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线灸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思路与方法*

2022-10-27 01:32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药线甲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柴清阳(郑州 450046)

提要 研究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药线灸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临床经验,阐述其诊疗思路、配穴规律、施灸法诀及药线液的配制方法。甲亢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虚为肝肾阴虚及脾胃虚弱,实则为肝胃火旺,虚实互冲以致心失所养。药线灸治疗甲亢的原则以实脾为第一要义,辅以柔肝补肾、化痰逐瘀。药线灸点穴即起,施灸不受体位局限,药线化瘀解毒的作用明显,药效持续时间较长,这是其能够较快治愈甲亢的重要因素。施灸十三路组合穴培元固本,对难治型甲亢疗效明显,不易复发。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现代医学简称“甲亢”,由于甲状腺腺体自身功能亢进,产生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身体代谢亢进和交感神经兴奋[1]。甲亢好发于青年及中年女性,高发期为20~50岁,临床甲亢患病率为1.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2]。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多食善饥、心悸、多汗、畏热、烦躁、失眠、便次增多及体质量下降等。若未予治疗或者治疗不充分,将出现甲状腺危象,其病死率高达20%以上。与甲亢有关的甲状腺肿与中国古代医书中“瘿气”最为接近,广义当属“瘿病”范畴[3],而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甲亢,可归为“消渴”“惊悸”“振颤”等范畴。甲亢不仅为内分泌疾病,其对体内几乎所有器官系统都有影响[4],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

现代医学治疗甲亢的方式为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碘131治疗和手术治疗,但3种方法均有其副作用。中医学普遍采用汤药治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小,复发率较低。珠海非物质文化遗产药线灸属于中医六艺——灸法的分支。药线灸在治疗甲亢方面拥有独特的思想体系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即可取得明显的疗效,并且复发率低。

1 药线灸疗法一脉传承

笔者对清嘉庆年间中医利济生所创研传授的药线灸疗法进行简介,并阐述其第十二代传人刘一飙治疗甲亢的临床经验。利济生精通针灸,以善治胃病而闻名,曾在广州、湛江及家乡广西钦州地区行医。他发现当时医生用灯草点灸治病时,患者会出现皮损及溃烂,于是思考用苎麻绳泡药液后施灸,结果疗效更好,并不留疤痕,故以推广。药线灸疗法发展到第五代传人利鉴添时,药线液配方基本稳定在36味药。利鉴添善用药线灸治疗癫痫及偏瘫等痿证。第十一代传人利开云嫁入刘家后,于1994年传给刘家后人刘一飚。刘一飚得所传《药线灸法》一书(共计225种病症的灸法)、药线配制方法、独门心法及口诀。利济生被后世称为中医的“五行和合”派,其所传药线灸疗法历经十二代传承,在两广一带拥有深远的影响力。

2 药线灸治疗甲亢的思路

2.1 利氏医派对甲亢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甲亢成因与先天禀赋、饮食水土、内伤情志及外感六淫相关,其中与内伤情志关系最大。战国时期《三国志·魏书》有“发愤生瘿”的记载。甲亢发病机制以气滞、痰结、血瘀为主[5],明朝陈实功《外科正宗·瘿瘤》记载: “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禀赋不足、肝肾阴亏是甲亢的发病基础,女性经、带、胎、产及乳腺等生理特点多与肝经气血相关,外加情志因素,可引起气郁痰结、肝郁化火等病理变化而发病[6]。

利氏医派认为甲亢的病变是由于经络系统功能紊乱,阴阳失衡所致,主要发病在肝经,关联脾、胃、心、肾经等出现病理表现。甲亢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虚为肝肾阴虚及脾胃虚弱,实则为肝火胃热,虚实互冲以致心失所养。甲亢初期多为肝郁化火,克伤脾胃,脾伤则津伤,津伤生痰,痰气交结,又至血脉瘀阻,阻于颈前,发而成瘿。甲状腺肿大初期一般弥漫性肿大,有弹性,质软,重则或现两侧肿胀,突起明显,质地较硬,有刺痛感。甲亢日久出现气虚、阴虚或虚实夹杂之证。脾胃虚损、大气下陷则有可能合并糖尿病、重症肌无力;灼伤心阴、水火不济则可能并发甲亢性心脏病。谭宏韬[7]收集并研究1990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期间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甲亢患者共300例,总结甲亢伴发症、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临床分布调查表,为甲亢的治疗、预后及转归提供参考(见表1)。

表1 甲亢伴发症、合并症及并发症的临床分布

2.2 甲亢的主要证型 司富春[2]等查阅160篇文献总结出中医治疗甲亢证型44个,不同医生对甲亢的辨证分型各有心得。药线灸传承人刘一飙认为甲亢治疗以肝郁气滞、阴虚火旺、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基本证型,相关经脉气血失和,呈现肝胃火旺、肝郁脾虚、肝肾亏损、心肝阴虚等主要证型。甲亢往往不是单一证型,常叠加存在,并有兼夹证。甲亢治疗时需分清主次,兼顾整体性。

3 药线灸治疗甲亢的方法

3.1 利氏医派治疗甲亢的经验特色 利氏医派治疗甲亢的总原则是实脾柔肝补肾,通经化痰逐瘀。通过药线灸特有的药性,其温通解毒能量的持续输布,双向调节多条经脉的气机逆乱,引邪归正。

3.1.1 治肝之病,实脾为第一要义:肝开窍于目,肝之经络“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故突眼、甲状腺肿大与肝经不调相关。《金匮要略》曰: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指出肝经之病与脾经的传变及从脾论治的重要性[8]。脾失健运,则诸脏失养,气化乏力,变生痰浊,反滞于肝,所以脾健则运化有常,肝郁得化。甲亢合并症与脾失健运密切相关,因而实脾之法贯穿全程,是药线灸治疗甲亢选穴的重要理论依据。

3.1.2 肝为刚脏,治以柔肝补肾:肝郁气滞,肝木亢盛,则出现情绪急躁、易怒、手颤等肝脏刚性太过之症。肝为刚脏,非柔不克。柔肝就是舒缓肝经的能量,使其恢复正常的刚脏之性。肾精不足,则肝血乏源,水不涵木;肾阳不足,则脾失温煦,聚生痰结。所以柔肝补肾是治疗甲亢的重要原则。

3.1.3 经络辨证,禀灸火之气,化痰逐瘀:甲亢起病急骤,病在经络,其引起脏腑实质性病变需要较长的时间,故而辨经络尤为准确、便捷。肝胆火盛,横逆犯胃,灼伤水谷精微之气,故多食善饥;木火相生,心火亦甚,以致心悸、烦热、汗出、失眠;肝木克脾土致腹泻肠鸣;久之脾虚,倦怠乏力;脾土克肾水,导致气阴两虚,男子阳痿、女子月经量少或经闭等。根据五行理论,化痰逐瘀,施灸如布阵,快速恢复经络气血的运行平衡。

3.1.4 药线独特,速效治愈,有别于针刺和艾灸:中医讲究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甲亢是能够产生危象的疾病,适合用灸法及时扶正祛邪。和针刺不同,药线灸选穴不受体位局限,点穴即移,重灸之时,循经点灸如走火龙,能够快速提升经脉能量。和艾灸相比,药线灸化瘀解毒的作用明显。药线被酒精浸润,药性浓度更高,在热能的作用下透过穴位被经络吸收。药线配方特殊,其药效持续8~10个小时,这是其能够快速治愈甲亢的重要因素。普通型甲亢一般在3~4周可以治愈,相对难治的甲亢多在3个月基本恢复。

3.2 配穴方法

3.2.1 药线点灸特色穴位——甲亢穴:甲亢穴位于甲状腺中点,以重(泻)手法在此穴施梅花灸,灸出灸痕,使甲状腺湿热之毒通过灸痕这个小窗口往外排出,这是药线灸的出表法,治疗甲亢效果明显。

3.2.2 药线灸治疗甲亢的选穴处方:(1)主穴。 太冲配合谷、三阴交配足三里、内关配公孙、肾俞、脾俞、大椎、太溪、甲亢穴等。甲亢穴灸3~5壮,其它穴根据病情每灸1~2壮(下同)。(2)辅穴。①情绪易激: 肝俞、胆俞、阳陵泉、足临泣;②眼球外突: 四白、攒竹、鱼腰、光明;③胸胁痞满不舒、善太息、手颤: 肝俞配期门、行间、曲泉;④心动过速: 厥阴俞配膻中、神门、灵道;⑤多汗: 复溜配合谷;⑥心悸怔忡: 涌泉、神门、灵道、心俞、厥阴俞;⑦失眠: 心俞、神门、百会配涌泉;⑧五心烦热、盗汗:神门、大陵;⑨多食善饥: 胃俞配中脘、梁门、梁丘、地机、天枢;⑩肌肉痿软乏力: 手三里、肘髎、曲池、伏兔;下肢肌肉痠痛: 承山、委中配命门;神疲乏力、身体沉重: 脾俞、阴陵泉;形体消瘦、大便稀溏: 肝俞、脾俞、三焦俞;月经不调: 血海、阴陵泉;健忘、腰痠耳鸣、男子遗精、女子闭经: 百会、关元、然谷。

3.2.3 治甲亢配穴特色

3.2.3.1 补泻配穴组合:针对甲亢的常用穴位组合,手法补泻相对,补不恋邪,泻不伤正。(1)足三里配三阴交: 足三里乃升阳补穴,三阴交为滋阴补虚之要穴。胃强脾弱,阳亢阴亏,补三阴交而泻足三里,为补阴之中兼行清浊。(2)复溜配合谷: 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复溜补之可温肾壮阳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3)百会配涌泉: 补泻相配可引阳下行,平息肝阳。如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发为头昏眩晕,头痛易怒,用涌泉有“病在脏取之井”之意。(4)命门配委中: 命门为助阳强壮之穴,委中属泻穴。补泻互用,下肢轻劲。(5)太溪配太冲: 一补一泄可调补肝肾。肾经太溪与肝经太冲均为原穴,凡肾阴不足,肝阳偏亢之证均可用之。

3.2.3.2 十三路易筋洗髓穴组合: 药线灸传承人刘一飚多年临床效验的一套穴位组合,分为6组,共13个穴位,通达所有脏腑,对于体弱之人,辨证施灸3个月左右可使其体能有质的提升,故取名为十三路易筋洗髓穴,对难治型甲亢有很好的疗效。(1)内关配公孙: 二穴皆属八脉交会穴,共同联系咽喉部、胸胁部、腹部、生殖器官及心、脾、胃等。这组穴位对心脾两虚证、肝郁气滞证、冲气上逆证效果很好。(2)足三里配阳陵泉: 利胆健胃,能够治疗化疗伤身、久病体虚之症。(3)合谷配太冲: 施灸合谷一对、太冲一对,称为开四关。大肠经原穴配肝经原穴,疏肝解郁。(4)大椎配曲池: 解表驱寒,治疗外感风寒、内积寒瘀。(5)百会配中脘:百会穴为诸阳之会,中脘为胃经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调理脾胃。二者合用,运化任督二脉。(6)昆仑配太溪,外加关元:调理肾阴选太溪穴,补肾阳取昆仑穴,表里经相配,加上任脉关元穴,可调理人体生殖系统疾病。

3.2.3.3 俞募配穴组合:背俞穴属膀胱经,腹募穴位于胸腹部,各12个,都是脏腑之气输注和会聚的部位。募穴和俞穴一前一后 , 一阴一阳,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在治疗上“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某一脏腑有病,施灸可使其阴阳趋于相对平衡。这种组合对甲亢所引起的多脏腑功能失衡很有效,常用如肝俞配期门、胃俞配中脘、脾俞配章门、心俞配巨阙、心包俞配膻中、肾俞配京门、三焦俞配石门、厥阴俞配膻中等。

3.3 施灸手法

3.3.1 药线灸基础手法:灸疗时,根据病情令患者坐位或卧位,以右拇指、食指挟持药线的一端,并露出线头l~2 cm,在酒精灯火上点燃,吹灭明火,只留线头珠火即可。再将线端珠火对准穴位,顺势将带有珠火的线头直接点按在穴位上,一按火灭即起为一壮[9]。施灸时,必须掌握“以轻应轻,以重对重”的原则。快速扣压,珠火接触穴位即灭为轻;缓慢扣压,珠火较长时间接触穴位为重。轻即轻手法用于轻症,重即重手法用于重症。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痒感,不要用手抓破,以免感染。眼球及孕妇禁灸。

药线灸一般3~5 d灸痕褪去,不会留疤。梅花灸等重灸法引发灸疮,可以增强局部刺激,延长作用时间,增强灸法的疗效[10]。东晋《小品方》曾言:“灸得脓坏,风寒乃出,不坏,则病不除也。”《针灸易学》也强调“灸疮必发,去病如把抓”。古代医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开门驱邪”。

3.3.2 治疗甲亢的施灸法诀 药线灸理论有五法九诀,五法为:解表法、理气法、出表法、补法、泄法。九字诀是:轻(补)、重(泻)、顺(补)、逆(泻)、降(针对肺气肃降无权)、纳(针对肾气不固、肾不纳气)、破(针对肝气郁结、痹阻胁络)、震(针对心阳不振、胸闷气短)、提(针对脾阳虚弱、脏腑下垂)。治疗甲亢常用出表法、理气法、补法和泄法。九诀中以轻(补),重(泻),顺(补),逆(泻)为主。古有理论认为“毒虚致百病”,出表法用在病变的甲状腺上,毒气从灸痕发出体表。过于亢奋的经络用泄法,过于虚弱的经络用补法。

3.4 药线液制作

3.4.1 药线液配方:药线液主药成分配比,地榆160~240份,大青叶160~240份,板蓝根160~240份,龙胆草160~240份,冰片16~24份,大黄160~240份,麝香16~24份,甲珠16~24份,雄黄16~24份等。其中前5味药材具有清热解毒,防止皮肤溃烂的功效;后4味药材具有通经活络的功效。

3.4.2 药线制作:谷雨过后至端午,是取麻的最好季节。先把苎麻用小刀从靠近根部割断,把皮剥下,再用竹片把青色的部分刮掉。剩下白色纤维,就是药线的原材料麻丝。然后一缕一缕地用手掌在大腿上反复搓成线,约2 mm粗细。用上好的高度米酒(现改用95%酒精)浸泡好已炮制的药材,倒进陶瓷或玻璃酒坛,再放入苎麻线浸泡7 d后取出晾干,为增加药效,反复泡晒7次为宜,然后把药线泡在药酒里随时取用。

4 验案举例

患者林某,男,32岁,2020年5月20日于湛江麻章甲状腺专科医院因“甲状腺增大,心悸2年,双下肢乏力4年”入院治疗,诊断为“甲亢”。于2020年6月6日经人介绍求医刘一飙药线灸治疗。

第1疗程(每日1次,连续7 d):一诊症见:B超显示甲状腺肿大(左侧29 mm,右侧31 mm,峡部10 mm)。硬度偏高,颈围增大,查血发现促甲状腺激素0.033 mIU/L,眼球外突,心动过速,情绪易激,多食善饥,手颤,双下肢乏力,肌肉消瘦松软,晨起后感疲累,饮食、睡眠正常,二便调,舌体胖大、舌边红、苔薄白,脉弦。诊断:肝郁脾虚型甲亢综合征,呈现心经、肝经、胃经阳亢,脾虚湿热蕴结。药线灸治疗: 湿热之邪上走聚于甲状腺处,用出表法在甲状腺以重手法灸梅花穴,灸3~5壮,出灸痕,开窗流毒。取脾俞、三阴交、阴陵泉,加之内关配公孙来健脾化湿;取肝俞、胆俞、阳陵泉、足临泣及开四关(太冲配合谷)来泄肝经,调理情绪易激;取厥阴俞、神门、灵道、膻中来清心经火盛,以缓心动过速;灸四白、攒竹、鱼腰眼部局部穴位,治眼球外突;取胃俞、中脘、梁门、梁丘、足三里来缓解胃经火盛引起的多食善饥;此外,灸阳明经穴,如手三里、肘髎、曲池、伏兔治肌肉痿软乏力;最后灸百会、关元、然谷、太溪来固本培元,滋阴潜阳。各经腧穴每灸1壮(下同)。二诊:患者自述双下肢乏力有所改善,心动过速亦有减缓,但下肢肌肉痠痛。治疗:加灸承山、委中,其余效不更方。三诊: 患者自述晨起后疲累消失,下肢无乏力与痠痛,甲状腺肿大稍有减轻,眼球外突也稍有改善。治疗同前,效不更方。四至六诊: 治疗同前。七诊: 患者自述精神状况良好,无疲累感,双下肢无乏力痠痛,甲状腺肿大明显减小,眼突也明显改善,心跳正常,但情绪仍易激。效不更方。第1疗程结束,休息3 d以观后效,再继续第2疗程。

第2疗程(每日1次,连续7 d):一诊: 患者自述消谷善饥,情绪易激,其余症状同3 d前。治疗:加灸内庭、期门、肩井,减承山、委中。其余同前,效不更方。二诊: 同前。三诊: 患者自述前1 d开始停服西药后仅有些许疲累感,但无其他不良反应,心跳正常。效不更方。四诊: 患者自述疲累已消,心跳正常,但前1 d午睡时下肢痠痛。治疗继灸承山,其余治疗同前。五诊: 患者自述下肢痠痛已消,前1 d午睡起后觉疲乏,心跳正常。效不更方。六诊: 患者自述无疲乏感,心跳正常,但下肢复有些许乏力。治疗:循下肢阳明经找反应点施灸,其余治疗同前。七诊: 患者自述下肢无乏力感,身体无疲累感,心跳正常,饮食、睡眠正常,情绪趋于稳定,二便调。望诊:患者神清,甲状腺肿大已消,皮肤出现正常褶皱,眼球突出好转。 舌红、苔薄白。切诊:脉象平和。效不更方,嘱1个月后复诊。

经过药线点灸2个疗程的治疗,医院查血结果显示促甲状腺激素2.651 mIU/L,恢复正常值。患者甲亢已痊愈。经患者反馈至今尚未复发。

按:患者脾阳不振,水湿不运,呈现胃强脾弱,善消而不化,所以气血生化乏源,见多食易饥之胃症。情志不舒,肝失畅达,冲脉不调,气郁化火,则见脉弦。肝开窍于目,气机郁旺而见眼突裂宽。脾土本虚又受肝木克伐,关部脉位偏沉,主脾气虚损。脏腑虚实互见,致使湿热相随。湿为阴邪,性趋下流,遂双下肢乏力。火为阳热,性善上炎,故夹湿上冲,郁于甲状腺而致功能亢进。甲亢之病位在颈部,为上属表,故身体正气欲以出汗解之,调动津液上行,但脾虚津亏,正气不足,强行为之,正邪相持于器官而为病。心失所养又见津液上冲,故而心动过速。气盛血少,濡润不利而见肢体颤抖。这就是此病案的病理转归。

5 小结

甲亢看似大亢大实,一派阳证,主用泄法虽可收效,实则不尽人意。在药线灸的临床实例中,甲亢虚实夹杂的情况出现不少,辨证需细致入微,精于病理,灸穴得当,才能力专效宏。治疗强调抓紧治疗时机,治早(及时治疗)、治小(小病、轻病早治)、治了(彻底治疗,不要中途而废)[11]。《伤寒六书》所谓言证不言病,指出证体现了人体对抗和排除病邪时产生的整体反应。人体正气充足,循行畅通无阻,能够顺利排除病邪,便无证,反之则显。中医主张大道至简,忌过度医疗,着力激发人体自愈力。药线灸乃内病外治之法,以恢复人体正气为切入点,关注身体大循环,辨清病证,顺势而为,自然无往不利,使之身心渐归和合之境。笔者深入探讨药线灸治疗甲亢之整体观、正气观、实脾观等治病理念,分析其药性特色、配穴规律及施灸法诀,为中医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让更多甲亢患者受益。

猜你喜欢
药线甲亢
硼/氧化铜延期药线燃烧性能及延期性能研究
放射性核素碘131治疗甲亢的效果观察
污水预处理PAC加药线失效原因分析
甲亢患者需警惕甲亢性心脏病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考
慢性咳嗽可否埋线治疗
“益气调血、扶本培元”药线灸对多发梗死性痴呆大鼠海马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含量的影响
酸枣仁汤治疗甲亢失眠的效果观察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
甲亢性心脏病131I治疗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