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光
400米自由泳属于体能主导类项群的周期耐力性项目,合理分配游速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1.16],我国在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项目占据优势,总共获得金牌1枚、银牌2枚,可见我国男子400米自由泳项目具有较强竞技实力[17],对其研究具备一定价值。近年来,学者们对竞赛分段成绩的研究已逐显成熟,但是主要集中在男子400米混合泳项目上[1.3.4.5.7.8],对男子400米自由泳项目分段成绩的研究却是廖若星辰,故本文旨在研究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体力分配规律,丰富男子400米自由泳训练理论体系。
第一,从国际游泳联合会官方网站(FINA)上收集伦敦奥运会、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运动员在奥运会的决赛的分段成绩,建立本研究男子400米自由泳运动员分段成绩数据库;第二,采用数理统计法,以国际泳联规定的50米为一个分段,将男子400米自由泳全程共分为8各分段(1、2、3、4、5、6、7、8分段),找出男子400米各分段成绩之间的关系。
速度节奏是指运动员在比赛中游进速度的快、慢变化[6]。速度节奏对体能类竞速项目运动成绩有重要影响,优秀运动员的全程速度节奏变化是一种战术选择,也是重要的参赛能力[12]。男子400m 自由泳属中长距离体能主导类耐力性项目,其游进中的速度节奏主要表现为变速游、匀速游,运动员体能分配的合理与否往往是决定运动成绩的关键[4]。目前,国际游泳联合会(简称FINA)通常采用50m分段距离分析法透析运动员全程速度的分配情况[18],因此本研究分别绘制了里约奥运会与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决赛运动员各各分段速度变化折线图,以此来透析决赛运动员在整个游进过程中的速度节奏。
图1、图2共同显示,两届奥运会8名决赛运动员的速度节奏图形都呈“U”型抛物线,即运动员出发时为获得有利位置,采用较高游进速度出发,随着比赛时间的持续,途中游的速度稍有下降,到最后100m时以全力冲刺方式结束整个游程;“U”型抛物线显示绝大部分运动员途中游阶段的速度节奏基本是匀速节奏,即途中游速分配相对均衡,速度波动范围较小,以稍低于全程平均速度的速度游进,为最后的冲刺阶段储蓄体力。但从“U”型抛物线的波动幅度来说,绝大部分运动员第四分段速度数据基本都位于抛物线最底端,说明大部分运动员在第四分段都会有“降速现象”[14],这与本研究分析结果一致:各运动员在第四分段由于比赛时间的持续会出现个人“生理极点”,以伦奥运会中的8名运动员表现最为明显;尽管图形显示了决赛运动员在整个游进过程中普遍规律,但是从各运动员处理各分段游速细节上看,运动员的速度处理方式不尽相同,这就要求运动员视个人竞技能力及对手情况作出适合本人游进方案,不能盲目过快追求某一分段的速度(冲刺分段例外),以免造成整个游进节奏被打乱,影响总成绩的大小。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在控制分段速度方面虽有偏差,但对于全程速度来说,途中游分段速度节奏均匀,表现出良好的“控速”能力。
图1 里约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各分段速度变化折线图
图2 伦敦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各分段速度变化折线图
运动员各相邻分段成绩之间的差距从另一方面可以更加直观的反映了其控制速度能力的强弱。表1、表2及其对应的图3、图4分别表示了里约奥运会与伦敦奥运会运动员400米各分段成绩领先相邻分段成绩的时间数据。表1和表2中的X2—X1表示由各运动员第二分段成绩减去第一分段成绩所得数据,后6个时间数据差结果(X3—X2、X4—X3、X5—X4、X6—X5、X7—X6、X8—X7)的计算方法以此类推。图3和图4中的条柱长度代表领先时间,横坐标上方,条柱越长,领先越多,成绩就越好,横坐标下方,条柱越长,落后越多[3]。
表1 里约奥运会男子400米各分段成绩领先于相邻分段成绩一览表(N=8)
图3 里约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各分段末成绩领先相邻分段成绩比较柱状图
表2 伦敦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运动员各分段成绩一览表(N=8)
图4 伦敦奥运会前八名运动员各分段末成绩领先相邻分段成绩比较柱状图
可知,两届奥运会各运动员各分段末成绩领先相邻分段的时间数据差存在许多共性:X2—X1、X3—X2、X4—X3的各运动员领先分段差几乎都处于横坐标下方,说明各运动员第二、第三、第四分段成绩分别落后于第一、第二、第三分段成绩,其中以X2—X1领先分段数据最为明显,两届奥运会平均领先相邻分段差值数据分别为-2.07,-2.15,此与前文研究中各运动员从出发台上出发所得数据一致。X4—X3平均领先分段差值是前半程平均领先相邻分段差值中最小的差值,平均领先差值分别为-0.12,-0.26,同样与前文研究中的各运动员在第四分段出现个人“生理极点”的结果相符;X5—X4各运动员领先分段差数据几乎都处于横坐标上方,其中以伦奥运会各运动员领先数据差表现最为明显,说明大部分运动员在第五分段成绩都领先于第四分段成绩,第五分段相对第四分段来说出现了一次集体性的“小加速”现象,此处第五分段的“小加速”现象与前文典型相关分析所得结果吻合;X6—X5领先分段差处于横坐标下方的运动员逐渐增多,说明各运动在第六分段成绩落后于第五分段成绩,各运动员在第六分段又出现一次“降速调整”现象;X7—X6、X8—X7各运动员的领先分段时间数据差又逐步回升到横坐标上方,其中以X8—X7领先分段差最为显著,说明各运动员在最后100米阶段会逐渐将个人速度提到最高,拉开相邻分段时间差值。
综上认为,前四分段运动员各相邻数据差值都成负数,说明各运动员在前半程都以“保守”方案游进,逐步找到个人最佳游进节奏,不至于过早消耗体能,影响后程发挥;第五分段大部分运动员会有稍“提速”现象(里约奥运会有5名运动员的第五分段成绩领先于第四分段,伦敦奥运会所有运动员的第五分段成绩都领先于第四分段成绩),说明在过了第四分段“生理极点”区后,到第五分段时,大部分运动员由于“控速”能力产生偏差的影响,会有一个无意识的加速阶段,并不是运动员刻意为之。这与前人在对400 m自由泳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运动员游至第五分段时会出现一个加速现象,并称其为“ 1加现象”, “ 1加现象”即“第1次加速”,它与比赛末期的冲刺段加速共同组成了全程2次加速[1.14];到第六分段时出现适当“控速”的调整现象,不至于提前发力,影响第七、第八分段的最后冲刺。建议运动员应该合理安排前半程游速,当进入个人“生理极点”区时,应调整心态,极点过后,应根据个人竞技能力以做适当“控速“调整,给予自己心理上的信心,到最后冲刺阶段逐步将个人速度提到极限。
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运动员的速度节奏呈“U”型抛物线图形,各运动员在控制分段速度上虽有偏差,但途中游分段速度节奏均匀,表现出良好的“控速”能力,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运动员在前半程基本采用的是“保守”方案游进,待突破个人的第四分段“生理极点”区后,运动员会在第五分段有一个无意识的“小加速”现象,第六分段出现“控速调整”现象,第七、八分段全力加速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