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技术(CTCL)视阈下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

2022-10-27 14:45:18江文王茜刘凤娟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2年15期
关键词:范式学习者专业

江文 王茜 刘凤娟 陕西理工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国家陆续颁布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这表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迎来新的改革与发展阶段。而学习技术(CTCL)是基于学习科学、学习技术、学科学习心理、多媒体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教育神经科学的理论研究,能为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带来新视角。

●学习技术(CTCL)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1. 学习技术(CTCL)新范式

“学习技术(CTCL)”是董玉琦团队提出的教育技术学中的一种新范式,即研究者在文化(Culture)视域下统合技术(Technology)、学习内容(Content)和学习者(Learner)的研究范式,其将“人的发展”终极目标理解为“实现学习者的自我全面发展,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揭示了技术研究所要关注的主体是学习者,在强调信息技术与多学科整合的同时,深入机理内涵探究技术如何能够改善学习效果,在应用技术前应准确把握学习者认知心理,而后创设个性化学习环境和过程,让技术真正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难题。

2.学习技术(CTCL)视阈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的发展经历了由教师专业化向教师专业发展的转变,根据对文献的查阅,笔者将教师专业发展描述为贯穿在教师完整生涯中,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能力、更新教师专业理念、加深教师职业思考以适应新的教学生态并追求自我实现的动态发展过程。学习技术(CTCL)新范式的指导路径在于实现基于认知发展的个性化学习,在其视阈下,教师专业发展应从教师认知心理出发,根据每位教师的认知起点,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对教学知识与技能、教师综合素质等学习内容,教师专业学习路径、学习资源、学习评价等要素进行过程优化并形成教师个人数据,根据数据设计教师成长方案,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3.学习技术(CTCL)为教师专业发展带来的新思路

(1)拓宽文化视角,指导发展理论方向。文化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调,学习技术(CTCL)范式首先强调以文化为总视角,将社会文化作为教学场域的环境支持,明确教师发展要紧跟国家政策与教育热点,促进智慧理念和现代科技与教师教学相融合。

(2)提供技术支持,促进教师个性发展。技术成为中小学教师发展的抓手,学习技术(CTCL)范式提出技术的应用旨在调节学习者和学习内容的关系,关注学习者认知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技术可以开发教师发展评价工具,提供教师个性化评价环境,使教师发展区间变得可视化,教师评价更加具体客观。

(3)创新学习资源形态,优化资源内容供给。学习内容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表征,学习技术(CTCL)范式提出改变学习内容样态的新思路,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范式支持从多维度扩展教师学习资源,发展数字化—混合式学习环境,优化资源内容供给。

(4)创设合作学习情境,加强合作探究意识。学习者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落脚点,学习技术(CTCL)范式中对学习者的关注不局限为某一人、某一角色,而是由多种人员(包括各级各类的学生、教师、企业人员等)组成的多重教育层次的集体,因此,CTCL对“学习者”的理解上升到社会的、学习共同体的层面。

●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教师专业情意感知缺乏创造性

教师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小学教师对专业情意认知由教师理想信念感、教师职业道德感、教师社会责任感构成。但中小学教师工作环境长期固定不变,容易导致其对职业的认知故步自封,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逐渐狭隘,对自身与社会的关系的思考愈发默守陈规。当社会话题中出现某种新热点话题或者新兴科技手段时,他们难以与自身职业相结合进行思考,对推进社会教育事业发展的认识还缺乏深刻性和创造性。

2.中小学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

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中小学的师资建设逐渐走向信息化、数字化,教师培训模式逐渐多样化,学习资源也有了更多的选择。然而,多种培训模式与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否适配需要引起注意,目前很多学校在进行专业培训模式的更新时,只是生搬硬套一些现有的模式,给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看似多样,实则重复且纷繁芜杂。

3.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缺乏联结性

目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还是将提升学生学科成绩以及升学考试成绩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目的。这就导致学校在建设教师队伍时会偏重考虑教师学科知识能力的深度,而忽略教师综合知识能力的广度,另外,部分教师目光只聚集在某一学科知识层面。这都使得教师专业知识体系呈“点状”发展,原有的专业知识与其他类型知识及培训中学习的新经验联结性不强,难以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4.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意识缺乏持续性

教师在发展过程中常常会根据教龄分在某一阶段内,然而过于分明的界限较容易割裂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动态发展,影响教师成长意识的持续性与长久性。同时,过于清晰的界限也会使得资深教师与新手教师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交流障碍越来越多,新手教师的适应心理也有遭受挫败的可能,影响新教师的持续成长。

●学习技术(CTCL)视阈下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策略

1.注重文化的思想统领,深入感悟教师专业情意内涵

学习技术(CTCL)范式将技术、学习者与学习内容要素全部统合在文化视阈下,强调学习自身是对文化的一种理解和传承,学习自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因此,在对中小学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培训的过程中,要重视社会与教师、教师与同僚、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以社会文化为学习提升的思想统领,更新教师专业理念,重塑教师与教学的关系,以提升教师的职业意识。

2.挖掘技术的深潜机理,精准弥补教师专业能力短板

学习技术(CTCL)范式提出技术的作用在于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优化。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对技术的应用不能只停留在丰富培训模式、展示学习资源等层面,应该深入挖掘技术如何促进教师个性化专业学习的机理,利用技术开发教师评价工具,对教师成长前期进行起点测量并对成长期进行数据监控,根据初始水平的测量与提升过程的量化形成多维评价结果,并通过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手段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成长方案。

3.探究学习内容的深度整合,多维拓宽教师专业知识广度

学习技术(CTCL)新范式中的学习内容并不局限在某一学科视域内,而是关注学科间的内容交融性。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范式给教师学习内容提供了新思路,即应注重学科之间的内容融合。面对学科知识,教师应深入探究其在教学上的灵活性和多样性,面对学科知识之外的其他类型知识,教师应当在实践中将不同类型知识进行整合。

4.重视教师的协作发展,持续提升教师合作成长意识

学习技术(CTCL)新范式中的学习者是指学习共同体。在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学校根据校本特色和区域合作创建教师共同协作情境,催生教师发展共同体,在各级教研活动中,注重教师的参与性学习,打造互助共享的教师成长平台。打造教师教研共同体,可以从四个维度入手:校内同类型学科教师的合作可作为校内学科共同体;校内不同类型学科教师的合作可作为校内交叉学科共同体;校内资深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合作可作为校内教研经验共同体;不同学校之间教师合作可作为区域性教研合作共同体。多维度共同体协作形成教师协作发展网,共建教师经验分享、教研竞赛、资源共享的路径与平台。

面对教育新生态新技术,针对如何深入有效运用技术以解决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笔者提出三点建议:①关注中小学教师自身认知心理,利用数据追踪形成教师个人成长记录;②转变中小学教师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角色,面对教学问题要成为虚心的学习者,面对学生要成为引路者和启蒙者,面对同僚要成为团队伙伴,面对教育行业的发展要成为激流勇进中的先锋者;③提升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关注社会前沿话题,关注教育新生态中各要素并根据自身职业与学校特点进行有机结合,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发展中“知”“情”“意”“行”的动态统一。

猜你喜欢
范式学习者专业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08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 03:00:55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学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 00:22:42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