具权威的经济学原理,其实用价值日益凸显[3]。通过持续发展,该理论也逐步的被运用到多种领域,而首次在体育学科里提出并运用的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罗智博士,他系统的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并将比较优势理论运用到体育学科,通过实践证实了其科学性。比较优势指数是指某一竞技单位在某竞赛项目所获得的奖牌占该单位所摘得总奖牌的得分比率,且与该项目所设奖牌占全部项目的得分比率值[4]。计算公式如图3:
图2 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获奖项目环比增长图
图3 竞技体育比较优势指数(RCA)计算公式及关系图
依据前人的研究基础,本文计算过程将参考第12届全运会前三名的计算方法,以13、11和10分对金银铜牌进行赋分[5]。按照图2.1公式样板,以下计算过程以第24届冬奥会中国队自由式滑雪项目为例:
第24届北京冬奥会共设金银铜牌数量各109枚,
即Xwt=109×13+109×11+109×10=3706;
第24届冬奥会中国队共获得奖牌15枚分别为9金4银2铜,
即Xit=9×13+4×11+2×10=181;
第24届冬奥会中国队自由式滑雪项目摘得4金2银0铜,
即Xij=4×13+2×11+0×10=74;
第24届冬奥会自由式滑雪项目所设金银铜牌数量各13枚,
即Xwj=13×13+13×11+13×10=442;
则RCAij=(Xij/Xwj)(Xwt/Xit)=(74/442)(3706/181)≈3.43。
综上,第24届冬奥会中国队自由式滑雪项目优势指数为3.43。下同,可计算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各竞赛项目比较优势指数。
表2 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竞赛项目比较优势指数一览表
根据优势指数数值对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竞赛项目进行优势项目群体划分(如表3),即根据RCAij≥1、0 表3 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弱势项目群体分布表 由表3可看出,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比较优势项目群体中有: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单板滑雪、冰壶、钢架雪车7项,其中冰上项目的短道速滑与雪上项目的自由式滑雪表现稳定,5届冬奥会以来常居比较优势项目群体之列,这表明中国队这2个项目竞技实力较强,花样滑冰仅在第22届冬奥会中掉出其中,但仍有相对优势。 速度滑冰项目曾在2届冬奥会中跃入比较优势项目群体,说明具备相应竞技实力,但近2届有下滑趋势跌入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夺牌实力不稳定,表明中国队在速度滑冰项目上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单板滑雪、冰壶与钢架雪车项目凭借破冰之势取得弥足珍贵的奖牌曾跻身比较优势项目群体,不具备绝对优势,但其竞技实力极具发展潜力与空间,是中国队在冬奥会赛场上实现持续突破的希望之门,相信在我国训练模式的不断完善和优化下,中国队能在单板滑雪、冰壶、钢架雪车赛场上不断创造斐然成绩。 近5届冬奥会的赛场上中国队在8个大项中并未染指奖牌,其中雪上项目7项,占比87.5%,这表现出我国“雪弱雪衰”的冰雪竞技发展短板,与冬奥会“雪重冰轻”的整体项目布局背道而驰,不利于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的提升,成为我国跻身冰雪强国的重要阻碍[6]。 综合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竞赛项目比较优势指数数值以及实际获奖情况,将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划分为中国队比较优势项目群体,将速度滑冰、单板滑雪、冰壶、钢架雪车划分为比较潜优势项目群体,将剩余高山滑雪、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冬季两项、北欧两项、冰球、雪橇、雪车项目划分为比较弱势项目群体。 如表4和图4所示,近5届冬奥会中国队各竞赛项目中单板滑雪、钢架雪车项目比较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壶项目比较优势指数呈波动或下降趋势,特别是从近2届冬奥会来看,雪上项目整体呈上升趋势,反之冰上项目皆呈下降趋势,意味着中国队“冰强雪弱”、“冰盛雪衰”的局面出现扭转势头。 表4 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优势、潜优势项目比较优势指数趋势表 图4 第20-24届冬奥会中国队竞赛项目比较优势指数趋势变化图 从具体项目来看,短道速滑作为冰上项目的“领头羊”在比较优势指数上数值较高,能够保持数届夺牌优势,但整体走向呈“倒V字”,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上做出前所未有的夺牌贡献后,转势下滑;自由式滑雪同样作为比较优势项目,总体趋势虽有下滑但幅度较小,说明竞技水平较强且稳定;花样滑冰项目除在第22届索契冬奥会中夺牌数为0,在其余4届冬奥会中夺牌率稳定,并不影响其凭借较高的比较优势指数跻身比较优势项目群体之列;速度滑冰比较优势指数呈现小幅度波动趋势,在优势项目与潜优势项目两者反复跳跃,总体线性趋势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近2届冬奥会中下滑明显;单板滑雪自第23届冬奥会实现奖牌零的突破后,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中拿下该项目首个金牌点,比较优势指数持续上升至1.31,单板滑雪因此跃入比较优势项目群体;冰壶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第21届冬奥会中夺牌后再无波动;中国队在第24届冬奥会上首次报名参加钢架雪车项目就成功将1枚铜牌收入囊中,开启了中国队雪上项目的新篇章。 根据各竞赛项目近5届以来比较优势指数趋势的变化,可将中国队优势、潜优势项目群体细化为以下类型: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为优势持续型项目;单板滑雪、钢架雪车为潜优势上升型项目;速度滑冰、冰壶为潜优势下滑型项目。 1.比较优势项目方面巩固夺牌率 多年以来,短道速滑一直是我国冬奥赛事的夺金点,也是累计获得奖牌最多的王牌项目,但对比近5届冬奥会短道速滑项目比较优势指数及夺牌率都呈下降趋势,在后冬奥时期应全面分析下滑原因,总结不足,力争第25届冬奥会重回榜首。短道速滑属于同场竞技类项目,在竞赛过程具有被侵犯而影响成绩的因素,在训练的过程应着重注意加强赛前心理干预,提高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对能力;也有因运动员本身出现犯规违例情况而导致与奖牌失之交臂的现状,因此运动员和教练员在训练和模拟赛事时应强调规范动作的重要性[7]。 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虽是我国比较优势项目,但获奖项目以单一小项为主,各小项发展不均衡,除巩固优势项目之外还应注重开发其余各小项的夺牌点。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与单板滑雪均为技能主导中的表现难美性项目,因此要特别注重协调素质及灵敏性的培养,可参考夏季奥运会体操类等同项群项目的训练模式及选材标准[8]。 2.挖掘拓宽比较潜优势项目夺牌点 科学挖掘拓宽比较潜优势项目的奖牌面宽度,推动其向优势项目靠拢是提升我国冬奥整体竞赛成绩的关键一环,速度滑冰和冰壶项目作为比较潜优势下降型项目,补充后备人才、培养“领军人物”挑起重担以扭转下降趋势的任务刻不容缓;单板滑雪和钢架雪车项目应保持优势上升趋势,同时通过迁移挖掘其他小项奖牌点。 速度滑冰、单板滑雪和钢架雪车作为单人项目对个人技术、体能提出了较高要求,速滑接力和冰壶作为团体竞赛项目除此之外,团队配合以及战术使用更是十分关键。多开展队内比赛、参加国内大小型冰雪赛事,通过竞争积累赛场经验、培养良好稳定的赛场心理状态。积极寻求与国外各高水平运动员切磋交流的机会,以赛代练的同时明确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便于更好地进行针对性训练,并及时作出技战术的调整。 3.突破弱势项目“零”夺牌的现状 一要依托体育强国背景,完善选材体系。 后备人才短缺是造成我国弱势项目发展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拓宽选材面方面应加大支持力度,全面普及冰雪运动相关文化,建设相关运动场馆,提供冰雪运动基础设施,由此向广大群众普及冰雪运动,进而拓宽竞技冰雪运动选材基数[9]。 跨界跨项选材是解决冰雪运动项目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推动我国比较弱势项目实现零的突破的基础工程。根据不同项目的动作特点及项群分类,从夏季项目优秀运动员中选拔与培养冰雪运动人才,诸如高山滑雪、越野滑雪等项目运动轨迹较为单一,对耐力和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尤其看重,按照竞技人才跨项选材特点,可以从田径项目中的长跑进行挑选人才。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完善跨界跨项选拔制度是促进弱势项目整体水平提升的核心要义;多方协同,拓宽运动员培养渠道,逐步实现跨越式的弱势项目弯道超车。 二要学习强国经验,请进来走出去并举。 我国想要在冰雪运动中实现弱势项目零发展的突破,扭转长期落后的局面,必须积极向冰雪强国吸取优秀经验,在学习借鉴的过程中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聘请相关外籍优秀教练为我国冰雪训练及人才培养进行指导,同时也要选派优秀运动员及教练员到冰雪竞技强国训练和学习。有针对性的向各优势项目强国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向瑞士、奥地利学习高山滑雪经验,向德国学习雪车、雪橇经验,向挪威学习冬季两项、越野滑雪经验等,融合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特点与现实情况指导冬季竞技项目的发展[10]。 三要坚持以强带弱,冰雪协同共进。 我国长期以来存在冰雪项目发展不均衡的壁垒,从夺牌情况以及优势项目分布来看主要以冰上项目为主要夺牌点,与冬奥会“雪重冰轻”的整体项目布局形成反差,一度成为我国冰雪运动向更高水平发展的阻碍。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冰重雪轻”、“冰强雪弱”的局面已经开始扭转,特别是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中中国队在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和钢架雪车的优异表现带领雪上项目优势追平甚至超越冰上项目优势。这得益于我国长期以来“以强带弱”“冰雪共进”的备战理念,但目前我国比较弱势项目中雪上项目依旧占多数,且一直没有实质性的突破,说明坚持以强带弱,冰雪协同共进必将长期指导我国冬季奥运会发展。 第20-24届冬奥会以来,我国不断推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在冰雪项目方面的投入。当前,了解中国队参加冬奥会项目的发展现状,科学布局中国队未来参加冬奥会的项目,不仅是提升我国冰雪运动竞技水平的关键,也是实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标的迫切需要。以2022北京冬奥会表现为模范,中国队保持比较优势项目、潜优势项目稳固求进,追求比较弱势项目突破夺牌,不断向冰雪强国目标迈进。2.3 优势、潜优势项目群体趋势变化
3 比较优势理论下后冬奥会时期的启示
4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